关于农历十九年七闰的问题

作者&投稿:伯牙吾台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
  下面是一个计算公历闰年的例子:
  s = InputBox("请输入年份:")
  n = Val(s)
  If n Mod 400 = 0 Or (n Mod 4 = 0 And n Mod 100 <> 0) Then
  MsgBox s + "是闰年!"
  End If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公历1982年至2042年与农历闰年闰月对照表
  公历所在月份 闰月(初一日) 干支年
  1982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壬戊年
  1984年11月23日 闰十月大 甲子年
  1987年7月26日 闰六月大 丁卯年
  1990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庚午年
  1993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癸酉年
  1995年9月25日 闰八月大 乙亥年
  1998年6月24日 闰五月小 戊寅年
  2001年5月23日 闰四月大 辛巳年
  2004年3月21日 闰二月大 甲申年
  2006年8月24日 闰七月大 丙戊年
  2009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己丑年
  2012年5月21日 闰四月小 壬辰年
  2014年10月24日 闰九月小 甲午年
  2017年7月23日 闰六月大 丁酉年
  2020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庚子年
  2023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癸卯年
  2025年7月25日 闰六月大 己巳年
  2028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戊申年
  2031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辛亥年
  2033年8月25日 闰七月大 癸丑年
  2036年7月23日 闰六月小 丙辰年
  2039年6月22日 闰五月大 己未年
  2042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壬戊年

十九年七闰原则是什么~

说到中国传统历法时,每每拿“十九年七闰法”说事,其实这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先粗略地说说历法。历法无非是纪时周期的规定,以昼夜交替定历日,月相变化(即朔望月)定历月,寒暑推移(即回归年)定历年(历年即历法上的年,余类推),三个周期由短到长满足不同的需要,相互配合就构成了普通历法的要素。

然而回归年并非塑望月的整数倍,大约每个回归年中有十二到十三个朔望月,如何搭配呢?以公历为代表的阳历,仅以回归年定年,平分一年为十二个月而弃月相不理;以希志来历为代表的阴历,置回归年不顾而仅以朔望月定月,每十二个月即为一年,其长度远远短于回归年,寒暑物候不得不在各个月中徘徊。然而为了推算和月相有关的复活节,公历不得不引入月龄以表示月相;为了确定寒暑季节以助农业,希志来历也不得不引入带有阳历性质的黄道十二宫作为辅助。只有以中国传统历法为代表的阴阳历真正兼顾回归年和朔望月两端。(按,公历的历年与实际回归年、希志来历的历月与实际朔望月还是有一定参差的,也要通过置闰来调整。)

古人发现19年(回归年)中月相(朔望月)约变化235个周期,即19年=235月,平均下来就是1年=(12+7/19)月,从这个分数中显然可以看出,历法中只要以19年为周期,其中7年为闰年各有13个月,另外19-7=12年为平年各有12月,就能基本与天象吻合(即合天)。这就是所谓的“十九年七闰法”。西汉太初历确定了“无中置闰”的原则,按照太阳周年视运动时在黄道上的位置确定一年有二十四气,如立春、雨水……,其中前者为“节”,后者为“中”,节中交替。在19年的周期中,共有238个中气,235-238=7,正好用来按排这7个闰月,通过这样的按排,月份与中气保持大致的对应,相就的气候和物候也就不会象希志来历般在月份中“飘移”得太远了。

然而19个回归年毕竟不和235个朔望月精确相等,南朝的祖冲之代之以更长的周期以期精密,到了唐朝的李淳风改进计算方法后,闰月成为计算的自然结果,多少年多少闰的周期也就不复存在了。

现行中历依据现代天文学推算合朔与节气的交接时刻。合朔之日为初一,从本月初一数到次月初一前一天为止,如果有29天则本月为小月,如果有30天则本月为大月,这样大小月就确定了。含有冬至的月份为十一月,从上年十一月数到次年十一月前一月为止,如果有12个月则其中无闰月,如果有13个月则其中有一个闰月,从十一月开始依次考察各个月份,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是闰月,月名重前月,象这样置闰也就确定了。(按,上述推步方法见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所编《大众实用历书》,该天文台是国务院指定的历算机构,可以说是“本朝钦天监”了,呵呵。)

现行中历的推步方法用到了传统历法中“定朔”,“定气”及“无中置闰”的原则,而具体的推算又以现代天文学的精确计算为依据,颇有些“中体西用”的意味。

十九年七闰法
农历的历年是以太阳的视运动周期(回归年)为标准来制定的。1个回归年长为365.2422日,历年取为365日或366日。
而农历的历月却是以月亮盈亏为周期(朔望月)来制定的。1个朔望月长29.5306日历月取为29日或30日。如以12个月作为一年,那么一年长为354或355日。这样,跟回归年相差为10或11天左右。
如果不顾及寒暑变化的规律,12个朔望月的历年与阳历的历年差数可以不管。但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会引起很大的不方便。比如,原来大家习惯于正月在冬天过,而经过许多历年以后,正月就会移到夏天过,这是很别扭的事。
为了协调历日与寒暑变化规律,我们祖先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加闰月的办法。12具朔望月与1回归年相关11天左右,累积3年后,就可以增一个历月(闰月),余下的再累积两年后,又可以增加一个历月,这么继续下去,经过19年,可加7个闰月,使得历日与季节协调起来。这个办法就称为“十九年七闰法”,它的道理如下:
1个朔望月=29.5306(日)
12×19+7=235(个朔望月)
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日)
1个回归年=365.2422日
19个回归年=19×365.2422日=6939.6018(日)
计算结果,19个回归年与235个朔望月的日数仅有0。09天之差(合2小时9分36秒)。看起来是相当精密的。
十九年七闰的间隔一般为3、2、3、3、3、2、3。即第1年之后的第3年为闰年,再过两年又是闰年,依此类推。比如:1900年为闰五月小,1993年为闰三月小,1995年为闰八月小,1998年为闰五月小,2001年为闰四月小,2004年为闰二小月,2006年为闰七月小,2009年为闰五月小。当然,也有其他的排列。我国南北朝时的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就创立了比十九年七闰法更为精密的“三百九十一年一百四十四闰”法。即在农历391年中设置144个闰年。在近400年中历日与节令的差不到0.3天!

“19年7闰1轮回”是什么意思?
答:该周期的平均天数是29.53天,一年12个月一般就是354到355天。而“年”的周期必须与四季的轮回相符,即一个回归年365.2422天。这两者的差就用闰月的方式来弥补。即当差值累计到30天左右时,就增加一个月作为闰月。19个回归年有 365.2422×19=6939.6018 天 而19个农历年(加7个闰月一共235个...

为什么闰月是十九年七闰?
答:一气。如立春是正月节,降雨是正月气。阴历的月律与年律有日差,转三年以后就有一个月竹贵漏汽,因此设闰就加在这个月。因而读历史,有时侯闰八月,有时候闰十二月,不一样。三年一闰只吸收消化了30天,还多三天呢。五年闰2次,日数又不够,以后发现十九年闰七次最好是。

闰月的计算方法
答:再空两年无闰月,如此循环再八年。 最后三年两不闰,下个周期待来年。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农历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置1闰。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年到三年,就...

十九年七润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哪里
答:“十九年七闰” 傅善增 中国传统历法世称“农历”,基本上是服务于农事活动的。月亮一望一朔,就是农历一个月;天气一暑一寒,就是农历一年。可是以十二个农历朔望月为基准的农历年,比实际上的地球绕日运行的“回归年”短,这样,从农事的需要考虑,我们的先民就铁定了一个原则:冬至这天一定要...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
答:事实上,楼上所说“十九年应置的闰月是不足七个的,故连续的十九年中不是一定有7个闰月,有可能是六个”。是不对的。如1966年(1月21日)~1984年(85年2月19日)这19年的农历就有闰了8个月。有人就发过这样的问题: 众所周知,一个回归年平均是365.2422日,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因此19个回归年365.242...

"19年七润”啥意思?
答: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

为什么人的生日19年一轮回???
答:中国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阴阳历———是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是阴历与阳历相结合的历法,为了补上这7个月时间,人们采取在农历设置闰月的方法———十九年七闰,即在农历十九年中,12个为平年,每1平年12个月;再加7个闰年(分别为第3、5、8、11、14...

农历闰月如何算,为什么今年闰7月
答:为了使月份和季节的变化比较吻合,我们的祖先经天文观测计算,找出了科学的“闰月”办法,在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所以现行的农历采用的是十九年七闰法.至于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只是一...

农历闰年多少年闰一次
答:两年或三年一次。民间有“十九年七闰”的概括法。农历上,由于平年的12个月总天数要比阳历少11天,于是历法规定每隔两年或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闰月来补大约一个月的差。又由于这个差额不是一个有规律的数字,所以,到底哪年需要增补一个闰月,也并不是很有规律。不过,随着年份的增多,人们总结出了...

农历闰年
答:于公元前500多年,比古希腊要早160多年.我国历法采用十九年七闰月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和国别是不同的.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历中以朔月的长度29.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需要置闰,使阴阳历各个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对应的关系.我国古六历中用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