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书写体的演变过程 中国汉字演变过程

作者&投稿:涂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算起经历了3000多年的历史过程。在这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中,伴随着汉字的演变,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特殊现象。
一、由简入繁和由繁到简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先“由简入繁”,再“由繁到简”的两个阶段。任政、钱沛云的《楷书基础知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从象形文字到形成楷书的雏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这个过程可分先后两个阶段:从古代陶器上刻划符号嬗递演变到繁复的大篆(石鼓文),这是由简入繁、逐渐丰富阶段;此后,由草篆向隶书进化,又从草隶(章草)向楷书演进,这是由繁入简、不断完善阶段。”马宗霍《书林藻鉴》也说:“文字衍变,与世推移。书契初兴,形必至简,所谓物象之本也。逮后人文渐进,品物众而情伪滋,简将不瞻于用,则必增益分析而即于繁,所谓‘孳乳浸多’也。繁极必杀,故复减损以趋急就而务于省。其间更迭嬗蜕,率虫于势之自然。”“由简入繁”,适合于汉字的初创和形成阶段,这是语言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实际需要;“由繁到简”,适用于汉字定型后的阶段,这是事务繁冗对汉字书写从简从速的合理要求。所以,自先秦的大篆定型后,“由简入繁”的演变就宣告结束,而“由繁到简”却成了不衰的演变过程。从篆至隶,至草,至行无不如此,连早在唐代就已定体定法的楷书,至今仍在简化发展。

二、“隶变”是汉字的根本之变

汉字由篆书至隶书的转变,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重大变革。其它汉字的演变,如从大篆到小篆,从隶书到楷书,主要是形体和点画的简化或者是书势的变化。而从小篆到隶书就不同了。它除了包括点画的简化和书势、体势的变化外,更重要的是汉字形体由“具象型”向“抽象型”的质的“飞跃”。它的这一“飞跃”,使汉字的象形特征出现决裂,趋向点画化、符号化,从根本上进行了简约,比较彻底地改变了小篆以前的古文的面貌。这对于隶书之后的楷书和行、草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草体是汉字演变的关键

通观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说,草体是汉字演变的关键。这里的“草体”,不是指“草书(今草)”,而是指相对于正体字而言的具有便于书写属性的草写体(草稿书)。它是对正体字的随便的不规矩的简写,是“连笔少画”的自由体。因为在汉字演变的所有历史阶段上,始终存在着这种附丽于当时流行正体字之外的“草体”。它不是社会通行的字体,没有独立的性质。

草体和正体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作用和转化。但因发展阶段的不同,因果关系也有区别。作为规定性字体,一般先有正体,然后因手性不同产生书写草体。如先有篆、隶、楷,后产生草篆、草隶、草楷(行)。作为进化和规范化要求,又是先有了草体,然后再转化为正体。如隶书是有草篆逐渐转化而来,楷书是有草隶逐步转化而来。正体以静的面目出现,故而稳定不变,草体以动的性质出现,动则易离,故而发生脱离转变。因为草体迎合了广大文字使用者的从简从速、省时省力的心理要求,所以总是受到欢迎和普及。这也正是草体经久不衰的直接原因。草体是生命力很强、推动力很大的书写形式。事实正是这样,在汉字从“古体”到“今体”的演变过程中,“草体”充当了“离开”至“达到”的“运输传媒”的角色,成为汉字演变的关键。

四、字体与书体并存及相互作用

字体与书体的并存,多种书体的共存以及相互作用,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又一特殊现象。所谓字体,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具有独立特性的得到官方(或政府)认可和推行的正体字(标准字)。所谓书体,则是指包括正体字、草体字和演变过渡体字等在内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书写体。汉字的演变,不是直线性的、单一的方向发展,它受到对字体使用的影响(是多方位的影响)。因使用的范围、途径的不同,多种字体、书体都有各自的市场。它们不仅能够共存,而且还相互作用,相互参照,共同促进和发展。

比如,小篆通行的同时,另有大篆、隶书、署书等书体的行世,小篆的草写或秦隶的简写又向章草和汉隶方向转化,这是总得趋势总的精神。单就汉隶而言,它的成熟不能只看成是秦隶或章草某一书体直接的转变,它不可能不受到其它书体的影响,只是有主有辅而已。东汉时期,草书、行书相继产生,甚至楷书也开始萌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书写者书写目的的不同和天禀与喜好的差别在起作用。在此期间,行书的发展同时受到了草书和楷书的双重影响,因此行书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书体。从隶书嬗蜕而出的楷书,也受到了草书和行书的简约书写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汉字的演变过程错综复杂,存在着上面几种特殊现象,其中“草体”和“隶变”最为重要,而“简约”是其总的发展趋势。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几大特点
一、由简入繁和由繁到简
二、“隶变”是汉字的根本之变
三、草体是汉字演变的关键
四、字体与书体并存及相互作用

最早是图画文字,有时也不认为这是汉字。
真正的汉字开始是以甲骨文的出现为标志,演变过程如下: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这是以高中历史课本为依据,也许学术上有不同见解,见谅哈
几大特点
一、由简入繁和由繁到简
二、“隶变”是汉字的根本之变
三、草体是汉字演变的关键
四、字体与书体并存及相互作用
楼上的不对的,东汉末或三国晋初,已经出现了隶草,但还未出现楷书,所以草书在楷书之前。

甲骨文-刀
金文-铸
大篆小篆-笔
隶书
楷书-先繁体后简化字

中国汉字演变过程图片演示?~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鳘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再到现在的印刷字体。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演变顺序是什么?
答: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

汉字演变过程七个阶段
答: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字七体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一般认为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楷书草书行书七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的共同点是...

中国的文字是如何演变到今天的?
答:汉字有一个几千年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大致如下:起源历史在商代以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成熟。此后又发生了一系列演变,特别是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而汉字的发展历史脱离了古代书写阶段,进入了隶书阶段;宋代印书的字体基本上是仿宋到唐。世界上最古老的词是什么?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

中国文字的书写体先后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答: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体,字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小篆)、隶书和楷书。详细介绍: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也是从商朝开始的。金文是...

汉字的字体经历了哪几个演变发展阶段?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答:汉字的演变顺序大致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主要特点:甲骨文: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折等。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

中国汉字书写体的演变过程
答: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几大特点 一、由简入繁和由繁到简 二、“隶变”是汉字的根本之变 三、草体是汉字演变的关键 ...

汉代隶书出现以前,我国的文字变革都经历了哪些书体
答: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一);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一、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1、产生;这个地方曾是殷商王朝都城的遗址,是从盘庚迁到殷地;这些记录就是甲骨文字,由于多是占卜的记录,就内容;卜辞的发现,完全是偶然的;从发现起,经过80年...

中国字体经历了什么变化历史?
答:4、小篆: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对汉字进行整理简化,在全国推行,这种新字体叫小篆。5、隶书:篆书笔画圆转。符号性显然大加强。小篆文字规范了,但书写不方便,民间流行一种更简单的字体,叫隶书。6、楷书:汉朝后期,隶书又演变为楷书。字形结没有什么变化,书写更为简便。

中国汉字演变过程是什么?
答:汉字的演化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六国文字→隶楷→简化。具体如下:1、甲骨文: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会意字,形声字只占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

汉字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4、隶书。西汉时期,开始流行隶书,称之为“汉隶”。隶书发挥了毛笔的书写特点,出现了“蚕头雁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5、楷书。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创造了楷书。楷书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汉字的结构大体固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