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伯牙绝弦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投稿:魏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伯牙绝弦》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也表达了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了,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深切的悼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生苦短,知音难求;要珍惜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

《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出自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这本书中,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半学期语文书均有采用,原文如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白话文释义: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扩展资料

典故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伯牙子期的故事“高山流水”的典故,讲述的就是伯牙子期的故事。那么还有哪些故事和伯牙子期的故事相似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和伯牙子期相似的故事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伯牙子期的故事

“高山流水”的典故,讲述的就是伯牙子期的故事。时至今日,伯牙子期的故事依然在民间广为流传。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人,他精通音律,并有着高超的琴艺。俞伯牙年轻时,曾拜高人为师学习琴技。俞伯牙聪颖好学,跟随高人学习后,俞伯牙的琴技变得更加出神入化。在弹琴时,俞伯牙总觉得自己的琴声还缺少一点东西,这一想法一直困扰着俞伯牙。

俞伯牙的老师得知俞伯牙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前往东海的蓬莱岛上。看到美景的俞伯牙一面欣赏美景,一面用心倾听大海翻滚的波涛声。只见江面上海鸟翻飞,蓬莱岛上仙气弥绕。面对此番美景,俞伯牙感到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耳边不经意的就响起了动听和谐的音乐。俞伯牙情不自禁地取琴演奏,这种美妙婉转的琴声让俞伯牙异常兴奋。一天夜里,俞伯牙乘船赏夜,面对清风明月,俞伯牙心有感触,便弹起琴来。俞伯牙的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然俞伯牙听到岸上有人拍手称绝,俞伯牙走出船,只见岸边站了一位樵夫。

俞伯牙知道此人是知音,便邀请他上船,并为他演奏音乐。俞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时,这位樵夫便说,俞伯牙的琴音雄伟而庄重,听俞伯牙弹琴,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当俞伯牙弹奏表现汹涌奔腾的波涛时,樵夫又说,音调宽广而浩荡,仿佛滚滚的涛水就在自己面前一样。俞伯牙听完樵夫的评价异常兴奋,便以知音来形容他。后来,俞伯牙才知道,这位樵夫就是钟子期。

伯牙子期相似的故事

伯牙子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的人物,他们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着,这两个人一人善于演奏,而另一个人善于欣赏,不在乎别人眼光的同时,他们也成为了真正的知音和好友,而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让人们十分地羡慕。其实历史上也有一些人物有着和伯牙子期相似的故事,那么和伯牙子期相似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其实和伯牙子期相似的故事有许多,其中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就和他们的故事十分地相似。他们是生活在春秋时候的人物,在很早的时候他们就是很好的朋友,有着相知的情谊。他们曾经一起做过小生意,每一次管仲总是分到多一些的利润,别人总是认为不公平,但是鲍叔牙却认为是因为管仲比较贫困才会这样。管仲曾经几次做官都没有得到重用,甚至还曾经被撤职,人们都说是因为管仲没有才能,但是鲍叔牙却觉得他只是没能遇到合适的领导人,因而没有施展的机会而已。

在齐桓公任用管仲之后,果然如鲍叔牙所说成为了霸主。而管仲总是会说天地间最懂得他的人就是鲍叔牙。



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也表达了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了,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表达了朋友之间真情感,也表达了伯牙对钟子期的思念之情

《伯牙鼓琴》通过描写春秋时期伯牙和锺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故事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伯牙绝弦这篇古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课文简说.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楚国与的故事.“”,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应该不是个诗吧,是历史典故呐!好像是出自《吕氏春秋.本昧篇》,它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岳飞小重山表达了岳飞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作者岳飞,这首《小重山》词,用艺术手法表达了他抗金报国的壮志雄怀。岳飞抗金的伟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迫害,而同时其他的人,如大臣张浚,诸将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飞有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词抒写了这种感慨。夜寒蛩[qióng]...

五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
答:课文: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课文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

丰子恺拔牙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对自己的幽默感和智慧的自信。1、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虽然拔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丰子恺通过自己的幽默方式,将这一过程描述得轻松有趣,表现出了他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2、对自己的幽默感和智慧的自信。丰子恺在文章中展现了自己的幽默感和机智,以及对自己智慧的自信,这种...

<<月牙>>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等待情侣,渴望团圆。

...闲看儿童捉柳花。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休闲 享受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绝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机盎然的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绝句》全诗描绘了初春时节浣花溪一带的绚丽春景,勾勒出一幅色彩明艳的初春景物图。《绝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翻译: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

《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绝句》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绝句》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绝句 杜甫 〔唐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

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

《乞巧》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乞巧: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传授的喜爱向往,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了古代节日的热闹氛围。 嫦娥: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