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工程院创造什么国际先进技术? 中国石化工程院科研成果获得什么荣誉?

作者&投稿:松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今年是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程院)成立六周年。2009年6月26日,简称工程院在北京宣告成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领导明确指出:“工程院要把打造石化上游长板,提高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院作为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

在关键的石油工程技术上,面对外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工程院以“挑战外国公司,打破技术垄断,创造‘中国版’国际先进技术”的魄力和胆识,瞄准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工程技术瓶颈,大胆创新,仅用6年时间,就攻克许多世界级难题,创造出一系列国际先进技术,在页岩气开发、环境保护等5个核心技术、深井超深井钻完井等7项特色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海相碳酸盐岩油气井井筒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为中国石化“三北一川一海外”(西北、华北、东北、四川和海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的突飞猛进,为实现勘探开发的科技环保,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新战略思路 培育一流科技队伍

纵观国内石油工程技术市场,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国外的工程技术占据主导地位,不但价格昂贵,其中一些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效果也不理想。工程院领导班子思想认识高度统一:要赶超国际先进,必须改变过度依赖外国技术的观念,树立以我为主的理念,创新战略研究思路,培育出一流的石油工程技术队伍。

根据中国石化上游“十二五”发展战略,工程院确立了“坚持以科研为龙头、技术支持和产品研发为两翼,着眼长远,协调发展,引领和加速推动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进步”的总体发展思路。院长路保平表示,只有把握重大工程技术发展方向,强化技术和方法创新,培养核心技术和特色技术,围绕油气勘探开发需求,配套完善工程技术系列,解决油田生产关键技术难题,强化技术载体,研发高新技术产品,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十二五”时期,工程院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发挥好参谋作用。紧密结合中国石化上游的发展战略,在工程业务发展、竞争、重大攻关方向、重大技术和装备等方面发挥重要参谋作用。二是着力基础建设。做好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发展规划,实现软、硬件资源共享;配套完善实验仪器和关键装备;推进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资源等集成与应用。三是着力科技创新。突破一批具有战略性、革命性意义的关键工程技术,引领和加快推动石油工程技术进步;解决油田生产实际工程难题,研发高新技术产品。四是着力成果转化。加快成果转化速度,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增强研究成果转化效果,发挥工程技术对勘探开发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根据战略部署,工程院确定了“三北一川一海外”的科技攻关靶区和“五大会战”领域,把西北塔里木盆地、华北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四川普光气田和海外区块作为工程技术支撑和支持的重点。

围绕集团公司油气勘探开发布局和战略规划,工程院着力科技队伍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发挥首席专家、副总师和高级专家的组织指导作用,注重培养中青年技术骨干,形成专业结构及人才梯次合理的科技创新团队。组建和优化研究所和研发中心,稳步推进QHSE管理体系、重点实验室、轮台基地、重点项目管理等工作,实现预定目标。工具仪器、油田助剂、工程软件、作业规程等4大类20余项载体,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培育核心技术 打破国外垄断

打破外国技术垄断,首先要在关键的核心技术上赶上。

工程院把页岩气勘探开发,作为石油工程技术新的突破口,在非常规油气工程配套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工程院在集团公司科技部统一组织和油田事业部、石油工程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从2011年开始,组成页岩气科技攻关领导小组,承担了中国石化75%的页岩气关键工程技术的攻关任务,开展了20多项技术攻关,
在多项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申请发明专利50多项,基本形成了以2000米水平井钻完井及20段压裂能力的页岩气工程配套技术。为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突破提供了有效的工程技术支持。

该院基本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常规工程配套技术。相继突破了页岩地层岩石力学参数求取、裂缝识别与预测技术和页岩储层工程特征描述技术难题;自主研发的低黏高切油基钻井液体系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彭页2HF井等成功应用3口井,创造了国内页岩气水平井水平位移最长纪录。该院还参加了国家页岩气发展战略规划,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好评,成为中国石化页岩油气开发的突出代表。

此外,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快速发展,创多项世界纪录;复杂结构井钻完井技术创出世界纪录;特殊储层识别与改造技术支撑效果显著;研究储备深水钻完井工程技术。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培育,为工程院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特色技术 提供环保支撑

特色技术即石油工程技术中的绝技。工程院把室内研究与井场实际结合,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地层不同井况,研究摸索形成了独特的工艺技术系列。一些特色技术为实现绿色环保勘探开发起到了技术支持的作用。

在特殊钻井液技术上,自主研发了3.00克/立方厘米超高密度水泥浆体系,在官深1井应用密度达2.82克/立方厘米,创造了世界纪录;自主研发的耐高温降滤失剂PFL,解决了钻井液体系易高温老化、难控制失水等技术难题;自主研发的新型聚胺钻井液体系先后在塔河、玉北等工区应用了20多口井;研发了耐温150摄氏度环保型钻井液体系,在新疆、胜利工区成功应用;开发的提速钻井液体系,在东北梨602井,金1-2井和塔河顺北1井成功应用,为顺北1井提速54%提供了保障。

在复杂地层固井技术上,研发的低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在元坝104H、塔河外围QG4等15口井进行应用,固井质量优良率100%;研发苯丙胶乳防气窜水泥浆体系、高温防气窜胶乳水泥浆固井技术、高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和脉冲振动固井技术等,解决了一批固井关键技术难题。

在防漏治漏技术上,针对西北、华北、西南地区地层漏失、垮塌、掉块等难题,研制的低密度化学堵漏剂在塔河奥陶恶性漏失地层应用,堵漏成功率提高50%;研发新型化学触变固结堵漏技术,解决了塔河TH12311井、顺西2井、承德元冀1井等20余口恶性漏失井的堵漏难题。

此外,他们研制出的电磁波随钻测量技术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旋冲钻井技术上,成功研制出适用于中硬及硬地层的多种规格液动射流冲击器,提高破岩效率,在国内外进行60多井次的现场应用,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在测井资料工程和钻井应用技术方面,自主设计的在线油气检测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低阻、低渗、裂缝等复杂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发了二维水平井测井解释技术等。在信息与石油工程决策技术方面,开发钻井工程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网络协同会议系统和钻井决策支持应用库,开发的压裂数据采集、传输模块应用效果良好,为建立一体化石油工程决策支持系统打下基础。

承担国家项目 发挥更大作用

在国家项目研究中,工程院开展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井井筒关键技术、中东富油气区复杂地层井筒关键技术等研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井井筒关键技术研究”在井筒环境监测、中大型漏失堵漏、安全快速钻井、防腐及低密度固井、超深水平井分段酸压、Ⅱ类储层识别等六方面获得突破。阶段研究成果在新疆及四川进行试验与应用,一次堵漏成功率93%,复杂地层井径扩大率比上年减少50%以上,麦盖提地区平均钻井周期缩短34.5%,塔河超深水平井分段酸化压裂成功率100%,Ⅱ类储层的测井解释符合率达到80%以上,复杂地层固井技术达到现场应用水平。

“中东富油气区复杂地层井筒关键技术”研究,形成“四项技术系列、十项核心成果、六项创新内容”,研究成果在伊朗雅达油田及时应用,使该油田压差卡钻等复杂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机械钻速提高37%,沥青复杂问题得到初步解决,酸固井及储层改造成功率100%,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3000型成套压裂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工程”研究,形成了针对不同类型超高应力储层压裂、酸化/酸压施工参数预测及优选优化方法;研发了成套压裂装备现场仿真模拟软件,形成了“非常规油气藏3000型压裂车组压裂施工作业规范”,在焦页1-3HF井、丁页2井试验成功,压裂整体设计与施工复合率达90%以上。

基础前瞻性研究。开展了与工程技术相关的其他学科调研及移植分析。重点开展以地质环境识别为基础的新理论新方法、以闭环控制为基础的智能化技术、以化学单体为基础的新型材料与体系、以技术信息为基础的无风险钻井技术等4个方向的40多项研究,为新技术、新工艺探索与研发奠定了基础。

中石化工程院创造“中国版”国际先进技术

中国石化工程院创造的“中国版”国际先进技术是什么?~

中石化创造出一系列的国际先进技术,比如:在页岩气开发、环境保护等5个核心技术、深井超深井钻完井等7项特色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海相碳酸盐岩油气井井筒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中石化这些新技术摆脱了外国公司的技术垄断,是全新的“中国版”先进技术。

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研发的“超深井钻井液降滤失剂开发与应用”成果,获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自1998年起,针对高温条件下钻井液滤失量和流变性能难以控制的技术难题,工程院经过两年攻关,自主研制耐温达240摄氏度的聚合物降滤失剂SMFL,并将该技术与特殊材料结合,形成快速聚合工艺,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

这项科研成果在新疆、江苏等地的深井、高温井施工应用,消除了深层钻井技术瓶颈,大幅提高钻井效率。目前,该成果获得4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项美国发明专利及1项哈萨克斯坦发明专利。

低碳技术是什么?
答: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低碳技术可分为3个类型:第一类是减碳技术,是指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

什么是化工装备技术
答:化工装备技术是一个学科,一个专业 我国化工装备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重大技术研制成果。其中的催化裂化、加氢精制、聚乙烯等主要生产装置所需的关键装备,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减少了我国对化工装备进口的依赖度,降低了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对促进石化工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国外相比,我国化工装备...

中石化南京工程公司的经营理念
答:坚持互相尊重、包容并蓄,取长补短、精诚合作,遵循和尊重业务所在国(地区)法律法规、文化习俗,汲取、融汇合作方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经验,实现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合作发展、互利共赢。 一、以设计为先导的工程产品业务:1、现代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碳一化工领域。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引进装置的先进技术,在现代...

北京市燕山石化产品简介
答: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是隶属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投产30年来,已累计实现利税360亿元,是由动力事业部、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环保事业部、建筑安装公司、设计院、联营开发总公司为主的分公司、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等二十多家企业组成。主营业务是水、电、蒸汽、氧氮供应、污...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历史沿革
答:《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历史沿革》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8E0-YT4jHO8WEjvtwd4Fg 提取码:26ky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是中国石化直属上游综合研究机构,正式成立于2000年7月,是在原国家地质矿产部所属的7家油气普查勘探研究单位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

科美控股蓄热氧化技术国际领先、院士认证、荣膺大奖的原因是什么?
答:在认真听取项目单位的成果汇报后,通过对于材料的审阅,该成果所具备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分析,此一类技术所能带来的科技进步与在市场中所能展现出的竞争能力评估的讨论与质询后,专家组形成统一意见,认为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浓度瓦斯用于煤泥干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该技术在近期荣膺中国节能协会...

我国海洋石油储运技术是什么?
答:可以说,经过20多年来的引进、学习与实践,目前,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已基本掌握了百米水深以内的海洋油气储运工程技术,并且形成了一些有中国近海特色的专有技术与能力。但是,尽管我国海上已铺设了两千余千米海底管道,但国内设计、施工能力及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工程设计方面,国外公司已形成水深近3000米,恶劣...

国内各大炼厂的详细介绍
答:在持续创新这一巨大“引擎”的拉动下,巴陵石化已成为国内SBS生产线最多、能力最大、品种和牌号最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锂系聚合物生产企业,拥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锂系聚合物及其催化剂综合技术。 去年,巴陵牌SBS总产量达14.4万吨以上,生产能力仅次于美国科腾聚合物厂(18万吨/年),位居世界第二。 ⒅武汉石化隶属于...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院士介绍
答: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学部主席团成员和化学部副主任;1983年和1989年先后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授予“杰出校友奖”,1989年和1995年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

863项目到底出了什么成果?
答:500MPa碳素钢规模生产关键技术在国内十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得到应用,显著降低了钢铁产业资源和能源消耗,累计生产超级钢约340万吨,产值达100亿元。我国研制的两台6.3米土压平衡盾构机,已先后在上海地铁工程投入使用,其性能和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价格只有德国盾构机的1/2、日本盾构机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