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对加拿大的影响? 加拿大在二战中的作用? 加拿大参加二战的意义

作者&投稿:苍梧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39年,德国公然侵略波兰,引起世界震惊。经过国会激烈讨论,加拿大自由党总理 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领导的加拿大政府于1939年9月10日向德军宣战,但当时的加拿大军队因多年没有遇到战事,现役军人仅有4500人,没有代化的武器装备。随着战事的继续,越来越多的年轻加拿大人毅然响应征召入伍,到当年年底,有51000名预备役军人参军。

第一支参加二战的加拿大军队是1939年12月登陆英国的加拿大步兵师,第二支加拿大步兵师于1940年夏季和秋季先后抵达英国,被编入英国陆军第七军团。第三支步兵师则于1941年奔赴海外战场,接着,加拿大又派遣了两支装甲师和两支装甲旅前往欧洲战场,由此也改变了加拿大军队的组织结构。1942年初,由两个团组成的首支加拿大陆军(Canadian Army)正式亮相二战场,首任司令由第一支步兵团的少尉A.G.L. McNaughton担任,1943年由另一位加拿大人H.D.G.Crerar接任指挥。

新组成的加拿大陆军在组成后并没有急于被派往第一线,而是在漫长的训练中等待联军安排,以便作为先头部队进入欧洲大陆。在这期间,由加拿大和英国人组成的一小组探险队曾前往北极圈外的Spitzbergen探路;加拿大隧道工人曾被派往直布罗陀海峡,加强该海峡的防御能力;1942年春天,一小组加拿大士兵曾试图突袭法国布伦港,但没有成功。

不列颠空战

1940年6月德军占领西欧大陆后,于7月制定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不少加拿大人自1939年开始陆续加入了英国空军的"飓风”、"喷火”等空军中队;而加拿大皇家空军第一空军中队则成为第一支独立组队参加空战的加拿大空军队伍,联同英国、法国的皇家空军向强大的德国空军发起抗击。在1940年8月26日的战斗中,加拿大空军击落三架德国战机、损坏四架;10月中旬,又击落31架德国敌机,损毁43架。

这场二战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空战从1940年7月16日开始历时九个多月, 英国遭受了史无前例的袭击,德军共出动飞机416万多架次,向英国投掷6万吨炸弹,炸死炸伤英国居民8.6万余人,炸毁100多万栋建筑物,英军以915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的代价摧毁了1733架德机,击毙和俘获6000名德国飞行员,取得了空战的胜利,使德军征服英国的计划未能得惩。此役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失败的战役。英国也由此成为日后欧洲抵抗运动和盟国反攻欧洲大陆的基地。因此,德国进攻苏联后,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境地。

在1939年至1945年的六年间,加拿大皇家空军二十三万男兵和一万七千名女兵组成的86支中队参加了二战多次空战,一万七千多人在战斗中牺牲。到1945年,战果累累的加拿大皇家空军也成长为世界第四大空军。

香港保卫战

加拿大陆军在二战战场上与侵略者第一次正面接触的大型战役是1941年11月的"香港保卫战”。

1941年11月,加拿大派出1975名士兵前往香港,帮助英国守卫这块殖民地,抵抗日本侵略军。由于装备不齐全和缺乏训练,加拿大士兵遭到日军的沉重打击,290名加拿大军人阵亡,其余的人被日军俘虏,被俘的加拿大军人,在日本集中营里从事繁重的苦役,300多人被虐待致死。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登陆香港,经过18天的最后抵抗,英军最终投降,年12月25日,香港总督杨慕琦与日军代表签订”停战协定”,香港沦陷, 开始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日本也得以将其侵略势力扩展到整个太平洋地区。

迪耶普奇袭战

1942年春,战争形势对同盟国极为不利: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占领了整个西欧并侵入苏联腹地;北非战场上,德军逼近埃及;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占领了整个东南亚。但此时英国做的仅仅是同纳粹德国隔着英吉利海峡对峙,斯大林要求丘吉尔立即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缓解苏联的压力。然而,这时的英国和美国还不具备大规模登陆的实力。受形势所迫,丘吉尔决定于1942年在法国沿岸某处发动一次奇袭。以吸引德军的注意力,缓解东线压力,同时也希望通过实战试验新装备,获取两栖登陆作战经验。这次代号为"庆典”的奇袭行动选在了法国港口小镇迪耶普(Dieppe)。迪耶普处于英吉利海峡最窄处,进攻路线短,而且处于皇家空军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这次作战的直接目标是摧毁德军的防御工事并抓获一些俘虏,获取军事情报。

登陆部队总兵力6100多人,包括4963名加拿大官兵、1000名英军敢死队员和50名美军观察员。皇家空军抽调了74个飞行中队为此次行动提供空中支援。加拿大第2步兵师师长J·H·Robert少将负责统一指挥。按照行动计划,加军和英军首先在迪耶普东西两侧的4个地点登陆,摧毁那里的德军炮兵阵地。在发起侧翼进攻半小时后,加军2个步兵团和1个坦克团将在迪耶普海滩登陆。

8月18日深夜,加军和英军进攻部队乘上登陆舰艇,同其他护航舰只一道,驶向迪耶普。8月19日清晨,准备冲击滩头的英军登陆艇意外遭遇了一队德军巡逻艇。双方交火声惊动了德军守卫部队。德军的岸炮、反坦克炮、迫击炮和轻重机枪一起向加拿大登陆艇、坦克团和英国敢死队员们开火,伤亡惨重。只有370名加军士兵幸免逃离了迪耶普海滩。

与此同时,同盟军空军在空中同德国空军展开了一场同样激烈的空战。法国皇家空军损失巨大,106架战斗机被击落;加拿大皇家空军损失13架战斗机。

整个战役到上午11点结束,作为英美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一次悲壮预演,迪耶普奇袭以彻底的惨败而告终。参战的加拿大军人阵亡3367人、受伤568人、被俘1946人,其中907人在囚禁中死亡,只有210名战俘最终回到加拿大;英军敢死队总共伤亡和被俘247人。皇家海军损失1艘驱逐舰、33艘登陆艇和550名水兵。皇家空军牺牲了153名空勤人员。

然而,对于两年后的诺曼底登陆而言,迪耶普奇袭带来了太多的启示:必须完全获得制空权才能确保登陆舰队靠近海滩;在滩头阵地被完全控制之前,坦克部队不应过早登陆;对敌军重点防卫地区不应在正面登陆强攻,而应在两翼登陆迂回;迪耶普奇袭还使希特勒误以为盟军在两年后仍会选择在英吉利海峡较窄处的加莱登陆,并将德军主力错误地部署到该地区,使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来源: 杰西 第156期《蒙城华人报》--蒙特利尔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中文报纸

莱茵河战役结束后,盟军开始了对欧洲西北部战场的最后清剿。1945年3月23日,盟军开始跨越莱茵河。尽管加拿大第一集团军没有跨越莱茵河作战的计划,但该支部队中的加拿大第九步兵旅,在英国军队的指挥下,参与了在Rees跨越莱茵河的行程;与此同时,加拿大伞兵团第一营成功在莱茵河东部的Wesel着陆;几天后,加军陆军第三师成功跨越莱茵河,向Emmerich进发。盟军部队的主要目标是全取德国。此时,在东线战场节节胜利的苏联红军,在莫斯科、库尔斯克和斯大林格勒顽强奋战,冲破德军防线,并以不可阻挡之势向西挺进,迫近奥地利,准备进军到奥得河(Oder River),向柏林发起攻势。

加拿大大部队在战争最后时刻的任务是打开荷兰东部Arnhem城的北部通道,为北部的盟军前线战事保证供给,同时清扫荷兰东北部的残余势力,包括德国东部海岸带至易北河(Elbe River),及荷兰西部地区。

此时的加拿大第一集团军已经当年在意大利参战的加拿大第一军团要更强大、更完善。这也是加拿大陆军两支军团在二战中首次联手作战。加拿大第二军团负责清除荷兰东北部和德国海岸的敌军;加拿大第一军团则要在荷兰北部的Maas,与德国残余部队作战。

加拿大第二军向北方推进的速度很快,很快便完成了即定的战斗任务,沿途受到荷兰民众的热烈欢迎。在右翼,由少将Vokes指挥的加拿大第四装甲师于4月5日跨过Twente运河,向前推进到Almelo on,从东面迂回重新进入德国境内;在中翼,加拿大第二师渡过Schipbeck运河,在4月16日前后,实际上已进入荷兰北部的战线;左翼的第三师负责清除Ijssel地区的敌军,经过几天艰苦斗争,他们也于4月6日占领了历史上著名的Zutphen,然后向前推进,夺取了Deventer, Zwolle, Leeuwarden,并在4月18日到达德国海岸。

加拿大第二军继续把战果从荷兰东部扩大到德国西部。加拿大第四师在Meppen跨过Ems河,与波兰第一装甲旅汇合,联手强攻德国的Emden, Wilhelmshaven, Oldenburg;这时第三师也移向Emden;第二师则从格罗宁根(Groningen)转入奥登伯格(Oldenburg)在荷兰西部的加拿大第一军,包含了加拿大第一步兵师、第五装甲师,由Charles Foulkes中尉指挥,主要任务是解放Maas河北部的地区,这个地区最大的城市有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鹿特丹(Rotterdam)和海牙(Hague)。在经过一个“饥饿的冬天”,这个地区的民众正承受着无尽的痛苦。食物耗尽、燃料几乎用完、运输实际上已中断,上万民众在饥寒交迫中面临死亡的威胁。

攻打Arnhem的战役于4月12日开始,经过两天的巷战,城中的敌军基本消灭,加军第五师接着朝北部三十多英里的Ijsselmeer进军,切断了敌军在Apeldoorn抵御加军第五师进攻的后防线,于4月17日夺取了Apeldoorn。
4月28日前后,德军在荷兰的防线节节后退到Wageningen与Amersfoort及海岸一线,这条战线被称为“Grebbe防线”。由于那段时间盟军正在安排休战协定谈判,荷兰西部的战事暂停,食品供给逐步运抵荷兰,解救饥饿的民众。

4月25,美军与苏联红军在德国托尔高市附近的易北河一座被破坏的桥上胜利会师,几天后,两支军队携手前进,于4月30日攻占了纳粹德国的最后堡垒柏林,希特勒自杀身亡,盟军结束了在欧洲战场的最后一仗。德军于5月7日在法国的兰斯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二战欧洲战场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欧洲战场胜利的消息于5月7日加东时间晚上9点36分传到了加拿大,一时间群情欢腾,从哈利法克斯到蒙特利尔,从渥太华到多伦多,到处是欢呼的人群,大大小小的教堂一起鸣钟庆贺,人们纷纷走上大街,举杯同庆胜利;此时的加拿大军人主要驻守在荷兰,军人们在Utrecht和阿姆斯特丹参加了当地的庆祝仪式。

美、英、苏协商后将1945年5月8日确定为欧洲胜利日(Victory-in-Europe Day,简称V-E Day),这一天标志着欧洲战场全面结束,当英国首相邱吉尔通过广播向全世界宣布这一消息的时候,加拿大人也同步收听这一广播,欧洲开始欢庆胜利,加拿大也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包括在渥太华国会山庄的游行,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的民众也涌上街头。

然而,加拿大人在庆祝胜利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事件,在哈利法克斯,街上拥满了人,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为战事所紧张的海军和陆军军人。哈利法克斯和Dartmouth的酒水店当天都关了门,庆祝活动开始后,人群显得越来越激动,一小部分人开始冲砸碎酒水店,破坏行动逐渐扩大,拥挤的人群发生骚乱,最后导致3人死亡、207家店铺被砸,554家商号受到损失、多人被拘捕。

太平洋战争结束

当全球各地上百万民众庆祝欧洲胜利之时,盟军领导人们则在准备太平洋战场的最后决战,盟军的所有力量将全力打击日本。

加拿大军人也准备参加这场决战,近八万加拿大人自愿加入太平洋部队,并于1945年7月,在加拿大全国各地的七个民营集结。加拿大海军也调派了13000名海军,60艘军舰蓄势待发。

然而,预期的最后决战并没有打响。美国总统杜鲁门做出重大决定,向日本投放了原子弹。第一颗原子弹于1945年8月6日投在日本的广岛——一个十万人口的城市,三分之一的民众被炸死;三天后,第二颗原子弹投向了港口城市长崎。两颗原子弹共造成超过二十万日本人死亡,无数人受伤及留下后遗症。但这两颗原子弹也促成日本政府于1945年8月14日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

尾声

在六年的二战中,上百万加拿大男女军人走上欧洲前线,为和平和自由而战,其中42000名加拿大士兵阵亡,包括23,000名陆军、17,000名空军、2000名海军、1600名商船队员;另有 55000人受伤。

尽管加拿大军队在二战中的贡献明显要小于盟军的主力部队——美国军队和英国军队,但加拿大军人在战争中的表现却同样杰出。用加拿大陆军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加拿大强有力的第一流表现令人肃然起敬”。加拿大海军是盟军第三大海军队伍、空军是盟军第四大空中力量,六个师的陆军参加了欧洲战场的多个战役。

除了加拿大陆军令人骄傲的表现,加拿大皇家空军在战争中也分担了对纳粹空军进行空中打击的重任,还通过“英联邦空中培训计划”,帮助其他英联邦国家培养了大批空军。加拿大皇家海军则在为盟军登陆部队护航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保卫盟军部队躲过潜伏在大西洋中的纳粹潜水艇的突袭,将大部分陆军将士顺利护送上战场。

加拿大还在经济上对二战给予了支持,一批新兴工业应运而生,以满足从军需品到机动车辆、飞机、轮船等各种战争供给品的需求,新技术不断创新,也带动了加拿大经济的发展,就业率提高,加拿大也因此制定了“失业保险”(1940年)、“家庭福利金”(1942)。在外交政策上,加拿大扮演了英国和美国间特别重要的联络员角色。

在严酷的战争考验中,加拿大的正体逐渐也走向成熟,成为世界共同体中一个声望日长的成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超过一百万加拿大人参军走上欧洲战场,其中包括七十三万一千名陆军士兵、十万零六千名海军、二十五万名空中。另外,加拿大有五万女兵参加了二战。

从1945年春天到1946年中,加拿大军人陆续从欧洲回到家乡。对于不少男兵来说,回家心切,但回家路长,特别是在外征战超过五年的老兵,他们还带回了48000名“战争新娘”,大多是英国姑娘,以及22000名在战时出生的孩子。

一战和二战对加拿大的影响分别是什么呢?~

解释一下,加拿大是英国殖民地,加拿大跟着旧主子英国参与一战二战,捡了不少便宜,这也是加拿大国力强盛的原因。

1、1914年8月,英国对德宣战,属于英属自治领地的加拿大跟着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加拿大将士在欧洲前线取得了辉煌战果,自治领人民则在后方作出巨大贡献。国内出现战时繁荣,工业部门的发展尤为显著。大战结束后,军工企业和技术人员均顺利地转问广泛的民用工业,为加拿大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一战期间,英帝国的各自治领都在战争中作出了贡献,同时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独立精神也有所加强。在加拿大总理博登的带领下,英国的各自治领在国际组织中取得了独立代表权。1920年加拿大加入新成立的国际联盟。 1931年英国政府正式承认自治领的独立地位,不久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加拿大正式成为英联邦的成员国。

2、1939年英法对德宣战后,加拿大也于9月10日正式对德宣战,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6月法国溃败后,加拿大成为西方反法西斯战争中仅次干美英的第三大国。在战争期间,加拿大实际是同盟国的一个主要军火库和英国的海外生产基地。

二战是加拿大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许多方面对加拿大后来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

加拿大的国力更加充实了,其本上不仅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而且成为战时的主要生产基地,新的军工体系使它成为强大的工业国。战时和战后对英国大量贷款,使它原来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加拿大登上了世界舞台,开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945年联合国成立,加拿大成为创始会员国之一。 1949年加拿大与美、英、法等一道签署《北大西洋条约》,成为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成员之一。根据条约义务,加拿大向欧洲派出了海外驻军。

作为英联邦国家,其随英国参战,但是有加拿大的集团军,还有一些师。其成为英国的兵员地和军火库,为支援英国作战起了较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