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中的问题或困惑 如何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作者&投稿:能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区域活动作为一种蕴含教育内容于游戏形式的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教师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广泛的选择内容。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孩子们学地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游戏区角。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符合当前幼儿园《纲要》所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的最有效的措施。
我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在组织开展区域活动时,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提供什么操作材料;在孩子操作使用的时候,教师应该用什么方式方法给予孩子指导;孩子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用语言引导孩子,用相同的材料,创造出不同的东西;这些都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各种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很多时候,都是放任孩子自己去玩,以至于孩子们看上去玩得很开心,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达到开展区域活动的真正的目的,造成有内容而无实质。如何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成为了我研究的重点,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几点的研究:
一、物质环境的准备:
1、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区域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区域活动的设置和环境创设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既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还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但是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区域活动又是存在于教室的整体环境中的,布置时还要注意和整体教室环境的整合;另外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我今年带的是大班,安排了这几个区域活动:如在《我是大班小朋友》这个主题中,我就安排了表演区:孩子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小舞台,唱歌,跳舞,说绕口令等等,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表现欲;在美工区里,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材料,制作不同的礼物,送给弟弟妹妹们,体验到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在语言区,孩子们相互交换阅读图书,获得更多的知识;在益智区,孩子们通过摆放雪花片,学习比较数字的大小;在生活区,可以尝试体验当值日生等等。
2、合理科学地投放材料
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只有科学地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
(1)教师应提供多层次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
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体现多样性与层次性。一方面从班级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他们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在《中国娃》这个主题时,我投放了中国地图这个材料,对于不同能力的孩子,我有不同的要求:能力较差的幼儿,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中国每个省、市在地图上像什么,并说说为什么;能力中等的幼儿,要求他们寻找地图上的河流,山川等等;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尝试寻找你知道的城市,并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在平时活动中,教师尽可能不涉及这些内容,让孩子们自己通过各种方法得到这些信息,如陶行知所提倡的:“要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生活单位都担负起学校的职能,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同时,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行开放式办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
(2)同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班要有不同要求,不同的用法。
在不同年龄段,我们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操作同一种材料,最大限度地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达成多个教育目标。材料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以诗的形式作了形象的概括:“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因此选择了在美工区投放橡皮泥这个材料,从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要求小班幼儿尝试动手制作,如:制作小蜡笔、棒棒糖等等;到了中班,要求能用橡皮泥捏出一些物体,如:小兔子,水果等等;到了大班,要求会用伸、拉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主要特征和某些细节,如:泥贴花瓶、彩色的花等等。
二、具体活动中的操作:
在活动中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幼儿的主动参与:
在活动中始终要强调: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让幼儿拥有真正的自主,让他们自主地决定“我想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幼儿体验到了自主游戏的快乐,才会有下一次的游戏体验。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水平,这是我们开展区域游戏的目标和归宿。在活动中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发现。到了大班,孩子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喜欢玩什么,表现地非常明显。这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在游戏时,我发现,几个区域总是人满为患,时间长了,有几个内向胆小的幼儿,都没有玩过那个区域的游戏。为了改善这个现象,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决定制定采用了“插卡”这一形式,来控制每个游戏区域的人数;再一起讨论每个区域需要遵守的规则,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相互监督,不能轻易地违反这些规则,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2、教师的协助参与:
“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要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要同时扮演好几个角色:
①观察者: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活动的进程及水平;了解区域活动中场地的设置能否满足活动需要及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等;了解幼儿喜欢哪个区域,什么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玩了什么,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解决了,是怎样解决的;了解为幼儿提供的游戏时间和空间是否合适,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否有效;了解幼儿近来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认知经验和社会性有了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
②引导者。当教师充分扮演好观察者的角色时,势必会成为指导者。教师在观察后发现孩子在游戏时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地给予指导:有的时候,是个别儿童遇到的单一性问题,比如,游戏材料的难度相对于他,比较难,有的时候,可能是出现普遍性问题,比如,游戏材料的投放,不适合当前幼儿的能力水平,都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孩子继续开展游戏。
③合作者。教师用简单的符合生活实际的语言,与幼儿合作游戏。陶行知提出: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玩地很开心,把锅碗放地到处都是,把买来的礼物,随手放在了地上,把家里弄得乱糟糟。为了不影响幼儿游戏的情绪,这时教师扮演居委会的人,到娃娃家通知:“明天我们小区要组织评选卫生家庭,你们要好好准备啊。”孩子们马上开始行动,把家里收拾地干干净净。
三、活动后的评价: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首先,要让教师成为主持人,为幼儿构建交流平台。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这不仅能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教师用鼓励性言语来引导幼儿,如:“请你说一说,刚刚你玩了什么游戏?你是怎么玩的?”这样既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又能激起幼儿想说的愿望,更好地向幼儿介绍或展示各种成功的经验。
其次,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评价,这就依赖于有效的观察和记录。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可以为区域评价收集资料,长期的观察,可以反映幼儿行为的一贯性,避免事件的偶发性,提高评价的可信度。特别是我在刚刚接触孩子的时候,因为不了解孩子,很容易因为一次活动,而对孩子贴上了标签,这对孩子之后的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现在就很愿意通过观察,找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且将其放大,告诉大家,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区域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他们乐于动手操作,乐于想象,在反复玩中学,在反复学中玩。区域游戏时,他们解放头脑,自己动脑思考;解放双手,自己动手操作;解放眼睛,自己观察世界;解放嘴巴,自己大胆讲述;解放空间,自己探索寻找;解放时间,自己支配使用。这是属于他们的世界,让他们在这里,游戏吧!

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区域活动作为一种蕴含教育内容于游戏形式的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教师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广泛的选择内容。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孩子们学地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游戏区角。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符合当前幼儿园《纲要》所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的最有效的措施。
我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在组织开展区域活动时,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提供什么操作材料;在孩子操作使用的时候,教师应该用什么方式方法给予孩子指导;孩子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用语言引导孩子,用相同的材料,创造出不同的东西;这些都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各种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很多时候,都是放任孩子自己去玩,以至于孩子们看上去玩得很开心,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达到开展区域活动的真正的目的,造成有内容而无实质。如何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成为了我研究的重点,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几点的研究:
一、物质环境的准备:
1、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区域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区域活动的设置和环境创设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既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还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但是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区域活动又是存在于教室的整体环境中的,布置时还要注意和整体教室环境的整合;另外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我今年带的是大班,安排了这几个区域活动:如在《我是大班小朋友》这个主题中,我就安排了表演区:孩子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小舞台,唱歌,跳舞,说绕口令等等,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表现欲;在美工区里,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材料,制作不同的礼物,送给弟弟妹妹们,体验到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在语言区,孩子们相互交换阅读图书,获得更多的知识;在益智区,孩子们通过摆放雪花片,学习比较数字的大小;在生活区,可以尝试体验当值日生等等。
2、合理科学地投放材料
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只有科学地投放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
(1)教师应提供多层次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
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体现多样性与层次性。一方面从班级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他们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在《中国娃》这个主题时,我投放了中国地图这个材料,对于不同能力的孩子,我有不同的要求:能力较差的幼儿,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中国每个省、市在地图上像什么,并说说为什么;能力中等的幼儿,要求他们寻找地图上的河流,山川等等;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尝试寻找你知道的城市,并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在平时活动中,教师尽可能不涉及这些内容,让孩子们自己通过各种方法得到这些信息,如陶行知所提倡的:“要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生活单位都担负起学校的职能,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同时,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行开放式办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
(2)同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班要有不同要求,不同的用法。
在不同年龄段,我们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操作同一种材料,最大限度地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达成多个教育目标。材料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以诗的形式作了形象的概括:“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因此选择了在美工区投放橡皮泥这个材料,从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要求小班幼儿尝试动手制作,如:制作小蜡笔、棒棒糖等等;到了中班,要求能用橡皮泥捏出一些物体,如:小兔子,水果等等;到了大班,要求会用伸、拉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主要特征和某些细节,如:泥贴花瓶、彩色的花等等。
二、具体活动中的操作:
在活动中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幼儿的主动参与:
在活动中始终要强调: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让幼儿拥有真正的自主,让他们自主地决定“我想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幼儿体验到了自主游戏的快乐,才会有下一次的游戏体验。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水平,这是我们开展区域游戏的目标和归宿。在活动中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发现。到了大班,孩子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喜欢玩什么,表现地非常明显。这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在游戏时,我发现,几个区域总是人满为患,时间长了,有几个内向胆小的幼儿,都没有玩过那个区域的游戏。为了改善这个现象,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决定制定采用了“插卡”这一形式,来控制每个游戏区域的人数;再一起讨论每个区域需要遵守的规则,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相互监督,不能轻易地违反这些规则,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2、教师的协助参与:
“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要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要同时扮演好几个角色:
①观察者: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活动的进程及水平;了解区域活动中场地的设置能否满足活动需要及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等;了解幼儿喜欢哪个区域,什么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玩了什么,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解决了,是怎样解决的;了解为幼儿提供的游戏时间和空间是否合适,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否有效;了解幼儿近来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认知经验和社会性有了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
②引导者。当教师充分扮演好观察者的角色时,势必会成为指导者。教师在观察后发现孩子在游戏时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地给予指导:有的时候,是个别儿童遇到的单一性问题,比如,游戏材料的难度相对于他,比较难,有的时候,可能是出现普遍性问题,比如,游戏材料的投放,不适合当前幼儿的能力水平,都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孩子继续开展游戏。
③合作者。教师用简单的符合生活实际的语言,与幼儿合作游戏。陶行知提出: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玩地很开心,把锅碗放地到处都是,把买来的礼物,随手放在了地上,把家里弄得乱糟糟。为了不影响幼儿游戏的情绪,这时教师扮演居委会的人,到娃娃家通知:“明天我们小区要组织评选卫生家庭,你们要好好准备啊。”孩子们马上开始行动,把家里收拾地干干净净。
三、活动后的评价: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首先,要让教师成为主持人,为幼儿构建交流平台。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这不仅能增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教师用鼓励性言语来引导幼儿,如:“请你说一说,刚刚你玩了什么游戏?你是怎么玩的?”这样既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又能激起幼儿想说的愿望,更好地向幼儿介绍或展示各种成功的经验。
其次,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评价,这就依赖于有效的观察和记录。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可以为区域评价收集资料,长期的观察,可以反映幼儿行为的一贯性,避免事件的偶发性,提高评价的可信度。特别是我在刚刚接触孩子的时候,因为不了解孩子,很容易因为一次活动,而对孩子贴上了标签,这对孩子之后的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现在就很愿意通过观察,找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且将其放大,告诉大家,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区域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他们乐于动手操作,乐于想象,在反复玩中学,在反复学中玩。区域游戏时,他们解放头脑,自己动脑思考;解放双手,自己动手操作;解放眼睛,自己观察世界;解放嘴巴,自己大胆讲述;解放空间,自己探索寻找;解放时间,自己支配使用。这是属于他们的世界,让他们在这里,游戏吧!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它以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但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利用不好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那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发挥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引言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往往区域活动的开展效果决定了幼儿对于区域后动的兴趣和区域活动是否达到了提高幼儿技能的效果,所以开展一个有效的区域活动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并严重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找出隐藏在其中的一些直观的和客观的问题并且找到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法
(一)问题一:区域设置形式化
教师们都能想方设法地为幼儿创设活动区域,可往往有的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来设置区域和主题,没有考虑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因此,无法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区域活动;有的班级则一学期的区域活动主题固定不变,幼儿对此慢慢失去了兴趣,活动区域变得越来越冷清。那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儿童、支持幼儿活动的区域环境呢?
(二)问题二:材料投放的随意性
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无法引起幼儿的操作、探
索;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五难易差异;活动区域的材料应缺少经常性的变化而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三)问题三:教师指导欠恰当
有的教师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以主导的形式进行指导,完完全全失去了以幼儿为中心的精神;有的教师忽略了幼儿的自我学习,甚至为了自己的引导而打断幼儿,反而让幼儿产生逃避之心;还有的教师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和水平,以至于观察不够,深入了解不全面。
以此知道幼儿慢慢讲水从茶杯嘴中倒出,并提供吸水海绵,提示幼儿将桌上的水吸干,保持桌面的整洁。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是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三、解决方法
(一)策略:设置动态式区域
1.措施一:围绕幼儿的兴趣爱好设置区域
蒙台梭利提出:孩子的内在有很多资源,一直想要找机会表达,但总是困难重重,这是由于环境不顺,是自己的能力收到限制。以此,我们可以设置幼儿家庭生活内容为主的活动区,如:娃娃家、玩具区、宠物区等。发动幼儿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爱的玩具来幼儿园,这样幼儿在活动时能与自己熟悉并喜爱的玩具为伴,就会有亲切感、安全感。由于幼儿刚接触游戏,水平很低,不会互相谦让,自己玩喜欢的玩具,其他小朋友要玩时就不愿意给,所以我们就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的相同玩具。又如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他们非常喜欢听一些儿歌和故事。可将活动室的一角落铺上塑料软垫,放上有卡通图案布靠垫,投放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书,布置成温馨的阅读区。
2.措施二:根据幼儿能力的发展,增加区域
幼儿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开始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就可以增添反映幼儿园生活的区域,如:“宝宝幼儿园”为幼儿准备一些小铃鼓、图书和玩具,让幼儿存在模仿中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
3.措施三: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调整区域
区域活动并不是独立的教育活动,它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将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幼儿园的主题教学有机结合。这样,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也可以满足主题实施过程中小组化、个别化教育的需要;使主题活动得到了延伸。
(二)策略: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
1.措施一:明确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把握孩子的基本特点,考虑孩子在生活中对材料的需求,并以孩子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同时,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要。
我们还可将孩子的发展目标与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较确切地对应起来,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进入到区域活动中,挖掘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教育作用,进一步提高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如为了锻炼幼儿的抓握能力,可为孩子提供小塑料球、积木、小豆子、米等多种材料。利用多种材料达到同一个目的,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措施二:体现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区域活动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多变、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预先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
标之间,按照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
3.措施三:挖掘投放材料的引导性
蒙台梭利强调教具要具有能够在视觉与触觉进行检验的属性—“错误控制”,引导幼儿在自主的操作中发现错误,进行自我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