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达到“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中国园林艺术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和造园技巧? 中国古代园林的造园手法

作者&投稿:翠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了达到这种具有“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中国园林艺术创造了许多艺术表现手法和造园技巧。一方面是充分利用自然美,几乎所有园中都有水池、假山、花草、树木等,创造一种小桥流水、荷花飘香的自然风光。如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全园占地面积约60亩,其中水面约占五分之三,池水以土山分隔,形似两座小岛,山上林木葱翠,沿池垂柳依依,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古木蔽日,波光倒影,使这些人工造就的自然美,达到“虽由人工,宛自天成”的效果。另一方面,中国古典园林又非常讲究亭、台、楼、阁、廊、树等建筑形式的美感,并且十分注意使这些建筑物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例如扬州的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园分东西两部分,有游廊相连接。东部有八角园门、榆木船厅、六柱亭、半月台等建筑物;西部有七间楼厅组成的一组建筑,像蝴蝶形态,通称蝴蝶厅。此外,在水池周围还有一组楼厅和复廊组成的建筑群,供游人登临鸟瞰。这些建筑物往往成为园林中的主要观赏点,人们在游览时,时而穿过长廊,时而跨过小桥,时而进入花厅,时而登楼远眺,多方面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表现哪些方面~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主要是能动模仿自然、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结构。
1、能动模仿自然
能动模仿自然,是中国古代园林屹立于世界园林之林的最显著审美特征,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永不衰竭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观赏中国古代园林,首先应该把握此一特征。
2、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结构
形式美规律,是使一个事物的诸多内容要素组成为一个美的形式的规律。对园林来说,形式美规律就是把山、水、花木、建筑等要素组成为一座美的园林的规律。
形式美规律是一个规律群,它主要包括整齐与节奏规律、对称与均衡规律、比例与和谐规律、分层与有序规律、完整与生动规律、多样的统一规律。中国古代园林,都是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结构。它们在形式美规律的作用下,主要形成了层次丰富、主体突出、组合和谐、变化统一等审美特征。

扩展资料
能动模仿自然的要求:

1、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就是源于自然,反映自然,向自然学习。“天人合一”审美观认为,师法自然就是要 讲求真(“法天贵真”),要有天然野趣(“天趣自然”)。
2、融于自然
融于自然,是把园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融于自然的目的,是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使人们获得丰富的审美对象,尤其是自然美。
3、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指园林的建造,包括筑山、理池、设置花木、建筑房屋等等,都服从于自然美的需要,而不能破坏自然美。
4、表现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草的设置与处理,很讲求表现自然。就是要求树木花草具有自然本色,无人工良迹。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古园林审美特征

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
3、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在江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古典园林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与自然融合。
因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等种种关系,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起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畅,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相互渗透的作用。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相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薄、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步移静换、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秦汉的上林苑开创了人工造山的先例。东汉梁翼开创了从神仙世界的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模仿的先例,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了一步。唐宋以后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明清造山艺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园林

意境美什么意思
答:意境美是指艺术形象中情与景、意与境、心与物交融契合的审美境界。一、意境美的内涵 意境美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是主体情感与客观形孝丛象的有机统一。意境美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它又依赖现实事物才能表现出来,它是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达到无限的艺术意境。意境美是一种超越...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词中从咏红梅入手,但又不拘泥于纯粹写梅,写梅写人,即梅即人,人梅夹写,梅竹交映,含蕴空灵,意境深远,收放自如,达到似花非花,似人非人,花人合一的朦胧迷离的审美境界。 起句“人绕湘皋月坠时”,点明人物、地点、时间。湘皋,湘江岸边。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注:“泽曲曰皋。”水滨江岸往往...

为什么说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试举例说明。
答:我们所说的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的情境。它具体地体现为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同时,这种情境的有机统一表现在接受效果上又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

画山画水画人生境界,写古写今写龙马精神。对联的意思?
答:这副对联适合书画展。有画山的有画水的,一幅幅画面里寄予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的思考。一幅幅书法作品里展现出了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审美鉴赏的三个层次是什么?
答:3、审美意境。审美意境是审美活动或审美鉴赏所达到的境界,是建筑在审美评价基础上的表现或者说是人们在审美欣赏或鉴赏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这个境界应该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思想家的观点是不一样的;审美意境或审美理想本身也有几个不同的层次,即意趣、意象和意境。中国传统美学给我们重要的...

中国美学三大境界
答:中国美学三大境界如下: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概括出来也就是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自然之境。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以本性所爱成就自己,以本真...

审美达到的三个境界是( )
答:这种境界中审美活动的典型的特点是以自身的日常经验和习惯为判定美的标准,因此往往将美和特定的表现元素或者表现形式联系起来,甚至习惯于把某种美的表现手法当成是美的本质或者标准,但实际上它只具有具体感性的深刻性,而不具有普遍的深刻性。此非有意贬低大众的审美方式,而是因为普通百姓的审美方式是一种...

什么是插花作品的意境?
答: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介入,中国插花一开始即按诗、书、画的创作原则行事,并刻意追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    三、意境的创作  意境,是艺术家审美的再现,是与生活形象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有限的作品中表达无限而深远的内涵。有景外之景,意外之意。插花创作被称之为艺术创作,就是因为作品内涵之...

...二者是怎样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诗歌的完美境界 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谢谢...
答:展开全部 虚就是想像的,实就是实情实景,结合就成了诗情画意的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unjiupeng123 2008-05-15...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

人生的审美境界具有怎样的特点 你将如何去追求人生的审美境界
答: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