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成因类型 矿床类型及矿床成因

作者&投稿:人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根据野外及既往资料分析,作者认为本矿床是一个受区域构造控制、高度分异成矿岩体沿接触带和地层软弱带侵入,并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的带状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其证据如下:

1)区内矿体与矽卡岩存在必然的共生关系,几乎所有矿体都伴有矽卡岩或岩体出现。矿区存在一套典型的矽卡岩矿物,如石榴子石、钙铁辉石、透辉石、阳起石、硅灰石、黑柱石、金云母等。

2)区内并不存在脱离矽卡岩或岩体而独立存在于地层围岩中的矿体。虽然在硅化千枚岩中常见黄铁矿、磁黄铁矿分布,但它们明显受后期硅化作用的控制,而非地层岩石的初始矿化富集。

3)区内岩石的微量元素分析表明(表6.6):闪长岩含较高的成矿元素,次为石英闪长岩,二者均高于地层围岩的成矿元素含量。蚀变岩体的成矿元素含量并未增加。从Rb/Sr比值来看,矿化矽卡岩的Rb/Sr<1,这与石英闪长岩、千枚岩及条带状大理岩类似,而闪长岩、硅质岩的Rb/Sr>1。从Fe2O3/FeO比值来看,石英闪长岩及矿化矽卡岩均小于1,而闪长岩及其蚀变岩石、硅质岩及千枚岩大于1,反映了前者形成于较为还原的环境(氧逸度较低),后者则在更为氧化的环境中形成(氧逸度较高)。矿化作用可能与石英闪长岩有更密切的成因联系,其形成的氧逸度较低,即在相对还原的条件下产生矿化作用。

表6.6 赛什塘矿区主要岩石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注:测试单位为长沙矿冶研究院(湿法分析/102)。

以往关于赛什塘铜矿的成因,通常认为属热水沉积型矿床,通过对矿区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矿区不仅存在斑岩体和岩脉群,大部分矽卡岩及矿体与岩浆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且发育矽卡岩型、斑岩型矿(化)体,揭示了斑岩型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成因特征。

含矿斑岩体(脉)与成矿在时间上紧密相关,空间上彼此依存。依据同位素地质测年数据,矿区中酸性斑岩体(脉)形成时代主要为晚三叠世。侵入岩具多期次侵入的特点,中晚期侵入岩都有不同程度的铜矿化作用,而与成矿有密切关系的是浅成相石英闪长岩及中酸性脉岩。具细脉浸染状矿化的含矿斑岩体与矿石硫、铅同位素表明,含矿岩体的金属硫化物与铜矿体主要是来源于深部岩浆作用。综合矿区各侵入阶段岩浆岩的含矿资料,铜矿主要成矿时期为Ⅱ号岩株的主侵入期同时或稍后至晚期同源的酸性脉岩形成之前。但矿化活动一直延续到酸性脉岩的发育期。

Ⅱ号岩株与成矿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平面上形成了一个以小岩株为中心的,不规则的椭圆形矿化蚀变带;矽卡岩及矿体环绕岩体边界构成较好的环边特点,矽卡岩远离岩体逐渐消失;按其含矿岩体与矿体之间的关系,矿床在空间上主要产于小岩株内接触带(以斑岩型为主及部分矽卡岩型矿石)、外接触带(以矽卡岩型矿石为主)和岩体内部(斑岩型矿石),以前两者为主,后者次之。矿体规模一般在岩体接触带较大(南西侧接触带),远离接触带则变小;岩体内部出现厚大的斑岩体状矿化及少量矿体,在岩体接触带呈似层状及透镜状斑岩型及矽卡岩型矿体,在岩体外围分支复合现象较明显;一般Cu矿体多分布于岩体接触带,远离岩体出现Cu、Pb、Zn矿体。这种特点反映了岩体、矽卡岩体及矿体之间的彼此联系。



矿床成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共有哪些矿床成因类型~

矿床成因分类的依据是成矿作用方式。按成矿作用方式,矿床可分为内生矿床(内力地质作用生成)、外生矿床(外力地质作用生成)和变质矿床(变质作用生成)。

一、内生矿床
内生矿床中的有用组分多来自于岩浆,并且是在其演化过程中与其余组分分离并产生迁移而集中富集成矿的。岩浆在地下深处时呈熔融状态。它的组成除作为主体的硅酸盐类物质外,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以及少量的金属元素或其化合物。与成矿作用关系最大的是这些挥发性组分。
二、外生矿床
外生矿床是指在地球表层由外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是在岩石圈表层与水圈、大气圈及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下 ,成矿物质经过迁移和富 集形成的 。外生矿床 的成矿物质 主要来自地壳表层,有一部分是地内物质通过火山、喷气或热泉等带到地表的 。
三、变质矿床
早期形成的矿床或岩石,受到新的温度、压力、构造变动或热水溶液等因素的影响,即遭受变质作用,使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形态、产状发生剧烈变化所形成的矿床,称之为变质矿床。若岩石中某些组分在变质作用前尚不具有工业价值,经变质作用后成为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由于变质作用改变了工业用途的矿床,都可称为变质矿床。

堡子湾金矿床属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通过与3种不同类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对比(卿敏,2000),本矿床属明矾石-高岭土型Au-Cu(Mo)成矿系列金矿床,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一种特殊的线型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
采集本次选择第II成矿阶段形成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的石英,应用40Ar/39Ar法测定其形成年龄,实验数据见表5.2。
表5.2 TAR4石英40Ar-39Ar实验数据(样重=0.3865gJ=0.01026)


注:由中国科学院地质所Ar-Ar实验室分析。
获得石英的40Ar/39Ar年龄图谱(图5.6),是40Ar/39Ar实验结果的具体表示。图形显示马鞍形或“U”字型年龄谱。可将谱型分成A、B、C三部分进行讨论。A可视为流体包裹体中带入过剩氩导致年龄异常大,无地质意义,这与近些年发现脉石英、燧石中也含有过剩氩相一致。而B和C可看成是一种受过扰动的年龄谱,这样142.9Ma是一个热事件年龄,而高温阶段最后两个视年龄会给出245.9Ma可看成是石英的形成年龄。这种解释成立的可能是因为第11阶段和12阶段视年龄分别为246.2Ma和245.6Ma很接近。堡子湾金矿主体形成于印支期[(245.9±0.3)Ma,39Ar/40Ar],在燕山期[(142.5±0.5)Ma,39Ar/40Ar]发生矿化叠加。

图5.6 堡子湾金矿石英39Ar/40Ar年龄谱

成矿与印支期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斑岩(角砾岩)(245Ma,39Ar/40Ar)及其相关的隐爆角砾岩有关,在印支期(245.9Ma)形成之后,在燕山期遭受热事件的叠加改造。
堡子湾金矿成矿的主要地质作用为构造岩浆作用,在矿质来源上与岩浆热液的关系密切,成矿直接有关的岩体为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岩浆隐爆作用造成空隙度大、渗透性好的角砾岩体赋矿空间,岩浆期后含矿热液在角砾岩体中有利部位充填交代形成金矿体。
在系统分析了堡子湾矿区控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堡子湾金矿的成矿模式(图5.7):
1)印支期第一次的二长花岗质岩浆强烈上侵,在超浅成隐伏环境下发生隐爆活动,形成大岔沟-羊爪沟-青尖坡同生断裂隐爆角砾岩带,同时发生了第一次热液和矿质捐赠作用,但是整体金矿化较弱,一般在0.1×10-6~1×10-6。
2)印支期第二次石英二长质岩浆(带有大量含矿热液),沿隐爆角砾岩体中的构造薄弱带上升侵入,形成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角砾岩,同时携带的期后热液和矿质,沿角砾岩中的构造破碎带、裂隙带和早期爆破收缩形成的楔状裂隙带以及其本身构造裂隙和接触破碎带等低应力、低势扩容区发生充填、交代和矿质沉淀,并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脉动和矿化,完成了主成矿期的热液和矿质捐赠作用,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金矿体。
3)燕山期线性展布的花岗斑岩,在矿区较深处(地表下300~400m,13~17线)隐爆破碎带下部侵入,但对矿区内金矿体形成贡献有多大尚不明确。
该类型金矿找矿标志综合总结如下:
1)NEE向断裂构造是本区重要的导矿、储矿构造。
2)基底变质岩区有海西晚期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体或次火山岩广泛发育的地段、角砾岩体、小型岩株的上部和边部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3)褐铁矿化、铜蓝发育的地段,具有绢云母化、(水)白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与褐铁矿化蚀变存在的断裂带、破碎带与角砾岩体,是找矿的有利地段。
4)土壤与岩石的区域元素组合地球化学异常中Au,Ag、AS异常发育地区,是找矿的首选标志。

图5.7 堡子湾金矿成矿模式图

成矿作用的矿床成因分类
答:按此原则划分的矿床成因分类如下:矿床成因分类内生矿床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气化热液矿床喷气矿床(含火山-喷气矿床)接触交代矿床(夕卡岩矿床)热液矿床外生矿床风化矿床残馀矿床(残积矿床)淋积矿床沉积矿床机械沉积矿床(砂矿床)蒸发沉积矿床(盐类矿床)胶体化学沉积矿床生物-化学沉积矿床(石油、煤等)变质矿床受...

非金属矿床的工业分类与成因分类
答:1.岩浆矿床 (1)正岩浆矿床(花岗岩、玄武岩、珍珠岩等建筑石料)。(2)早期岩浆矿床(金刚石)。(3)晚期岩浆矿床(石墨、磷灰石)。(4)熔离矿床(硫化物中的硫)。2.伟晶岩矿床(长石、白云母、石英、宝石和彩石、刚玉、光学萤石)3.碳酸岩矿床(岩浆成因的碳酸岩,其中含磷灰石、金云母、蛭石...

矿床的成因也类型是怎样划分的?
答:矿床根据成因可分为三类,即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1、内生矿床:在岩浆活动过程中,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富集起来形成 的矿床,总称为内生矿床。绝大多数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矿产,及部分非金属矿产都产于内生矿床。内生矿床所提供的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岩浆的发...

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的成因类型
答:表2-2 与火山岩有关金矿床的成因类型 (一)近地表火山热流体系统金矿床 近地表火山热流体系统金矿床占中国火山岩地区金矿床总数的47%,储量的44.3%。其矿床定位时一般形成深度小于1000m,温度低于300℃。此类金矿容矿围岩主要为喷出相(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侵出相(火山穹丘)和...

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的成因类型
答:表2-3 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主要类型 (一)斑岩型金矿床 斑岩型金矿床是指形成工业矿床时矿体定位于次火山岩体或超浅成侵入相的岩体中,在同一个小区内,侵入在同期火山岩中的斑岩体定位较浅,侵入在较老的基底岩系中的斑岩体定位较深。根据斑岩型矿床中金和贱金属的关系,进一步细分为三个亚类...

矿床类型和成矿模式
答:(一)祖母绿矿床的主要类型 祖母绿形成的地质环境较为特殊,所以祖母绿矿床的成因较为复杂。研究学者根据铍元素和铬钒元素的来源、流体活动、矿区的岩石及构造单元和地球化学数据等方面的信息,曾提出几种祖母绿成因的分类方案。目前已被广泛接受的祖母绿矿床类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与花岗岩侵入体有关的祖母绿成矿作用;第...

金矿床类型及特征
答:1.金矿床分类回顾 金矿床类型划分一直是金矿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中外地质学家都从确定成因类型入手,试图确认成矿地质条件和分布规律,发现新的成矿地质体。但由于金矿形成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学者采用的分类原则和标准不一,至今国内外尚无公认的划分方案。1985年,中国地质学会矿床组提出的中国金矿...

主要金属矿床类型及其成矿地质环境
答:其中以斑岩型、热水沉积改造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及热液型为主要类型,其他成因类型多为小型矿床、矿点及矿化点。各种成因类型的铜矿床多为复合矿床,很少形成单元素矿床。斑岩型铜矿床以新巴尔虎右旗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和四子王旗白乃庙 ( 钼) 铜矿为代表; 热水沉积改造型铜矿床以乌拉特后旗霍各乞铜矿为代表; 突泉...

大三江地区新生代成矿作用的主要类型
答:按照常规的矿床成因分类,新生代的矿床类型包括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矽卡岩矿床、热液矿床、火山成因矿床、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和有机可燃矿床等,其中以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和热液矿床最典型,变质矿床和岩浆矿床不太发育。许多新生代矿床的形成往往不是单一成矿作用所完成的,有的矿床属于“内生外成”(如热泉型金矿、...

矿床类型划分
答:在晋东北地区常有“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一说,是指以交代型为主、脉型居次的一种充填交代矿床类型,如高繁银金矿床和太白巍山银锰矿床等。人们常将义兴寨和辛庄金矿床作为脉型矿床的代表,但是,在各矿脉边部仍然存在或宽或窄的交代蚀变现象。 在同一矿田或矿集区中的上述4种矿床成因类型,既可以单独立出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