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利用高差法测高程时的疑问! 全站仪坐标放样测量高程的问题,。((高程))

作者&投稿:金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全站仪测高差时,利用的原理是三角高程的原理。
一、利用全站仪进行普通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
求算待定点的高程时,只要测定两点间的高差,根据一个已知点高程,就可以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这一测量过程称为高程测量。高程测量的实质就是高差测量。高程测量的常用方法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高法,它不受地形起伏的限制,且施测速度较快。
设a,b为地面上高度不同的两点。已知a点高程ha,只要知道a点对b点的高差hab即可由hb=ha+hab得到b点的高程hb。
假设a,b两点相距不太远,可以将水准面看成水准面,也不考虑大气折光的影响。为了确定高差hab,可在a点架设全站仪,在b点竖立跟踪杆,观测垂直角а,并直接量取仪器高i和棱镜高t,若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d,则hab=v+i-t

hb=ha+dtanа+i-t
(1)
这就是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公式。
二、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的新方法
其实质是将全站仪当做水准仪,
将全站仪象水准仪一样任意置点,而不是将它置在已知高程点上,同时又在不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的情况下,利用三角高程测量原理测出待测点的高程,那么施测的速度将更快。
由(1)式可知:
ha=hb-(dtanа+i-t)
(2)
上式除了dtanа即v的值可以用仪器直接测出外,i,t都是未知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即仪器一旦置好,i值也将随之不变,同时选取跟踪杆作为反射棱镜,假定t值也固定不变。从(2)可知:
ha+i-t=hb-dtanа=w
(3)
由(3)可知,基于上面的假设,ha+i-t在任一测站上也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可以计算出它的值w。
这一新方法的操作过程如下:
1、
仪器任一置点,但所选点位要求能和已知高程点
通视。
2、
用仪器照准已知高程点,测出v的值,并算出w的值。(此时与仪器高程测定有关的常数如测站点高程,仪器高,棱镜高均为任一值。施测前不必设定。)
3、
将仪器测站点高程重新设定为w,仪器高和棱镜高设为0即可。
4、
照准待测点测出其高程。
三、关于全站仪中站法高程测量的理论分析
结合(1),(3)
hb′=w+d′tanа′
(4)
hb′为待测点的高程
w为测站中设定的测站点高程
d′为测站点到待测点的水平距离
а′为测站点到待测点的观测垂直角
从(4)可知,不同待测点的高程随着测站点到其的水平距离或观测垂直角的变化而改变。
将(3)代入(4)可知:
hb′=ha+i-t+d′tanа′
(5)
按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可知
hb′=w+d′tanа′+i′-t′
(6)
将(3)代入(6)可知:
hb′=ha+i-t+d′tanа′+i′-t′
(7)
这里i′,t′为0,所以:
hb′=ha+i-t+d′tanа′
(8)
由(5),(8)可知,两种方法测出的待测点高程在理论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采取这种方法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将全站仪任一置点,同时不量取仪器高,棱镜高。仍然可以测出待测点的高程。测出的结果从理论上分析比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更高,因为它减少了误差来源。整个过程不必用钢尺量取仪器高,棱镜高,也就减少了这方面造成的误差。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测量中,棱镜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只要记录下相对于初值t增大或减小的数值,就可在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待测点的实际高程。

道理很简单来的:
首先,照准后视,得到水准点与全站仪水平轴的高差,水准点高程是已知的,所以,得到全站仪水平轴的高程。
“照准待测未知点棱镜中心,若棱镜杆未升高,所得读数即为待测未知点高程!!!”
因为仪器高和棱镜高都是0,所以照准待测点,可以得到
棱镜中心与全站仪水平轴
之间的高差,
因此仪器可以直接显示待测点的高程。(关键是在仪器里头输入了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所以仪器可以计算到全站仪水平轴的高程,然后得到待测点的高程显示)
如果没有照准后视那一步的话,读数得到的就只是全站仪水平轴与棱镜的高差而不是高程(仪器高和棱镜高设为0)。

这个方法的前提是测量过程中棱镜杆高度和仪器高都是没有变化。我们可以把棱镜高设为A、仪器高设为B、已知标高设为C、未知点高程设为H,即前视测量高差D=C+|B-A|、待测点测量高差E=H-|A-B|,同时H=C+D+E。所以在测量过程中棱镜杆高度和仪器高都是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就可以不用考虑棱镜高和仪器高,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可以直接输为0。

用全站仪测点,显示出的数据就是测站与待测点的距离和高差,如果在测距前已经设站,全站仪就会根据已知站点自动计算出待测点的高度,很简单,你自己画个直角三角形一看就明白了。
还有,如果将仪器高和棱镜高均设为0,高程点为全站仪水平轴位置标高和棱镜中心标高,而不是测站与待测点的标高

全站仪高程测量的疑问。~

这样做是很精确的,我们照准后视点 主要是为了找准方位角 其实后视的高程根本就不重要 你只要输入 纵横坐标 高程你可以任意填一个 结果和你找准后视棱镜一模一样 甚至可能还准点 因为你直接照准后视点 测量和仪器的摆放带来的误差很小很小 我做测量很多年了 100%正确的

你在输入测站点和后视点有没有输入仪器高度和凌镜高度,输入了测出来的高程就是该测点的地上高程,否则,测出的高程没用。基本上测高程不会用全站仪测,不准!除非要求不高,只要大概。

全站仪利用高差法测高程时的疑问!
答:首先,照准后视,得到水准点与全站仪水平轴的高差,水准点高程是已知的,所以,得到全站仪水平轴的高程。“照准待测未知点棱镜中心,若棱镜杆未升高,所得读数即为待测未知点高程!!!”因为仪器高和棱镜高都是0,所以照准待测点,可以得到 棱镜中心与全站仪水平轴 之间的高差, 因此仪器可以直接显...

全站仪测距的问题:两点高差达到四五十米后,由低点测高点的长度比高点测...
答:晕,这是常识问题,俯仰角太大就会产生观测误差。不过你这误差也太大了,有17mm,肯定不是仪器的问题,你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仪器对点误差过大 2、仪器照准误差 3、大气压、温度改正否 4、当天是否有强风,5、全站仪的自动补偿是否打开。最好选在多云无风的天气进行测量作业。角度误差就肯定会有...

全站仪测量出现问题求高手帮忙
答:1、第一次测量时,你的站点A高程是错误的,可是你必须知道使用的错误高程是多少。比如 : 站点A的正确高程是100米 , 可是A点错误的高程你使用的是150米,在观测中你就一直使用150米作为站点高程。2、 当全部测点测完后,你把所有测量的点的高程全部减去50米后,你得到的所有观测点的高程就是...

全站仪中三角高程的问题
答:你说的是高差法:1棱镜放后视点(已知高程点 2全站仪测距测出后视点高差 3用后视点高程减后视高差出来的值输入仪器(测站点高程 4仪高和棱镜高都输入0 5直接测待定点出来的高程就是待定点的高程(字数太少)

关于全站仪的高程测量问题?
答:就可以 了(每次测都对着棱镜中间,这样可以把误差减小到最低)。好的全站仪精度高点,本人用过的几种仪器,觉得拓普康的精度高点,索佳的精度不行,误差2cm多,国产的都不行。三楼,你的方法太笨了,O(∩_∩)O,全站仪让你这样用才是大材小用了,那样直接用水准仪就行,何必用全站仪了。

全站仪测高程问题(复制的请自重,要自己做过的才来),谢谢!
答:代入第一个公式 站高+H2+H差1-H2+H1+H差2-H2=待测高 消掉同值 站高+H差1+H1+H差2-H2=待测高 根据你假定的值可以得出 站高+H差1+H1-H2=站高(假)你求出的值 代入公式可得 站高(假)+H差2=待测高 可见你求取的高程值应该是对的 只能按我的方法推出来的 呵呵 ...

关于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问题
答:不管怎么采用三角高程计算,基本公式是根本!!采用你说的这种方法不是中间点法,中间点法不需要知道测站高程,只是测量前视和后视之间的高差,直接计算两点高程。你说的这个只是高差的传递。假设A点地势比测站点地势高,测量出来的Va一定是正值,此时测站点的高程为Ha+A处棱镜高-Va-测站仪器高才是测站...

全站仪用无棱镜测量高程的时候总是误差大?
答:高手有办法吗?”因为无棱镜测量距离时候,光线很难对准某一点,造成距离测量不一定准确,另外,也许指标差未调整(建议正倒镜测量),由此高程高差就会出现误差。仪器的原因,这个目前没法解决。可以用悬高测量的方法,棱镜严格地处于被测量点正下方,测量精度比无棱镜测量强很多的。

用全站仪测量高程时,输入仪器棱镜高1.9m,实测时棱镜高为1.2m,那测出...
答:用全站仪测量高程,待测点的高程计算公式如下:H=H0+h+i-v 其中H0为测站的高程,h为观测高差,i为仪器高,v为棱镜高。从上式可见,如果把1.2的棱镜高误输入为1.9,就是减多了0.7,计算得到的高程低了,应该加上0.7加以校正。

用全站仪测高差 输入了仪器高和棱镜高 那测出来的是地面点的高差 还...
答:兄弟我是干公路测量的,这个问题我可以很详细解答你。全站仪测量未知点高程有2种方式:一种是架设在水准点上,一种是不架设在水准点上。第一种方法计算未知点高程H:H=测站点高程+仪高-棱镜高+高差 第二种方法:仪器架设不在水准点不量取仪高,H=后视水准点高程-后视点高差+前视高差+后视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