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会记笔记吗? 上了大学之后还需要记笔记吗?

作者&投稿:说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当然会,即使我现在不是学生了,但是记笔记这个习惯会一直陪伴着我。


我是从分类使用本子开始,记录不同的笔记,对知识进行整理分类。

   写日记的习惯是从初中开始的,到2004年到如今也有了11年,是段漫长又温暖的时光呢。最开始是初中的语文老师要求每天写800字的日记,第二天来上课会检查。没有写日记的后果就是翻倍写,从一开始的不喜欢,到后来渐渐形成了写日记的习惯。长大一些后也理解了老师的用心良苦,他希望我们能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也希望我们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不要半途而废。

   在初中三年的时间里,写下的日记本有好多本,现在都保存在我家里。翻看着从前的日记,看着自己一路走到现在的心路旅程,会有许多感慨。

   想给大家分享自己对本子的一些分类管理心得,因为这确实在成长的路上对我很有帮助。


【1、这是我现在用的本子:日程本。】有一个绑带在上面,可以把笔和本子绑定在一起,出行的时候随身携带非常方便。



2015年的日程本,里面把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每天的计划,都分得很详细,监督自己学习、阅读、健身绝对是不二选择。当然这只是时间管理中的一小部分,运用好这个本子会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每月重要的事情写在了本子的开头,比如说重要朋友的生日、纪念日、活动出席等等,每天查看下提醒自己不要错过。


请原谅我的字> < 大概的内容就是这样:把自己当天、第二天要做的事情确定,以及重要的事情用不用颜色标注出来。完成的事情就打勾,没有完成的事情我会总结:“什么原因没有完成?如何改进?”

所以一个月下来就可以知道自己真正拖延的事情是什么了,当然啦,我平时工作的内容会写在另外的本子上,这个只是记录日常要做的事情的。


   【2、这是我的知识本。】买的是空白封面的牛皮本,可以自己DIY封面,可惜这次没有画太复杂的封面,就是简单明了的告诉大家它的功能。


比如说,我记录了一些开咖啡馆要注意的事项。当我看完一本书、或者是一篇文章时,里面的信息量很大,我不可能全盘接受。这时我挑选出重点的信息做笔记,以后翻开本子复习就会很容易。读书笔记并不是全盘接受,也不是走马观花,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记录下来,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悟。


再比如,记录了服装设计需要储备的知识。作为一名自学者,如何快速的掌握基础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以及衡量自己是否现阶段具有做这件事的能力。设计、摄影、绘画,都是相互有共通地方的,当然一个好的服装设计师一定要有强大的知识储备量。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设计裁剪,你的作品表达的是你整个人的想法。


【3、采访本。】没错,寻找一些有趣的人,与对方沟通交流,征得同意后我们采访小分队就出发啦。

有时候是我一个人独立完成采访,选题、策划、采访、拍照、后期文章的拟写……


记录了关键的信息之后,必须很快的把采访整理出来。用不同颜色的笔,以及用属于自己的符号等,能够快速记录下你想要的信息。


【4、笔记本。】这是所有人曾经都有的本子吧,哈哈。学生时代经常记录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当然现在工作了也在用。以前喜欢卡通图案的本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喜欢简约设计的本子。

这是记录英语词组的单页,里面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分开内容。


这是学德语时做的笔记,英文与德语相互对照的,能够帮助快速记忆。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想:“丹妮你到底有多少本子?”

这只是冰山一角哦,本子不在于多,而在于你如何使用。我出门会随身携带一本很小的本子,临时用。也会带一只笔,能够记录下我转瞬即逝的灵感。


对我而言,记笔记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如果不写的话,反而会感到不习惯、甚至是难受。



      记笔记的这个习惯是我从高中时候养成的,记得那时候我看了很多成功学的书籍,里面的言论对当时的我来讲是极其震撼的,感觉他们说的太对了,为了让自己永远能记住这些话,于是我买了一个笔记本,把所有我认为有道理的话都摘抄到这个本子里,渐渐的有了自己的心得,还会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个习惯一下子坚持了很多年,直到大学毕业。

 



      因为工作的繁忙,也因为自己的懒惰,日记越来越不爱记了,渐渐的变成周记,后来又变成年记,毕业以后也不爱看书了,更多的时间会花在互联网上和手机上。

 

      这几年因为工作的需要,我看的专业书籍越来越多了,而专业书你需要记好严格的笔记,自己的想法心得,以免自己忘掉。

 



      时代在发展,现在看的书基本上都是电子书,而笔记也都记载手机上了,光手机上的笔记软件我就换了四五个了,并不是因为喜新厌旧,而是这个时代发展太快了,手机笔记也在快速的更迭。

 

      最好的手机笔记本是手机自带的备忘录,当时还没有智能机,只是利用备忘录记录一些简单事情以及重要的话语,但是有一次手机坏了,备忘录记录的内容全部消失了,我非常心痛,于是下定决定找了一款可以带账号的笔记本,用了大概一年多,那家公司就倒闭了,没办法我就选择了一款云笔记,当时云笔记已经很火了。又过了一年多,我把自己的手机换成苹果手机,而苹果手机不支持这款云笔记,我利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一条一条的将内容复制到新的云笔记里。

 

      现在,这个云笔记里我已经记载了一万多条内容,最早的内容可以追溯到7年前,虽然几经转换,这个习惯算是养成了,真想等我老的时候,把每一条内容都重新看一下,回忆一下自己过往的人生,这是多么一件有情趣的事情。



        现在很少记笔记了。


       小学初中高中喜欢看书、读作文散文,读到哪里记到哪里,笔记本都有好多,记得满满的,日记本、读书笔记、散文随笔等,好像有很多,大学里的笔记本相对少了,因为大学不爱读书了,除了上课听老师讲课,其他时间忙着做兼职,搞点副业,呵呵,所以,大学里记得就少了,现在想想,大学时候,真是丢了一笔财富,宝贵的人生三年,没有规划好。

        工作后,更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了,白天忙着上班,偶尔加班,下班就想轻松一下,自己做晚饭吃完饭后,就玩下手机、玩下电脑,看小说、看电影、看电视剧,跟男朋友约会,这又是2年过去了,不要说了,想想后悔这2年时间为啥不趁着刚毕业多看书、记点笔记,学习一下,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呢?

        现在大学毕业3年,宝宝也生了,突然想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想要一个稳定的工作,能够工作家庭兼顾,平时不至于太累,又准备拿起书本看书了,却发现,大脑死机了很多,到底是遗忘、学习能力变差还是毅力不够精力不够?现在也是傻傻分不清。

        我现在又准备了一个学习本,开始记笔记了,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更何况,现在脑子有点生锈了,该给自己一些压力了,不然不学习,永远考不上公务员或者是事业单位,一个女孩子,工作还是稳定一些吧,我现在没有大学里那股满脑子创业的疯劲了。




1、记笔记的具体方法


(1)注重关键词和核心概念。改变逐字记录的习惯,只记关键词和核心概念。找到最相关的信息,记下与当前主题最相关的关键词和短语,如日期、人名、理论、定义,只有最重要的细节值得记录,如果大范围的摘抄、记录还不如去读课本。



(2)新信息优先记录。别浪费时间去记熟悉的信息,那些没有用处。关注那些以前你不了解的知识,这些才是对你最有价值的。

(3)运用“问题、答案和证明”的方法。这是一种有效的笔记方法,需要你边思考边记录,用自己的话概况听到的主题,不要照搬原话,而应该仔细听讲,努力理解。然后从听讲的内容中提炼出问题,再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经研究表明,这种改写的办法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效率。)

(4)学会简写能提高效率,避免笔记跟不上说话速度。当然,你得明白自己简写的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担心之后想不起来,可以在本子上留下线索。也可以下课后把简写补充成全称。(要是讲话人的速度实在太快,就算简写也跟不上,那么你可以带一个录音设备。这样的话你能再听一遍,补全课上遗漏的。)

(5)保持笔记整洁美观。要是笔记很杂乱,不易阅读,那么你肯定不想复习。所以保持整洁很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①每节课或每个主题换一页,这样会更清楚,每张纸只用一页(墨水印比较深的情况下)。②确保写的内容能看懂。如果之后看不懂,那就白记了。③多留点边距。用笔和尺子在每一页左侧划一条线,这能让笔记看起来不拥挤,留出的空间便于复习时补充信息。④使用符号和图表。箭头、点、方框、图表有助于记忆,视觉型学习者更适合这种方法。

(6)使用彩色笔。很多人发现用彩笔划重点有助于理解信息,因为色彩能刺激大脑中控制创意的部分,色彩还会让笔记变得有趣,提高学习兴趣。用色彩辅助记忆会事半功倍。

用不同色彩标注笔记的不同部分。比如用红色标注问题部分,蓝色标注定义部分,绿色标注结论部分。用荧光笔圈出关键词、日期和定义。但是别过头了,别不分重点地随意划。

(7)从课本中总结信息。下课后,可以利用课本补充笔记(不要照搬文章内容,那不过是浪费时间,应该自己组织语言)。这也是一项值得掌握的能力。


2、复习笔记


(1)当天复习。课后复习,或在这一天结束前复习,这样更有效。不必看得太精细,每晚只需要花15-20分钟复习。

(2)填补空白。当你回想起课上的重点,可以添加到笔记里。

(3)自我测试。试着不看笔记自己讲述一遍主旨内容,讲出声来或在脑海里回想。看看自己理解得是否到位。检查自己能记住多少重要细节,然后打开笔记看看遗漏掉的信息。


文章来源:《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网》(快速阅读、记忆力、注意力等的学习和练习)



上课时一定要做笔记吗?~

1:上课做笔记,那是笨人的方法,他们不会才要记下来,下课再看的,若你下课后能把老师讲的用大脑回顾下来,并能书写出来,还用记笔记吗?时常回顾巩固记忆的也是不错的学习办法.
别人适合的办法,你不一定适合,假设你也记笔记,老师讲的很快,你来不急理解,只顾记笔记,结果是浪费一堂课,还累的要死.
我不支持记笔记,还不如课下多看书,课堂专心听讲好,理解老师讲解的,不理解马上跟老师提出来.
课后用大脑回顾老师课堂所讲内容,并记录在一个小本上,说明你掌握了,轻松舒服呢!
2:遇见老师叫记的一定要记下来,那是课本找不到的,或者是将来要考的,那叫考点,记下来多看,直到掌握的滚瓜烂熟,那你成绩就翻天上升了.
3: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看别人怎么样,别人的只能作为借鉴而已,不一定适合自己
4:学习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铺满荆棘的沼泽,你感觉好,那就是好,因为适合你。适合才是好的。
额外说的 一:学会总结,系统化知识,可以为你学习节约时间,也少浪费精力。这是你将来要学会的,可以不考虑这点。等将来再考虑也不晚......

我觉得还是需要的,再好的记性也不可能比得过白纸黑字,我大学上课一直都做笔记。

大学里的团课要记很多笔记吗?
答:大学里的团课有的是需要做笔记,有的是不需要做笔记,要看个人吧,如果个人记忆能力比较差一点的话,可以做一些笔记的。如果记忆能力比较好的,可以不需要笔记,这也要看个人情况的。以下为题外话关于秋季养胃的小常识,仅供参考。秋天患胃肠疾病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立秋以后,天气虽然清凉,但是苍蝇的...

学生为什么不记笔记了?
答: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我们的学生不记笔记了。开始我还以为是少数后进生不记笔记(有个别学生甚至啥都不带),后来我仔细观察,几乎没有学生记笔记。学习好一些的学生,也不过是在教材上勾勾画画罢了。学生不记笔记,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我的记忆中,从中学开始,学生就...

小学语文课堂需要做笔记吗?
答:课堂笔记忌讳点 1、只顾记录不听讲 这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西瓜”。一般来说,小学阶段不需要学生做很多的文字记录,很多只是做圈画符号,或者是少数关键词。2、记录分散随意 小学阶段的笔记一般不需要拿一本笔记本来大篇幅的记录,一般圈画在课文上,关键词记录在课文内即可。但有的孩子不知道记在哪里...

上课时一定要做笔记吗?
答:1:上课做笔记,那是笨人的方法,他们不会才要记下来,下课再看的,若你下课后能把老师讲的用大脑回顾下来,并能书写出来,还用记笔记吗?时常回顾巩固记忆的也是不错的学习办法.别人适合的办法,你不一定适合,假设你也记笔记,老师讲的很快,你来不急理解,只顾记笔记,结果是浪费一堂课,还累的要死.我不...

你们看书做笔记吗?
答:我以前看书是几乎不做笔记的,最多是用记号笔标注一下重点的语句,或者是把把喜欢的句子抄在本子上。后来,我开始在书的边页空白处即时记录下自己的灵感和思考。可是我仍然发现,这样地看过一遍书,对书中的内容只有零星的记忆。于是,我开始尝试在看过一本书之后,把标注下来的重点和灵感用思维导图...

阅读的时候都有做笔记的习惯吗?这习惯有什么好处?
答:从小读书受到老师的要求,读书上新的课文之前都需要自己先理解自行找重点做笔记,然后才是老师讲授,这种课前预习,整个初中三年从不间断。也因此养成了看书必记笔记的习惯。现在记笔记我除了准备一本笔记本之外,还会在自己的树上自行写一些阅读感受,这也是我喜欢读纸质书的原因,可以自行涂鸦书写,这是我...

课堂上,学生应不应该做笔记呢?为什么?
答:孩子在上学期间,对于课堂笔记到底要不要记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学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可能许多家长对于记笔记也是有各自的想法。其实在课堂上记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和学习,而且经常记笔记还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而且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学习知识...

看书需要做笔记吗?做笔记对于学生的写作有帮助吗?
答:因为这个时候会让大家觉得内心非常的放松,同时又可以让大家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在看书的过程当中,大家也要做笔记,这样的话可以让大家对整本书的内容更加了解。而且在看书的过程当中,大家也可以记下一些比较优美的语句。这样的话也可以积累词汇,同时也可以让大家的沟通能力得到提升。因为在记笔记的过程...

语文学习需要做笔记吗?如何做好语文笔记呢?
答:有些人并不知道该怎样做好自己的语文笔记,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将笔记拿出来,将老师所画出来的笔记全部摘抄下来。并且只要跟着老师的步骤来的话,笔记一般都是可以按顺序记好,到时候复习的时候也是非常有用的。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自己去拓展一下课外的知识,在阅读一些国内外名著的时候,遇到...

高中生整理笔记有必要吗?
答:5、分。以文字(最好用色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例如: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或课文)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索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等等。6、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简明扼要。7、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摘抄在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