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历史故事以退为进? 历史上有哪些以退为进的故事

作者&投稿:佟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以退为进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以退为进的历史故事最为经典的就是“卧薪尝胆”。
故事简介:
吴国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三年后,才被送回越国。但勾践没有放弃报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子,只铺些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励精图治,最后找到机会,消灭了吴国。
原文: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槜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柰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
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故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
太史公曰: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彊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後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
越祖少康,至于允常。其子始霸,与吴争彊。槜李之役,阖闾见伤。会稽之耻,勾践欲当。种诱以利,蠡悉其良。折节下士,致胆思尝。卒复雠寇,遂殄大邦。後不量力,灭於无彊。
白话译文:
越王勾践的祖先是夏禹的后裔,是夏朝少康帝的庶出之子。少康帝的儿子被封在会稽,恭敬地供奉继承着夏禹的祭祀。他们身上刺有花纹,剪短头发,除去草丛,修筑了城邑。二十多代后,传到了允常。允常在位的时候,与吴王阖庐产生怨恨,互相攻伐。允常逝世后,儿子勾践即位,这就是越王。
越王勾践元年 (前496),吴王阖庐听说允常逝世,就举兵讨伐越国。越王勾践派遣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勇士们排成三行,冲入吴军阵地,大呼着自刎身亡。吴兵看得目瞪口呆,越军趁机袭击了吴军,在槜李大败吴军,射伤吴王阖庐。阖庐在弥留之际告诫儿子夫差说:“千万不能忘记越国。”
三年(前496),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一箭之仇,便打算先发制人,在吴未发兵前去攻打吴。范蠡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争先打是事情中最下等的。
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越王说:“我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举兵进军吴国。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只聚拢起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会稽。吴王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
庄生被小儿辈出卖深感羞耻,就又入宫会见楚王说:“我上次所说的某星宿的事,您说想用做好事来回报它。
现在,我在外面听路人都说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楚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君王并非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却是因为朱公儿子才大赦的。”
楚王大怒道:“我虽然无德,怎么会因为朱公的儿子布施恩惠呢!”就下令先杀掉朱公儿子,第二天才下达赦免的诏令。朱公长子竟然携带弟弟尸体回家了。
回到家后,母亲和乡邻们都十分悲痛,只有朱公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长子一定救不了弟弟!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有所不能忍心放弃的。
他年幼就与我生活在一起,经受过各种辛苦,知道为生的艰难,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不敢轻易花钱。至于小弟弟呢,一生下来就看到我十分富有,乘坐上等车,驱驾千里马,到郊外去打猎,哪里知道钱财从何处来,所以把钱财看得极轻,弃之也毫不吝惜。
原来我打算让小儿子去,本来因为他舍得弃财,但长子不能弃财,所以终于害了自己的弟弟,这很合乎事理,不值得悲痛。我本来日日夜夜盼的就是二儿子的尸首送回来。”
范蠡曾经三次搬家,驰名天下,他不是随意离开某处,他住在哪儿就在哪儿成名。最后老死在陶地,所以世人相传叫他陶朱公。
太史公说:夏禹的功劳很大,疏导了九条大河,安定了九州大地,一直到今天,整个九州都平安无事。到了他的后裔勾践,辛苦劳作,深谋远思,终于灭亡了强大的吴国,向北进军中原,尊奉周室,号称霸王。
能说句不贤能吗!这大概也有夏禹的遗风吧。范蠡三次搬家都留下荣耀的名声,并永垂后世。臣子君主能做到这样,想不显赫可能吗?
此文出自春秋时期·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越王勾践世家》出自《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春秋时期的吴越之地,吴国和越国并立而存,却因日久争战结下宿怨。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老王阖闾,初尝胜果,得意忘形之下,他不纳范蠡忠言之劝,欲灭吴国而后快。
终被吴王夫差和伍子胥领兵打得大败。越王勾践及其臣民命悬一线。范蠡请缨只身去见夫差,一番斗智,说服夫差收兵, 救下勾践。数年之后,勾践取得了夫差的信任,从吴国返回了越国,卧薪尝胆,暗中集结力量。
勾践终于得到了机会,举兵伐吴。经过一场鏖战,夫差成了勾践的阶下之囚。勾践终于历经十数年的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实现了复兴的宏愿。自此,勾践专心国事,富国安邦。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能忍辱者存,能忍耻者安,与其说成功者是战而胜,不如说成功者是忍到了最后。

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要因一时的成绩而得意,也不要为暂时的遭遇垂头丧气,记住:忍者必胜

出自《劝忍百箴》有感

的确,在漫漫人生路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有很多,如果都以一种主观消极的态度来应对,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让你以一种宽容,豁达的态度来为人处世。正如于丹教授认为,什么是君子,君子就是心中没有担忧,没有恐惧,能够把大谋和小忍明确的分离开的一类人。

一提到于丹,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说姜子牙想要报效朝廷,可是又没有人推荐他,他就每天坐在湖边垂钓,一个典型的以退为进的事例,最后还是被慧眼的伯乐认了出来。

所以,忍不一定是懦弱,退不一定是无能。

2.事例:世道之衰也,士大夫不知礼义为何物,往往知进而不知退,及其变也,或以退为进。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

3.

李连杰初到好莱坞时,几乎没有人看好他,好不容易有一家电影公司愿意请他出演,但片酬很低,只有100万美元,而且是演一个反派角色。李连杰犹豫不决,说自己要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才能答复。但是,等他答应出演时,对方却改口了,片酬降为75万美元。

钱不是最要紧的,只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电影市场,“李连杰”三个字早巳是金字招牌,从“功夫皇帝”“沦落”到现在的境地,李连杰感到难以接受。但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出演,可是,没想到对方却又“落井下石”:“50万美元,不演拉倒。”“没问题,我演。”这次李连杰答应得很痛快。

50万美元,还包括律师、经纪人、宣传公司等各项费用,再扣完税,所剩无几。但李连杰明白,在好莱坞,演员的的票房号召力才是检验实力的唯一标准,只要给他机会,再大的让步也值得。

就这样,李连杰拍了他的第一部好莱坞影片《致命武器4》,虽然片中巨星云集,但在影片首映当晚,李连杰就获得7.5分,成为演员排行榜中的亚军。

第二天,电影公司老板就亲自上门,毕恭毕敬地说:“下一部片子请您演主角,如何?”当实力证明一切的时候,才能轮到李连杰说话,他的第四部好莱坞影片片酬就开到了1700万美元。

李连杰以退为进,成功地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他谈起往事,感触颇多,念了一首哲理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农民在插秧时,边插边退,每插完一行就得后退一步,但这样的后退,却是另一种更大的进步。

大丈夫能屈能伸,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尊重现实,迂回前进。

恩,就找了这么多了。

请问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与进与退有关的经典谋略案例有哪里?并给出评价...
答:没明白“与进与退有关”什么意思。随便说两个吧。退避三舍:春秋晋楚争霸之战 以退为进:郑庄公以退为进克叔段 走为上:公元1206年,南宋名将毕再与金军交战,金军的势力远大于宋军,毕再见情势不妙,连忙下令使出“走为上”计:趁夜间休战宿营之时,让部队迅速拔营而去。为了不让金军发觉,...

以退为进的故事(3个)
答:1、孙膑为了逃脱庞涓的迫害装疯卖傻,甚至吃猪粪,后来终于逃脱,反过来打败庞涓;2、国共签订双十协定,共产党让出大部分利益是为退,后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协议发动内战,共产党获得国内舆论支持,成为正义的一方是为进!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共军让出中央苏区是为退,长征到延安建立新的基地,取得战略...

有哪些有着以退为进,忍辱负重,最后取得胜利的人物故事情节. 200字
答:你既出身为大将,统帅中原的大军,不敢武力相斗,以决胜负,却安于躲在土巢之中,小心地防避着刀箭,这与妇人有什么不同?现在我派人送去一套妇女的服装,你如果还不敢出战,便应恭敬地跪拜接受,如果你羞耻之心还没有泯灭,还有点男子汉的气概,便立即批回,定期决战。司马懿看后,心中大怒,...

请举出历史上“以退为进”并且最终制胜的例子
答:所谓以退为进都是大形势弱于对手的情况,近代以毛主席决策长征最为经典了,避开蒋校长的围剿,保存了根基和党内干部,并以这仅存的万余人为基础,再次发展取得最终胜利,毛主席目光之长远,真是旷古烁金,两弹一星也是毛主席倡导的,当时落后的国力财力和技术去研究核弹是有大压力的,今时今日核威慑作用...

在古代,有哪些借以“归隐”,以退为进的古人?
答:应该是越王勾践,他忍辱负重,卑躬屈膝三年之久,又卧薪尝胆历经图治,一个亡国之君,最后能报仇雪恨,取得胜利只怕历史上无有二人。以大框架来说太多了,海瑞,刘邦,武则天,范蠡,越王勾践,等等,如果排名应该不可取,一种对人物的不尊重与不理性感觉因为时代不同,人物不同,事物不同,方法不同,...

以退为进的名人故事 400字左右 最好是卧薪尝胆
答:典 故: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

历史上有哪些以退为进的故事
答:一提到于丹,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说姜子牙想要报效朝廷,可是又没有人推荐他,他就每天坐在湖边垂钓,一个典型的以退为进的事例,最后还是被慧眼的伯乐认了出来.所以,忍不一定是懦弱,退不一定是无能.2.事例:世道之衰也,士大夫不知礼义为何物,往往知进而不知退,及其变也,或以退为进. ★清·...

关于,退让的历史故事.
答:典型的就是城濮之战。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曾到达楚国,受到楚成王的热情款待。楚成王问重耳,自己这样礼遇他,重耳回国后能怎样报答自己。重耳回答道,他日两国刀兵相见,晋国军队先退避三舍,就是后撤90里。后来两国军队相遇,晋国军队果然遵守诺言,主动后撤90里,退到城濮,实际上是为了麻痹敌人...

以退为进,终能成功的励志故事
答:这样一来,在非洲独立运动的高潮中,其他一些欧洲公司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联合利华公司在实质上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不仅平安地渡过了这一难关,而且还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一定情况下,甘愿妥协退步,以赢得时机发展,而结果往往是退了一步,反而前进了十步,并最终获得了大利益。

司马懿的政治智慧:以退为进成功熬死了诸葛亮
答:司马懿宅的迂直智慧,类似于以静制动,以弱制强,以假乱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阴以有为,阳以不为,难怪诸葛亮毫无办法,出了一个大失水准、有亏身份的招。以退为进的进退智慧。 司马懿宅得优哉游哉,那么有没有阻力呢?当然少不了!手底下那帮丘八们,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