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灌木、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方法。

作者&投稿:邸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尊重自然
(1)尊重植物自身的生态习性
自然界中的植物不仅有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形态特征之分,更有喜阴喜阳、耐水湿耐干旱、喜酸喜碱以及其他抗性等生理、生态特性的差异。园林植物配置如果不尊重植物的这些生态特性和生长规律,就生长不好甚至不能生长。如垂柳好水湿,有下垂的枝条、嫩绿的叶色、修长的叶形,适宜栽植在水边;红枫弱阳性、耐半阴,枝条婆娑,阳光下红叶似火,但是夏季孤植于阳光直射处易遭日灼之害,故易植于高大乔木的林缘区域;桃叶珊瑚的耐阴性较强,喜温暖湿润气候和肥沃湿润土壤,与香樟的生长环境条件相一致,是香樟林下配置的良好绿化树种,如果配置在郁闭度较低的棕榈林下就生长不良。
(2)符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特征
植物除了有其固有的生态习性,还有其明显的自然地理条件特征。每个区域的地带性植物都有各自的生长气候和地理条件背景,经过长期生长与周围的生态系统也达成了良好的互利互补的互生关系。而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大树进城”曾成为一股潮流,虽然其初衷是好的,在短期内可以改善城市的绿化面貌,但事实上,很多“大树”是从乡村周围的山上挖来的野生大树和古树名木,这种移植成本太高,恢复生长慢,成活率低,反而欲速则不达,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原生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危机。其实真正的大树概念应该是苗圃里培育的,经过移植,根系发育良好的胸径为8~15厘米大规格苗木,或者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道路改、扩建,单位绿地调整,或过密植物群落中抽稀所产生的移植树木,这些树木经过移植确实可以在短期内适应环境条件,用在园林绿地中,与其他植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可以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
2.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城市具有人口密度高,自然地貌单一,立地条件较差的特点,而城市中的植物配置由于地理条件因素的制约,物种种类较少,植物群落结构单调,缺少自然地带性植被特色。单一结构的植物群落,由于植物种类较少,形成的生态群落结构很脆弱,极容易向逆行方向演替,其结果是草坪退化,树木病虫害增加。人们为了维持这种简单的植物生态结构,必然强化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工作,导致成本加大。
(1)挖掘植物特色,丰富植物种类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植物配置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轻易放弃了许多优良的物种,否定某些不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植物,否定慢生树种,抛弃小规格苗木都是不尽合理的配置方法。其实,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植物本身无所谓低劣好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这些植物,将植物运用在哪个地方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技术水平。因此,在植物配置中,设计师应该尽量多挖掘植物的各种特点,考虑如何与其他植物搭配。如某些适应性较强的落叶乔木有着丰富的色彩,较快的生长速度,就可与常绿树种以一定的比例搭配,一起构成复层群落的上木部分。落叶树可以打破常绿树一统天下(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局面,为秋天增添丰富的色相,为冬天增添阳光,为春天增添嫩绿的新叶,为夏天增添荫凉。还有就是要提倡大力开发运用乡土树种,乡土树种适应能力强,不仅可以起到丰富植物多样性,而且还可以使植物配置更具地方特色。
(2)构建丰富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
构建丰富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实现。单一的草坪与乔木、灌木、复层群落结构不仅植物种类有差异,而且在生态效益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草坪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消噪吸尘等方面远不及乔、灌、草组成的植物群落,并且大量消耗城市水资源、养护管理费用很大。良好的复层结构植物群落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及空间,使植物能充分利用光照、热量、水势、土肥等自然资源,产出比草坪高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生态经济效益。乔木能改善群落内部环境,为中、下层植物的生长创造较好的小生境条件;小乔木或者大灌木等中层树可以充当低层屏障,既可挡风,又能增添视觉景观;下层灌木或地被可以丰富林下景致,保持水土,弥补地形不足。同时复层结构群落能形成多样的小生境,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衍场所,配置的群落应该招引各种昆虫、鸟类和小兽类,形成完善的食物链,以保障生态系统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持续稳定发展。
3.为人类创造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
(1)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的功能
园林绿地的各种效益都是服务于人,园林植物也不例外。绿色植物不仅可以缓解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而且植物释放的负离子及抗生素,还能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据测试,在绿色植物环境中,人的皮肤温度可降低1~2℃,脉搏每分钟可减少4~8次,呼吸慢而均匀,心脏负担减轻,另外森林中每立方米空气中细菌的含量也远远低于市区街道和超市、百货公司。因此,植物配置中的生态观还应落实到人,为人类创造一个健康、清新的保健型生态绿色空间。
(2)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的类型
营造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有许多类型,如体疗型植物群落、芳香型植物群落、触摸型植物群落、听觉型植物群落等。设计师应在了解植物生理、生态习性的基础上,熟悉各种植物的保健功效,将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科学搭配,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立体植物群落。
松柏型体疗群落或银杏丛林体疗群落属于体疗型植物群落。在公园和开放绿地中,中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可以选择到这些群落中去。银杏的果、叶都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挥发油成分,在银杏树林中,会感到阵阵清香,有益心敛肺、化湿止泻的作用,长期在银杏林中锻炼,对缓解胸闷心痛、心悸怔忡、痰喘咳嗽均有益处。面对松树类呼吸锻炼,会有祛风燥湿、舒筋通络的作用,对于关节痛、转筋痉挛、脚气痿软等病有一定助益。而柏科及罗汉松科植物也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
构建芳香型生态群落(以上海为例),香樟、广玉兰、白玉兰、桂花、蜡梅、丁香、含笑、栀子、紫藤、木香等都可以作为嗅觉类芳香保健群落的可选树种。在居住区的小型活动场所周围最适宜设置芳香类植物群落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而又美观的自然环境。形式上可采用单一品种片植或几种植物成丛种植,丛植上层可选香樟、白玉兰、广玉兰、天竺桂等高大健壮的植物,也是丛植的主景树;中木可选桂花、柑橘、蜡梅、丁香、月桂等,也可以作为上层植物;下面配置小型灌木如含笑、栀子、月季、山茶等;酢浆草、薄荷、迷迭香、月见草、香叶天竺、活血丹等可以配在最下层或林缘,同时地被开花植物也是公园绿地和居住区花坛、花境的良好配置材料。其他如视觉型、触摸型生态群落,也是园林各种绿地植物配置的模式。

请参考:“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艺术”一文
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 植物景观配置(即植物造景),是把我们所需要的植物材料在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合理搭配起来,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栽培群落,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在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植物造景主要是烘托陪衬建筑物或点缀庭院空间,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万壑松风”“松壑清月”“梨花伴月”“金莲映月”......等都是以花木作为景观的主题而命名。并且,春夏秋冬等时令交接,阴雪雨晴等气候变化都会改变植物的生长,改变景观空间意境,并深深影响人的审美感受。此外,由于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对于园林的艺术影响,以植物材料 “比德”,在植物配置中也带有了明显的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人分三六九等,树木也要划分等级,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不同的植物具有了不同的内涵。以松柏体现其统治阶级的稳固和经久不衰,在北方皇家园林植物配置中成了重要的表现形式。而在南方私家宅院中,以白色粉墙为背景,配置几竿修竹,数块山石,三两棵芭蕉就构成了中国味十足的园林景观。同样,枝干苍劲的古松与淡淡飘香的梅花互相搭配很容易的使人想起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妙诗句,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得到了最好的融合......所有这些都给予人们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感受。
一、植物造景原则

1. 根据城市及绿地的不同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综合作
......
......

【怎样区分灌木与乔木】

1、应该以树木生的结构、树枝的生长特点来判断。不过有些苗木也不是死的。像桂花,大的,主干很明显的可以说是乔木,但有些小桂花,我就用来做绿篱,这应该算是灌木。

2、一般三米以上可称为乔木,但实际中没有明显界限,要从生活经验中体会!

3、乔木类 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灌木类 树体矮小(通常在6米以下),主干低矮。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有些树木也不是绝对的,跟我上面去的桂花一样,可能是小乔木,也可能是灌木。

4、以植物茎的形态来分类

乔木: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灌木: 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如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等。

【区分草本和木本】
一.具有明显的次级生长现象,使茎不断加粗,叫做木质茎;具有木质茎的植物叫做木本植物。
二.1.具有木质部不甚发达的草质或肉质的茎,而其地上部分大都于当年枯萎的植物体。但也有地下茎发达而为二年生或多年生的和常绿叶的种类。为木本的对应词。
2.文稿的底本。

草本的分类:
1. 一年生草本:在一年内开花,结果后即干枯死亡的草本。如旱莲草,马齿笕等。
2. 二年生草本:第一年生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第二年开花,结果后即干枯死亡的草本。如青蒿,薄荷等。
3. 多年生草本:能活两年以上的草本植物。如白茅根,崩大碗等。有的多年生草本其地上部分随气候条件改变,可以枯萎或死亡,但其地下部分仍可以存活多年,当生长条件适合,则能再由根部抽出茎叶来。如仙鹤草等。

《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技巧》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http://datala.com/viewthread.php?tid=69&extra=page%3D1

你也可以加入我们园林人QQ群:59669658 大家一起探讨

配置方法要在实际中看情况而定,你这样问有点太笼统了吧

植物配置考卷求答案~

1、树木的配置形式
1.1自然式配置
1.1.1、孤植单株树孤立种植,孤植树在园林中,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例如拙政园玉兰堂前的玉兰与桂花,网师园射鸭廊前的红叶李,小山丛桂轩侧的蓑衣槭等。孤植作为树群旁的点缀也很多,主要作用是打破同一树种的单调,丰富观赏内容,例如留园东北部象竹林前的广玉兰、西部枫林中的银杏等。
1.1.2、丛植一个树丛由三五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至八九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如留园、沧浪亭与狮子林的竹丛,拙政园远香堂前的广玉兰,怡园的梅林等。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求得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表现树种的个体美。
1.1.3、群植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为主,具有“成林”。 如拙政园的枇杷园遍植的枇杷林,留园中部闻木樨香轩周围的桂花林。
1.1.4、带植林带组合原则与树群一样,以带状形式栽种数量很多的各种乔木、灌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1.2、规则式配植
1.2.1、行植:在规则式道路、广场上或围墙边沿,呈单行或多行的,株距与行距相等的种植方法,叫作行植。
1.2.2、正方形栽植:按方格网在交叉点种植树木,株行距相等。
1.2.3、三角形种植:株行距按等边或等腰三角形排列。
1.2.4、长方形栽植:正方形栽植的一种变型,其特点为行距大于株距。
1.2.5、环植:按一定株距把树木栽为圆环的一种方式,可有1 个圆环、半个圆环或多重圆环。
1.2.6、带状种植:用多行树木种植或带状,构成防护林带。一般采用大乔木与中、小乔木和灌木作带状配置。
1.3混合式配置
在同一园林绿地中采用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配植方式称为混合式。如在建筑物处为规则式配植,远离建筑物为自然式配植;地势平坦处为规则式,地形复杂处为不规则式配植;草坪周边运用规则式绿篱或树带,内部配植自然式树丛或散点树木。
2、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的区别:
宿根花卉以老根在土里越冬,比如菊花
球根花卉以球根在土内越冬,比如水仙、百合、剑兰
两者都是多年生花卉,都是地表死亡地下部分留在土内休眠(越冬或越夏);宿根花卉的根部一般比较瘦小,球根花卉则都有肥大的球根。
3、盛花花坛和模
(1)、花丛式花坛 (盛花花坛)
此种花坛不适宜采用复杂的图案,但要求图案轮廓鲜明,对比度强。盛花花坛重点是观赏开花时花草群体展现出来的华丽鲜艳的色彩,因此必须选用花期一致、花期较长、高矮一致、开花整齐和色彩鲜艳的花卉,如三色堇、金鱼草、一串红、石竹、矮牵牛、翠菊等;同时一些一二年生彩叶植物也很常用。同一花坛内的花卉之间的界限必须明显,相邻花卉色彩对比一定要强烈,高矮不能相差太远。盛花花坛观赏价值很高,但很费成本,主要应用在园林重点地段的布置。

(2)、模纹花坛(图案式花坛、毛毡花坛、镶嵌式花坛)

模纹花坛主要以精细的图案为表现主题。此种花坛应用的花卉要求是植株低矮、株丛紧密、生长缓慢、耐修剪,如五色苋、三色堇、半支莲、矮牵牛、香雪球等,同时低矮的灌木也可以应用其中。模纹花坛除了平面造型外,还可以是立体的,称立体花坛。
4、草坪和地被植物的作用:
草坪的作用:
城市草坪可以净化空气,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化氢、氨、氯等有毒有害气体。100M’草地,10小时可吸收二氧化碳1500克,同时释放出氧气100克。草坪可以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 I公顷草坪每天约蒸发水份6300公斤,增加空气中的相对湿度5%一9%。草坪能吸尘杀菌,草地比光地的吸尘能力大70倍。草坪可以降低噪声污染,草坪较大的广场能使噪声降低20?0分贝。草坪还可以保水抗旱,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地被植物的作用
1、生态效益。地被具有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功能,起着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1)地被可直接为人类提供O2、吸收CO2。在光合作用中植物每吸收44g的CO2可放出32g的O2。

(2)地被能吸烟滞尘、杀菌和净化空气。如野草莓抗烟、抗尘力强,马蔺对SO2有抗性。地被植物的叶片上有很多绒毛,它能吸附空气中的飞尘,还能稀释、分解、吸收、固定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并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害为利。有些地被植物能起到“绿色警报器”的作用。地被是天然的吸尘器,我国北方风沙危害严重,目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大力种植地被植物。

(3)地被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地被在炎热的夏天,能吸收地面的太阳辐射热,同时还能散发出大量的水气,增加空气的湿度,可降低空气温度2~3℃。因此,它可起到天然散热器的作用。在冬季,地被栽植土地上的风速比裸露土面低10%,温度增高3~5℃,湿度增加5%~18%。

(4)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在河流上游沿岸大力栽树种草,可起到固土护坡、减少径流的作用,能够减少或阻止水患的发生。地被与草坪的根系密布在地表层,不仅具有固土护坡作用,而且能蓄存大量雨雪水分,减少水土冲刷。事实证明,荒山陡坡种草以后,雨后河水清,暴雨不成灾,同时又能调节气候,对促进农业生产有明显作用,还能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地被是湖边、堤岸、河旁和陡坡等倾斜地保持水土的最好材料,也是保持城市排水明沟和铁路护坡、立交公路等水土的最好材料。

(5)防风固沙,减少尘土飞扬。

1.2、环境效益。

(1)保护视力及减少太阳辐射。绿色植物能减少太阳对人类眼睛的损伤,对保护视力以及恢复视神经疲劳均有良好的功能。

(2)可把园林中的花卉、树木、道路、山石、水体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绿化景观。

(3)减弱噪音。按植物立体层次将草坪、地被、灌木、乔木布置成40m宽的绿地,可降低噪音10~15db。靠近草坪植物根部的土壤能吸收声流,对消除城市噪音起着重要作用。

1.3经济效益。地被可为牲畜提供部分饲料,有的还可做香料。如:白三叶是优良的牧草资源。地被植物具有保护、美化及改良环境的功能:

①地被植物能覆盖表土,防止泥沙的流失。

②可以减少空气的尘埃,从而净化空气。

③可以减少噪音及耀眼的光线。

④可以防止地面热量的累积。此外,经过美化的环境,可以间接增加土地和房屋的价值,又可以使生活和工作环境充满诗情画意。
5、水生植物的设计及作用
固坡护岸
保存生物多样性
净化水质
美化水景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街道绿化搞好了,不仅美化街景,而且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等作用,同时也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些年,全国各城市都加大了园林绿化力度,争创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园林部门把创“全国园林城”作为重要任务,街道绿化作为城市的“脸面”,是重中之重。因此,新街道的绿化建设,老旧街道的绿化改造,成为大多数中小城市园林部门每年的主要任务之一。道路绿化原则1、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2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3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4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5、 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6、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7 、道路绿化应远近结合。 配置原则1.整体优先原则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回味历史,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充分研究和借鉴城市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2.生态优先原则在植物材料的选择、树种的搭配、草本花卉的点缀,草坪的衬托以及新平装的选择等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也应该尽量多地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创造出稳定地植物群落;充分应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合理配置植物,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3.可持续发展原则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按照生态学原理,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植物种和谐共存,群落稳定发展,达到调节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关系,在城市中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4.文化原则在植物配置中坚持文化原则,可以使城市园林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使不断演变起伏的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在城市园林中得到体现。在城市园林中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着某个历史时期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形成具有特色地城市园林景观。 艺术手法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杜英;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起伏和韵律。韵律有两种,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家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 树种选择配置树木是构成森林最基本的组成要素,科学的选择城市森林树种是保证城市森林发挥多种功能的基础,也直接影响城市森林的经营和管理成本。1.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1)乔木的选择。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①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②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③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④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⑤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⑥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⑦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在广东省佛山市应用较多的有盆架子、小叶榄仁、桃花芯木、木棉、黄槐、鸡冠刺桐、火焰木、黄花风铃木、腊肠树等。(2)灌木的选择。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②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③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佛山市应用较多的有红继木、黄榕、非洲茉莉、毛杜鹃、大花叶扶桑、红车、连翘、大红花等。(3)地被植物的选择。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非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红继木等。(4)草本花卉的选择。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2.植物配置主要有两类:整齐式行道树类型;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1)整齐式园林行道树。此种类型,植物配置形式有:①乔木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乔木不仅遮阴效果好,还会使人感到雄伟壮观,但较单调。②乔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观和季相的变化,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③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或色块):这种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是应用较多的形式;另外,若条件允许可多行布置,既可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水平,又可大大减少噪音,这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和潮流。(2)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具有一定宽度又与街道平行的带状绿地,其作用与街头绿地相似,有时可起到小游园的作用),尤其是居民分步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不必穿过交通繁忙的街道),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园林绿化中起坡的地方种什么乔木和灌木的搭配
答:如果临水的话乔木可用垂柳、垂榆等可临坡照影的景观树,花灌木用喜水的木兰类。旱地起伏的话可用挺拔的乔木如白杨、悬铃木等,配开花的紫薇、木槿或者碧桃类。气温低的地方可用松柏类乔木衬草花等。气温高的地方可用树冠树形好的女贞类乔木配清静幽雅的葱兰等。

关于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如何配置??
答: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护小区生态平衡。 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

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与要点?
答:2.灌木主要有:火棘、雀舌黄杨、海桐、千头柏、紫丁香、贴梗海棠、榆叶梅、红瑞木、碧桃、金银木、连翘、珍珠梅、平枝栒子、阔叶十大功劳、金露梅等。3.花卉主要有:铁筷子、石竹、萱草、大丽花、唐菖蒲、金盏菊、万寿菊、鸡冠花、凤仙花、矮牵牛、半枝莲、一串红等。(三)重视彩叶植物季相景观设计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最...

中外古代园林水体的植物配置有什么特点?
答:水体能使园林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形成开朗的空间和透景线。水体在园林中好似画面的空白,使得园林虚实相生,刚柔相济。我国古典园林自南到北,几乎无园不水。古往今来,园林水体与植物之间就有着密切的关系,“画无草木,山无生气;园无草木,水无生机。”可见,园林水体的植物配置是造景不可缺少的素材。 园林中的各...

园林树木配植的原因
答:根据这一特点,喜光的阳性树不宜植于群内,更不宜作下木,阴性树木宜植于树群内。树群的第一层乔木应该是阳性树,第二层亚乔木应该是阴性树,第三层分布在东、南、西三面外缘的灌木,可以是阳性的,而分布在乔木下以及北面的灌木则应该是中性树或是阴性树。喜暖的植物应配植南面或西南面。树群...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配置和选种的原则
答:如配植一株或一丛秋色或春色为黄色的乔木或灌木,诸如烨木、无患子、银杏、黄刺玫、栗棠或金丝桃等,将其植于林中空地或林缘,即可使林中顿时明亮起来,而且在空间感中能起到小中见大的作用。红色是热烈、喜庆、奔放,为火和血的颜色。刺激性强,为好动的年轻人所偏爱。园林植物中如火的石榴、映红天的火焰花,...

园林灌木的种植如何分配
答:不同植物比例安排影响着植物景观的层次、色彩、季相、空间、透景形式的变化及植物景观的稳定性。因此,在树木配置上应使速生树与长寿树;乔木与灌木;观叶与观花及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搭配比例合适。在植物种植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具体条件,确定树木花草之间的合适比例。如纪念性园林常绿树、...

春天开花的木本花卉在园林绿化中怎样配置?
答:植物空间边缘的植物配置宜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可使冬夏景色皆有可观。当需要形成安静、封闭的空间时,则以常绿的乔木和灌木作多层配置,紧密栽植,起隔离作用。面积较大的植物空间,为了增添植物情趣,可适当设置各类园林小品。如在地形略有起伏的草坪上,半埋...

园林植物的自然式配置的形式有哪些?
答:许多植物受到古诗的赞咏,古画的描绘,其传统性和大众性至今在不经意之间深深地影响着园林植物的配置。 至于传统的配植手法不外乎二种,一种为整齐对称式。中国“丽”字的繁体丽是两个鹿并列,证明我国古代的审美观念相当重视整齐排比的形式,古园林中实例颇多,如寺院、殿堂、陵墓、官员的住宅门口,大都是成对成行地...

北方园林植物搭配_北方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答:4、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一般髹饰为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出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5、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均表现极精致的工艺水平。6、园内有各式各样的园林空间:山水空间,山石与建筑围合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