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怎样育苗 几天发芽 辣椒籽怎样发芽育苗

作者&投稿:豆卢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茄子种子发芽适温25~35℃,最低15℃。温度低发芽慢而不整齐,温度过高,发芽虽快但不一致。茄子秧苗的生育温度为22~30℃,7~8℃易受冻害。土温要求10℃以上,适宜土温为白天25℃左右,夜间19~20℃。
茄子的播种期因栽培田块的环境不同而异。大棚早熟栽培,需要育大苗,有真叶10~13片,带花蕾。用电热温床育苗苗龄需90~100天,冷床育苗苗龄需更长。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冷床育苗可在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播种,电热温床育苗在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播种。小拱棚栽培,温床育苗可在11月上旬到12月播种。露地栽培,小拱棚覆盖育苗可在2月上旬到3月初播种。
茄子种子外皮坚硬,播种前需浸种甚至催芽。茄子种子采用撒种,一般每平方米苗床播种15~20克,茄子每公顷用种量300~500克。幼苗50%出土时应立即揭去稻草和地膜,撒上一次土或喷湿盖土,以防种子“戴帽”。幼苗出齐后,控制苗床温度白天为20~25℃,夜间15℃左右。茄子移苗宜早不宜迟,一般在一叶一心时即可移苗,移苗需一次性进钵。每只营养钵移植一株秧苗,营养钵的摆放密度为120株/米2。
茄子育苗期间应特别注意的问题:第一,在1~2叶期经常发生猝倒,在出苗后的管理及移苗时应予重视。第二,茄子易产生萎根,应采取措施预防。第三,茄子秧苗生长要求较高的温度,尤其是土温,应采取保温措施。第四,茄子育苗期间还容易发生灰霉病、菌核病、蚜虫、蓟马等,应及时防治。

茄子育苗方法:

1.品种选择
选择耐低温弱光、果型正、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泰州紫茄、田中福龙等紫茄品种。
2.播前准备
2.1.育苗设施
根据季节不同选用大棚、阳畦、温床等育苗设施,夏秋季育苗应配有防虫遮阳设施,创造适合秧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2.2营养土
播种床由于播种密度大,在单位面积内从床土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总量比较大;另外,根系 密集,其呼吸作用对氧的要求比较严,所以播种床的营养土必须透气性好,含有幼苗生长所 需要的各种营养成份。一般取无病虫源肥沃的田园土5份,腐熟农家肥4份,砻糠灰1份。 另外,每立方米 加入磷酸二铵2公斤,充分混合、碾碎、过筛,即做成床土。
2.3育苗床
每亩大田茄子需播种床面积3平方米。铺床方法是,先铺一层粘重土壤,耙平踩实,上面铺3~5厘米的营养土,然后浇透水,将催过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床面上,再覆盖1厘米厚的营养土。床面支小拱棚,覆盖地膜,既保持水分又利于提高温度,促进出苗。
2.4种子处理
2.4.1浸种催芽
茄子种子可采用温汤浸种,也可用药剂处理,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其方法是,将种子放入55 ℃水中不断搅拌,直至降到室温,或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处理15~20分钟。茄子浸种时间 为10~12小时,要求不断搓洗种子,把粘液除掉,以加快吸水和呼吸,促进发芽。浸种完毕 ,从水中捞出种子摊开晾10~20分钟,使种子表面水分散失后,用洁净的湿布包好,于27~30℃下催芽。催芽期间,可用30℃左右的温水淘洗1~2次,稍晾后继续催芽。若采用16小时30℃和8小时20℃变温催芽,整齐度明显提高。

3 播种

3.1 播种期

根据栽培季节、育苗手段和壮苗指标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早春"三膜"栽培在11月底播种;地膜或露地栽培在1月初播种;秋延后栽培在7月中下旬播种。

3.2 播种量 每667平方米栽培面积用种量50克左右。每平方米苗床播种10克。

3.3 播种方法 当催芽种子70%以上破嘴(露白)即可播种,夏秋育苗直接用消毒后种子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湿润至床土深10厘米。水渗下后用营养土薄撒一层,找平床面,均匀撒播种子。播后覆营养土0.8厘米-1.0厘米。每平方米苗床再用绿亨一号可湿性粉剂2克,拌干细土均匀薄撒于床面上,防治猝倒病。冬春播种育苗床面覆盖地膜,夏秋播种育苗床面覆盖遮阳网或稻草,70%幼苗顶土时撤除床面覆盖物。夏秋播种出苗后棚顶须覆盖遮阳网或稻草。

4 苗期管理

4.1 幼苗期管理播种后密闭保温,尽量提高苗床温度,促进出苗。待80%出苗后,打开地膜放风,降低温度和湿度,防止猝倒病发生。茄子易发生带帽出土现象,可用喷雾器于傍晚把种壳喷湿,让籽苗夜间脱帽。也可在种子拱土时,均匀撒一层细土,既防带帽出土,也能防止出苗拱土而引 起的漏风现象。幼苗期,白天温度应维持在25~28℃,夜间温度15~18℃。待长出2片真叶时即可分苗。分苗前一天,将籽苗床浇一次透水。

4.2分苗床的准备及分苗分苗土的制备与播种床的营养土制备方法一样。分苗床土的厚度为8~10厘米,以保证整个苗期根系对养分和空气的需要。分苗密度为8~10厘米见方。每亩大田需分苗床面积15~20平方米。近年来,营养钵被广泛应用到茄果类育苗上,既可有效地保护根系,又便于操作、管理、运输。茄子育苗用直径10厘米的营养钵较为合适。把营养土装入钵中,用手指在中央插个孔,把苗子栽入孔中,然后封孔浇透水。

4.3分苗后的管理将床面支小拱棚以提高温度,尽快恢复根系生长,促进缓苗。分苗后缓苗期间,午间适当遮荫;缓苗后,宜使秧苗多见光,即白天揭开棚膜,夜间再盖上。一般5~7天即可恢复生长。随后幼苗进入花芽分化阶段,要求适当降低温度,促进花芽分化,白天温度维持在25 ~27℃,夜间15℃左右。苗床水分管理:以满足秧苗对水分的需要为原则,既不要浇水过多,也不要过分控制水分。 通过观察秧苗长势和表土水分情况酌情处理。当表土已干,中午秧苗有轻度萎蔫时,应选晴 天上午适当浇水。在秧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以保持畦面见干见湿为原则。施肥管理:如果床土有机肥充足,秧苗生长正常,一般不需追肥。如发现苗子颜色淡绿,秧 苗细弱,可用温水将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按1∶1比例溶解后配成0.5%溶液用喷壶喷洒,随后用 清水再喷洒一遍,以防烧伤叶片。炼苗:早春育苗白天15-20℃,夜间10-5℃。夏秋育苗逐渐撤去遮阳网,适当控制水分。

5 壮苗指标冬春育苗,茄苗7~9片真叶,苗高20厘米左右,平均节间长2厘米左右,茎基粗0.5厘米以上,门茄花现蕾,叶色浓绿,无病虫害。夏秋育苗,4叶1心,株高15厘米左右,茎粗0.4厘米左右,25天以内育成。
茄子发芽的温度区间是20-30度,具体参考值为:
发芽温度30度时,时间5天,种子发芽率60%;
发芽温度25度时,时间8天,种子发芽率53%;
发芽温度20度时,时间13天,种子发芽率21%。

想要茄子提前开花结果,先学会怎样育苗,这样操作后,能提前2个月吃到



一、选购良种。促成栽培和早春栽培,一般多选用早熟品种,在春季露地和秋季延后栽培,多选用中晚熟品种,667平方米播种量50克左右。
二、育苗设施。根据育苗的季节不同,可选用大棚、阳畦、温床等育苗设施,夏秋季育苗应配有防虫遮阳设施,创造适宜茄子秧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三、适期播种。茄子喜高温强光,而且生长期长,若管理得好,可获得春种、夏收、恋秋生长的效果。因此,一般只分为早茄子和晚茄子。早茄子可在12月份至翌年1月份保护地育苗,3~4月份定植;晚茄子在4月份育苗,5~6月份定植。茄子在冬、春温室和早春大棚里也可栽培,多在12月份至翌年1月份温有苗,3~4月份定植。
四、壮苗标准。苗龄60~80天左右,株高15厘米左右,长出7~9片真叶,叶片大而厚,叶色浓绿带紫,茎粗黑绿带紫,长花柱已现大蕾,根系多无锈根,全株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 五、浸种催芽。茄子种皮厚,浸种催芽时间长。先用凉水泡种2~3分钟,然后用50℃温水搅拌浸种15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淘净,再用室温水浸泡一昼夜,然后再用清水淘净,用湿布包好放到28℃的条件下催芽,并每4~6小时用清水淘洗1次,一般经4天即可出芽。也可在28℃条件下,每6小时用温清水淘洗1次,经2~3天即可出芽。当80%以上种子破嘴(露白),即可播种。夏秋季节育苗直接用消毒后的种子播种即可。
六、配制床土。选肥沃的园田土4份,腐熟的马粪3份,过筛的细炉渣3份,均匀混合后,每立方米床土再混合加入1000克过磷酸钙即可。播种床,平铺床土5厘米厚,分苗床,平铺床土10厘米厚,或将床土装营养钵。
七、配制药土。用70%五氯硝基苯粉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量均匀混合成药粉,尔后在每立方米床土中用混合药粉10克,掺细干土3千克,即制成药土备用。
八、浇水播种。播种前,先将苗床用温水浇透,湿润至床土深10厘米。水渗下后用营养土薄撒一层,找平床面,再每平方米床土上普撒1千克药土,随后每平方米播种15克左右,播后再普撒2千克药土和细潮土覆盖(总厚度0.8~1.0厘米),然后盖上塑料膜保温保湿。冬春播种育苗床面覆盖地膜,夏秋播种育苗床面覆盖遮阳网或稻草,70%幼苗顶土时撤除床面覆盖物。夏、秋季节播种出苗后棚顶须覆盖遮阳网或稻草。
九、苗期管护 1.籽苗期的管理。籽苗出土前,床土温度应控制在20℃~25℃,出苗后可揭开塑料膜降温降温,这时地温应控制在18℃左右,气温可保持在25℃左右。床土太湿时,要扦土或撒细干土控墒。茄子移苗应在花芽分化前进行,一般株行距为10×10厘米,移苗期要保证温度在28℃左右。若床土潮湿,在缓苗后即应降温降湿。 2.准备分苗。分苗土的制备与播种床的营养土制备方法一样。分苗床土的厚度为8~10厘米,以保证整个苗期根系对养分和空气的需要。分苗密度为10厘米见方。667平方米大田需分苗床面积15~20平方米。用营养钵分苗,既可有效地保护根系,又便于操作、管理、运输。茄子育苗用直径10厘米的营养钵较为合适。待其长出2片真叶时即可分苗。分苗前一天,将籽苗床浇一次透水。把营养土装入钵中,用手指在中央插个孔,把苗子栽入孔中,然后封孔浇透水。 3.分苗后的管理。①温度、光照的管理。将床面支小拱棚以提高温度,尽快恢复茄苗根系生长,促进缓苗。分苗后缓苗期间,午间适当遮荫;缓苗后,宜使秧苗多见光,即白天揭开棚膜,夜间再盖上。一般5~7天即可恢复生长。茄子秧苗花芽分化为2叶1心期,在分化期,为了促使雌花增多和促使开花节位低,应调节温度为白天27℃左右,夜间20℃左右。若此期处于低温条件,花芽分化迟缓。长到4叶期,则花芽分化完毕,对温度、湿度的管理恢复正常。②苗床浇水。既不要浇水过多,也不要过分控制水分。当表土已干,中午秧苗有轻度萎蔫时,应选晴天上午适当浇水。在秧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以保持畦面见干见湿为原则。③施肥管理。如果床土有机肥充足,秧苗生长正常,一般不需追肥。到成苗期,如发现苗子颜色淡绿,秧苗细弱,可随着浇水适当追施速效化肥,即用温水将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按1∶1比例溶解后配成0.5%溶液用喷壶喷洒,随后用清水再喷洒一遍,以防烧伤叶片。④炼苗。当达到一定苗龄后即可移栽,在定植前1周要进行降温降湿,以锻炼秧苗。早春育苗白天15℃~20℃,夜间10℃~5℃。夏秋育苗逐渐撤去遮阳网,适当控制水分。
十、防治苗期的异常现象及病害。①夜温过低,叶片向下弯曲,叶柄与茎的夹角开大,叶细尖。防治对策:加强保温,或用地热线育苗。②土温低而干旱,易形成僵苗和老小苗,植株矮小,茎叶细而黄绿,根发锈。防治对策:首先选用抗低温品种,其次采用加热设施,如铺设地热线,并加盖小拱棚,二道幕等保温设施,浇温水或锄耪,加强温度和水分的管理,以提高地温。③苗期猝倒病。幼苗未出土或出土后均可发病。未出土时发病,胚茎和子叶腐烂;出土后幼苗发病,幼茎基部初呈水渍状病斑,后变褐色,缢缩成线状,幼苗倒地死亡,死亡时子叶尚未凋萎,仍为绿色。高温高湿时,病株附近表土可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防治对策:播种后,每平方米苗床再用绿亨一号可湿性粉剂2克,拌干细土均匀薄撒于床面上,防治猝倒病。茄子的籽苗期与幼苗期易患猝倒病,所以要尽量控水,土温不可低于15℃。及时拔除病苗深埋,再以药土撒苗床消毒。药土用铜铵合剂为好,制作方法:硫酸铜50克,掺加碳酸氢铵375克,两者混合均匀,再掺加硝石灰(石灰面)100克,混合后以塑料袋装好,封闭袋口,密闭24小时。后掺加5千克细土,可均匀撒苗床10平方米,撒后搂锄苗床,掸去幼苗叶片上的药土,并注意通气,排除多余氨气。

现在茄子怎么样育苗~

1.品种选择
选择耐低温弱光、果型正、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品种
2.播前准备
育苗设施根据季节不同选用大棚、阳畦、温床等育苗设施,夏秋季育苗应配有防虫遮阳设施,创造适合秧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营养土一般取无病虫源肥沃的田园土5份,腐熟农家肥4份,砻糠灰1份。 另外,每立方米 加入磷酸二铵2公斤,充分混合、碾碎、过筛,即做成床土。
每亩大田茄子需播种床面积3平方米。铺床方法是,先铺一层粘重土壤,耙平踩实,上面铺3~5厘米的营养土,然后浇透水,将催过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床面上,再覆盖1厘米厚的营养土。床面支小拱棚,覆盖地膜,既保持水分又利于提高温度,促进出苗。
种子处理,茄子种子可采用温汤浸种,也可用药剂处理,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其方法是,将种子放入55 ℃水中不断搅拌,直至降到室温,或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处理15~20分钟。茄子浸种时间 为10~12小时,要求不断搓洗种子,把粘液除掉,以加快吸水和呼吸,促进发芽。浸种完毕 ,从水中捞出种子摊开晾10~20分钟,使种子表面水分散失后,用洁净的湿布包好,于27~30℃下催芽。催芽期间,可用30℃左右的温水淘洗1~2次,稍晾后继续催芽。若采用16小时30℃和8小时20℃变温催芽,整齐度明显提高。 
3 播种 
根据栽培季节、育苗手段和壮苗指标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早春"三膜"栽培在11月底播种;地膜或露地栽培在1月初播种;秋延后栽培在7月中下旬播种。 
播种量 每667平方米栽培面积用种量50克左右。每平方米苗床播种10克。 
播种方法 当催芽种子70%以上破嘴(露白)即可播种,夏秋育苗直接用消毒后种子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湿润至床土深10厘米。水渗下后用营养土薄撒一层,找平床面,均匀撒播种子。播后覆营养土0.8厘米-1.0厘米。每平方米苗床再用绿亨一号可湿性粉剂2克,拌干细土均匀薄撒于床面上,防治猝倒病。冬春播种育苗床面覆盖地膜,夏秋播种育苗床面覆盖遮阳网或稻草,70%幼苗顶土时撤除床面覆盖物。夏秋播种出苗后棚顶须覆盖遮阳网或稻草。 
来源于网络

辣椒种子发芽适温25~30℃,低于15℃不易发芽。幼苗生长适宜温度白天25~27℃,夜间18~20℃。土温宜在18℃以上。
辣椒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10~11月播种,华北、东北2~4月播种,华南于12月至次年1月播种。秧苗苗龄南方90~100天,北方60天左右。定植时,辣椒一般要求苗高18~25厘米,具9~14片真叶,子叶完整,叶大而厚,带大花蕾,根系发达。
辣椒种子能传播很多病害,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消毒。辣椒可用干籽或湿籽、甚至催芽播种,每平方米苗床播种子15~20克。50%种子出苗时应立即揭去稻草和地膜,并在中午喷些水(为提高水温,把水提前放进棚内增温),防止“戴帽”。苗出齐后,白天揭去小拱棚上薄膜,多见光,中午适度通风,保持白天温度20~25℃,夜间15~18℃。床土不发白不浇水,浇水应在晴天中午进行,浇后通风排湿。
辣椒宜于二叶一心时移苗。一般移栽在营养钵内,每钵移一株。营养钵直径用8厘米×8厘米,每平方米130~140株。辣椒苗期管理主要是温度控制,白天保持23~25℃,夜间13~15℃,寒冷天气要注意保温防冻。要加强通风,晴天或阴雨雪天,大棚内的小拱棚薄膜应揭开,以增加透光,增强秧苗抗性。随着秧苗的长大,对低温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强,这一点有别于番茄和茄子。因此,温度的管理应是呈缓慢下降趋势。整个成苗期,要保持床土湿润,保持秧苗良好生长。辣椒苗期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灰霉病、菌核病、蚜虫,应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