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问题 西方经济学的问题

作者&投稿:平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流动性陷阱目录
  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
  流动性陷阱概述
  流动性陷阱分析
  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欲望
  [编辑本段]流动性陷阱概述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流动性陷阱的现代解释:
  流动性滞存主要包括:⑴、居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⑵、银行的存差。
  银行的存差部分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国债部分可通过政府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在中央行存款的部分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至于企业和居民的现金窖藏,则明显是流动性滞存。
  窖藏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存款利息负担,会降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进一步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对存款收费。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现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类似。这时,银行成了吸收资金的“黑洞”。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
  [编辑本段]流动性陷阱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组成。在流动性陷阱下,人们在低利率水平时仍愿意选择储蓄,而不愿投资和消费。此时,仅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就无法影响利率。如果当利率为零时,即便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也不能降为负数,由此就必然出现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当利率为零时,货币和债券利率都为零时,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人们不愿意持有任何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增加多少货币数量,也不能把人们手中的货币转换为债券,从而也就无法将债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因此,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收入,货币政策就处于对经济不起作用状态。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的情况。
  在以利率为纵轴,货币量为横轴的平面座标图上,可以用货币需求曲线上与某一最低限度利率水平相对应的一段平行于横轴的曲线来描述流动性陷阱。出现这种情况,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将完全被投机性货币需求吸收,不再会引起利率的下降和投资的增加。这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首先提出的,但将其命名为流动性陷阱的则是英国经济学家D.H.罗伯逊。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同时受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支配,就是说,它既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也是利率的函数。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将造成债券价格升降,人们便有机会在持有债券和持有货币之间进行选择。当市场利率降低(债券价格提高),且低于某种“安全水平”时,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债券价格下跌),从而愿意多持有货币。反之,人们就会少持有货币而多购买债券。上述对持币动机及对货币需求的解释,实际上并未超出古典学派的视野。不同的是,凯恩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则根据上述理由,灵活偏好可能变成几乎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当利率降至该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故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即无力再加控制。他认为,金融当局对于市场利率,并不总能随心所欲地加以调节;利率降至某一水平之后,任何措施都不再能使它下降。这种无能为力的状况,恰如落入陷阱一样。
  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意味着运用货币手段来解决经济萧条问题可能是无效的。这一结论动摇了古典学派的理论根基。因此,围绕流动性陷阱问题,西方经济学界争论很大。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经济学家J.托宾在其早期论文中,曾运用若干资料证明了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并明确得出货币政策不如财政政策有效的结论。然而,另两位美国经济学家M.布隆芬布雷纳和T.迈耶同样进行了实证研究,却得出流动性陷阱并不存在的结论。货币主义代表人物M.弗里德曼则持某种折衷态度。一方面,他否定有流动性陷阱存在;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市场利率不可能无限降低,因为人们需要以货币来替代其他金融资产的普遍愿望会使利率的下降有一个最低的限度。
  [编辑本段]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
  (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
  (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
  (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组成。在流动性陷阱下,人们在低利率水平时仍愿意选择储蓄,而不愿投资和消费。此时,仅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就无法影响利率。如果当利率为零时,即便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也不能降为负数,由此就必然出现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当利率为零时,货币和债券利率都为零时,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人们不愿意持有任何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增加多少货币数量,也不能把人们手中的货币转换为债券,从而也就无法将债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因此,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收入,货币政策就处于对经济不起作用状态。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参考资料:http://www.mnxiu.com/content/314/317/466.htm

简言之,流动性陷阱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个状态下,经济非常萧条,人们对未来极度缺乏信心,以至于无论央行发行多少货币,人们都会将多余的货币储藏起来不进入流通。
也就是说,无论利率多低,都不能刺激投资和消费。

当r极低时
人们预测r不会再下降而债券价格会下跌
因此纷纷抛出债券持有货币
有多少货币就持有多少
流动性偏好无穷大

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

西方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1、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由于资源有限,用于生产一种产品的资源越多,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资源就越少。人们必须选择生产一种产品需要多少资源,以及生产其他产品需要多少资源。
2、怎样生产,在决定生产什么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有效的生产,以及如何生产手段来生产产品和服务。不同的生产方法和资源组合可以相互替代。同一产品可以有不同的资源组合(劳动密集型方法、资源密集型方法和技术密集型方法)。
3、为谁生产。也就是说,我向谁分发产品。这对于需要它们的消费者来说是很自然的。在经济学中,用于生产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应该通过上述决策来实现。

扩展资料
在这三个问题中,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什么,技术资源和其他制约因素决定如何生产,价格决定谁生产。“谁生产”是指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分配给社会上的各个群体和个人。谁将享受经济活动的成果?社会产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间分配?如何在人与人之间分配产品,根据什么原则,分配产品的机制,如何把握分配数量的限制等。
把经济学的基础看作是一般意义的生产发展,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客观发展。 实际上,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中存在着大量没有明确标明的种种隐含假设,而这些假设几乎全都是远离现实的。这就构成了批判的依据。正是出于对范畴批判和范畴生产工作统一性的坚持,其对物象逻辑形成了内部批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方经济学

1
Ed=(3.6-3)/(3900-4000)=0.006(因为弹性都取正值,我这里没发打绝对值符号)
设需求函数为Q=aP+b
则 3a+b=4000
3.6a+b=3900
则a=166.7 b=3500
(这数据似乎不是很对诶,一般不会有这样除不尽的情况)

2、式子中怎么会有Q3、Q2,不是完全垄断吗?
后面的好像也有这些问题。你题目是不是不太对啊

请教几个西方经济学的问题!
答:66879245 采纳率:84% 擅长: 经济研究 历史学 商业/理财 为您推荐: 无法自拔by西方经济学 有关西方经济学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常见问题 西方经济学有什么问题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宠你上天by西方经济学 关于西方经济学问题 西方经济学吧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 西方经济学作业 ...

西方经济学中的税收问题
答:税后价格分为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异是税额,这相当于在原来相等的两个中间插入一个税收楔子。如果在非税收条件下,均衡价格为p,产出为Q,则在税收条件下,PS+T=PD,即,在供给价格PS和需求价格PD之间插入税收楔子T。此时,均衡条件仍然有QD'=QS',这是根据需求和供给方程同时求解的...

西方经济学机会成本问题。
答:(1)机会成本是指选择某项决策后,次优选择的总收益(包括支出节省)。根据题意,甲此次出游的机会成本,就是“不出游的所有收益”,计有:寒假勤工俭学收入2000元;节省旅行的费用3000元;节省影像费用500元;节省食物支出800(享受母亲给他做的一日三餐,可理解为免费);所以其机会成本是:2000+...

西方经济学供给理论问题
答:Y-Y+a(P Pe) (7.1)式中:a是正数,反映未预期到的实际价格变动对总供给的影响。式(7.1)表示,当实际价格水平P超过预期价格水平P。总产出Y将超过充分就业产出Y。式(7.1)所表示的总供给模型,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卢卡斯(1。ucas)提出的,通常也被称为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图7-1反映的...

西方经济学,加急~关于效用的
答:更多关于西方经济学的知识 > 正在求助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苦等1小时: thinkpad t470p 改4g网卡后还能用W... 10 回答 苦等1小时: 怎样快速让头发不油腻 回答 苦等1小时: 半永久定妆需要学习多久 回答 苦等1小时: 英语学习类app开发都有哪些功能 回答 苦等1小时: 大家觉得沙尔克那几个...

西方经济学的问题
答:最佳生产区域:从平均产量最高点开始,随着可变要素劳动量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虽递减,但仍然大于0,故总产量仍递增,直到最大为止。另一方面,平均产量开始递减,因为边际产量已经小于平均产量。故最优投入区域是: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交点(也就是平均产量最高点),到边际产量为0的区域。所以上述题目:AQ...

关于西方经济学(曼昆)的几道题
答: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例如,假定冰激凌蛋卷的价格从2美元上升到2.2美元使你购买的冰激凌从每月10个减少为8个。我们计算出价格变动百分比为:价格变动百分比=(2.20-2.00)÷2.00×100=10 同样,我们计算出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为:需求量变动百分比=(10-8)÷10×100=20...

一个有关西方经济学的问题,求详细解答
答:A 支出占收入的比重越大,人们对其价格变化反应就越敏感一些。消费者在购买这些商品,如汽车、国外旅游等,不得不考虑其价格的变动情况。反之,如果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支出,消费者往往不太理会其价格的变动,按既定的需求量进行购买。

西方经济学 需求与供给的一个问题
答: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一般来说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需求量就会越增加(需求的价格弹性)。企业广告声称“为工薪阶层服务”,说明企业深谙需求的价格弹性,让消费者感觉自己商品价格较低,会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量,只不过是企业利用经济规律想提高自己...

考研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答案都超多,到底应该答到什么程度
答:当一种资源同时存在多种用途时,每一个使用这种资源的决策者或选择主体都会面临使用这一资源的机会成本问题。7.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微观经济学有两个基本的假设条件:第一,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这个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经济人”的假设条件。“经济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