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桥的故事 十人桥战争四百字作文

作者&投稿:潭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人桥的故事是淮海战役中10名勇士用肩膀扛着木梯保证部队渡河的真实事件,故事的内容为:

在淮海战役打响后,国民党黄百韬兵团逃跑,解放军各部队奉命分头追击。9纵27师79团追击敌人到沂河时,被拦住了道路。3营战士们迅速下河将两条梯子挂好,当作浮桥。但浮桥没有桥腿,无法让部队通过。而对岸,敌人已经开始逃跑。

为了让我军主力部队尽快过河,79团1营尖刀连(2连)连长命令该连1排3班火速架设浮桥。1排副排长范学福和3班长马选云接受命令后,立即率领战士就近找来了一些木板和两架梯子,迅速用绳子扎好,横在河面上,架起了一座没有桥墩、很不稳固的浮桥。

战士孙学赞发现梯子不平,就用双手抬着梯子,保持平衡。战士宋协国和范副排长站在河水的最深处扛桥。就这样,以10位勇士为桥墩的“十人桥”架成了。他们朝东岸我军突击队员高喊:“大胆地过吧,同志们过吧!我们保险!”这喊声像一道命令,指战员迅速依次踏上“十人桥”冲向对岸。

部队飞快上桥,有一会十七八个全副武装的战士同时在桥上奔跑,因为负重大,桥身突然一歪,四五个战士掉下河。马上有人大喊:“拉开距离过桥!”桥上战士立刻分散开来,桥又稳了起来。机枪连的战友们要过河了,他们觉得机枪太沉,怕桥下的同志们顶不住,有人就说:“走,趟水过河。”

在桥头的架桥战士孙书贤顿时急了:“快过吧,同志,打仗还心软什么!我们扛得一个又一个连队从人桥上通过。”就这样,我军一个营的兵力快速通过了“十人桥”,冲向对岸,迅速投入到战斗中。



淮海战役中10位勇士用肩膀扛着木梯保证部队渡河的那一幕,已被永远凝固下来——江苏省新沂县堰头镇,一座石头桥立在河中,桥下挺拔结实的石柱如十名勇士,桥上刻着醒目的三个大字——“十人桥”。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后,国民党黄百韬兵团逃跑,解放军各部队奉命分头追击。9纵27师79团追击敌人到沂河时,被拦住了道路。战士们迅速下河将两条梯子挂好,当作浮桥。但,浮桥没有桥腿,无法让部队通过。而对岸,敌人已经开始逃跑。 这时,副排长范学福一个箭步跳进河里:“同志们下来扛着!”2连3班的战士们在班长马选云的带领下,纷纷跳进激流里,两人一组,用身体做桥桩,架起了浮桥。 10名战士在冰冷的河中用肩膀托起木板,架起了浮桥。 部队飞快上桥,十七八个全副武装的战士同时在桥上奔跑。桥身突然一歪,四、五个战士掉下河。这时,有人一声大喊:“拉开距离过桥!”部队分散通过,桥又稳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脚步声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是机枪连的战友们过来了。他们觉得机枪太沉,怕桥下的同志们顶不住,有人说:“走,趟水过河。”桥头的孙书贤顿时急了:“快过吧,同志,打仗还心软什么!我们扛得一个又一个连队从人桥上通过。堰头镇后面枪炮声越来越响,部队已和敌人接上火了。冻得嘴唇发乌的架桥勇士们仍然紧咬着嘴唇支撑着。 部队顺利渡河,全歼了敌人两个团。 这个事迹被称为“十人桥”,后来曾被写进新中国的小学教科书。 十人桥所在部队今天成了维护一方平安稳定的武警部队某部,部队政委孙建平说,“泡在11月的河水里,还要用肩膀扛着桥,我始终难以想像他们当时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当年的9纵司令员聂凤智将军在回忆文章中,高度评价了这一壮举,“其政治意义,大大超过这一行动的军事价值。” 这次战斗,2连3班英勇架设人桥,被授予“河上勇士”的光荣称号。“十人桥”的英雄事迹也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开来,并随着新华社记者黎明的通讯《十人桥》而蜚声全国。 当年的英雄之师,今天依然保留着十人一班的编制,并一直沿用“十人桥班”的班名。

1948年11月7日,淮海战役,粟裕查明了黄百韬兵团的西撤行动,又获悉何、张即将起义,立即下令各部分头追击,要求各部不怕建制混乱,谁先到达,谁就先切断敌向徐州退路。华野担任突击任务的第1、4、6、8、9纵队分路南下,向运河东岸挺进;第7、10、13纵队穿过第3绥靖区起义部队防区,直取曹八集、大许家;第2、12纵队南越陇海路,向徐州东南攻击前进,迂回堵截西撤之敌;第11纵队及江淮军区两个旅,经皂河向大许家前进,与突击集团协同堵截西撤之敌。
11月8日黄昏,第4纵队在运河车站以北与黄百韬兵团后卫第100军44师遭遇,激战一夜后,4纵未与敌纠缠,向西强渡运河,继续追击黄百韬兵团。当天午夜,第9纵队在沂河边的埝头集追上了黄百韬兵团担任侧翼掩护的第63军后卫两个团,在战斗中为了迅速渡过沂河迂回包围敌人,9纵27师79团1营2连的十个战士跳下冰冷的河中,用肩膀托起木板架起浮桥,保障部队完成了任务。这个事迹被称为“十人桥”,后来写进了新中国的小学教科书。激战至次日拂晓,全歼63军后卫两个团。
在军事博物馆近日重新开放的全国解放战争馆中,陈列着一个看似寻常的杉木梯。透过战争岁月留下的斑斑痕迹,它见证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光辉历史。

1948年11月初,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及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和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部队共60万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猛出点部署的刘峙集团80万重兵肢解成几个孤立的部分。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后,驻防在陇海铁路东段新安镇地区的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第7兵团)如丧家之犬,急忙由运河东岸往西向徐州方向逃窜。歼灭该敌,是党中央、中央军委预定的战役第一阶段作战重心。华东野战军领导命令所属部队:“不怕疲劳,不怕困难,不怕饥饿,不怕伤亡,不怕打乱建制,不为河流所阻,勇猛追击、截击,力求迅速围歼第7兵团,并拖住援敌,粉碎其总撤退的计划”。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围追战在江淮大地上展开了。

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27师奉命追击黄百韬兵团第63军。11月8日,当27师的先头部队赶到新安镇时,当地群众反映:“老广(敌63军)走了不到两个钟头”。为了快速追击敌人,27师官兵不顾连日急行军的疲劳,继续穷追不舍。夜幕降临后,我军终于在沂河东岸追上了敌63军的后卫警戒分队,并将这股敌人一举歼灭。当获悉沂河对岸堰头镇(今江苏埝头集)还有敌人2个团时,27师领导果断决定部队分数路抢渡沂堰头镇。

堰头镇位于沂河西岸。黑夜中,敌人在河边点燃了照明柴火,并用火力封锁河岸。为了让我军主力部队尽快过河,79团1营尖刀连连长命令3班火速架设浮桥。已随部队百里急行军追敌且又带病参战的3班长马选云,立即带领战士潘福全、河中,把2个木梯连接起来并在上面绑扎些木板,架起了一座很不稳固的浮桥。这时,对岸敌人的火力不时地朝河面扫射,没有桥墩的浮桥在水面上晃晃悠悠,很难保证主力部队的顺利通过。在此紧要关头,副排长范学福大喊一声:“没有桥腿,我们当桥腿!”3班的战士们纷纷响应,争先恐后地跳入河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架起了一座“人桥”。由于河床深浅不一,战士潘福全、见用肩膀抬桥太高了,便一条腿跪在水里,一条腿支撑着桥。战士孙树赞发现梯子不平,就用双手抬着梯子,保持平衡。战士宋协国和范副排长站在河水的最深处扛桥。就这样,以10位勇士为桥墩的“十人桥”终于架成了。他们兴奋地朝东岸我军的突击队员高喊:“大胆地过吧,同志们!过吧!我们保险!”这喊声像一道命令,我军指战员迅速依次通过“十人桥”冲向对岸。

初冬之夜的江淮大地寒风四起,沂水冰冷刺骨。随着战斗的进行,当桥墩的10位勇士浸泡在水中饥寒交迫,他们被冻得嘴唇发紫,上下牙齿相互打架,体力渐渐不支,浮桥开始颤抖,桥面也比先前低了下来。这时,只听年轻的共产党员宋协国大声喊道:“同志们,闭住嘴,咬紧牙,挺起腰来完成任务。”他还响亮地唱起了动员歌:“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的困难吓不倒咱……不怕水深到腰,再深再大,扛得了……”就这样,我军一个营的兵力安全通过“十人桥”,迅速投入了战斗。堰头镇的围歼战从午夜开始,激战至翌日拂晓,我军歼灭国民党第63军152师454团和456团1个营及军直卫生队、通讯连等共2000余人,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敌63军军长陈章也在这场激战中狼狈地逃窜到窑湾,在那里连同他的63军一起被歼。此次战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0位勇士在冰冷的河水里,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用自己的身躯勇架“十人桥”的先进事迹在部队中广为传颂,它极大地鼓舞着战友们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去完成解放战争的光荣任务。当年任第9纵队司令员的聂凤智将军,在日后的回忆章中高度评价了“十人桥”的举:“其,大大超过这一行动的军事价值。”为充分利用军事物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1959年,南京军区将这个架设“十人桥”的木梯,捐赠给军事博物馆收藏展出。

我也不笨鸟先飞

关于《人桥》(十人桥)的故事[要梗概]不要太长了哈^O^~

淮海战役中10位勇士用肩膀扛着木梯保证部队渡河的那一幕,已被永远凝固下来——江苏省新沂县堰头镇,一座石头桥立在河中,桥下挺拔结实的石柱如十名勇士,桥上刻着醒目的三个大字——“十人桥”。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后,国民党黄百韬兵团逃跑,解放军各部队奉命分头追击。9纵27师79团追击敌人到沂河时,被拦住了道路。战士们迅速下河将两条梯子挂好,当作浮桥。但,浮桥没有桥腿,无法让部队通过。而对岸,敌人已经开始逃跑。 这时,副排长范学福一个箭步跳进河里:“同志们下来扛着!”2连3班的战士们在班长马选云的带领下,纷纷跳进激流里,两人一组,用身体做桥桩,架起了浮桥。 10名战士在冰冷的河中用肩膀托起木板,架起了浮桥。 部队飞快上桥,十七八个全副武装的战士同时在桥上奔跑。桥身突然一歪,四、五个战士掉下河。这时,有人一声大喊:“拉开距离过桥!”部队分散通过,桥又稳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脚步声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是机枪连的战友们过来了。他们觉得机枪太沉,怕桥下的同志们顶不住,有人说:“走,趟水过河。”桥头的孙书贤顿时急了:“快过吧,同志,打仗还心软什么!我们扛得一个又一个连队从人桥上通过。堰头镇后面枪炮声越来越响,部队已和敌人接上火了。冻得嘴唇发乌的架桥勇士们仍然紧咬着嘴唇支撑着。 部队顺利渡河,全歼了敌人两个团。 这个事迹被称为“十人桥”,后来曾被写进新中国的小学教科书。 十人桥所在部队今天成了维护一方平安稳定的武警部队某部,部队政委孙建平说,“泡在11月的河水里,还要用肩膀扛着桥,我始终难以想像他们当时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当年的9纵司令员聂凤智将军在回忆文章中,高度评价了这一壮举,“其政治意义,大大超过这一行动的军事价值。” 这次战斗,2连3班英勇架设人桥,被授予“河上勇士”的光荣称号。“十人桥”的英雄事迹也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开来,并随着新华社记者黎明的通讯《十人桥》而蜚声全国。 当年的英雄之师,今天依然保留着十人一班的编制,并一直沿用“十人桥班”的班名

多少人都被它们美丽的舞姿迷住。桃花,杏花,梨花也都开满了枝头,醉人的芳香弥漫在空中。它们,组成了一片花的世界。春雨“沙沙”不约而至。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给春天增添了一股朦胧而神秘的气息。

关于桥的故事传说(概括)不少于三篇
答:关于桥的故事传说(概括)不少于三篇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 易墨唯st 推荐于2017-09-29 · TA获得超过164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将军桥: 尤家港出口,汾湖之南与陶庄乡相邻...

有关桥的民间故事是什么?
答:2、西湖断桥 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给每个游览断桥的游客以无尽追思。3、弹琴桥 在南桥镇北数百米,原有座小石桥,名弹琴桥。相传...

与桥有关的民间故事
答:奈何桥在中国道教和中国民间神话观念中是送人转世投胎的地点,在这里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鬼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3、赵州桥 赵州桥建于隋代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历史,是当下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

有关桥的故事或传说
答: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2.会仙桥的传说 会仙桥在渝中区民族路上,就在如今会仙楼前面那广场的中心。会仙桥消失得早,笔者伯父上个世纪20年代初就来到重庆做工,也没见过那桥。不过,会仙桥的地名却存在到上个世纪80年代。古时,重庆城内...

永定桥的故事
答:永定桥是滇北通往四川会理、西昌古驿道上的一座重要桥梁。据载,明万历四十六年(1614年),县令许成德将县城由今旧城村迁回今址,垒土筑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建成四墩五孔大桥,原名天虹桥,后以县城永不搬迁之义,改名为永定桥。桥共有五孔,各孔净跨不一,整座桥长23丈1尺,宽2丈3尺...

《桥》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

有关桥的传说故事
答: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鲁姜说:“行!” 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

墙和桥的故事。
答:然而,几千年过去了,所有的墙都没有挡住敌人进攻,却锁住了自己。修建了万里长城的我们,日渐的自闭,自卑,恐惧。几千年过去了,曾经那些想学修桥的蛮夷,他们不仅修了各式各样的桥,还修了各式各样的船,如果桥上遇不到你,那么我就去你的家里迎候你的到来。多少年过去了,修墙的人仍然在修墙...

好人介绍桥好人的故事南桥
答:每个人都有几个关于羊肉汤的故事。汤汤灵宝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更是一种文化,是灵宝人密不可分的感情。羊肉汤主要是将羊骨头放入大锅中熬汤,然后将切成土堆的鲜羊肉和清洗干净的羊杂放入汤锅中熬煮。煮好后捞起沥干水分,然后切片放入开水中,倒入汤碗中,倒入煮沸的白羊肉汤中,撒上绿香菜,一碗热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