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分条列出,万分感谢

作者&投稿:大叔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两税法
建中元年(780年),由宰相杨炎建议推行的两税法,实质上就是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的新税制.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是不再区分土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
它的主要内容是:
(1)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
(2)量出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实际上,唐中央是以779年(大历十四年)各项税收所得钱谷数,作为户税、地税的总额分摊各州;各州则以大历年间收入钱谷最多的一年,作为两税总额分摊于各地.因此,户税、地税全国无统一的定额.
(3)户税是按户等高低征钱(按九等分摊),户等高的出钱多,户等低的出钱少.划分户等,是依据财产的多寡.户税在征收时大部分钱要折算成绢帛,征钱只是很少一部分.
(4)地税按亩征收谷物.纳税的土地,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
(5)无论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因为夏秋两征,所以新税制称为两税法.
(6)对不定居的商贾征税三十分之一(后改为十分之一),使与定居的人负担均等.
(7)如在两税外擅自加征者,以违法论处.
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初名条编,又名类编法、明编法、总编法等.后“编”又作“鞭”,间或用“边”.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代表了16世纪明代管理者试图获得一种理想状态的各种努力:徭役完全取消;里甲体系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实质含义上都不再存在;任何残留的人头税都将并入田赋之中.而纳税人可以通过分期支付单一的、固定的白银来履行对国家的义务.
(1)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负相对均平.针对当时存在的占地多者田增而税减的情况,只有从清丈土地入手,才能做到赋役均平.仅据部分清丈的结果,就增加了土地2.8亿亩,使不少地主隐瞒的土地缴了税.
(2)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实行一条鞭法以前是赋役分开.赋以田亩纳课,役以户丁征集,赋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贡之类的额外加派.实行一条鞭法以后,全部简并为一体.将役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由于赋役统一,各级官吏难以巧以名目.因此,丛弊为之一清,使税赋趋向稳定,农民得以稍安.
(3)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我国封建田赋,唐以前基本上都是征实.唐代两税法虽以货币计算,但缴纳仍折实物.宋代征税,只是偶有折银.元代科差虽行色银,但积粮仍为谷粟实物.唯自明代一条鞭法实行以后,不仅差役全部改为银差,而且田赋除苏杭等少数地区仍征实物以供皇室食用之外,其余也均已一律改征折色,即折为色银.与此同时,赋役征课也不再由里长、粮长办理,改由地方官吏直接征收,解缴入库.从此,不按实物征课,省却了输送储存之费;不由保甲人员代办征解,免除了侵蚀分款之弊,使征收方法更臻完善.
三、
摊丁入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源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此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

~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区别
答:对的 具体解释:1、算法不同。一条鞭法:明中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摊丁入亩:就是把前面那个按人丁数计算的人丁银即人头税取消。2、实施背景不同。一条鞭法:明朝老百姓要交田赋,服徭役,交杂税,又是记粮,又是记...

地银制和摊丁入亩、;两税法和一条鞭法两者之间的区别。
答: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进步。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代表了16世纪明代管理者试图获得...

两税法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答: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崩溃,赋税多而杂,政府财政收入困难,宰相杨炎实行两税法,按此产和田亩多少收税,统一了税收,减轻了对人口的控制,货币地租与实物地租并存。一条鞭法,明政府财政收入困难,土地兼并严重,实现了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化,用银两缴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额好久不学历史了,就...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区别
答:一条鞭法只是简化收税手续,按土地和人口用货币收税,但没有废除人头税。而摊丁入亩则把人头税废除,只按土地多少收税,可以说摊丁入亩是一条鞭法的进一步发展。一条鞭法改革主要内容 1)把明初以来分别征收的田赋和力役,即把多种多样的力役,包括甲役、徭役、杂役、力差等等,合并为一,总编为...

清朝为什么实行摊丁入亩?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除了确保国家财政足额,亦强调其社会公正的维护和社会心理的引导,也就是通过宽免赋税的的政策来营造人心思定、人心思安的社会氛围。摊丁入亩的主要内容:1、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2、政府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3、明代行一条鞭法,...

在他执政期间的上承"两税法"下接"摊丁入亩"的"一条鞭法"对此可谓功不可...
答: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雍正帝的“摊丁入亩”,是封建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其作用:(1)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客观上起到了均平赋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作用。它不但限制官吏巧立名目,加征赋役,而且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其生产积极性。(2)它实行赋役折银征收的办法,适应和促...

论述摊丁入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答:背景:第一,清初仍然沿用明朝的一条鞭法,但是由于地主藏匿人口和流民增多,使得土地和人口清查很难得到准确的清查;第二,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和人口增长,丁银已经成为农民一项沉重的负担。为了保证稳定的税额、缓和阶级矛盾,确定人口数量,清政府下令废除一条鞭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摊丁入亩。内容:摊...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③以田为主,以丁为辅,即将州县役银中的大部分摊入地亩,其余小部分由户丁承担。差徭和田赋,对农民来说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剥削。在未实行一条鞭法以前,差徭之中虽然有一部分摊派于田亩,但所占比重很小。实行一条鞭法后,役银由户丁负担的部分缩小,摊派于田亩的部分增大,国家增派的差徭主要...

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有什么异同?
答:回答:我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安史之乱以后,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纳税,叫两税法.纳税分为土地税(田赋),人口税(户税)和杂税等。明中期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初年康熙帝为了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于1712年(康熙51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就以上一年(康熙50年)...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和雍正的摊丁入亩,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区别很大,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是把所有税物折算成了银子,而摊丁入亩是取消了执行了近千年的人头税,按实际种地面积收税而不是按人口数收税。一条鞭法是明代官员桂萼所创。桂萼积极主张均平赋役和清丈土地。久任地方熟知下情的桂萼悉心研究基层政权下的赋役之法,看到了业已推行的均徭法和十段册法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