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的人物生平

作者&投稿:陆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奥古斯丁生于北非(现今的阿尔及利亚)。父亲是很有地位的异教徒,但财产不多,为人懒散偷安,贪恋世俗,直到临终的时候才信主受洗。奥氏的母亲莫尼加却是个忠诚的基督徒,很关心儿子的前程;

稍长,奥氏便离开出生地,到附近地方上学,后来又负笈至迦太基,在那里专攻修辞学。在这时,他结识了一个女子,并与她同居至少有十四年之久,当时他只不过十七岁而已。在三七二年,私生子出生,极为奥氏所珍爱。

奥古斯丁崇奉摩尼教共有九年,他一面治学,一面教书,他在迦太基因作了一篇戏剧诗而文名大振。信奉摩尼教日子久了,他开始怀疑这个教门理智上的效能。

在米兰的时候,奥古斯丁听见了安波罗修大有能力的宣道,但他只是仰慕安氏的口才而来,因他在这时正倾心于新派的怀疑哲学。

后来,他读到新柏拉图派的威克多林传记,看见他在老年时如何归向基督,心中大受感动。现在他才知道上帝不但是一切良善之源,也是一切真实之源。

自此以后,奥古斯丁心里有了平安,他感觉有从上帝而来的能力胜过罪恶,内心起了极大的变化。

奥氏的悔改是在三八六年夏日将尽之时,他离开了情妇,辞去教职,退居在一处山庄,与诸友人共研哲学,写成许多论文。

三九一年,他往希坡(Hippo)去受职为神父。四年之后,又继承主教一职,受职后不久,当地主教全权都归在他手中了。

这位非洲拉丁教会的领袖后因热病,逝世于希坡,终年七十六岁。惟其影响,在历史上延绵不断。

扩展资料:

1、成就:

建立奥斯丁会

最初在非洲教会内实行。奥古斯丁死后,传入意大利和法国,继由圣巴特里克传入爱尔兰和英国,又在西班牙和德国得到发展。原先各地自成组织,皆称奥斯定会。

1256年,教宗亚历山大四世加以联合统一,并于同年发布《教会许可》通谕,准其为正式之修会。与加尔默罗会、方济各会、多明我会合称天主教四大托钵修会。

12世纪,该会曾传入东欧。13世纪中叶,有会士3万余,修院2000多所。14世纪末设女修会。1401年获教宗卜尼法斯九世批准。16世纪进行整顿和改组。

1588年,在西班牙又出现重整奥斯定会。18世纪末在法国被取缔,1836年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也遭抵制。以后又逐步恢复。1925年全世界有其会、院500多所,总部常设罗马。

2、思想:

救恩论

奥古斯丁相信只有神能恢复罪人自由意志的自由,就是更新及重生;而这正是神恩惠的工作。惟有人的意志得到释放,人才会渴望与神结合。

所谓神“不可抗拒的恩惠”(irresistible),并非是勉强人的意志去行善(包含不犯罪);乃是改变人的意志,甘愿选择善,并且去行善。在奥氏的认知中,神确实会操纵人的自由意志。

当人愿意将生命主权放在神的手中,甘愿被神操纵时,人自由选择的意志就转变为道德和圣洁。因此,神的恩惠成为人里面众善的根源。

这“不可抗拒的恩惠”又称为“至终坚忍的恩赐”(perseverance),奥氏强调这恩赐只给神所拣选的人。从这也发展出奥氏的“预定论”。奥古斯丁常以“罗9:21”来论证他的“拣选论”及“预定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奥斯定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奥古斯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