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会激起我们这么大的愤恨与怒火?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的感受

作者&投稿:宗圣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虽然很不想,但是我还是要让大家再看一遍历史大概!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未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占领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

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国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掠夺

紧接着,破坏开始了。48小时里,圆明园成了一场“有组织劫掠”的目标。士兵们砸碎花瓶和镜子,撕下画幅和卷轴,他们破开仓库抢夺丝绸,并用这些珍贵的织品包扎马匹;他们裹上皇后的凤袍,口袋里装满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水晶。鲁西记载道:“两天内,我拿到了价值3000万法郎的丝绸、珠宝、瓷器、铜器和雕塑” ,这是一场令人错愕而迷幻的狂欢,“就像是吸食大麻者的幻觉”。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衣物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最后,在10月18日,英军指挥官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在其后的两天时间里,士兵们被分派到各个宫殿、宝塔和其他建筑中放火。由于不少楼阁由易燃的松木构筑,卷着松香的浓烟一连数日弥漫于北京北郊的天空。“再也没有一双眼睛能够见证另一个时代的艺术天赋和品位了”,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这样写道,语气中毫无愧疚,“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

诗人雨果在后面评论道“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历史让人感到压抑,但是小编却是看到了更加悲哀的言论。有人研究发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首先抢劫圆明园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中国人”。而且研究这个真相的人还是中国人。有些人总觉得自己知道一些所谓的真相而沾沾自喜更是拿出各种真相,想让更多的人相信他的“真像”。

呜呼哀哉!

这些真相研究者拿出法联军将士的回忆录

“他们是10月6日追赶满兵,进入圆明园的。当日,为了战事,在苑囿外围烧了几间房子。来自英法乡下的兵士,住在宫殿里,眼界大开,垂涎三尺,已经在议论抢掠珍宝。但据说第一天还好,只有几个法国士兵拿了几件小东西,作纪念,没有动手,第二天,10月7日,海淀的中国人下手了。不敢抢外国大兵占据的宫殿,就抢那些无人看管的佣人、管家和太监住房。

满人入关216年,北京第一次失陷,没了官的北京没人管,一下乱了,对整天垂涎着皇上生活的小民来讲,无疑也算是一种解放,进到这平日里的禁园张望也是享受。于是开抢,如王运、李慈铭所记。 随军的英国纪(Ghee)牧师说:“当我们再走近内宫时,遇见了成群打伙的中人,抢劫他们皇帝的东西。我们检查他们的篮子和包裹,只能找到瓷器、毡毯和粗布的棉衣。他们没有走进最好的宫殿,他们惧怕我们。”因此,外界看起来,是中国人先抢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当然不是善类,他们早已在园内有组织有纪律地分赃、搬运、拍卖圆明园财物,但外界不知。情况就是这样:英法联军是有组织的江洋大盗,海淀的百姓是散乱的刁民细贼。”

首先我不说当时满洲人民有没有这个能力。就说当时被英法守卫的圆明园,有多少人会去虎口夺食呢?就算抢到了,英法士兵会愿意?当时满洲人民有这个胆量吗?设身处地的想想,官兵都害怕的侵略者,百姓不害怕?法国的总统曾说过,焚烧圆明园对中国来说是残忍至极,英法联军的行为非常可耻。连一个外国人都有勇气承认自己的罪行,作为国人我们更因该真确看待。

圆明园历史记录中就是英法跑到中国抢劫的铁定事实,他们占领圆明园,抢劫并烧毁,后面确实有土匪,百姓捡剩下的东西。但这不能成为为洗清英法恶行理由。小编希望不要再看到“首先抢劫圆明园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中国人”此等言论了。可悲,可笑,让人压抑!

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课文介绍的景观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凭借课件、图片等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
教学目的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难点: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分清详略,突出重点。从课题看,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根据教材,我创新教学,大胆地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其目的是以爱激恨,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历史的灿烂文化,痛恨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最大最美的花园,一座拥有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却在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毁灭了。(出示课件:烈火燃烧下的圆明园毁灭图)
2、齐读课题。
二、提问质疑,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圆明园????毁灭)
三、直奔重点,学习“圆明园辉煌景观”部分。
1、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美景。
2、多么精美、多么壮观的园林呀,课文又是如何描写的,请自由读,想一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景观?
3、生交流,师板书。(布局??建筑??收藏)
4、圆明园有着怎样的布局,齐读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圆明园平面图,介绍其布局特点。

圆明园以前是一座无与伦比的皇家园林。那是园林的瑰宝,创造艺术的精华,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当时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但是,因为,英法联军的侵入,圆明园,化作一片灰烬,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古色古香的碧桐书院,没有了象征着秋色气息的平湖秋月,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为了创造圆明园,多少中国人付出了汗水和心血。这一切的一切都应该是我们的,中国人民的!为什么圆明园会毁灭呢?是因为英法联军的贪婪和当时中国人民的不团结。
编辑于 2020-10-13
查看全部3个回答
端子机多少钱_20最新报价
值得一看的端子机相关信息推荐
主要产品有:端子机,穿胶壳机,插壳机,沾锡机,排线机,排线插壳机,品牌型号齐全原厂原装,品质价优,加工服务一应俱全
东莞市新旺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全自动端子机,天津创新达
全自动端子机,专业生产全自动端子机,电脑剥线机,剥线扭线机,铜带机,全自动端子机气剥机,剥皮机,脱扭机,压接模具等
天津创新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告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面条机/压面机_下载拼多多_享拼单折扣
面条机/压面机,精选商品,今日下载拼多多APP享受超值拼单价。新人专享多重优惠,下载拼多多查看热门商品。

之所以有这么多愤恨与怒火,是因为圆明园遗迹的历史最集中地说明了废墟在现代中国所扮演角色的变换。

在中国经过19世纪到20世纪的社会变革转化成为一个民族国家的过程中,这个残毁的皇家园林可以说为这一期间对废墟的重新思考提供了一个中心点。作为一个基本政治符号,圆明园的意义又超出了任何特殊历史时段的限制,而是在中国现代史的每一个重要转折点上被不断唤起。

位于北京西郊的这座御苑在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发展成为中国的园林之冠。占地将近800英亩(320公顷)的圆明园不是单一的一座园林,而是由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众多园林组成。1751—1784年间乾隆每一次访问江南以后,都把他在南方看到的美景复制到园里。

连神话和佛教传说中的虚构场所也以建筑的形式在这里化为现实。它不仅供皇帝休闲游乐,而且被想象成一个具有象征含义的空间,一个涵括宇宙,通过与世界上其他地点相连而实现自身价值的乌托邦。

它被视为海外奇观,并使用了西洋科学技术以吸引皇帝的兴趣:西洋楼中最宏伟和精美的海晏堂前是一座用水泵控制的喷泉,由法国耶稣会士蒋友仁(Michel Benoist,1715—1774年)设计监修而成。水泵与环绕喷池的象征十二生肖的人身兽首铜像相连,铜像每隔两个小时轮流从口中喷水,所以整个喷泉也就是一座巨大的钟表。

从这以后,圆明园废墟开始具有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性:它不仅只是和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有关,而逐渐成为一座在一般意义上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纪念碑。成立后,圆明园遗址在官方宣传里成为黑暗的殖民统治时期的象征。这个半殖民地的历史在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后正式结束。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圆明园里增放了一个巨大的铜鼎——这是国家一统的一个古老象征——以象征国家的统一。

但同时,圆明园废墟也和“非官方”的立场发生了联系:前卫艺术家和先锋诗人被这些布满伤痕的废墟所吸引。他们聚集在那里朗诵诗歌,用黑白葬服包裹自己和废墟中的石头。这些围绕着圆明园所发生的意识形态的碰撞,把我们引向“二战”后到现时之间的时段:在这半个多世纪里,废墟继续参与谱写漫长中国历史中的最新篇章。

圆明园的毁灭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23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的变化。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 难点

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情感的变化。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的15个会写字,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识字和理解。“金碧辉煌”这个词可结合文中句子以及相关图片来理解;注意区分同音字“臂”“壁”“璧”的不同用法。本课生字的书写,注意形近字的区分,“境”与“镜”的区别,“陵”与“凌”的区别。

2.阅读理解。

本课讲的是中华民族曾经的一段历史,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毁灭后的景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困难,但是通过语言文字,揣摩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文中呈现了两幅画面,“不可估量”呈现的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美丽的景观;“化为灰烬”展现的是圆明园被毁后的惨景。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想象两幅画面呈现的不同意境、不同的感情,这样就找到阅读文章的切入点了。

3.表达运用。

学会准确地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用词的准确,以及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能用相似的表达来说一说看到名胜古迹时自己的感受,学习并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



1.预习提纲

(1)读通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熟悉昔日圆明园的景观,感悟其“美”。

(2)初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3)再读课文,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4)三读课文,走出圆明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2.多媒体课件

●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殿、珑”等10个会认字,会写“毁、估”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23个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第1、3、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今天,我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的惋惜! 圆明园是专供皇帝、后妃游乐的。他们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内造了“买卖街”、“山乡村野”,“买卖街”上并没有真正的居民,而是皇宫的人扮演的,“山乡村野”并没有农夫居住的村落,而是模拟建造供皇帝、后妃享乐之用。 圆明园非常的美丽,圆明园有一些名胜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狮子林、平湖秋月、安澜园……,而且里面的文物很多,很壮观。圆明园占地约5000亩,水面占十分之四,大小山峦起伏,各态湖泊星罗棋布,凌空俯视如千岛之国。本园占地210公顷,水域约4/10。东部为园内最大水面福海,外围环列10个小岛,构成一处大型园林景区,共有10座园中园和建筑风景群。福海略呈方形,东西皆宽五六百米,水面开阔。盛时每逢阴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先后在此举行龙舟竞渡和放河灯等民俗活动。我真想去圆明园游览一番啊!
  但是,好景不长,英、法联军在1860年的时候让美丽的圆明园变成了灰烬。更让我气愤的是:他们竟然当场拍卖文物!一个青铜铁器3英镑卖掉了!一副图画则1英镑卖掉了!这……简直就是中国人的耻辱!!!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允许别人欺侮我们。为了让圆明园的悲剧永远成为过去。为了使我们中国不再落后,不再受外国的欺压,我现在要刻苦学习科学知识,让烈士用鲜血染成的国旗在空高高飘扬

圆明园劫难

圆明园被毁,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落后就要挨打!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

圆明园的毁灭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可是这么美的景物,到最后却被毁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把圆明园大闹一通,把拿的走的就拿,拿不走就摧毁。把圆明园灭的惨不忍睹。更加可恨的是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民侵略者奉命在院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同学们,我们一定要不忘国耻、振兴...

圆明园的毁灭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答:2、我感到悲痛的是,圆明园的毁灭也反映出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悲剧。人类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它们代表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然而,由于战争、掠夺、破坏等种种原因,许多文化遗产已经遭受了损失和破坏。3、圆明园的毁灭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历史是我们...

读完圆明园的毁灭我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答:读完《圆明园的毁灭》的体会如下:1、珍贵的文化遗产: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瑰宝,它集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同时也凝聚了几代皇帝的心血和智慧。这样一座宏伟的园林被烧毁,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这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只有珍视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地传承和...

圆明园毁灭给你怎样的启示200字
答: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允许别人欺侮我们。为了让圆明园的悲剧永远成为过去。为了使我们中国不再落后,不再受外国的欺压...

谈谈《圆明园的毁灭》给我们什么教训?
答: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的周围。园内有民族建筑,西洋景观,漫步园内,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

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带来的损失有多大?
答:一、圆明园本身被烧毁就是最大的损失。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于一体,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1万平方米。对此,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

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

圆明园的毁灭给你什么教育和启迪?
答:2、读了这篇文章,我对践踏我们的土地,掠夺我们国宝的侵略者的无耻行径产生了极大的愤慨,他们的强盗行为已经达到了顶峰。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贫穷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如今,虽然圆明园的大火已经熄灭了,但是,充满在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永远也不会灭。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意识到只有什么,才能不被侵略
答: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意识到只国家强大,才能不被侵略。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