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界诗句是宋词三百首吗? 古诗词中人生“三种境界”是什么?

作者&投稿:函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先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一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柳永的《凤栖梧》: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的诗句引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三境界,不是《宋词300首》。人生三境界是从三首诗歌中精选出来的三句话。

人生的三种境界.诗句~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译文:从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没有不经历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这是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这是第二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这是第三境界。这些话都是大词人才能作出来。但是根据这个意思解释诗词,恐怕晏同叔和欧阳修等人是不会赞同的。

扩展资料:
1、出处:近现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
2、作品简介:《人间词话七则》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3、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人间词话七则
百度百科——王国维

古诗词中人生“三种境界”是: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人生“三种境界”分析: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涉世之初,我们懵懂、彷徨,但我们志存高远,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我们确定了人生奋斗的方向之后,为了寻求真理和理想,我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探索学习,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们这些青壮年绝大部分处在这个阶段。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我们可能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仍一无所获,正值困惑颓废无以名状之际,却发现原来成功已在不意间获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这是种很高也很难得境界。许多中老年人历经沧桑,终于世事洞明,了悟人生。

宋词三百首 原序译文
答:《宋词三百首》原序今译 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译:词学最兴盛于北宋和南宋时代,读宋人的词作,应当在体格(体制格调)和神致(神韵情致)两方面评判取舍,而体格尤其比神致重要。以浑成之一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更有进于浑成者,要非可躐而至,此...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原文翻译赏析-宋祁-宋词三百首
答:宋祁的《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作为宋词三百首中的瑰宝,第22首作品,将春天的烂漫与生机刻画得生动无比。这首词犹如一幅细腻的春日画卷,上片记录了词人游历东城的所见所感,一个“闹”字,如同魔法般赋予了春色鲜活的生命力,王国维更是赞叹其“一字之妙,境界全出”(《人间词话》)。东城的...

宋词三百首:桂枝香·登临送目
答:《桂枝香·登临送目》由王安石创作,也题作《桂枝香·金陵怀古》,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王安石罢相后所作。“登临送目”,总启全章。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

读《宋词》有感
答:篇三:读《宋词三百首》有感 老师要求我们在暑假熟读抄写诗词70首,出于好奇看到了这本《宋词三百首》,里面有那么多的彩图,借过来看看吧!就借了它。 《宋词三百首》挑选了宋朝57位著名文人250多首词。我读时,又感后悔,它难懂难朗读。只得强打精神看一遍译词,再读一遍原词,像读散文那样的很费劲地读完了它。

关于唐诗宋词的古诗词鉴赏书推荐几本
答:,一九三一年唐圭璋先生辑评的《宋词三百首笺》等。本书主要是从上述各书中选取极少的一部分编成的。诗话词话里包括的方面比较广,像诗人轶事,考证故实,评价作者,讲究诗词的渊源流变,研究声律等等,这些部分这里都不选。这里只选结合具体例子来谈诗和词的话,所以称为《诗词例话》。

宋词三百首全集txt:卜算子
答:考 网能力训练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宋词三百首全集txt:卜算子,供大家阅读参考。 作者: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译文 残月高挂在...

读文言文的境界
答:3)多学习经典:可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散文为主。 因为诗词的韵律美感容易记忆,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带动学习兴趣。《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诗经》,《千家诗》,《增广贤文》等。 而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距离我们时代还不太远,文言也已偏向白话,根据上下文内容容易读懂。如《古文观止》、《...

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几年级的课文
答: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初一的课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题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由苏轼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阕记述梦境...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1000字
答:每个人总会有一两本忘记了的书,时光流逝,偶然再会,才懊悔曾经的错过,也许,那不是错过,只是相遇的时间不对。彼时,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不知愁滋味,无法领悟《宋词三百首》的韵味与境界,而今再读,甚感这是一次美好的遇见。幸好,我们还是遇上了。“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哪个版本宋词好
答:二、注释详尽,有助于理解 这个版本对每首宋词都有详细的注释,包括生词的解释、典故的说明以及背景介绍等。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些注释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宋词的意境和内涵,提高了阅读体验。三、译文优美,易于欣赏 《宋词三百首》的译文质量很高,保持了宋词的韵味和风格,让读者更容易进入宋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