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为大清皇帝,康熙为什么会对种稻子的事如此上心?

作者&投稿:定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康熙贵为大清君王,但是却对种稻子的事情非常的上心。这主要是因为那个时期,盛产大米的南方不属于他们的地盘,所以光在吃大米这一块就很受限制,所以他研究在自己的地盘上种稻子,以后就不需要依赖他人了。

其实不管是哪个朝代的君王,只要他是真心打理江山,只要他不是个昏君,那么作为君王,他们都会对粮食的问题非常的重视,尤其是那些开国君王们,只要一上任,首先要做的是鼓励耕种,轻徭薄赋。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康熙君王,他虽然不是开国君王,但是对于粮食的问题也很重视,他贵为君王,却对种水稻这样的事情非常的上心。这是为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第一,康熙君王统治时期,稻米的主要产地是南方,而南方还不是大清的版图。

康熙君王虽然不是清朝的开国君王,但是也和开国君王没什么差异,因为后来大清的很多版图都是在康熙君王统治时期确定的,在清朝初期的时候,天下慢慢的稳定了,人口问题也稳定了,粮食也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个时候南方生产大米,北方人吃的米都是从南方过来的,粮食是国之根本,所以粮食影响着北方的稳定,但那个时候南方不属于大清版图,所以在粮食方面,康熙君王很受限制,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康熙君王开始研究在北方种稻子。

第二,康熙君王成功培育出水稻。

如果北方也能盛产水稻的话,那么康熙君王以后就不用在担心因为粮食带来不稳定的事情发生了,说干就干,在康熙二十年的时候,他们着手培育水稻,并且还成功的培育出了早熟品种,一年可以出两季稻子,从那以后,稻子开始慢慢的在北方普及,而清朝的人口也在慢慢的增加。



稻谷产量很重要,民以食为天,种好稻子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提升抵抗外敌的能力。

北方人吃的大米通常也是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北方的。南方盛产稻米,让康熙垂涎欲滴。如果北方也能盛产稻米,康熙就不担心北方过分依赖南方的粮食调剂。

这恰恰证明了他不是一位昏君,粮食乃生活之本,群众乃立国之基,只有民心稳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因为民以食为天,只有让百姓丰衣足食,才能有安定的朝廷环境,有利于自己统治。

~

清朝皇帝的另一面,为何说康熙帝还是个水稻专家?
答:康熙很早之前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发现了水稻的价值,如果将水稻全面种植,就可以将粮食的问题彻底解决,到了那个时候大家都能够吃饱穿暖,就不会有什么造反人士出现了,所以康熙一生都在推广种水稻,并且在水稻种植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让很多专业人士去教自己如何种水稻。从这一点上就能够看出民以食为...

康熙对农作物有哪些重视?
答:《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御田胭脂米"和"红稻米粥"就说的是这种御稻米。为农业需要,康熙下令每天记录气象,并作为一种制度保留下来。故宫内保存了大批清代的《晴雨录》,是研究气象的宝贵史料。

康熙御稻米是什么米
答:都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历史上的历代统治者都是非常注重农业生产方面的,康熙帝肯定也不会例外。水稻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康熙帝对水稻的栽培肯定是非常关注的。为了研究水稻,他甚至还在自己的皇家园林丰泽园中播种了一片稻田,而且亲自下地栽培和管理。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康熙帝下地观察自己培育的...

康熙皇帝亲自研究种植水稻,他是想当清代"袁隆平"吗?
答:当然,康熙十分用心的还是人们的主食,对稻米的栽种让他兴致勃发。有一年的六月下旬,水稻刚刚出穗,康熙在田地间巡查,忽然看见了一颗稻穗比别的都高,而且还结实丰满。这片稻田里栽种的是新疆玉田的稻种,要等到农历的九月才能正式成熟。现在却有了一颗提前六十余天成熟的稻子。于是乎,康熙把他作为种子...

《步步惊心》中四阿哥明明心机深沉,为何却要种田?
答:雍正是什么人,康熙帝第四子,深谙帝王心,这位四阿哥可从来不会去做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事。初见成效的时候还特意带去稻谷米粒给康熙帝过目,康熙一看,种植的稻谷饱满肥大,很是满意。解决黎明之苦,康熙自然是对四阿哥更为器重,而四阿哥做事有一个宗旨,只挑苦差干,得罪不少人,只赢得他爸康熙赞赏...

历史遗憾雍正倒台后阻碍了御稻种子在全国的普及
答:是康熙亲自在宫中发现并栽培的,所以取名为“御稻种子”或“御稻”。康熙非常重视大米的质量,并没有急于向外界宣传推广御用大米品种。他继续在宫殿里种植。他花了十年时间才把这件事告诉部长们。由此可见康熙是踏实的,态度是端正的。1703年,康熙将御稻种子移植到承德避暑山庄,试种成功。承德地处长城...

皇帝里的“山寨袁隆平”康熙皇帝培育出了两季早熟稻,他为何不推广全国...
答:第1个原因就是这种水稻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推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种水稻在刚刚研制成功的时候,他的成果并不是十分的明显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有的时候不仅不可以增产,而且还会导致减产的现象出现,所以产品效果十分的不稳定,如果就这样盲目推广的话,很有可能使那些吃不上饭的人更加的吃不上饭。

古代农业有多重要,看看康熙如何种稻就知道了
答:其主要依据是:(1)《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记载钟离牧少时(在东汉末三国初)躬耕“种稻二十余亩”,“臼所取稻得六十斛米”。平均亩产米不到3石(斛)。稻的出米率大约为46.7%,折合稻每亩6.4石。吴慧认为,这里所说的“亩”是240步的大亩,因此,折合小亩亩产只有2.68石。(2)《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成...

最早种植水稻的是哪个国家
答:1、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中国,古书记载,神农之时,天雨粟(降下谷种),神农遂耕而种之,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九只穗子的稻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人们感念炎帝的恩德,称他为神农。而康熙皇帝对水稻栽培有浓厚的兴趣,并注意培养生长期短、品质优良的稻种。2...

康熙年间御稻是怎样的到推广的?
答:康熙帝曾经在西苑丰泽园试种出了早熟醇香的御稻,又在天津一带种植。后来将军蓝理任天津总兵时,在天津、丰润、宝坻开水田栽稻。试验成功后,在天津等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