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联的上下联问题? 关于对联的上下联。

作者&投稿:鄞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首先,你观察得真仔细!
其次,中国传统的方法不管是写横批还是上下联都是从右往左的!
再次,分析一下电视上这样的原因:
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文字从竖排改成了横排,书写也改成了从左往右,如果横批从右往左写不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因此一横批就变成了从左往右写。
另一方面,对联又是一个传统的东西,编导们想尊重传统,传统的对联的贴法是上联在右的,所以编导们将上联贴在右边。
最后,编导们肯定是分开考虑上下联,没像你这样联系起来考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相对而言,也参照央视的做法比较合适。不需要将上下联的方向与横批书写的方向作统一。

【对联的定义】
对联起源桃符,是一种对偶文学,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传统的对联小类相对,对仗比所谓诗对联工整。随着唐朝诗对联兴起,散文对联,排斥在外,称非主流对联。(对联又称作楹联)
非主流对联指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的对联。
【对联之格律】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见《应用写作》1987年第1期《漫话对联》)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 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为平,●为仄。"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因联意需要时也可以例外

春节之前,有朋友送来一副春联,内容很普通。上联是:“健康是喜天天喜”,下联是“平安是福日日福”。还有个横批儿,写得是“吉祥如意”。多年没贴春联了,和老伴商量,今年咱也贴一贴,粘点儿喜气儿。可是,真贴时,却为难了。怎么贴才对呢?上联贴哪儿?左边还是右边?按老礼儿,面对屋门,应该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据我了解,按照汉语规范,也是凡竖写的,都该是先右后左。我就这样贴上了。可贴后再看横批,是从左到右写的,我犹豫了。我贴的对不对呀?心里一直不塌实。贴错了,让人笑话,怎么办?于是乎,贴完后,我到院子里和胡同里做了一番调查。结果,我发现,怎么贴的都有,一多半儿是与传统的贴法相反,先左后右,少数和我的贴法一样。我向好几位老同事请教,他们也都摇头,说原先是清楚的,现在不清楚了,大概是随便吧!这能随便吗?回家来,我一直在想,贴春联,确实是事儿不大,但你说它小,也不算太小,因为它涉及千家万户。不光老百姓贴,许多单位也贴。而且年年都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一种民俗、一种文化。不光过去贴,现在贴,而且明年、后年还得代代相传贴下去。贴得对错,不能说无关大体。我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除了贴春联(门对儿),还得门心儿,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之类。有的人家还贴门神。两位门神爷,一个红脸儿,一个黑脸儿。红脸儿的叫秦琼,又叫秦叔宝;黑脸儿的是尉迟恭,又称尉迟敬德,两位都是唐朝名将。贴的时候,一定要红脸儿的在右,黑脸儿的在左,一左一右,面面相对,共同履行把守门户之责。那时候也存在辨认门神和怎么贴的问题,一不小心就贴错了。不然怎么会有“反贴门神左右难“的俗语呢?就像现在《健康是喜天天喜,平安是福日日福》这样的春联,你如果贴反了,也总会觉得有些别扭。 我们几位老人,经一番研究,结论是:向中国民俗专家请教,甚至要请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里的领导同志给个关于贴春联的规范。真盼望有个答复!

古代是以左为尊的,所以有“虚左以待”的说法,以示对别人的尊重。对联中,上联应该是在左边的,下联在右边,至于横批,古人的书写习惯是由左往右写,只是现在书写习惯改变了,所以就变成了从右往左

中国传统书写顺序是:从右往左。
不管横批还是上下联都是从右往左。可以参考紫禁城里的对联,横批从右往左,上联在右,下联在左。都符合传统。
只不过新中国成立后书写顺序改成了从左往右。所以现在看到的对联横批是从左往右,但是上下联还保持着传统习惯,即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我写对联时一般遵照传统模式,o(∩_∩)o...

关于对联的上下联应注意哪些 如何分出上下联~

楹联应注意平仄对仗工整,一般都是-仄-起-平-收,也就是字音三四声为仄声也就是上联,字音一二声为平声也就是下联,对联都是从右至左读,本人无私为你解答!望纳。

由于这两句的末尾都是平音,所以看里面的内容区分上下联。一般情况下,联中有数字的,数字小的为上联,数字大的为下联。所以“富贵宝地生百福”是上联,“平安福门纳千祥”是下联。上联贴在门的左侧,下联贴在门的右侧。这是因为古代人看书,是从右侧向左侧看的。

对联的上下联是怎么分辨的呢?
答:总有些千古名对啊绝对啊,不走寻常路,根本不按这个平仄音走。比如最知名的岳麓书院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不是上仄下平,这是上平下仄。这一幅对联两个典故,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即楚材晋用的典故。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

对联的上下联平仄一致吗?
答:对联中同样不适用。5. 避免孤平和三平尾,这些规则从格律诗中直接借鉴而来。6. 词性相同,上下联相对应位置的词性应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7. 上下联不可重字,但单联中可重字。若上联有重字,下联相对位置也需有重字,以保持对仗。综上所述,对联的平仄和用词规则基本如此。

对联分上下联怎么贴
答:对联的上联贴在大门右侧,下联贴在大门的左侧。对联上联贴在大门门框右侧,对联下联贴在大门门框的左侧。这是老式春联的贴法,符合古行书从右到左的特点。不过现在主流的贴法是把春联上联贴在大门左侧,下联贴到大门右侧,这就是新式春联,符合现代人的行文特点,面对大门从左到右。区分上下联的方法:1...

上下联怎么区分
答:1、上联的最后一字为仄声(三声和四声),下联的最后一字问平声(一声和二声),通过对联的平仄可区分上下联。2、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3、按语言习惯分。比如“福如...

对联上下联的要求有哪些?
答:下联:针灸穴俞调理阴阳祛邪扶正使人生幸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

对联如何区分上下联左右
答:关于对联如何区分上下联左右如下:平仄方法区分: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如下联:兴xīng 一声 是上联,旺wàng四声是下联。张贴方法区分: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这个...

对联的上下联怎么贴?
答:首先,上联贴于大门右侧,下联贴于大门左侧。(左右以立于门外,面对家门为参照)其次,区分上下联——上联末字——仄声:三、四声,如ǎ、à;下联末字——平声:一、二声,如ā、á;……看一下以下两幅大家熟悉的对联,一切都明白了——例子一:上联:五岭逶迤腾细浪(làng——仄声)下联:...

对联怎么分上下联吖
答: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随意贴出来的。格律对联看平仄,有时讲语义。非格律对联区分上下联应该根据横额(横批)找线索。如对联山舞银蛇兆丰年,花开富贵报平安,开头字“山”和“花”均是平声 。结尾的“年”和“安”也是平声。但可以根据横额找线索,把关联字连起来即得上下联。

上联和下联的平仄有什么要求?
答:对联的要求包括:1.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 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通常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

对联的上下联怎么分辨
答:烟水亭春天的清晨风光和秋日的月夜景色别有情趣,各有特色,对联作者即抓住不同时令所具有的特征来绘景状物,并且寄情于景,故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诗情画意之感。 这副对联是一副严式扇对长联,上联平起(烟yān)仄收(起qǐ),下联仄起(水shuǐ)平收(来lái),上下联各对应句、对应词的对仗极为工整,尤其是“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