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分为哪几类? 中国的汉字分为哪几类?

作者&投稿:兴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字可以分为三类: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它们的关系并不是进化的关系。

1、表意文字是一种用象征性书写符号记录信息的文字体系,不直接或不单纯表示语音。表意文字是一种图形符号只代表语素,而不代表音节的文字系统。

表意文字主要在东亚国家有广泛的发展和使用。中国境内使用的汉字、彝文、东巴文、格巴文、水书(部分)和广义上网络上所使用的颜文字、emoji(绘文字)属于表意文字。

2、意音文字(logogram),或称语素-音节文字、语词-音节文字,是一种图形符号既代表语素,又代表音节的文字系统。这种文字系统是音节文字(如日文)、字母文字、辅音文字等以外的文字系统。意音文字代表人类文字史走出原始时期,进入古典时期。

3、汉语拼音:根据字母所表示的语音单位,拼音文字本身没有具体意义,仅表达发音。拼音文字可以分成以下两类:半音节文字和全音素文字。

扩展资料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数字母文字的源头都可追溯到腓尼基字母。在西亚、中亚、东北亚和南亚部分地区流传极广、影响巨大的阿拉米字母即由腓尼基字母演化而来。阿拉米字母后又衍生出南亚通行的婆罗米字母。我国文字中,多数拼音文字即源于阿拉米字母和婆罗米字母这两大字母体系:

阿拉米字母是佉卢字、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蒙古文和满文等文字体系的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字



这个我建议你去看看苏培成的《现代汉字学纲要》,我觉得他老人家写的东西,还是很客观的。汉字算音意文字。
以下是我的看法:
如同语言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侧重点,文字的分类也一样。我看过书上写的分类法,我觉得其实你要一个完美的尺度根本就不会有。要说表音的话,但凡叫文字的都表音。纯表义的符号是不称其为文字的。像阿拉伯数字世界通用,表意明确,那纯粹是因为数字本身的计数意义就纯粹。但就是这样,杂写在汉语文本里的2表示“二”“两”(视语境)而不读其他也能表示二的概念,如“双”。没有哪种文字只表一个抽象的意义而不落实到具体的语音形式,否则就只能是图画而不是文字。
既然都有表音的功能,那么分类就要看怎么个表音法,有没有附加的东西,用来传达其他信息(区别同音异义)。人可以把语流分割成语段,从句到词,从词到音节,再到音素,再往下甚至是区别性特征。那么文字表音的部分从长度来说,有表词(或语素)的(如特别去想想,在日语音读的汉字,一个字就可能对应多个而不是一个固定的音节),有的只表示音节(像汉字,日文假名),或表示音素(拉丁字母、希腊字母等、韩文的每个字母),或表示部分音素(阿拉伯文)。现在通行的大部分文字已单纯表固定的音,在具体在区别同音词方面,有些拼写法,但每一个字母级,已经完全表音而不附带其他作用。只有汉字,保留了很多手段用来区别同音异义的情况,因此汉字不是纯表音文字,大量的同音字要靠不同的汉字来区别意义,它是音义文字。
死去的文字,像玛雅文,和汉字有些像(不是形状上,而是表达语言的手段上),受汉字影响的周边民族,有些采用汉字,有些仿造汉字的造字方法设计了自己的文字,如今已消亡。这是区别语义方面。
就是在单表音素的文字方面,字母文字分不分大小写,是不是按词为单位进行连写(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形式),也都是文字的一些特性,我们该如何去设计一个分类系统呢?
我有时候在想,以前总说音素是不能再分的了,而字母文字每个字母表达的是一个音素,而汉字不然。其实语言分析也可能比音素还往小,因为有些语法变化,如umlaut这样的,其实是发生在音素以下的特征层面上的。强调音素最小,不过是近现代语言学都是欧洲在引领,而欧洲语言学者对拉丁语的屈折词缀进行的分析,也正好到词素。很多情况下,汉语语法的分析(汉语中古到现代语音的音节界线清的格局以及相应的语法特点所致),只要音节级别就够了,从古代人来看,实在没有必要进行音素级的语音分析,何况中国以前自己在一个世界里就够了,当然没有必要设计出什么字母文字(何况汉字已经用了好久了),今日再来只谈它技术应用层面的缺点而不顾历史上的文化财富积累与感情,是说不过去的。

文字构造

所谓六书,是后人归纳中国文字造字方法所得的类名。六书就是六种文字构造的方法,这六种方法的名称,许慎说文解字叙说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可分为三组:一组是象形、指事,一组是会意、形声,另一组是转注、假借。前二组虽有「文」(独体为文,如「日」字)与「字」(合体为字,如「信」字)的差异,但都是造字的基本原则,后一组则是造字的辅助原则,前人所谓「四体二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用就是转注、假借。现代人讲六书,多半依照「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次序,但并不表示中国文字中所有象形字造完了才造指事字,不是所有指事字造完了才造会意字,也不是所有会意字造完了才造形声字,它们中间有犬牙交错、先后而造的现象。

——中国文字的造成,是由语言的声音和涵义,创造图形。因此,一个字的图形,可表现一个「物象」,或者表现一种「事象」,由这些物象或事象,代表著语言中的某一个声音,因而形成形、音、义三者合一的文字。

——中国文字的创造方法和藩衍滋多,所以在先有文字的创造成功之后,才有学者的分析归纳而成六种文字创造的方法,我们称为「六书」。

——「六书」一词,首见於《周官地官保氏》。

——「六书」即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文字创造的方法。

——有关「六书」之目次,各家说法不一,而以宋代学者徐锴所定之次序较为合理,即:

〈1〉象形
〈2〉指事
〈3〉形声

〈4〉会意
〈5〉转注
〈6〉假借

六书总说

名称 说文解字 备 注
释 义 举 例
象形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 以形象表物,多为名词 独体为文
指事 视而可见,察而见意 上、下 以形象表意,多为形容词、动词
会意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武、信 合二文以上成字,以表字义。 合体为字
形声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江、河 合二文以上成字,一表义,一表音,中国文字以此类最多。
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考、老 一义多字,为增字法 文字之藩衍或借用
假借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 一字多义,为增义法

象形、指示、转注、假借、会意、形声六大类

文字经过: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三个阶段。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中国汉字的分类有哪几种?~

1、象形:
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如今的造型。
2、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等等。
自大一点就是“臭”,“富”有田的人,“穷”靠用“力”打工,“贱”的繁体是“贱”,右边两个“戈”,为钱而争斗,自然是“贱”。
3、形声: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声旁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
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例如“鸠”字的偏旁“鸟”;声旁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例如“鸠”字的偏旁“九”。
4、会意:这种造字法,是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
“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
5、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大雅·棫朴》亦云:“周王寿考”。
6、假借:此法简言之,就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

扩展资料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大约周代到汉代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
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好像“猫”、“轪”、“鉲”是形声字,“凹”、“凸”、“凼”是指事字, “曱”、“甴”是象形字,“畑”、“辻”、“奀”是会意字、
“锿”是形声兼会意字(“爱”既标音,亦指爱因斯坦。该化学元素的外文乃以爱因斯坦来命名)。这些新字,当中包含了日本国字,亦依从六书来造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 “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
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
也由于形声字在创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以及有一些本来是会意字但被逐渐“读”成形声字,甲骨文时代约仅有15%左右的字是形声,但到了近代,有 50%的汉字是形声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

象形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 以形象表物,多为名词 独体为文
指事 视而可见,察而见意 上、下 以形象表意,多为形容词、动词
会意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武、信 合二文以上成字,以表字义。 合体为字
形声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江、河 合二文以上成字,一表义,一表音,中国文字以此类最多。
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考、老 一义多字,为增字法 文字之藩衍或借用
假借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 一字多义,为增义法

中国文字的形式分为哪四种?
答:所谓六书,是后人归纳中国文字造字方法所得的类名。六书就是六种文字构造的方法,这六种方法的名称,许慎说文解字叙说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可分为三组:一组是象形、指事,一组是会意、形声,另一组是转注、假借。前二组虽有「文」(独体为文,如「日」字)与「字」(合体为字,如「信」...

中国汉字字体分为哪几种?
答:1、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2、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字有哪几类?
答:一类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2、二类字:只要求会读,会注音。资料显示:第一类:生字分散在文章中(故事情节中识字、情景串词中识字)。其特点是:(1)生字量多,一般有十个左右。(2)生字根据情节需要出现,编排时没有考虑它们之间音、形、义方面的联系。第二类:按汉字形体结构规律组织教材...

从来源上看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表形文字是人类早期原生文字的象形文字,比如: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文字、美洲的玛雅文和早期的汉字。表音文字用少量字母组成单词记录语言的语音进行表义的文字。表音文字可分为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音节文字是以音节为单位的文字,如日文的假名。音素文字是以音素为单位的文字,...

汉字的字形通常分为哪两类
答:汉字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全球使用时间最长没有出现断层的文字,汉字是古人象形表意造字唯一传承至今并硕果仅存的文字。汉字的衍生文字越南喃字、西夏文、女真文、契丹文等已消亡,日文只是部分保留汉字。现代汉字分为繁体字和简化字。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

生字分为几类?
答:1、一类字是指要求会写的字,一般都写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类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第一类生字分散在文章中(故事情节中识字、情景串词中识字)。其特点是:生字量多,一般有十个左右。生字根据情节需要出现,编排时没有考虑它们之间音、形、义方面的联系。2、二类字一般是很少用的生僻字,...

汉字结构分类六大类是什么?
答:汉字结构分类六大类是: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是汉字结构分类六大类。上下结构:具有上下两个部分组成,分为上宽下窄型和上窄下宽型两种。上中下结构:都具有三个组成部分。左右结构:有左右两部分组成,具体由左缩结构、右缩结构。左中右结构:从左至右...

文字分几种
答:混合文字的类型可分作这几种:半拼音文字、半表意文字、半象形文字。组成的成分比较复杂。先来介绍一下半拼音文字,这类文字通常会被当做拼音文字,因为它们拥有字母,但是与真正的拼音文字不同,它们文语不一,也就是读法和写法不一样,有些写的时候只写辅音不写元音,有的是一个字母几种读音,只能...

字体分类有哪几种
答:字体的种类有仿宋、宋体、楷书、燕书、行书、隶书、草书、黑体、篆书等。仿宋指的是印宋体源于宋代,特征是横比竖粗,且笔画尽头有三角。刷体,有长、方、扁三体。也叫仿宋体、仿宋字。宋体源于宋代,特征是横比竖粗,且笔画尽头有三角。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

中国有多少种文字
答:中国文字包括多种文字,大的方向有两种,即汉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汉字有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大致是:商代之前为起源史,殷商甲骨文为成熟期。此后出现一系列演化,特别是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楷书到隋唐基本定型,在宋朝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