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瓘传的译文 宋史杨时传翻译

作者&投稿:释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出自《邵氏闻见录》,系北宋学者邵伯温所撰。邵伯温(1037-1134年)字子文,北宋洛阳(今属河南)人。元祐中,以荐授大名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徽宗即位,上书数千言,欲"复祖宗制度"。知果州,请罢发输沪南诸州绫绢、丝绵数十万以宽民力。后擢提点成都据,丰富了理学"穷理尽性"的命题。

二、原文如下:

1、陈瓘字莹中,闽人。有学问,年十八登进士甲科。绍圣初用章惇荐,为太学博士。先是之惇妻尝劝惇无修怨,惇作相,专务报复,首起朋党之祸。惇妻死,悼念不堪。莹中见容甚哀,谓曰:“公与其无益悲伤,曷若念夫人平生之言?”盖讥惇之抱怨也。惇以为忤,不复用。曾布为相,荐莹中为谏官,为都司。

2、蔡卞据王安石《日录》改修《神宗实录》,曾布亦主熙宁元丰之政。莹中上布书,谓卞尊私史以压宗庙,及论时政之不当。时布又以为忤,出之。莹中为谏官时,为上皇极言蔡京、蔡卞不可用,用之决乱天下。蔡京深恨之,屡窜谪。例用赦放归,犹隶通州。

3、一日,莹中之子走京师,言蔡京事。诏狱下,明州捕莹中甚急,士民哭送之,莹中不为动。既入狱,见其子被系,笑曰:“不肖子烦吾一行。”蔡京用酷吏李孝寿治其事,孝寿坐厅事帘中,列五木于庭,引莹中问之。

4、莹中从容曰:“蔡京之罪,某实知之,不肖子不知也。”多求纸自书。孝寿惧,以莹中为不知情,即日放归,再隶通州,其子配海上。莹中撰《尊尧集》,今行于世。靖康初,不及大用以死,特赠谏议大夫。

三、译文如下:

1,陈灌,字莹中,是闵人。他有学问,十八岁考中甲科进士。绍圣初年因章敦推荐,做大学博士。在这之前,章敦的妻子曾经劝章敦不要报复仇怨,章敦做宰相,专门做报复的事情,首先制造了诬陷别人结为宗派集团的灾祸。章敦妻子死,章敦哀悼思念痛苦不堪。

2、陈莹中看见章敦面容很悲哀,对章敦说:“您与其对身体没有好处的悲伤,哪如考虑夫人活着时的话呢”这话是讥讽章敦报复仇怨的做法。章敦认为陈莹中违背自己心愿,不再重用他。曾布做宰相,推荐陈莹中做谏言官,做都司。蔡卞根据王安石《日录》改写《神宗实录》,曾布也主管施行熙宁元丰时的新法政事。

3、陈莹中呈上曾布书信,说蔡卞尊重私人史书来压制国家,以及议论当时政事不得当。这时曾布又认为他违背自己心愿,把他调出朝廷。陈莹中做谏言官时,向皇帝极力进言蔡京、蔡卞不能任用,任用他们一定扰乱天下。蔡京深深忌恨他,多次把他贬职流放。按惯例因赦免被放回,还是隶属通州管理。一天,陈莹中的儿子跑到京城,说蔡京的事。

4、官吏奉诏令关押狱中,州府逮捕陈莹中很紧急,士人百姓哭着送陈莹中,陈莹中没有慌乱惧怕。入狱以后,见到他的儿子被拘囚,笑着说:“你做个不孝的儿子,烦劳我来一趟。”蔡京任用酷虐的官吏李孝寿审理这件事,孝寿坐在厅事帘子后,在庭堂上排列着枷、镣、铐等刑具,带来陈莹中审问他。

5、陈莹中从容地说:“蔡京的罪过,我确实知道,我的不孝的儿子不知道。”他要了很多纸自己写。李孝寿害怕了,按照陈莹中是不知道实情,当天放他回去,再次隶属通州管理,他的儿子发配到海边之地。陈莹中撰写了《尊尧集》,现在在世上流行。靖康初年,没赶上受重用而死,朝廷特地赠官为谏议大夫。


扩展资料

一、《邵氏闻见后录》30卷,内容比《邵氏闻见录》琐杂,但关于诗文的评论比《邵氏闻见录》丰富。其中卷十四至卷二十七,比较集中地记述宋代著名文人轶事,以苏轼为详,王禹偁、欧阳修、梅尧臣、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辙等次之。书中所记轶事往往得之亲闻,比较可靠。

二、其谈诗,上起楚辞、乐府,中有唐之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等,下及北宋各大家,其中不乏卓见。如认为杜甫诗“所以独立千载之上”,不在于字字句句“有所本”,其功夫在诗之外。其论文涉及司马迁、曹植、王勃、韩愈、柳宗元、樊宗师、李商隐及北宋欧、王、曾、苏诸大家与李格非。



金圣叹
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名喟。吴县人。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幼年生活优裕,后父母早逝,家道中落。他能文善诗,但绝意仕进,以读书著述为乐。顺治十八年(1661)二月,因‘‘抗粮哭庙”罪遭斩杀。

金圣叹善衡文评书,议论发前人所之未发,曾对《水浒》、《西厢记》进行批改,批语颇有独到见解,为后人推重。还节评《国语》、《国策》、《左传》等书。其评点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议论政事,其社会观、人生观灼然可见。他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小说、戏曲创作理论,其文学理论及批评业绩为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作出了特殊贡献。首先,他阐发了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创作不同于诗歌、散文写作的若干规律,他强调小说要“因文生事”,而又非任意杜撰,要遵循生活的逻辑;同时又提出了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中心的文学理论批评的观点和方法。其次,提供了一种以评价作品人物性格分析和性格塑造为核心的文学批评。第三,他还总结出了诸如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绵针泥刺法、弄引法、獭尾法等全新的创作方法与批评方法。金圣叹有诗集《沉吟楼诗选》。墓葬在藏书五峰山下博士坞,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圣叹自题联】

老拳搏古道;

儿口嚼新书。

——金圣叹自题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金圣叹刑场诀别自题

金圣叹因冒犯皇帝,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行刑日,凄凉肃穆,方圆不大的一块阴森森空地,四周闪着刀光剑影,显得阴森恐怖。胸藏秀气,笔走龙蛇,蔑视朝廷的一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披枷戴锁,岿然立于囚车之上。刑场上,刽子手手执寒光闪闪的鬼头刀,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眼看行刑时刻将到,金圣叹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小名)望着即将永诀的慈父,更加悲切,泪如泉涌。金圣叹虽心中难过,可他从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为了安慰儿子,他泰然自若地说:“哭有何用,来,我出个对联你来对,”于是吟出了上联。儿子跪在地上哭得气咽喉干、肝胆欲裂,哪有心思对对联。他稍思索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对下联,”接着念出了下联。旁听者无不为之动容,黯然神伤。上联的“莲”与“怜”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儿子悲切恸哭之状深感可怜;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即自己即将离别儿子,心中感到酸楚难忍。这副生死诀别对,出神入化,字字珠玑,一语双关,对仗严谨,可谓出神入化,撼人心魄。只见寒光闪处,伴着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绝唱,一代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文坛巨星过早地陨落了。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归器内,各现方圆。

——金圣叹自题

上联是从杜甫《北征》诗中“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两句化出,杜诗原意为天赐雨露相同,而果实甘苦各别。“雨入花心自成甘苦”,则指同样是雨露渗入花心,只因花自身的变化出现或甘或若的结果。继上联表现水的质变,下联强调水的形变,即放入不同的器皿中,其形不同,器方则方,器圆则圆。此联写得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如人应如何对待外界影响,应如何把握自身努力等等,正因此,当细读而深究。

====================================================================

【金圣叹撰题联】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金圣叹题佛经

千古绝吟太白诗;

大江东去学士词。

——金圣叹题书房

真读书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金圣叹感题时势

一个文官小花脸;

三朝元老大奸臣。

——题舅父钱谦益

金圣叹的舅父钱谦益,老奸巨猾,玩世不恭,原是明崇祯手下礼部尚书,后李自成进京,他投靠了南明奸相马士英。清兵南下,眼看南明快要覆灭,他又摇身一变,屈膝投降,当上清朝的礼部侍郎。这天,钱侍郎生日作寿,金圣叹母命难违,前往祝寿。酒席宴上,一个个摇头晃脑,弹冠相庆。独有金圣叹板着脸,不卑不亢,沉默不语。酒过三巡,一个打秋风的宾客过来拍马屁了。他说:“钱大人,令甥金相公乃江南才子,今日盛会,正好置酒论文,让我等开开眼界。”一时间赞声四起,金圣叹倒也不推辞,站起来淡淡一笑:“盛情难却,只好献丑了。就提一对联吧!”只见金圣叹手握斗笔,饱蘸浓墨,写道:“一个文官小花脸;”众人一见,大惊失色,钱侍郞正在捋须的手一颤抖,不觉拔掉了几根胡子。心想,这小子也太狂妄了!这七个字可以乱写?只见金圣叹不慌不忙又写了四个大字:“三朝元老……”众宾客一见,脸上露出笑容。钱侍郎怕金圣叹又来什么邪劲,便走上前冲他伸大母指:“人瑞,真人才也!”谁知金圣叹却冷冷一笑,毫不迟疑,“刷刷刷”写完,把笔一掷,拂袖而去。众人一看,只见金圣叹写下的是十四个字:“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钱谦益两眼翻白,手脚冰凉,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有;

草木知名节,久而后成。

——金圣叹题书斋

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买东西;

少老头,坐睡椅,由冬至夏读春秋。

——金圣叹撰技巧联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金圣叹题时令年节

一年中秋赏月,金圣叹偶得上联,可是苦思半夜未有下联,次日他把这上联写在壁上,每天沉思,终不能对。直至大年三十除夕夜团年守岁,其妻叹曰:“今夜是最后一天,到明日又是一年的开头了。”金圣叹一听,突然跳起来说:“下联有对了!”随即在壁上续接写出了下联。

这老翁舍得几文钱,斋僧布道,加几年阳寿足矣。胡为乎,使金童玉女引上天堂;呀呀呀,玉帝也嫌贫爱富;

那婆子偷尝两片肉,破戒载荤,打两个嘴巴够了。又何必,差马面牛头拿归地狱,哈哈哈,阎王乃重畜轻人。

——金圣叹题戏台(41+41=82字)

====================================================================

【金圣叹评《水浒》第四十四回联批】

李逵忽然有假;

宋江到底无真。

宋江爷生不如死;

李逵娘死贤于生。

李逵取娘,村中遇鬼;

宋江取爷,寨里见神。

宋江爷不忍见活强盗;

李逵娘不及见死大虫。

李逵遇鬼,只见两板斧;

宋江见神,受三卷天书。

宋江遇玄女,是奸雄捣鬼;

李逵遇白兔,为纯孝格天。

李逵取娘归时,带两只真虎;

宋江取爷还时,携三卷假书。

====================================================================

【金圣叹应对、合撰联】

〖金圣叹应对老者联〗

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中年人)

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老者)

——附录:老者应对中年人

金圣叹一生评点过不少古人名著,曾以《离骚》、《庄子》、《史记》、杜甫的诗歌、《水浒》和《西厢》合称为天下“六才子书”。并对《水浒》、《西厢》两书进行批改,很有独到见解。后又把《三国演义》称为“天下第一才子书”。一天早晨,金圣叹在茶馆吃茶,听到近旁桌子上有四五个人在谈论对对子。其中一长须老者对一个中年人说:“这个下联我有了。你上联是:‘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我下联对:‘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中年人听了忙说:“您老真不愧对对子老手,佩服佩服!”

上素月公饼;(老者)

中糖云片糕。(金圣叹)

——金圣叹应对老者

长须老者捻捻胡须说:“我也出一副联给你们对对。”说着用手指盘中月饼:“上联就出个‘上素月公饼’吧,但我上联指的是食物,所以下联也只准以食物相对。”长须老者说完,大家抓耳挠腮,因其中“上素”是“尚书”谐音,不容易对。金圣叹见半天无人对出,心里一急,脱口而出:“这有何难!对‘中糖云片糕’不就行了。”他这下联中,不但“中糖”和官名“中堂”同音,云片糕也是食物,大家都点头称是。

小大子,上下街,走南到北买东西;(老者)

少老头,坐躺椅,由冬至夏读春秋。(金圣叹)

——金圣叹应对老者

长须老者看看金圣叹,见他一表人才,出言不凡,便邀金圣叹一起吃茶。金圣叹也不推辞,端着茶壶坐了过来。长须老者拱供手说:“看来先生十分精于对句。我这里有一对子,想请教先生,不知意下如何?”金圣叹高兴地说:“快请讲出,让我试试。”长须老者不慌不忙地说出了上联:“小大子,上下街,走南到北买东西。”众人都以为金圣叹难以对出。怎料金圣叹低头略一思索就说:“少老头,坐躺椅,由冬至夏读《春秋》。”他话音刚落,就博得満堂喝彩。长须老者请教姓名方知是大名鼎鼎的金圣叹,大家更是赞叹不已。

-----------------------------------------------------------------

〖金圣叹综合应对联〗

半夜三更半;(某方丈)

中秋八月中。(金圣叹)

——金圣叹属对报国寺方丈

金圣叹在“哭庙”案被冤杀的三年前,刚刚批点完了《水浒传》、《西厢记》,便走进报国寺信步小憩。一天夜里,已批书成癖的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到了半夜乃毫无睡意,便披衣秉烛去见寺里方丈,想借佛经予以批点。鹤发童颜、长须飘飘的老方丈得知其来意后,慢条斯理地说:“想批书可以,我有一个条件在先,我出一联,如你能对出,即取出佛经让你批点,否则请恕老僧不给脸。”当时正值半夜子时,忽听外面“笃笃”几声梆子声,老方丈灵机一动,脱口说出了上联。可金圣叹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就是对不出下联来,只得抱憾而归,一直郁记在心。三年后,金因“哭庙”案被判斩杀。刑场上,刚逾知天命之年的金圣叹,泰然自若,临刑不惧,昂然地向监斩索酒酣然畅饮,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其心爱的儿子痛不欲生,呼天抢地、泪流满面地赶到刑场,与慈父诀别。他看见儿子哭得泪人似的,劝慰道:“别哭了,告诉我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哽咽着说:“八月十五日,中秋。”听到“中秋”二字,金圣叹突然仰天大笑,高兴地说:“有了!有了!……中秋八月中。”并要儿子马上去报国寺告诉老方丈,他对出了下联。可是,一代文坛巨子,再也不能为佛经批点了。

《金圣叹先生传赞》
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开拓出极有生气的一面。唉!多么优秀啊!虽然遭遇悲惨的灾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然而评价他的人说文章奥妙的秘诀,就是天地奥妙的秘诀,如果阐明得太透彻,不可避免会触犯鬼神的忌讳,这样看来先生的灾祸,大概也有一些致祸的原因啊!但是先生画龙点睛的评论,教人写作诗文的方法,使普天下后来求学的人,完全领悟写文章布局构思的方法,这是先生的功劳啊,这功劳又怎么会小呢!他的灾祸虽然冤屈一时,但是他的功劳确实为以后千年万代开拓了局面,难道不卓异吗!我路过吴门,去拜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陈瓘传找不到,抱歉喽~!

宋史 陈禾传翻译~

陈禾,字秀实,明州郭县人。考中元符二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
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职给事中。当时童贯的权势越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
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
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我所忧虑的,不只是黄经臣,这条路一开通,类似的进用者就会多起来,国家的祸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
原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此文出自元朝·脱脱《宋史》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元末修撰的这部宋史,是元人利用旧有宋朝国史编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
宋史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是研究两宋三百多年历史的基本史料。
例如,从《宋史·食货志》中,不仅可以看到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和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
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等,保存了许多天文气象资料、科学数据以及关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丰富史料。
尽管《宋史》存在不少缺点,但是它卷帙浩繁,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叙事详尽,就史料的学术价值而言详胜于略。同时《宋史》的主要材料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书,这些史籍如今几乎全部佚失了,而《宋史》是保存宋代官方和私家史料最有系统的一部书。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日:"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考。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辩论往复,闻理一分殊之说,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时天下多故,有言于蔡京者,以为事至此必败,宜引旧德老成置诸左右,庶几犹可及,时宰是之。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及面对奏日:尧、舜曰"允执厥中",孟子曰"汤执中",《洪范》曰"皇建其有 极",历世圣人由斯道也。熙宁之初,大臣文六艺之言以行其私,祖宗之法纷更殆尽。元裙继之,尽复祖宗之旧,熙宁之法一切废革。至绍圣、崇宁抑又甚焉,凡元枯之政事著在令甲,皆焚之以减其迹。自是分为二党,缙绅之祸至今未殄。臣愿明诏有司,条具祖宗之法,著为 纲目,有宜于今者举而行之,当损益者损益之,元佑、熙、丰姑置勿问,一趋于中而已。

  朝廷方图燕云,虚内事外,时遂陈时政之弊,且谓:"燕云之师宜退 守内地,以省转输之劳,募边民为弓弩手,以杀常胜军之势。"又言:"都城居四达之衢,无高山巨浸以为阻卫,士人怀异心,缓急不可倚仗。"执政不能用。登对,力陈君臣警戒,正在无虞之时,乞为《宣和会计录》, 以周知天下财物出入之数。徽宗首肯之。

  除迩英殿说书。闻金人入攻,谓执政曰:"今日事势如积薪已然,当自奋励,以竦动观听。若示以法懦之形,萎靡不振,则事去矣。昔汲黯在朝,淮南寝谋。论黯之才,末必能过公孙弘辈也,特其直气可以镇压奸雄之心尔。朝廷威望弗振,使奸雄一以弘辈视之,则无复可为也。要害之地,当严为守备,比至都城,尚何及哉?近边州军宜坚壁清野,勿与之战,使之自困,若攻战略地,当遣援兵追袭,使之腹背受敌,则可以制胜矣。"且谓:"今日之事,当以收人心为先。人心不附,虽有高城深池、坚甲利兵,不足恃也。免夫之役,毒被海内,西城聚敛,东南花石,其害尤甚。前此盖尝罢之,诏墨未干,而花石供奉之舟已衔尾矣。今虽复申前令,而祸根不除,人谁信之?欲致人和,去此三者,正今日之先务也。" 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而莫相统一。时言:"唐九节度之师不立 在统师,虽李、郭之善用兵,犹不免败衄。今诸路乌合之众,臣谓当立统帅,一号令,示纪律,而后士卒始用命。"又言:"童贯为三路大帅,敌人侵疆,弃军而归,孥戮之有余罪,朝廷置之不问,故梁方平、何灌皆相继而遁。当正典刑,以为臣子不忠之戒。童贯握兵二十余年,覆军杀将,驯至今日,比闻防城仍用阉人,覆车之辙,不可复蹈。"疏上,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敌兵初退,议者欲割三镇以讲和,时极言其不可,曰:"河朔为朝廷重地,而三镇又河朔之要藩也。自周世宗迄大祖、太宗,百战而后得之,一旦弃之北庭,使敌骑疾驱,贯吾腹心,不数日可至京城。今闻三镇之民以死拒之,三镇拒其前,吾以重兵蹑其后,尚可为也。若种师道、剑光世皆一时名将,始至而未用,乞召问方略。"疏上,钦宗诏出师,而议者多持两端,时抗疏曰:"闻金人驻磁、相,破大名,劫虏驱掠,无有纪极,誓墨末干,而背不旋踵,吾虽欲专守和议,不可得也。夫越数千里之远,犯人国都,危道也。彼见勤王之师四面而集,亦俱而归,非爱我而不攻,朝廷割三镇二十州之地与之,是欲助寇而自攻也。闻肃王初与之约,及河而返,今挟之以往,此败盟之大者,臣窃谓朝廷宜以肃王为问,责其败盟,必得肃王而后已。"时太原围闭数月,而姚古拥兵逗留不进,时上疏乞诛古以肃军政,拔偏裨之可将者代之。不报。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上书,乞留纲与种师道,军民集者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吴敏乞用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贰,则将自定。"钦宗曰:"无逾于卿。"遂以时兼国子祭酒。首言:"三省政事所出。六曹分治,各有彼司。今乃别辟官属,新进少年,未必贤于六曹长贰。"又言:蔡京用事二十余年,蠢国害民,几危宗社,人所切齿,而论其罪 者,莫知其所本也。盖京以继述神宗为名,实挟王安石以图身利,故 推尊安石,加以王爵,配飨孔子庙庭。今日之祸,实安石有以启之。谨按安石挟管、商之术,饬六艺以文奸言,变乱祖宗法度。当时司马光已言其为害当见于数十年之后,今日之事,若合符契。其著为邪说以涂学者耳目,而败坏其心术者,不可缕数,姑即一二事明之。昔神宗尝称美汉文借百金以罢露台,安石乃言:"陛下若能以尧、 舜之道治天下,虽竭天下以自奉不为过,守财之言非正理。"曾不知尧、舜茅茨土阶,禹曰"克俭于家",则竭天下以自奉者,必非尧、舜之道。其后王黼以应奉花石之事,竭天下之力,号为享上,实安石有以倡之也。其释《凫鷖》守成之诗,于末章则谓:"以道守成者,役使群众,泰而不为骄,宰制万物,费而不为侈,孰弊弊然以爱为事。"诗之所言,正谓能持盈则神抵祖考安乐之,而无后艰尔。自古释之者,未有泰而不为骄,费而不为侈之说也。安石独倡为此说,以启人主之侈心。后蔡京辈轻费妄用,以侈靡为事。安石邪说之害如此。伏望追夺王爵,明诏中外,毁去配享之像,使邪说淫辞不为学者之惑。疏上,安石遂降从祀之列。士之习王氏学取科第者,已数十年,不复知其非、忽闻以为邪说,议论纷然。谏官冯解力主王氏,上疏诋时。会学官中纷争者,有旨学官并罢,时亦罢祭酒。

  时又言:"元佑党籍中,惟司马光一人独褒显,而未及吕公著、韩维、范纯仁、吕大防、安惹辈。建中初言官陈灌己褒赠,而未及邹浩。"于是元佑诸臣皆次第牵复。寻四上章乞罢谏省,除给事中,辞,乞致仕,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时力辞直学士之命,改除徽猷阁待制、提举崇福宫。陛辞,犹上书乞选将练兵,为战守之备。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除兼侍读。乞修《建炎会计录》,乞恤勤王之兵,乞宽假言者。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已而告老,以本官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卒年八十三,谥文靖。时在东郡,所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与胡安国往来讲论尤多。时浮沉州县四十有七年,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而其大者,则辟王氏经 学,排靖康和议,使邪说不作。凡绍兴初崇尚元佑学术,而朱熹、张栻之 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子迪,力学通经,亦尝师程颐云。

新五代史钱谬传原文及翻译
答:谬卧病,召诸大将告之曰:“吾子皆愚懦,不足任后事,吾死,公等自择之。”诸将泣下,皆曰:“元瓘从王征伐最有功,诸子莫及,请立之。”谬乃出管钥数箧①,召元瓘与之曰:“诸将许尔矣。”谬卒,元瓘立,袭封吴越国王。(节选自《新五代史·吴越世家》,有删改)【注】①箧:小箱子。...

谁有《吴奎传》译文
答:人谓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且获贼之际,传令勿杀,而左右辄屠之。此必其党欲以灭口,不然,何以不奉诏?”遂乞召对面论,仁宗深器之。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奎劾开封府尹魏瓘,出瓘越州。彭思永论事,诏诘所从受。奎言:“御史法许风闻,若穷...

把关用文言文怎么说
答:2、《新唐书·张文瓘传》 绩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白话译文:李绩说:“你不要疑忌。像属僚中的某某,做事犹豫缺少决断,所以我用佩刀赠给他,想使他遇事能果断:属僚中的某人行为放纵缺少检点,所以我用玉带...

陈禾文言文翻译
答:(节选自《宋史·陈禾传》)陈禾文言文译文:陈禾字秀实,是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

晋书裴楷传原文及翻译
答:(选自《晋书·裴楷传》)译文:裴楷字叔则,二十岁就出了名,尤其精通《老子》《易经》,年少时与王戎有同样的名声。钟会把他推荐给文帝,任相国掾。贾充修改律令,任用裴楷为定科郎。事情完毕,诏令裴楷任御前执读,评论奏章是否妥当。武帝任抚军时,精选属下,任裴楷为参军事。石崇由于是功臣后代又有...

新唐书柳晟传原文及翻译
答:(选自《新唐书·柳晟传》,有改动)译文:柳晟,河东解县人。他的六世祖叫柳敏,在后周出仕,任太子太保。他的父亲叫柳潭,娶了和政公主为妻,官至太仆卿。柳晟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为父亲守丧,以孝闻名。代宗将他收养在宫中,让他和太子诸王受教于吴大瓘及其儿子吴通玄,大约每十天就汇报一次...

陈禾文言文赏析
答:3. 宋史 陈禾传翻译 陈禾传 原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 时方以传注记问为学,禾始崇尚义理,黜抑浮华。入对契旨,擢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蔡京遣酷使李孝寿穷治章綖铸钱狱,连及士大夫甚众,禾奏免孝寿。京子壝为太常少卿,何执中婿蔡芝为将作监,皆疏其罪,罢之。

乔宇字希大文言文原文
答:8. 文言文新唐书柳晟传译文 译文: 柳晟是河东解县人。他的六世祖叫柳敏,在后周出仕,任太子太保。柳晟的父亲叫柳潭,娶了和政公主为妻。柳晟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就为父亲守孝。后来代宗令他在宫中任职,让他和太子,几位世子和吴大瓘的儿子吴通玄一起受教于吴大瓘,每十天就汇报所学内容。柳晟长大后,代宗就下令让...

文言文因此怎么说
答:2、《新唐书·张文瓘传》绩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白话译文:李绩说:“你不要疑忌。像属僚中的某某,做事犹豫缺少决断,所以我用佩刀赠给他,想使他遇事能果断:属僚中的某人行为放纵...

旧唐书列传杜暹传原文及翻译
答:当时杜暹已返回凉州,接到诏令又前往漠西,于是进入突骑施营帐,以查究他们与郭虔瓘等人冲突的情况。番人以黄金相赠,杜暹坚决推辞不受,左右的人说:“您远道出使这边远的地方,不可辜负了番人的情意。”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番境以后,他才传书让番人去收取。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