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作者&投稿:苗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猿向人的过渡 世界上古史上的各种事物的起源在解释和说明上都有极大的难度,因为起源时期的人类对起源事件本身完全没有自我意识。

目前流行的是类人猿假说。古人类学家从比较解剖学角度分析出人与现代类人猿(长臂猿、大猩猩、猩猩、黑猩猩)之间的几百个共同之处,同时也是人科与类人猿科和其它动物的不同之点,说明人与现代类人猿存在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①已有的材料包括在埃及发现的最早的古猿原上猿,生存年代在3000万年以前;埃及猿,年代在2600万—2800万年以前。稍晚后的化石还有森林古猿,年代在2300万—1000万年之间,分布范围较广,在亚洲、欧洲、非洲均有所发现。以上古猿均为林栖动物,四肢行走,属于攀树的猿群。但究竟它们中哪一种是人类的始祖或是否这样的始祖化石尚未被人类找到尚属疑案。当前可以推定的只是从猿到人过渡开始的时间大概在3000万年前至1000万年前左右。

在约1000万年前至约380或200多万年前,有两种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一种是腊玛古猿,一种是南方古猿。过渡时期的古猿已从猿系统分离出来,沿着人的方向发展,其表现是直立行走。

腊玛古猿的典型材料是块上颌骨右侧的断片,1932年出土于印度与巴基斯坦接壤处。本世纪60年代,多数古人类学家将其列入人的系统。除印度外,50年代以来在中国、土耳其、肯尼亚、匈牙利、希腊也有腊玛古猿的牙齿、颌骨残片出土,存在年代的跨度在约1400万年前至800万年前。由于此类化石越来越多,目前古人类学界已对将腊玛古猿列入人科表示出越来越大的怀疑。许多人认为腊玛古猿是猩猩的祖先,过去在复原颌骨残片标本和牙齿分析时出现偏差。因此腊玛古猿作为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只有相对的合理性。

能够有把握地谈到的过渡时期的人科成员是属于550万年前以降的南方古猿。其化石发现于南非、东非、中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基本有两种类型(也有学者认为有3—4种类型,另有南方古猿鲍氏种以及阿发种):粗壮型和纤细型,依身高、体重而有所区别。粗壮型身高约在1.5米,体重54—68公斤;纤细型约在1.2米,体重45—54公斤。两者均能直立行走,在许多地方与完全形成的人类化石同时被发现,延伸至100万年前才消失。目前国内外古人类学家普遍认为真人(人属)是从南方古猿的一支进化而来,多数学者认为是南方古猿纤细种,少数学者认为是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南方古猿阿发种,而其它南方古猿则是在100万年以前相继绝灭的旁支。

进入7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始介入人类起源研究。其基本思想是按照人体与类人猿体内细胞蛋白质大分子的异同程度,计算人类与不同类人猿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编制出人类和类人猿进化的分子钟。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和化石材料相近,即过渡时期的人科成员从某种类人猿中分离出来的时间在1000万年前至400万年前左右,人类与猩猩或黑猩猩关系最为密切。这也同猩猩、黑猩猩的内分泌、性行为、怀孕期等解剖性状与人更为接近相一致。

某种古猿之所以向人科方向转化,传统的解释首先是生态环境沧海桑田的变化。在中新世以及上新世都发生过地壳和气候的变化,造成大片森林的消退,古猿惯常的食品因此减少,部分古猿被迫下到地面,变素食为杂食。食品结构的变化引起体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另一方面,下到地面的古猿为同猛兽作斗争,不得不腾出前肢借以自卫,专门使用木棍和石块。生物进化的规律是用进废退,具有初步手脚分工的古猿便在无情的自然选择下生存下来,从而最终导致形态上的变化。劳动在这里成为转变的重要驱动力。从逻辑上看,这种解释是合理的,当然还需要古地理学和人类行态学等方面的可靠、具体的佐证。

现代遗传学正试图对此给以更精确一些的解答。按照遗传学理论,从猿到人转变的原因需从遗传物质的变异中寻找突破口。一切动物细胞内部都含有具备遗传效应的化学物质基因,包括去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等有机物。动物体发生变化最终出自这些遗传物质的变异。古猿变人可能有基因突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具有不利性状的个体被自然界所淘汰、中性变异的遗传漂变等几种原因。自然剧变和劳动的作用促进了遗传变异。所以,人类起源问题是极为复杂的,人们的认识将随着科学的进步而逐步深化。①

完全形成的人 能制造工具的人类阶段。人类的进化过程至此相对清晰起来。我国古人类学者把这一进程分作猿人和智人两大阶段,每段再分为早晚两个时期。

(一)早期猿人

生存在距今约380万年至175万年前。典型化石代表是在60年代于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陆续发现的化石人,定名为能人,测定年代是175万年前。与能人遗骸一起被发现的还有经人工打制的粗糙砍砸器。除能人化石外,国外古人类学家还在东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以及坦桑尼亚的其他地区或单独发现了古人类化石,或单独发现了打制石器,年代约在370万年前至180万年前不等。总之,根据目前材料,能制造工具的人的历史长度,较可靠的是175万年,不太可靠的是380万年。

早期猿人带有较明显的猿的特点,尤其是头部。如脑量较小,(500—700毫升),眉骨、吻部突出,额骨低矮等。身高则约在1.2—1.4米,反映了人体逐渐增高的趋势。

(二)晚期猿人

学名为直立人,生存年代距今约175万年前至30万年前。化石较多且扎实,分布于亚、非、欧三洲,典型代表有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德国的海德堡人,中国的北京人、兰田人,肯尼亚的东非人。

爪哇人出土于1890—1892年,包括一具头盖骨、一根完整的大腿骨、三枚牙齿和一块下颌骨残片。这是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定年在距今80万年前。本世纪30年代,在爪哇发现了一些新的包括头骨在内的早期猿人化石,定年在150万年前至25万年前不等。

海德堡人发现于本世纪初的德国海德堡市东南,只有一块下颌骨,距今年代约80万年。欧洲的其他国家,如法国、匈牙利、捷克亦有晚期猿人化石发现。

相对而言,在晚期猿人的材料中,北京人化石最为丰富完整,迄今已发现40多人的骨化石,其中包括6个头盖骨,定年在约40、50万年前。

1974至1975年在肯尼亚出土了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此外,东非坦桑尼亚和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地也是晚期猿人化石的发现地。

晚期猿人在体质形态方面呈明显的进步。爪哇人脑量达750毫升。北京人脑量平均1059毫升,身高在1.5米左右,上下肢骨与现代人接近,能近似现代人直立行走。但在头骨构造上晚期猿人还较为原始。比如北京人吻部和眉脊仍然突出,前额低平,没有下颏。这表明在人体进化过程中,思维器官的发展落后于劳动器官,原因可能是早期人类本能地更多致力于生存劳动,四肢的活动多于大脑自觉的活动。

(三)早期智人

国外称尼安德特人或古人,距今约30万至5万年。其化石在欧、亚、非广为发现,仅发现地即多达500处以上。典型化石代表是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尼安德特河谷发现的一付骨架,包括头骨,定名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后来在欧洲、亚洲、非洲发现的同类化石便通称此名,较著名的有法国的圣沙拜尔人、穆斯特人,中国的马坝人、丁村人、非洲的博多人、布罗肯人等等。

早期智人身上猿的特点还没完全消失,但在体质形态方面已接近现代人,比如脑量平均约1350毫升,接近或等于现代人。某些尼人脑量甚至超过现代人的平均脑量。但大脑的构成仍较原始,大脑联想中心和抑制中心所处的额头部位还不发达。先前作为下肢较弯曲行走证据的长肢骨关节已发展完全,个头中等,体格结实。地区性的变异特点明显显现出来。比如巴勒斯坦尼人和欧洲尼人相比虽属同一时代,但在形态上更象现代人,眉嵴不突出,下颌发达,前额较高,属于尼人中在体质方面进化最快的代表。而欧洲尼人却在头部发育上更接近猿人。并且即便在一个大的地区,如在欧洲,也发现不同类型的早期智人,象圣沙拜尔型、斯虎尔型、塔邦型等。

(四)晚期智人

即现代人,也有学者称之为新人,出现于5万年前以内。早期(相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化石代表主要是1868年在法国勒伊斯的克洛马农村附近洞穴中发现的5具人体骨架,定年为距今5万年,其形态已同现代人无什么差别。以后陆续在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均发现了大量晚期智人化石。

美洲和大洋洲的早期居民是由旧大陆迁徙过去的,因为在这两大洲均未发现晚期智人以前的古人类化石。从历史的观点看,现今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不同时期的“移民”的后代,土生土长之说只是相对而言。从化石材料看,估计在3万年前,人类乘木舟从东南亚蛙跳般地经太平洋岛屿进入澳洲,从陆路经白令海峡进入美洲。

晚期智人的一个显著生物特征就是出现了不同的现代人种。所谓人种,是指具有与其他人群相异的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群,根据人们的肤色、头发和体毛的形状、分布与颜色、眼、鼻、体形等外部遗传特征加以划分。比较通用的是三分法,即把晚期智人分作赤道人种或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黑种)、亚美人种或蒙古利亚人种(黄种)、欧亚人种或欧罗巴人种(白种),以及若干介于三者之间的亚种。这里所说的黑黄白种之称只是依循传统,事实上在每一人种内部,肤色的变异范围是很大的。以欧罗巴人种为例,肤色可以从几乎无色到几乎黑色。

人种的发源地和形成原因问题也未解决。估计是由于长期隔绝的、不同的生态环境,如温度、湿度、病毒、杂交食物等影响,从而导致人体遗传物质的变异,以适应自然选择的需要。从大范围讲,欧、亚、非三大洲多半是三大人种各自的原生地。




人类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形成的?~

人类到底有没有灵魂,人类的意识和思想是怎么产生的?

企业海外经营中常见的政治风险的种类及其产生原因是什么
答:二、跨国公司政治风险产生的原因 跨国公司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东道国与母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一国开放与否。第三,外汇市场的变动。第四,政府的决策模式。此外,本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政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跨国公司面临的政治风险显得更加复杂,除...

垃圾是怎样产生的
答:垃圾是由于人类在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和遗留下来的一些可以继续加工利用和目前人类科学技术还无法继续加以开发和利用的废弃物。种类有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中又包括原材料生产垃圾、能源垃圾、工业制造垃圾、工业二次生产垃圾等。垃圾是由于人类在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和...

Gay是怎样产生的?
答:高赞答案是个啥?当然有天然产生的啊,在自然界除了人类其他动物也有这种行为。一、GAY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答案:先天或后天都有可能。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性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现象,属于人类正常恋爱的类型之一。实际上,不只是人类,自然界同性相爱的现象不胜枚举。在美国加州鸥里...

人类是怎样生存的?
答:人的进化过程 恩格斯 人也是由分化产生的。不仅从个体方面来说是如此——从一个单独的卵细胞分化为自然界所产生的最复杂的有机体,而且从历史方面来说也是如此。经过多少万年之久的努力,手和脚的分化,直立行走,最后确定下来了,于是人就和猿区别开来,于是音节分明的语言的发展和头脑的巨大发展的基础...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可以分为几类
答:噪声 声音的本质是波动,受作用的空气发生振动,当震动频率在20-20000Hz时,作用于人的耳鼓膜而产生的感觉称为声音。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流体(液体和气体)的振动。声音的传媒介质有空气﹑水和固体,它们分别称为空气声、水声和固体声等。噪声监测主要讨论空气声。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环境中,...

龙是怎样产生的呢?
答:1、龙起源于蛇。八千年前,雨量充沛,满世界草丰林茂,是蛇类的天堂,人对蛇可谓是防不胜防。于是人们虚拟出蛇身、骆驼头、麒麟角、乌龟眼睛、牛耳朵、蜥蜴腿、老虎爪、鱼鳞,还长有胡须的动物——龙。龙的神力无比,可降服一切自然灾害和野兽。2、来源于雷声 龙最早就来自于闪电弯弯曲曲的形象,...

直方图的常见类型及产生原因
答:常见类型有标准型、折齿型、偏态型、陡壁型、平顶型、双峰型及孤岛型。1、孤岛型 在直方图旁边有孤立的小岛出现,当这种情况出现时过程中有异常原因。2、双峰型 当直方图中出现了两个峰,这是由于观测值来自两个总体、两个分布的数据混合在一起造成的。3、折齿型 当直方图出现凹凸不平的形状,这是...

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太空
答:1、人类对太空的求知欲望,将是太空探索的永恒动力。人类也只有通过太空探索,才能最后回答“宇宙是从哪儿来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等这些长期困惑人类的哲学问题。2、太空探索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地球。唯一使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办法,就是解决地球的生态保护和能源的持续利用问题,并开发...

车轴类工件时产生锥度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
答:车轴类工件产生锥度的原因,一个是车床尾座和车床的主轴不同心,还有可能是车床导轨磨损。解决的办法是校正尾座与车床主轴的同心度,刮研车床的导轨,使之达到车床的精度要求。

蚌是从哪来的?蚌是怎样产生的?又是什么动物?
答:蚌是一种水生生物,河蚌是淡水、象拔蚌和珍珠蚌生活在海水中。它们属于软体动物,即与乌贼(墨鱼)、鱿鱼等都属于同一种生物。蚌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意思?是低等生物进化而来,在不同的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