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百米运动员,怎样训练更合理 更科学。 怎样训练100米短跑,能让自己跑得更快?

作者&投稿:詹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基础性的练习:

  2. 1。练习高抬腿,有利于提高大腿肌肉的爆发力 。
    2。练习跨大步跳,用你最大的步伐去试着跳跑,可以练习你加大跑步中步伐的间距(跨得越大不就是可以跑的越快么)。 
    3。练习变速跑,可以在持续快速跑中增加快你的极限速度,即加快冲刺时的速度 
    4。练习脚尖的力量,跑步中要迅速提高速度关键是要学会用脚尖去蹬地,而不是脚掌,有点难度,但是学会后提高起来很快 。
    5。适当加大摆臂的幅度,可有效提高力量的支出。

  3. 短跑是田径径赛项目的其中一类,一般包括:50米跑、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4×100米接力跑,4×400米接力跑等几项;其运动特性:是人们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在确定的跑道上跑完规定的距离,并以最先跑完者为优胜的项目;在人体机能供能方面,表现为人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本能,并以无氧代谢供能的方式供能。

  4. 做好充分的热身工作。比赛前热身很重要,这点运动员们都知道。特别是像短跑这样更加激烈的比赛,如果不充分热身,比赛时就很容易出现腿抽筋等症状,到时只能仰天长叹了。因此赛前练练高抬腿、做做热身操等是很有必要的。保持良好的爆发力。短跑爆发力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你起跑的快慢和加速冲刺。爆发力与个人身体素质成正比,除了身体素质,我们还可以靠平时的刻苦锻炼来提高自身的爆发力,主要是练习腿部的力量和敏捷度。比较常用的练习方法有绑腿跑,即用铁砂袋等物品绑在腿上练习起跑等。

  5. 跑时注意节奏。短跑的过程中,节奏很重要。一定要按照自己平时训练的节奏跑,不能忽快忽慢,不要受旁边的选手影响。手臂要快速有力协调的摆动,与腿部节奏相协调,手臂不能左右乱摆,应该一前一后的摆动。加速跑时调整好步伐。短跑中,特别是加速阶段要调整好步伐,步幅大小要一致。步幅小的,手臂摆动幅度也小同时频率要加大。步幅大的,跨出的距离大,手臂摆动幅度也大,同时频率会降低。这两种步伐都各有优劣,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掌握好呼吸。短跑时,合理进行呼吸很关键。奔跑时呼吸要均匀,不要过猛的吸气或吐气,否则容易造成岔气。特别是在加速阶段,要稳住呼吸。完成最后的冲刺。短跑冲刺是至关重要的,在冲刺时,一定要全力加快步伐,在临近终点快要撞线时头和上身要向前倾。



短跑百米: 一看反应力、二看爆发力、三看力量、
建议加强,30 50 80 120 150的联系。上坡冲刺练习。 杠铃力量训练。一周至少一次,6米往返跑等。。。。。。其实短跑天赋大于训练。不过也能够加强,希望对你有帮助,鉴定完毕

首先起跑,加速跑,腾空跑,冲刺跑。你要掌握好。还有就是在热身的时候要多做几组车轮跑,在做车轮跑的时候步幅一定要拉开,多拉韧带。这是练步幅。另外每星期天都要做两次力量,两次速度耐力,我建议跑150就行。另外做小步跑和其他热身运动尽量把频率提上去,这样做或许会改变跑步频率,频率是不好改变的,就是这样。

一是天才二是积德三是吃药,。

专业的不说,业余的话,长话短说:拉伸韧带,压力量。

短跑运动员应该怎么训练?~

  协调性
  协调性是影响短跑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跑得快,你必须协调四肢的动作和力量的运用。任何不正确或效率低的肢体动作都将不利于短跑成绩的提高。因此,进行训练以使身体动作在短跑时协调(按合理而适当的顺序运用肌肉)而有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高抬腿跑、后踢腿跑等短跑训练方法和练习就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速度很显然是影响短跑成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使你的肢体动作和力量的运用都很协调,如果速度不够,作为短跑运动员你还是跑不快。非常幸运,你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提高你的速度。例如,以90~95%的强度进行20~60m跑,每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钟,进行2~3组,这将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同时,改变短跑的起跑姿势,采取站立式、转身式和行进间起跑,这也有助于提高你的速度。上面这种提高速度的训练,应在质量良好的,即平坦、干燥、硬度适中的道面上进行。温暖的天气将有利于提高这种训练的效率。冷天气不利于这种训练,但在完成适当的准备活动后也可以进行。
  
  力量也是另一个显著影响短跑成绩的重要因素。力量有助于提高步长、步频,同时也影响其它的训练参数。一个协调性好、速度快的运动员,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仍不可能是一个优秀的短跑运动员。比如,没有力量,你起跑时就没有爆发力,或者在400 m的冲刺阶段没有能力保持充分的抬腿。广义上,力量训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般性力量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
  一般性力量训练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全面而平衡的力量基础,这是专项力量和技术训练的根基。因此其基本目标是为运动员进行更高级的训练做准备。举例说来,一般性力量训练可采取这样的循环训练:以相当于运动员自身体重的阻力进行力量训练,或者以运动员自身体重的20~100%进行抗阻力量训练,做2~3组,每组重复8~12次。
  专项力量训练的目标,是提高最适合各种短跑项目需要的力量。因此100 m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将不同于400m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专项力量练习同短跑动作密切相关,并直接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技术。例如,可用牵拉带、高抬腿跑、跨步跳、跳绳、跨步过栏、上坡冲刺等来进行抗阻力量练习。
 
  柔韧性也是显著影响短跑成绩的重要因素。没有足够的柔韧性,即使一个强壮、协调性好、速度快的运动员,其短跑成绩也不会达到最佳。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是提高短跑速度所必需的。没有足够的柔韧性,就将限制住你的步长和步频(爆发力下降)。应特别注意以下部位的柔韧性:跟腱、腓肠肌、腘绳肌群、髋屈肌群、髋伸肌群、双肩和躯干。
  
  耐力是另一个对短跑成绩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即使在100m比赛中,短跑运动员在冲刺阶段的速度都会变慢。大多数人过去常说,卡尔·刘易斯是100m跑冲刺最快的人,但事实上他是速度减慢最少的人。广义上讲,耐力训练也可分为两类:一般性耐力训练和专项耐力训练。 (一种加速跑与慢跑交替进行的中长跑训练方法)
  一般性耐力训练的目标是改善、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有几种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这包括:持续的放松跑、法特莱克跑(加速跑、慢跑交替进行)、需要持续运动的比赛(如足球等)、间歇跑(即中等强度的400m跑,伴以极短时间的休息),循环训练等。
  专项耐力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适合各种短跑项目的不同竞技需要的耐力。所有的短跑项目都需要某种程度和形式的耐力,而对每种短跑距离而言,所需耐力的程度和形式都会有所变化。跑短距离短跑的运动员需要良好的非乳酸无氧耐力。改善这种耐力的例子或方法有:(1)以90%的强度进行4~8次80m~150m跑,每次休息1~5分钟;(2) 以90~95%的强度进行50m~80m跑,每组3~5次,每次休息2~4分钟,进行3~4组。跑长距离(即400m)短跑的运动员需要良好的乳酸无氧耐力。改善这种耐力的方法包括:(1)以90%的强度进行1~3次150m~500m跑,每次休息15~30分钟;(2) 以80~85%的强度进行100m~600m跑,重复6~12次,每次休息3~6分钟。
  总之,成为世界级的短跑运动员并非易事。这需要同时具备几方面的优秀素质:协调性、速度、力量、柔韧性以及耐力。上面已经对每项素质做过基本的论述,并给出了针对每个环节进行训练的例子。请注意,没有哪一项素质可以独立进行训练。毫无疑问,专门用于强化某项素质的练习也会对其他素质产生影响。组织好所有各方面训练的关键,是保持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平衡,或针对你的运动员的个人需要和特殊情况进行训练。
  要点提示:
  每次重复练习的时间目标=(项目最好成绩×100)/(需要的运动强度×100)
  即:400m最好成绩为50秒的运动员,以90%的强度进行训练,则
  每次重复练习的时间要求=(50秒×100)/(90%×100)=55.6秒

最好是用脚尖/前脚掌跑步
30米冲刺60米冲刺80米冲刺,每天10组,关键在于提高步频,下坡路跑提高成绩效果显著.<不超过120米》
100米最重要的是爆发力。对于练习爆发力,可以尝试高抬腿跑,原地纵跳,负重跳跃,负重跑,负重蹲起。另外,仰卧起坐、跳绳、俯卧撑、引体向上。平时如果说有场地的话,可以练习以下30米的往返跑,或是30米冲刺等。
下边再给你介绍一下短跑.
短跑是一项以无氧供能方式为主的速度力量性项目,强大的爆发性力量,较高的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合理的跑的技术,以及较强的心理能力是从事短跑运动的必备条件,因而,认识短跑项目的特征,把握短跑专项训练的内在规律,探索短跑专项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短跑教练员执教水平的重要途径。鉴于上述,笔者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多年参加短跑训练实践的感性认识,从短跑训练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探索短跑专项的主要训练内容,以及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旨在为教练员提供训练实践依据。

2 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个器官系统是相互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要想提高短跑运动成绩,必须全面地改善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进行有目的的、有比例地全面身体训练,采取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方法和练习手段,不仅能弥补专项训练的某些不足,而且有利于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心的能力,提高运动技能、技巧,及身体健康水平,从而为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和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全面身体训练必须要紧密结合短跑专项的需要,尤其是要进行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教练员一切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设计、采用,必须符合与接近短跑技术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否则,将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3 提高步长、步频能力
步长和步频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核心,也是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运动员技术特点、身体素质水平、神经类型与身体形态特征等综合体现。要提高跑速,步长和步频是关键。倘若两者同时提高是最理想的,但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却很大。因而,在短跑训练实践中,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步长或步频。例如,我进浙江大学体育系时,年龄已经是20 岁了,客观上已经失去了发展步频的最机佳时期(从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而言,11岁~13岁是发展步频的最佳时期),因而,在发展步长和步频二要素时,坚持以在保持适宜步频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发展步长能力。由于指导思想明确,主攻方向合理,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恰当,所以我的100m成绩也从进校时的11.4S提高到11.88S。从跑的技术原理分析,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为此,在训练中,我们结合短跑的技术特点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我们采用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下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从而提高了步长能力。
对于步频能力的训练,我们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采用的训练手段有:(1)高速、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练习,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 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2)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3)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要求腿、臂动作协调进行。实践表明,上述提高步频的训练指导思想及训练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4 发展绝对速度
绝对速度是指短跑运动员发挥最高跑速的能力。绝对速度的优劣,不决于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肌肉的快速收缩的力量,动作速率等因素,而且还取决于运动员掌握跑的技术的实效性和经济性。因而,在发展绝对速度时,必须注重步长和步频的最佳组合,及跑的技术动作各环节的时间与空间的节奏。在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安排上,可采用:(1)20~40m行进间快跑练习;(2)4x25--50m接力跑,加速跑,追赶跑练习;(3)下坡跑练习;(4)顺风跑练习;(5)各种短段落的变速跑练习等。

5 发展速度耐力与力量
速度耐力是指运动员保持高速度跑的能力,短跑项目是典型的无氧代谢 运动项目,其速度耐力是以无氧供能为其基础,并建立在有氧耐力发展的基础上,所以在进行无氧耐力训练时,应有一定比例的有氧耐力训练,使运动员的心脏容积增大,每搏输出量增多,从而为无氧耐力训练奠定基础。一般可以采用以下训练方法:(1)反复跑;(2)组合跑;(3)变速跑;(4)节奏跑;(6)越野跑等;
力量是速度的核心。由于人体一切运动都是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工作(收缩与放松)所致,因此,肌肉力量的大小不仅对运动成绩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其他各项运动素质的发展与提高,甚至可以说是一切运动能力的原动力。鉴此,在短跑训练中,应将力量训练作为重要的核心内容来加以重视和进行。有关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非常多,无法一一阐述,简而言之,应注意如下原则:
(1)训练要全面、系统
注意选择合理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不仅要使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得到训练,而且还要注重小肌肉群和远端肌肉群的协同发展。否则,不但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而且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结合专项,有的放矢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根据专项训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专项所需要的力量素质。短跑运动员应侧重于快速力量、相对力量和爆发力量的发展。并且,要有利于所获得的力量水平尽快、有效地转移到短跑专项成绩中。

6 掌握跑的放松技能
要做到跑得放松自然而有节奏,是短跑技术训练的难点,因为肌肉的紧张和放松是由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所决定的。运动生理学揭示:肌肉收缩的力量,是肌糖元在催化酶作用下分解释放出高能磷酸键而提供的,而这些高能物质在运动员体内,特别是肌肉中有一定的量可以通过改善营养和科学训练提高其含量,短跑运动员在剧烈活动中欠下大量“氧债”会出现暂时能量供给不足的现象,如果运动员运动是紧张就会把能量消耗在无用功中,降低肌肉的效率,影响速度。运动员若能善于放松自然跑,就能降低无用功的消耗,做更多的有效功,从而提高跑的实效性和经济性。
在训练中,提高运动员跑的放松技能,主要取决与发展运动员专项知觉发展水平,主要的训练手段有:(1)提高时间感,采用不同速度和距离的间歇跑;(2)提高节奏感,按照教练员的不同信号或标志的节奏跑;(3)提高用力感,采用不同距离的快跑和慢跑,不同距离的上坡跑、下坡跑和重复跑;(4)提高速度感,采用不同速度和距离的变速跑等。

7 加强心理训练
健全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意志品质是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精神支柱。有的运动员虽然平时训练不错,但比赛过不了硬,赛前和比赛是思想紧张,吃睡不好,生活规律破坏,消耗精力过多,比赛时心慌意乱,控制不住自己,技能失常,成绩下降,赛后思想波动。针对队员的具体情况,在训练中要做到严格要求,从实战出发,如改变训练环境条件,创造气氛,施加一定的压力,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沉着冷静、机智灵活的排除干扰、发挥正常,赛出好成绩。

8 结束语
总之,通过多年的短跑训练和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有效发展运动员的短跑成绩,既要加强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又要突出专项能力训练,尤其是快速力量和速度能力的训练,并努力掌握跑的合理技术。对于专项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选择,关键在于能否因材施用,因人而异。并且,根据对短跑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和对运动员个性的了解,选择和设计一些符合现代短跑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短跑训练的观念、指导思想及具体操作有个全面的更新,最终达到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目的。


注:虽然这是抄来的,可我本身就是一个田径运动员,也是百米的选手,我觉得,负重跑、顺风跑、逆风跑比较有助于百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