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大全及解释 求····成语俗语大全加解释

作者&投稿:燕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民间俗语大全及解释如下:
1、马不卸鞍,人不解甲,比喻时刻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2、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事情办得不干净不利索,使得其他的人或事受到牵连,也比喻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
3、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是四川的俗语,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5、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壅:堵塞。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终将汇合成为大江大河。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就会酿成大的问题。

  卷地皮——把地皮都卷走了。比喻官吏的残酷搜刮。

  决胜于千里之外——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攫金不见人——比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顾一切。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君子之交淡如水——交:交情。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快刀斩乱麻——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柳暗花明又一村——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比喻代人受过。

  强不知以为知——不懂装懂,本来不知道,强说知道。

  强将手下无弱兵——英勇的将领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强中更有强中手——比喻技艺无止境,不能自满自大。

  开弓不放箭——比喻故意做出一种要行动的姿态。

  开门七件事——比喻每天的必需开支。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量体: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长短。裁:裁剪。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看人下菜碟儿——比喻待人因人而异。

  慷他人之慨——利用他人的财物作人情或装饰场面。

  糠菜半年粮——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山吃山,*水吃水——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什么条件生活。

  苛政猛于虎——政:政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可望而不可及——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空口说白话——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

  口惠而实不至——惠:恩惠。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

  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

  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

哑子吃黄连——歇后语。比喻有苦说不出。
烟不出火不进——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miǎo)——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眼不见,心不烦——比喻只要没有看见或不在眼前,也就不会为这操心或烦恼。
眼不见为净——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也在怀疑仪器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话。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一棒一条痕——比喻做事扎实。
一报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鼻孔出气——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一不压众,百不随一—少数敌不过多数。
一不做,二不休——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一朝天子一朝臣——指一个人上台,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
一尺水十丈波——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一传十,十传百——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
一床锦被遮盖——比喻请求别人通融、庇护。
一锤子买卖——只做一次生意。多指价钱贵,货色次,服务态度不好,顾客不愿再来打交道。
一寸光阴一寸金——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一刀切——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一动不如一静——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而再,再而三——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一风吹——比喻完全勾销(多指决定、结论等)。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
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没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实。

1、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2、行行出状元,处处有能人。

3、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

4、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

5、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6、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7、路是人开的,树是人栽的。

8、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

9、邻居好,赛金宝。

10、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11、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12、衣服不洗要脏,种田不犁要荒。

13、做一行,怨一行,到老不在行。

14、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15、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

16、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17、有钱难买少年时,失落光阴无处寻。

18、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19、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20、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21、学文化,从字母开始;讲文明,从小事做起。

22、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

23、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

24、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25、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2、 艺高人胆大。

3、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4、 与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5、 骑马莫怕山,行船莫怕滩。

6、 心如磐石固,志比松柏坚。

7、 不顶千里浪,哪来万斤鱼。

8、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9、 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10、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1、 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12、 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13、 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14、 懒人嘴里明天多。

1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6、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17、 多行不义必自毙。

18、 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19、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20、 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21、 路是走熟的,事是做顺的。

22、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3、 水浸千年松,日晒万年樟。

谚语大全(有解释)~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中国谚语大全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

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

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

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

“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
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
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

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

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

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这才回到住所休息。

西太后饮了三钱萝卜籽的药汤,当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谢神医曹沧洲,见面后恩赐曹沧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曹沧洲得了皇封,回乡时人未到家,地方官已经替他造好了三进房子。从此后,他在家专门为地方上乡亲看病,不但施诊,还要送药。逢人就劝人多吃萝卜,日子久了,苏州便有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了。

还有,谚语为人们对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描述的简练语言,这个就是它的来源。。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


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乙、弱肉强食

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

乙、积重难返

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

乙、后来居上

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乙、分道扬镳

甲、前怕狼,后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锅问到底

乙、刨根问底

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乙、一见锺情

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

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

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

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

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

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

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

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

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

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

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

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

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二,谚语和格言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

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①①人心齐,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

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


①不认这壶酒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赶晚集

⑦求爷爷,告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


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

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

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四,歇后语、俏皮话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


懒婆娘的裹脚 -- 。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小葱拌豆腐 -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冷水发面 -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棋盘里的卒子 -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曹操吃鸡肋 -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回答者:kgdxk - 董事长 十六级 9-5 18:49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浮生若梦
【解释】: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出处】: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梦寐以求
【解释】:寐:睡着。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殊途同归
【解释】: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昭然若揭
【解释】: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出处】:《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窈窕淑女
【解释】:窈窕: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
【出处】:《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好逑
【解释】:逑,通“仇”。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出处】:语出《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间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塞翁失马
【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拼音】: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
【解释】: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失之东隅
【解释】: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解释】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精诚所至
【解释】: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远来和尚好看经
【解释】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近寺人家不重僧,远来和尚好看经。”

君子之交淡如水
【解释】:交:交情。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瑞雪兆丰年
【解释】: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出处】:曲波《桥隆飙》十九:“俗语道:‘瑞雪兆丰年’,明年的小麦一定收成好。”

凤冠霞帔
【解释】: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攀龙附凤
【解释】: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梦寐以求
【解释】:寐:睡着。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黄粱美梦
【解释】: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唐·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一衣带水
【解释】: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初中四字成语出处解释
答:1. 中学生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拼音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无缘无故:没有来由的。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狂风暴雨:猛烈的大风,突然而猛烈的大雨。 勃勃生机:精神旺盛而有活力。 座无虚席:坐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意想不到:事先没有想到或料到。 惊心动魄:形容给...

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200条
答: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2. 四字成语200个包括其解释 暗锤打人 比喻暗中对人进行攻击。 暗箭伤人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暗箭中人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

课外阅读四字成语解释及造句
答:造句: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15.成语:赤膊上阵 发音:chìbóshàngzhèn 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造句:他终于~,亲自出马了。 2. 四字成语大全,有解释及造句 1.孜孜不倦→勤勉不知疲倦.他孜孜不倦的钻研学问.2.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不松懈...

四字成语及解释造句大全
答:【示例】:以中国的稿费维持在美国的生活,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们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而并非薛涌的玩笑之语。 13、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相遇。(注:“期”字在词中的解释为约定) 【示例】前在公主府内,也是我们姐妹三十三个先会面;今日不期而遇,又是如此。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九回)14、...

小学二年级四字词语及解释大全
答:【 #二年级# 导语】四字词语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常用词。四字词语的概念较广义,包括成语和非成语,也叫固定词组或自由词组。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四字词语及解释大全》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四字词语及解释大全 1、楚天云雨:指巫山神女,或男女欢情。2、楚雨巫云...

四字成语大全,有解释,近义词和反义词及造句。急!
答:1.爱不释手:形容对某种东西喜爱得舍不得放下。造句:《西游记》这本书有趣极了,叫人看了~。近义词: 爱不释手、如获至宝。反义词: 弃若敝屣、不屑一顾.2.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连带地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事物。造句:祖父最疼爱大哥,~,连带也把大哥的女儿当心肝宝贝。近义词:相濡以沫、屋乌之...

四字成语谚语与什么意思
答:6. 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 安营扎寨 安心乐意 冷若冰霜 暗度陈仓 苦海无边 道高一尺 威信扫地 寸心千古 乘热打铁 乘人之危 乘胜逐北 乘坚策肥 乘胜追击 乘势使气 乘坚驱良 乘伪行诈 乘时乘势 乘隙捣虚 乘隙而入 乘龙快婿 出处殊途 狗肺狼心 逞强好胜 狗吠之警 狗吠之惊 乘顺水船 乘利席胜 乘鸾跨凤 ...

四字成语的意思造句以及近反义词
答:【示例】:以中国的稿费维持在美国的生活,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们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而并非薛涌的玩笑之语。 13、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相遇。(注:“期”字在词中的解释为约定)【示例】前在公主府内,也是我们姐妹三十三个先会面;今日不期而遇,又是如此。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九回)14、不...

四字成语600个字形字音字意
答:解释: 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例子: 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 谒后语: 谜语: 5....

五年级四字成语及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9. 五年级下册第26课4字成语大全及解释 左右开弓zuǒ yòu kāi gōng [释义] 双手都能拉弓射箭。形容双手交替打人耳光;也形容向两边拉开。 [语出] 元·白仁甫《梧桐雨》:“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反义] 左支右绌 [用法] 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