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10则??? 四年级上册数学日记100字10篇

作者&投稿:甄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数学游戏

今天的早读课我进教室晚了一些。在进教室之前,我便在走廊里,听到学生嘻笑的声音。我便有点不高兴,加快脚步,踏进教室一看,课代表张晨阳站在讲台上,几位同学站着,其他同学有大笑的、尖叫的、拍桌子的,什么都有。我板着脸部:“你们在于什么呢?”课代表张晨阳说:“我们在做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我一听大松一口气,也非常感兴趣,“什么游戏?这么有意思,我可以参加吗?”我走过去坐在张晨阳的位置上,大家都笑了,齐声回答可以。调皮鬼何易平还在边上嚷嚷着:“朱老师要加深难度才行。”

游戏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原来是数青蛙的游戏。轮念儿歌,谁念错或念不出,就罚做一道数学题。从第一个同学开始数:“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第二个接上:“两只青蛙两张,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逐个增加,谁数错了,又从头开始数。最高纪录我们数到23只青蛙。我自然是顺利过关,有五名学生被罚到黑板上各做了一道计算题。

之后,我们还玩了一个“算二十四”的游戏,出示4个数字,看谁算得快,分成四大组,算对得10分。做得较差的两组被课代表罚跑步。还真有意思!

我没有参与第二个游戏,只是作为旁观者在一边,跟着同学开怀地笑着。我真的是很高兴,因为孩子们已经会有效地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并且非常自觉,知道是数学早读,就做与数学有关的游戏,还很有创新。由于游戏的形式新颖、活泼,学生乐于参与,而且这是一次完全是学生们自导、自演、自己组织的活动,学生更有兴趣。在游戏中学生的参与性也比较广,积极性更加地强。每位同学都愉快地、投入地参与了。

孩子们比我强,他们自己知道自己喜欢的、想要的形式来学习,我的确是应该向他们学习。他们的行为告诉我,教学形式可以更活跃些、更有趣些,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寓教于乐”;今天他们的行为还告诉我,他们行,他们可以。老师该放手时就放手。

但有一点是数学老师的悲哀:做数学题被学生看作是一种惩罚方式。难道做数学题不能象做游戏一样有趣、好玩吗?这也是我努力的一个方向,我要让孩子们喜欢数学,把做数学题作为一种乐趣。

我答应同学,每周一的早读课完全让给学生自己组织数学游戏、活动。
我的困惑

今天听了张玉平校长上的《百分数的认与识》,真是好!在我看来,比前几天听的特级教师的课并不逊色,朴实、细腻、生动。也很喜欢听张校长的讲座既实在又极具个性,并能引起很多思考。今天听了张校长的一番话,我觉得困惑了。

记得最清楚的几句话是说:“现在很少听到一节像样的数学课包括前几天在常熟特级教师的示范课,都是在上活动课。”“连起码的几加几都不知道,这还叫数学课吗?”一听,觉得很有道理。是的特别是新课程,学生在玩玩闹闹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看上去开心、热闹,有实效吗?再一想,又不能认同,怎么能说活动课中学数学不好呢?学生的兴趣提高,喜欢数学的同学也会变多了,他们爱合作、善交流、会思考、能探索,这不是现在学生所急缺的吗?

其实归结下来,还是“过程”与“结果”孰轻孰重的问题。当然,最好是鱼与熊掌兼得,过程与结果兼备。但只能选其一的话,作为数学老师会偏向什么呢?张校长说:“连8加5等于几都不知道,还空谈什么新课程。”听张校长的语气,似乎偏向结果一些。张校长强调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无效的,双基还是要切实抓。说得有道理。但与“新课程”的要求有点出入,“新课程”重过程,是让学生体验,经历数学,学会一些方法和能力。到底是“重过程”还是“重结果”好呢?我感到非常困惑。

权衡再三,还是赞成“重过程”,还是欣赏这套新教材。我相信有了爱数学的情感,有了探索问题的能力,难道会不知道8加5等于几吗?知识是死的,情感、能力是活的,而且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

橡皮可以无限大

今天在讲《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课时,我们碰到这样的一道题: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 )。要求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显而易见根据实际情况应该填立方厘米,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异议,只有王婷在那儿高高地举起了手。我也甚感奇怪,点名问她有什么事儿。王婷迫不急待地站起来说:“橡皮是可以无限大的,只要拖动就行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其他同学已经帮她解释了:“计算机老师说的,拖动鼠标橡皮可以无限扩大,也可以缩小。”好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争相发言。

生:电脑里是可以无限大的,而且题中也没有说明一定是实际生活中的橡皮。

生:橡皮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有没有比立方厘米更小的体积单位。

师:更小的体积单位是有的,只是不常用。

生:你们说的是电脑里的,不是真的,不能算。

生;实际生活中的橡皮也是不一定的,我想橡皮厂里面肯定有一个很大的橡皮块切成一块块小橡皮,说不定有6立方分米,甚至于6立方米。

……

师:大家的发言都有一定的道理,很高兴大家都能开动脑筋,特别是王婷同学敢于向老师提出不同的意见,发表自己的想法,值得大家学习,题中提到的应该是平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橡皮,6立方分米的橡皮相信没人能自如地擦改,而电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并且大家都没留意到,电脑中的橡皮是平面的,这里讲的是立体图形,填的是体积单位。

我很喜欢同学们在课堂上产生不同意见,叽叽喳喳争个不休。因为我觉得不管产生什么意见,都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都是展现自我的表现,因此在课堂上我并不急着打断他们的争论,让他们畅所欲言,之后我才来适当点拔。

从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路是广阔的,有时大人也根本不会想到的,尽管他们也爱钻牛角尖,也会打破砂锅部到底,但我还是不得不佩服学生的独特的思维角度。

想起看到过这样的案例,要求学生摆小棒和圆片,必须是两根小棒夹着1个圆片。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摆的: ,也就是外面夹着的小棒的根数一直比里面被夹圆片个数多1。但就有这么一位学生是这样摆的:

像这种摆法也符合要求,小棒夹圆片,而个数两者却是相同的。我

相信成人倒未必能想出这种摆法,只有孩子们才能用特殊的视角来

看待问题。

学生的思维不容忽视。

“容积”畅想

今天讲“容积的认识”,课堂上通过实物让学生明确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容积。我一手举起饼干盒,一手举起新华字典问:“饼干盒里面有空间可以容纳物体,因此饼干盒有容积,那新华字典呢?”学生齐答:“没有。”

师:你能举出几个有容积的物体吗?

生:茶杯、热水瓶。

生:碗、冰箱。

生:微波炉。

生:洗衣机。

生:地球、月球、宇宙。

师:地球和月球里面不可以容纳物体,是实心的,所以地球、月球是只有体积而没有容积的。宇宙无边无际,直到今天没有科学家发现边际,所以宇宙也不能说它有容积。但是这位同学能充分发挥想象,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我们为他独特的思维鼓掌。(齐鼓掌)大家也来开拓思维。

生:自来水管行不行?

师:水管里面能容纳物体吗?

生:可以。

师:那水管就有容积,如果我们要测量容积的话,必须限定长度,水管不可以无限长下去,就没法量。

生:那河是吗?

师:河里面装有水,也可以。同样必须限定长度。

生:大海。

生:血管。

师:说得妙。血管与水管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血管很细,里面流的是血。

生:嘴巴也有容积。

生:肚子也有容积。

师:对。我们有句俗语与肚子的容积有关。

生答:宰相肚里能撑船。

……

培根说:“想象是人身上的肉,若没有想象,人只不过是一堆骸骨。”而学生的想象更是无边无际,出人意料。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它会带大家飞向遥远的天空,千万不要轻易损伤它。

让小狗留下吧

今天发生了件新鲜事,沈志欣家的小狗上学时跟着沈志欣来到了学校。同学们见了你逗逗,他逗逗,小狗也特别招人喜欢,其乐融融。

“叮铃铃……”上课了。我赶到教室时,同学们的嘴角上挂着神秘的微笑,顿感气氛不对。仔细一瞧,才发现那只小狗还在那儿溜达。怎么办呢?有了这只小家伙捣乱,我这一堂课哪还上得成!我要求沈志欣把它抱出去,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向我请求。“老师,让小狗留下吧,外面下着雨呢。”“老师,让小狗留下吧,我们肯定认真上课。”“老师,我们保证不分心……”同学们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

“好吧!小狗可以留下,让它也学点知识。”大家都笑了,“但是,你们得保证上课认真听讲,不能因为小狗影响了我们上课质量,能做到吗?”同学们欢呼雀跃,高声答道:“能。”

一堂课下来,同学们不但没有因为小狗而影响学习,而是比以往更认真,更专心,我还真感谢这只小狗呢!

课后才发现小狗早就偷偷离开了教室。

爱因斯坦说:“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和真诚自信,它养成了学生驯服的性格。”我想如果我用权威严令要求把小狗抱出去,不但伤害了孩子对动物的怜爱之情,而且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即便是小狗出去了,学生的心也跟着小狗出去了。
创新题一例

一块长方体铁皮,长40厘米,宽20厘米。如下图那样从四个角切掉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盒子的容积有多少毫升?怎样切使容积尽量大?

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

解法一:(一般的学生)

(40-5×2)×(20-5×2)×5

= 1500(立方厘米)

1500立方厘米=1500立方毫升

解法二:(聪明的学生)

(40-5)×(20-5×2)×5

= 1750(立方厘米)

1750立方厘米=1750毫升

解法三:(创新的学生)

(40-5×4)×20×5

= 2000(立方厘米)

2000立方厘米=2000毫升

第一种解法是常规解法,过去教学仅满足这一种解法,第二种、第三种方法颇具新意,是学生们勇于创新的结果。此题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发展,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进行画图、分析、计算,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交流、比较选出最佳方案,既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又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转变观念,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前景,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处着手对习题进行创新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会得到培养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给李镇西老师的一封信

——读《走进心灵》

尊敬的李老师:

刚一口气读完了您的《走进心灵》,满是感动,一串串鲜活生动的教育故事,让我陶醉、让我激动、让我羡慕、让我深思。我真切地感受到李老师是在用整个心灵在教育学生、在书写文章。您用您的教育真诚感动着每一位孩子,用您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我相信能做您班上的学生,那将是多么幸福和自豪啊!

“教育的美,美在理解,美在创新。教育的工作的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而心灵的交流、心灵的共鸣、心灵的和谐甚至心灵的碰撞,都会产生一种精神的美。”说得太好了。以前我总觉得这如同共产主义一样是理想境界,看了书中阐述的几个教育方法和一串串教育小故事,深深为您纯洁高尚的教育情操所熏染,为您真挚的教育热情所感叹;为您细致有效又不断改进的工作方法所折服。

当读到因罗晓宇事件而被学生罚扫教室一天时,我为这么充满个性的学生而高兴,更为培养这些学生而又能放下老师的架子服从学生的管理的您,感到由衷地敬佩;当读到学生一封意见信,充满了诚恳和期待,又为您能真诚接受意见和改正缺点,虚心向学生学习的博大情怀所敬仰;当读到您在外地出差还在跟心爱的学生写信联系,还告诉学生途中的趣事,特别是买女式羊毛衫的事,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师生情;当读到您和学生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太阳岛的笑声、风雪峨眉山、在瓦屋山原始森林、“春天惊雷行动”、青城山的趣事,您和学生们能这么轻松、和谐、愉快的相处,真是太羡慕了;当读到您追随苏霍姆林斯基的经过时,也引领着我向您和他靠拢。正如您所提到的“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我最先感受到的,是他那一颗极富人情味的爱心和童心。”您知道吗?我读了您的书就如同当年您读那本《要相信孩子》一样的感受和激动。

然而让记忆深刻的是教育失误所带给学生的伤害,一些我在教学工作中也经常出现的情节,当我读到学生们的心里感受,让我深切感受到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后果,将是很难弥补的。“如果这种失误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那么,这种伤害很可能将伴随他的一生。”我深深地感到内疚和自责,我几乎每天都要训斥几个学生,那么我肯定伤害了不少同学的心灵,也许在不经意间还影响了他们的一生。然而我审视我的教育工作中就有这么一件事,藏在我心里,每每想起都不能原谅我自己。

她叫陆婷婷,是我工作第三年接的一年级学生,当时她才七岁吧,是个不善言谈、成绩中等的学生。一天当我整理完手中的工作准备离去时,班上的一位学生捡到2元钱交到我手中,我随手放在讲台的抽屉里。当时只有正在擦黑板的陆婷婷看到我放钱,所以当第二天我发现钱不见时,武断地认为肯定是她拿走了。我问她是否看到时,她执口否认。经过我的引导威逼,终于承认是她拿了,藏在家中的抽屉里,又拿来买了零食吃掉了。我自认为调查得很清楚,并且觉得一年级就发生这种“盗窃”行为,必须告知家长,家校要一起教育,帮她改正这种陋习。家长来了,陆婷婷只是一味地哭泣。后来陆婷婷又拿来了2元钱,说是家长要求她拿来的。我收下了,并对她说,只要能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老师还会像以前一样喜欢她。

然而,我怎么也没想到,学期末整理讲台时,抽屉里的一本书中掉下来一张2元钱纸币。这张纸币如同一块烧红的铁块烙印在我的心上,钻心地痛!天哪!我冤枉了陆婷婷,竟然威逼她承认她从未做过事,还告知家长,自以为对学生负责,最后还要虚假地告诉她只要改正错误,老师还会喜欢她。结果是我错了,完完全全地错了,这会给她幼小的心灵带来多大的伤害呀!对于才七岁的她来说能承受这一切吗?会不会影响她今后生活学习的态度呢?我又该如何向孩子说明?如何给家长解释?

犹豫好几天,我始终也没有勇气向她及她家长承认自己错误。不久之后我调到了另一个地方教书,但偶尔想起这件事还是让我钻心地痛,一直在想当时的她在想什么?这件事对她影响大吗?真希望她把这件事从记忆里删除。这件事让我悔恨、内疚、自责。真恨自己怎么不相信学生,还严辞逼她承认;恨自己怎么这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还口口声声地教育学生改正错误的第一步必须承认自己的错误。

今天读了您的教育失误而导致对学生的伤害,看着学生真挚的话语,我知道我肯定伤害了陆婷婷的心灵,我羞愧,我自责,不如我行动。我决定必须找以前的同事打听现在她所在的班级,现在她应该读小学六年级了,一定要写一封真诚的道歉信,一是弥补一下对她的伤害,二是减少一些对自己的内疚,三是为完善自己的教育工作迈出这早该迈出的一步。

感谢您给我的启示和教育,也许我不能做得跟您一样好,但我会努力向您靠拢。当我合上这本书时,就像您合上《要相信孩子》一样,“我的心中已曙光初露,霞光万道”。

真挚地对您表示崇高的敬意!

祝您身体健康!桃李满园!

被您感动的读者、同行

2005年5月

“小个子”姜琛(一)
姜琛个子小小,排队、座位都在第一个;下巴尖尖,眼睛大大,皮肤雪白,腼腆一笑,如同一个小姑娘。每回测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可惜是倒数。胆子又特别小,老师嗓门一大,他的眼睛就会发红,进而啪哒啪哒掉出几滴眼泪,但每回却只是知道悔恨,不知改错的类型,因此,从接班以来少不了对他的批评,他也不知掉了多少眼泪,就是没多大进步。头痛啊!

今天在讲课时,姜琛趴在课桌上摆弄直尺和橡皮。我上前一步轻轻敲了一下桌子,以示提醒,他马上乖乖地坐端正了。

没过多久,我一回头又瞥见他在玩弄活动笔了。我气不打一处来,走过去,一声不吭,一把他的活动笔抢了过来,扔在了讲台上。姜琛涨红着脸低下了头。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我也没多说什么。

当我发下作业本,要求完成课堂作业时,姜琛走上来,对我说:“老师,可不可以把笔还我。”我瞪了他一眼,说:“一开始我已经给你一次改错机会,但你并没在意,这一次老师不会轻易原谅你,轻易地把这支笔还给你。课后你到我办公室里来一趟。”只见他只得回座位,拿出另一支笔写作业了。他一边做作业,一边那脆弱的眼泪又掉落下来了。

课后姜琛走进了我的办公室,他低着头,一副懊恼的样子。“你想取回这支笔,是吗?”“是的。”他的声音很低,头也埋得更下了。

“那你知道,我为什么收掉这支笔吗?”

“我上课不专心听讲。”他的声音依然像蚊子叫。

“这也是你成绩差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上课你没把该学的知识掌握好,作业、练习肯定不会做呀!对吗?”

“对的。”

“今天你把活动笔存在这儿,你要用你的行动要回这支笔,如果你坚持在一周内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我就把笔还给你,但是,如果你表现不好,你的笔就得长时间在老师这儿寄存了,明白吗?”

“明白了。”他低着头,轻声回答。

小孩毕竟是小孩,只见他一走出办公室门口,就笑着、蹦着,跳回了教室。真希望姜琛能改掉上课做小动作的毛病,但我心里明白,也许他会好上一阵,没过几天,肯定老毛病再犯的。

“小个子“姜琛(二)
这几天,姜琛上课特别专心,一些简单的问题他都能积极举手回答。一下课,他就会跑过来,问:“朱老师,我今天表现好不好?“当他得到肯定回答后,便会乐滋滋地笑,脸上仿佛开了花。

今天早上,姜琛拿着马如刚的本子交过来给我批,我很奇怪:“你怎么帮人家交本子,马如刚呢?”“他在外面玩,我见这本子一直放在讲台上,没批,我就拿过来了。”我心里一阵暗喜,及时表扬了他,并提前把上星期的笔还给了他。

在今天上新课之前,我给同学讲了这件事。“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姜琛同学思想是高尚的,一件本与他无关的事情,却能主动承担,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比如班里的三角尺掉在地上,你会主动拾起来吗?校园里有一张废纸,你见了会主动去捡吧?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能看出一个人是否会为他人着想,为班级着想、甚至学校和社会着想。我们每位同学包括老师孝应该反醒自己,是否是一个自私的人,是不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今天姜琛的行为给大家一个启示,希望大家向他学习。“大家都齐鼓起掌来。姜琛甜蜜地笑着,红着脸。

“相反,马如刚同学成绩一向不错,但今天的事情,马如刚也应该好好反醒一下自己,课后再跟老师谈。“只见马如刚也涨红了脸,一脸的羞愧。

李镇西在《走进心灵》里写道:“善于发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凡小事或重大挫折中的教育效益,善于变偶然现象为必然教育,仅仅靠教育者的责任心是不够。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就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做到这些,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时机”便随处可见并且常常不期面至。

今天在《简单的统计》这一单元中,我们做了一道“你最喜欢的一门学科”的统计练习。这是我在五(2)班收集的原始数据。

科目
语文
数学
自然
体育
音乐
美术

人数
7
6
2
5
6
21

统计的结果让人非常惊讶,为什么喜欢美术的同学这么多!如果换成体育21人,倒是情有可原,孩子嘛!天生爱玩爱动。竟然是美术,而且人数将近一半。于是我就绕有兴趣地部学生:“你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美术呢?学生们就叽叽喳喳说开了。

生1:美术老师风趣幽默,上起课来很有劲。

生2:美术老师还带我们出去写生、观察呢!

生3:美术老师还爱跟我们聊天。

生4:美术老师画得画又快又好!

生5:美术老师跟我一起打过一次弹珠。

……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了一大堆。每句话都说出了孩子们的心声,每句话都触动着我的心弦。是的,孩子们说的就是美术老师的成功之处,不也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所欠缺的吗?想起自己多半上课总是绷着个脸,扯着个喉咙,孩子们肯定不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了兴趣,学习肯定事倍功半。只有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积极投入学习,学习效率上升,成绩自然会好。

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我想从两方面入手:

一、展示自己并与学生相融,让学生喜欢他们的数学老师。我打算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此,我愿意把我的一些心事与学生一起分享;我愿意和学生聊天开玩笑;我愿意和学生一起劳动、学习、游戏;在课堂上,我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并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与我争辩 。我想要跨越师生关系的鸿沟,作为一名知心朋友,坐在板凳一,与学生共享童年。

二、展示数学本身的魅力,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华罗庚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我应该挖掘身边的数学,让学生把生活和数学互相联系,提高学习兴趣;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方法,保持并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多一点体验成功,使学生不惧怕数学,让学生体验探究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险和喜悦。

兴趣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我痴心妄想着我的学生由喜欢数学,演变成热爱数学,最终成为一名数学家呢!

我也解读“标准”
[ 2006-11-8 11:50:00 | By: 满喜 ]

由于新课程的培训,决定好好研读一下《数学课程标准》,记起高子阳老师说他读了八十几遍,作为一线老师更应该仔细读,认真想,扎实行。接一来,让我也来解读一翻。

一、关注目标,呈现多元。

“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因此,设计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

二、关注现实,贴近生活。

“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富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那么我们就应该思考这么两个问题:一如何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二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关注探索,体现自主。

“标准”指出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当创设更多的探索学习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投入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四、关注合作,促进交流。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引起大家关注,问题在于如何讲究和体现实效。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来组织学生合作和交流,讲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五、关注实践,突出应用。

“标准”提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且在“内容标准”部分设置“实践和综合应用”领域。教师在教学时关注学生的实践,突出应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必要。要教给学生有用的数学,有用即为生活有所需要的数学。

六、关注开放,开拓时空。

让学生带着在课堂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去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对换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要多少字的?记得追问我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4篇~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在路上,妈妈说,马上再过五分钟,车就来了。大人五块钱,小孩子呢是三块钱,你说加上你和我,爸爸两个大人,你说呢?我们一共要多少钱啊?我说说2×5=10,十,再加上三等于13。所以咱们的打车钱13元。妈妈说,真聪明!果然,过了五分钟,吐出来了,我们一共给了十三元。

四年级数学日记
答:四年级数学日记范文1 今天晚上,我刚好做完作业,此时,门钟响起来了,我高兴极了,因为我知道这是妈妈回来,妈妈好久也没有跟我聊过天了。 我在门铃响起的5秒后从书桌上飞快地跑去开门,妈妈一进屋子里就对我说:“嘿嘿,我拿了1盒日本巧克力回来哦!”我马上欢呼:“好耶,妈妈真好,快,快给我吧!”妈妈说:“妈妈不...

四年级数学日记
答: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 这周,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分别是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上午,我写完作文,爸爸问我“李冉,这么快就写完作业啦?我问你几个数学问题吧。”我自信地说:“好!”“一块黑板的面积约为400( )?”“一块黑板的面积约为400平方分米。”“那一个操场的面积约是2500( )?”我傻眼...

小学数学日记100字10篇
答: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学会了拼图,我拼的有:小鸭、小兔、小鱼、树等。我用小三角形当小鸭的头,我用平行四边形当小鸭的鼻子。用一个大三角形当小鸭的身体,用正方形当小鸭的腿,用大三角形当尾巴,用两个小三角形当脚。我会拼许多不同的图形呢。数学日记4 计算5+6+7+8+9+10+11+12+13+14+...

数学日记作文
答:数学日记作文 篇1 四年级数学日记作文1 10月6日星期一 晴 今天早上我陪妈妈去超市购物,超市里有很多物品,有吃的,喝的,用的,还有许多玩具。我们先来到食品区,买了一盒我喜欢吃的好丽友派15.7元,妈妈给我100元去结账。100-15.7=84.3元。 我们又来到蔬菜区,妈妈买了青椒2.2元。板栗12.4元,豆芽4.8元,土豆4.4元...

四年级上册数学日记
答:走出菜场,我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在生活中也是常常用到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日记 篇14 10月16日星期五雨 今天学校去参观博物馆,有17位老师和205名学生我们到博物馆门口购票,票价如下:成人票10元/人,学生票5元/人,团体票(20人以上)7元/人。我想了想对老师说:“老师我们可以先列方案再买票,可以省许多的钱。”...

四年级数学日记
答:四年级数学日记1 这天我闲着没事干,就想去帮阿姨买菜。我就想这样也好我也能够完成数学日记了。 一来到菜市场,热闹非凡。喧闹声,让人感到好烦。我立刻就去买我的最爱的鸡腿吃了,刚到那一股香气让我迫不及待的过去。我立刻问老板几元一只,老板回答说:“4.5元一只:”我掏出10元钱给了他,他给了我钱我就走...

四年级的数学日记
答:让我恍然大悟,不用乘法,我用加法:4×1=4、10+4+10=24。 妈妈笑了笑,说我一点就通,很聪明,让我心里美滋滋的。 经常算二十四点,可以让我的计算能力有所提高哦,大家也来试一试吧! 四年级的数学日记2 今天早上在特味包子店吃包子,那里的包子实在是好吃,吃得人满嘴都是陷。 这时,爸爸问了我一个问题:“...

数学日记四年级作文
答:以下是我整理的数学日记四年级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日记四年级作文 篇1 1月20日星期三多云 错中求解 四年级的举一反三中,有一种题型是“错中求解”。我来举个例子:王辰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71错写成117,结果商比原来少2,但余数正好相同。正确的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 这道题其实很...

四年级上册数学日记30字十则
答:第一篇:数学游戏 今天,我一早就做完了作业,妈妈见了,便走过来,对我说:和你玩个游戏吧!”“好呀!”我爽快地答应了。妈妈拿来一块圆纸板,纸板中心用钉子固定一根可以转动的指针。纸板被平均分成24个格,格内分别写着1—24个数。“妈妈,游戏规则是什么?你快说呀!”我心急地说。“游戏规则...

四年级数学怎么写小学日记 数学日记怎么写四年级
答:比我想象中贵了四倍。我又跑出去向妈妈拿钱,妈妈这次给了我十元钱,我就再给售货员阿姨。我自己算了算,10元-4元=6元,售货员员阿姨应该找我6元。我算得真准,售货员阿姨果然找给了我6元。我把剩下的钱交给了妈妈,妈妈夸我真棒!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篇2 201X年X月X日 晴天 我正和妹妹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