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什么要接受招安呢? ”水浒传中宋江接受招安的根本原因

作者&投稿:照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招安,可以为自己正名,可以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为国捐躯,虽死无憾,为国家为百姓为历史所记住,就跟我们抗击日寇的那些英雄舍生忘死的一样;不招安,只有被平灭,连终身为寇的底线都达不到,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原因如下。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北宋的经济比唐朝还好,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有滋有味,奸臣贪污当道,陷害忠良,影响最大的是军事力量下降,地方官员贪,这是各个时代都有的事,老百姓还远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所以宋除用“替天行道”这个口号,号召从好汉聚在一起,让大家一起借反贪反奸的思想,让大家拼命保住梁山势力暂时获得自由外,对老百姓无法提出象“分田地”、“均贫富”、“不纳粮”等这些对当时的老百姓还远没有号召力的口号。因为他知道老百姓,最多只是有牢骚,但既然过得下去,就不会跟这帮好汉一样舍了命去拼什么自由,老百姓的想法大体同这些好汉以前的妻子儿女、街坊邻居的想法差不多,也就是说,宁求安逸,也不愿过这种打打杀杀的生活,同时宋徽宗虽在用人上昏庸,不辨忠奸,但在对待百姓上面,还是够意思的,远不是竭泽而渔的皇帝,离官逼民反差得很远。
所以宋既不能提出对老百姓有号召力的口号,又无法建立根据地和政权,如此就导致,无固定兵源,无固定财源(税收和粮草供应),除水泊梁山一块孤地外无固定的地盘城池堡垒相互支持,对于这种三无的起义,如不招安,其命运可想而知。
在这一点上,宋还没有方蜡的命运好,方远在南方,南北方的人民思想文化有差异,且当地官员如贪,天高皇帝远,顾虑少,对老百姓的影响大,遇上灾荒年头,官逼民反的情况还是多少有一些,因此可以有根据地和建立政权。且离东京一两千里,征讨起来来得麻烦些。
晁盖时,梁山势力小,朝廷根本没重视,只是地方政府在对付,而地方政府的战斗力实在有限。等梁山坐大了,朝廷日渐重视了,便开始了征讨过程。
朝廷先派童贯、高俅之流的废物,当然打不蠃梁山。
但如果两个都败了,假设又不招安,肯定会派宿太尉、张叔夜等会真正会打仗的元帅去打,因为梁山离北宋的首都开封只有几百里,太近了,不打不来,朝廷如梗在喉,饭吃不下,觉睡不着,肯定不安心,要打不来,肯定不惜代价,而以梁山的实力、兵源、粮源,大多靠四方劫掳州县而来,没有象方蜡那样,拥有自己的根据地,那比走朝廷来,所差甚远,如朝廷四面包围梁山,弄几支机动部队,防止其突围,打起消耗战来,梁山肯定支持不了一年的时间。
且即便侥幸突围,没有外援,到处都是朝廷陆续赶过来的部队,层出不穷,单独靠拼力气是没用的。必然最后被剿平。到那时,即便投降,也差不多被打得七零八落,也不会受到大用。
我们之所以喜欢看梁山英雄是因为他们个性鲜明,追求自由,合于我们现代人的审美。但打仗不是打擂,绝不是靠几个人的武艺高低就可以取胜的,谋略占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拼的是经济,是战争资源和源源不断的兵力,以及民众的支持程度,而梁山除了武功高强的众英雄的个体外,这几点都不占。
所以真的赢不了。
如果宋江开具条件,宋徽宗绝不会接受,因为这几个人在我们都看是奸臣,但在他来看,比那些忠臣更有用,因为他昏庸,这些奸臣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要这几个奸臣的命,就跟要他的命一样,他肯定不会干的,同时,北宋军队两百多万,死个十万八万的在徽宗看来完全可以接受,梁山还没有到和宋徽宗要挟与谈条件的地位。
而且退一万步讲,即便谈成了,杀了几个奸臣,以宋徽宗的无能和不务正业,照样可以培养出又一批奸臣来,你想呀,他要真是有水平的皇帝,怎么可能把一个只懂踢球的玩杂耍的小丑弄成官司居一品的太尉(古代的国防部长兼常备军总司令),可想而知了。
所以招安,是作者安排给梁山英雄的最好选择,而梁山最有见识的中上层的一批人,除了林冲和高有私仇不愿招安,武松、鲁智深、李逵向往理想中的自由不愿招安外,招安是大家的共同选择。
真实历史上,梁山起先也比较有战斗力,后来被赶出梁山后,由于没有根据地,到处被追杀,势力日小,最后兵尽粮绝,以疲惫之师,在海州(今连云港)登录时,为张叔夜的一千多兵所包围,突围无望,全部被招安,不过,此时只被安排了一些小的角色,正史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待封建社会的实际情况。
封建社会的人是分369等的,在没有特殊情况下:贵族永远是贵族,子子孙孙也是贵族;为官的永远做官,子子孙孙也可以做官;平民永远是平民,世世代代种田;贱籍如戏子、妓女、媒婆等,子子孙孙永远也只能从事贱籍工作。如果遇有特殊机遇,给某些低贱人士给予抬籍,比如从贱籍抬到平民,对于这家人来说是天大的恩情,不光是为自己,主要因为是从此子孙也脱离了贱籍,稍微有点翻身余地了。所以这样的人家对给予自己抬籍的人是感激零涕、忠心不二。
就宋江梁山108好汉来说,就当时社会等级而言,他们是比贱籍人士还要低下的人士,在大部分人的眼里,他们是草寇,和奴隶的地位差不多。
假如不接受招安,他们永远只能当草寇,不能做官、不能读书、不能种田,甚至不能从事贱籍工作,社会地位低下可想而知。更为严重的是,假如不接受招安,108条好汉的子子孙孙也永远只能当草寇,永无翻身之日。
所以,宋江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彻底造反,把皇帝拉下马自己当皇帝。这在现在的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选择,但对于当时的宋江集团来说,还没有这样的意识,忠君爱国还是根深蒂固的,还没想到要反皇帝。我们不能用现在的认识来批判宋江集团。
二是接受招安,为兄弟们找个好出路。既然没有彻底造反的念头,那么只有接受招安,才可能改变梁山草寇的命运,进而改变子子孙孙的命运,这在当时既高瞻远瞩,又契合实际,所以宋江集团中大部分人是赞同接受招安的。事实上,接受招安后,也有很多兄弟得到了善终,或做富家翁、或为官一方、或安定种田,等等,假如不接受招安,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根本不可能实现。
所以,不要责怪宋江,接受招安在当时是明智之举。
宋江集团和方腊集团不同,方腊是准备自己做皇帝的。

因为《水浒传》被删改了宋江招安的“动机”,还有宋江的真实身份,宋江就是宋徽宗的亲弟弟!



没有实力造反皇帝 落草为寇也是被逼无奈 水泊梁山其实当时也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去把大宋朝廷推翻 当时还有方腊起义 如果真的乱起来 到时候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在加上宋江是报读诗书 受儒家思想教化 对忠孝看的还是很重的 所以最后选择招安

看了很多答案 都觉可笑 其实它就是部小说,很多地方很假,而且不实
想那梁山多大,能容多少人?何能和朝廷大军作对? 朝廷每次只派10万军队?一个宋朝再萧条10万兵马还一定只是个小数。10万不行 50万总灭了吧?朝廷不会没这点兵马吧。难不成还真怕一梁山草寇?以我之见,纯粹是书中吹的大,而宋江,吴用书中也说,宋期数未尽,如果真如书中所写,那就不会说这话了。不尽也尽了,只能说明这小说漏洞很多,多半为假,所以为什么要招安也只是故事安排,没什么好特别的去研究和探讨的,难道大家不觉得在众人不想招安还能招安的故事,的确在辱没大家的智慧吗?所以说他只是个故事,吹的大了,为与历史相应,只能加个不怎么像话的结果而已。结果是一定的,那过程只能是吹大了,假的~

宋江为什么要接受招安呢?~

因为《水浒传》被删改了宋江招安的“动机”,还有宋江的真实身份,宋江就是宋徽宗的亲弟弟!

宋江接受招安的根本原因:
1、宋朝的社会观念,根深蒂固的忠义思想,更何况宋江曾为官吏,即便是死也要忠义之名,流芳千古。
2、梁山有一部分人曾为官吏、曾为良民,属于迫不得已上梁山,与那些本身的土匪、浪荡之人不同 不想一辈子为绿林人,宋江很理解这些人。
3、因为只有通过招安,宋江才能重新回到体制内,实现宋江忠君爱国的抱负。另起炉灶新开张,他没这个魄力和能力。甚至连这个想法他都不会有。

扩展资料宋江,江湖人称“及时雨”,又号“呼保义”。因为他面黑身矮,人又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又且舞刀弄枪。
上有父亲宋太公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自幼与同在郓城县东溪村的晁盖相熟。
“生辰纲”事发后,观察何涛得到了消息,前来郓城县找到了宋江与宋江一起抓捕主犯晁盖,宋江假意答应,却偷偷私传讯息,使晁盖等人脱险。一天,被宋江救济过的阎婆来报答宋江,并在做媒的王婆撺掇下,把女儿阎婆惜嫁给了宋江作小妾。
但宋江并不钟情于阎婆惜,因此阎婆惜与押司张文远渐渐勾搭成奸。晁盖上梁山后,为报宋江之恩,派刘唐携礼物夜走郓城县答谢,宋江推辞不成,只好留下书信和一条黄金, 不料被阎婆惜发现,并以此要挟,宋江要信不给,无奈之下,怒杀阎婆惜。
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期间结交诸多英雄好汉,辗转周折上了梁山。并接受了九天玄女赠送的天书,之后带兵征讨祝家庄和高唐州。晁盖死后继任梁山第三任寨主,接受朝廷的招安,为了报效国家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江

宋江为什么要接受招安?
答:宋江一进入梁山时就有了招安之心,等到他执掌梁山大权之后,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将他的招安之心展露无遗。宋江是一个自卑的人,长相不好,身高又非常矮,当官也只是当一个没有任何升迁希望的小吏,但是宋江有着强烈的愿望来超越自己的卑劣地位。北宋末年,冗兵冗官现象严重,就是一个小小的...

宋江为何要招安
答:宋江接受招安的原因有:1、宋江忠君爱国的思想根深蒂固。宋江从小受君忠思想教育,长大后又以忠义形象立身,曾经最大理想也是名垂青史,成为一代名臣。2、梁山的实力不够强大,缺乏群众基础,不具备造反的条件。梁山好汉大多只懂得打打杀杀,根本无法团结其基层的民众。如果不招安的话,很可能会被朝廷派...

宋江为何要接受招安?
答:先落草做匪,不断拉人下水,做大了之后,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朝廷就得来剿,剿不成,自然就要何谈,何谈就是要官给官,要钱给钱。所谓「杀人放火受招安」是也。中国历史上,循着宋江这种套路搞事情的,不乏其人,如明末的起义军将领李自成,就是不断地反不断地受招安,李自成把军队开到北京城下...

宋江为什么要招安
答:2、对大宋朝廷的愚忠。3、为了梁山的弟兄有个好前途。4、错误地认为朝廷只有昏官而无昏君,认为朝廷才是最大的靠山。5、他认为这是梁山发展的大方向,梁山就是为辅佐朝廷的。6、他本是天魁星,曾经在还道村梦遇九天玄女,玄女说他是“星主”,而招安则是天书中他作为星主一定要完成的任务,所以命中...

为什么宋江会同意招安
答: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就有招安的记载,在民间传说故事中也有宋江等人招安的内容。3、 对宋江接受招安的看法?这与宋江矛盾的性格有关。一方面他是仗义英雄,义军首领,一方面又想报效朝廷,忠君安民。但宋江想招安是一贯的,不像武松虽然开始由他提出的,但宋江提出要招安时,武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而...

宋江为什么招安?
答:宋江想要给手下的兄弟们一个好的归宿,他希望通过向朝廷投降,来洗刷自己手下兄弟的罪名,并且受到朝廷的优待,从而使他们过上稳定的生活。宋江在招安之后,如果表现良好,朝廷是有可能恢复他们的官职和家庭的,这也是宋江想要为手下兄弟们谋求的一个好的出路。最后,宋江之所以要接受招安,还是因为他对朝廷...

宋江招安的原因
答:问题四:”水浒传中宋江接受招安的根本原因 1、宋朝的社会观念,根深蒂固的忠义思想,更何况宋江曾为官吏 即便是死也要忠义之名 流芳千古 2、梁山有一部分人曾为官吏、曾为良民 属于迫不得已上梁山 与那些本身的土匪、浪荡之人不同 不想一辈子为绿林人 宋江很理解这些人 问题五:宋江为什么要招安 宋朝是儒家学...

梁上有部分好汉不同意招安,宋江为啥还要接受招安?
答: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从这段历史记载来看,宋江也是投降了大宋朝廷的。只不过,在真实历史上,宋江是兵败投降,而水浒传里,宋江是带着强大的梁山军主动接受招安的。那么《水浒传》里,宋江为什么要选择招安呢?而梁山好汉们包括反对坚决的鲁智深、武松和李逵等人为什么最后还是接受了招安呢?...

宋江为何非要招安
答:历史上的宋江是因为被张叔夜打败了,副帅也被擒了,所以只得接受招安。在原著中,宋江对朝廷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最明显的地方是辽国派使者以高官厚禄收买宋江时宋江和吴用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吴用是动了心,觉得投降辽国更有前途。但宋江是毫不动心,坚决反对。看看书中怎么说的吧一一宋江却请军师...

宋江明知招安不会有好下场,他为何要接受朝廷的招安呢?
答:为了兄弟也为了自己,深刻思索过后,宋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招安对他和他的梁山兄弟们来说,或许就是最好的归宿。其实也有人纳闷,宋江为什么选择放弃自己称帝反而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难道自己做皇帝兄弟做群臣的局面不是更好吗?这个答案十分明显,宋江的忠君思想很重,他反的,从来不是皇帝,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