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说的“业力”指的是什么? 佛教中的业力指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宰父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法中说的“业力”指的是:善业、恶业、无记业。

1、无记业,是指:做事不求回报,只是希望帮助大家,认为帮助大家就是帮助自己,并且自己非常快乐!那么,这就是在修净业。修净业,可以成佛,获得无边法力和无上智慧。

2、善业,是指:帮助他人,满足他人的欲望和需求,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这样,修的就是善业。修善业,可以获得人天果报,在下一次轮回中,可以享受巨大的福报。

3、恶业,是指: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而伤害他人。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恶业越积越重,如果不知悔改,最终在肉体死亡之后,灵魂就要下地狱,受苦还债!


扩展资料

业力一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后佛教引用。其作为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业力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可配合缘起论与无始无明化世界。

佛法所说的业力,根据行为属性,有善业、恶业、无记业之分;根据受报与否,有定业、不定业之分;根据受报范围,有共业、别业之分;根据受报差别,有引业、满业之分。其中,善业、恶业分别由不同行为构成,比较容易理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业力



业力,梵文叫做Karma(古译羯磨)。Karma(或Karman)之字根是Kar,是去做或去行的意思。所以业力之“业”原是作业或行为的意思。但是今天佛教徒心目中的“业力”,却代表一个极端复杂的多方面思想。在这多角的思想中,最根本的是说:“业力者,即控制一切自然界和道德界现象之因果律也。”此一界说看似简单,但若进一步检讨,则发觉业力思想之极端复杂性和含混性。为便于了解起见,兹从六个角度来研讨业力论之思想。业力之关系论较复杂难讲,以七个次第之大小圆周所组成,每一圆周代表某一界次之业力圈。最外圈(第一圈)为最大的一个圆周,表示最普遍、最大之群体共同业力,此处姑称之为极共业圈。第二圈之范围较第一圈为小,其普遍度亦小,亦名之为大共业圈,如是业力圈之范围逐渐缩小,以至第七圈之最极不共业圈,代表个人之自我不共业,因为就最后之自我而论,是不与任何事物相共的。
业力是组成因果关系的原素。业力是指个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他人的遭遇均是受自己的行为影响。因此,个人有为自己生命负责的可能性以及责任。而业力也是主导轮回的因,所以业力不单是现世的结果,还会生生不息地延伸至来世。
业力观是构成印度教理想主义中的主要部份,印度教中,业力是解释邪恶问题的主要方向,而和佛教及耆那教不同,印度教中的神对于业力有特定角色。印度教认为,业力是非个人及形而上的法则,人没有改变这个法则的能力,而业力也不是惩罚或奖赏,只是自然的法则。
业力即是驱使、创造和毁灭一切有情生命及其世界之原动力。每人所做之业,皆产生一种力量,百千人之业就产生百千人之力量,万亿人之业力汇聚起来,就成为一股巨大无匹的力量,即所谓“共业”是也。所以个人之业力名为别业(个别的业力),群众的业力则名为共业(共同的业力)。共业是指许多众生所作之集体行为所产生汇聚之业力大流,它是推动人生、推动历史和推动宇宙流行之大力。 总之,业力之起因,乃是众生心中潜意识中之本能的生存欲及活动欲,由此俱生盲目的意欲之鼓励而形成的。
业力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用农作收成的话说,业力可解释成:假使你播下好的种子,你将会有好的收成,假使你播下坏的种子,你将得到不好的收获。   
用科学的话说:业力是因果律,每一个原因就有一种结果。另外也可称为道德因果律,道德因果律应在道德领域中,正如物理领域里的运动律一样。

一种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在道德上所产生的结果会影响其未来命运的学说。   或“办事”-- 指僧团按照戒律的规定,处理僧侣个人或僧团事物的各种活动。如受戒羯磨、忏悔羯磨等。   (* 印度传统宗教包括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都有业力的观念,   梵语,梵文,संस्कृतम्。是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性质的专门用语。)

所谓业力,就是你过去的行为。
根据因果定律,你过去的行为,必定会导致现在和未来有一个结果产生,这就是因果。
善的行为,会导致善的后果,恶的行为,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业力】
 (术语)善业有生乐果之力用。恶业有生恶果之力用。有部毗奈耶四十六曰:‘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佛法中说的“业力”指的是什么?~

“业力”到底是什么

佛家为什么讲三毒三业?什么是业缘业障业力?可谓寓意深远

济群法师:什么才是佛法中所经常说的业力
答:业力:就是我们自己身,口,意的三业之力简称、身业:杀,盗,淫 口业:恶语,绮语,妄语及恶口 意业:贪恋 嗔怒及痴迷

何为业力、轮回、十二因缘、三法印?
答:业力是指个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他人的遭遇均是受自己的行为影响。因此,个人有为自己生命负责的可能性以及责任。而业力也是主导轮回的因,所以业力不单是现世的结果,还会生生不息地延伸至来世。2.轮回:也称“六道轮...

何为道,何为因果,何为业力,何为天道?
答:业力,指的是善业和恶业所产生的力量。善业能产生乐果,恶业能产生恶果。这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即使相隔遥远,也会相互牵引,最终成熟果报。【何为天道?】天道,是六道之一,与天趣相同。它包括欲界的六重天,以及色界和无色界的诸天。天道位于诸趣之顶,其身有光明,果报最胜,是众生轮回之道途。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其中的"业"是指什么?
答:此外,业为感果之因,故称业因;牵引业之力,称为业力;业之作用,称为业用;系缚有情,令不自在,称为业缚、业系或业绳;其所感之果报,称为业果或业报。◎附一∶印顺《成佛之道》第三章(摘录)颂文∶‘有报必由业,微小转广大,能引或能满,决定或不定,现生或后报,诸业不失坏。’解说∶正见有业有报,有善...

佛教中的息业、增业、怀业、诛业是什么意思?
答:1、息业,即息灭自己或者他人的疾病、魔障、罪业等违缘。2、增业,即增上名声、财富、地位、智慧等。3、怀业,即首先令自心获得自在,之后怀柔一切人和非人。4、诛业,即大悲妙力已究竟圆满、无有任何自私自利心时,依靠马头明王、金刚橛等忿怒本尊修法,将野蛮众生的心识强行超度到净土。

宗性法师——《生命的归宿》
答:中阴是指人死后到下一期生命转世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血肉之躯,而只是细微的心识身,并无实质,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能量的形态,只是一个意识体。它绝对不是普通意义上说的不灭的灵魂,神不灭就是“常见”,是佛学所反对的。中阴身会拥有一些神通,这些神通由业力所生,非修持所得,它可以随念到达想...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中的"业"指什么?什么意思?
答:什么是业?什么是报呢?业是事业,是动作。我们的内心、身体与语言的动作,凡由于思力——意志力所推动的,都是业。但现在所要说的,指从我们身口意业的活动、或善或恶的活动,而引起的一种动力;这是道德与不道德的价值。行善作恶等事业,如农工的工作劳动。业力,如劳动所得的工价——货币。凭工作所得的货币—...

因缘种,无明种,业种是什么意思
答:那么他就在八识田中种下了恶的种子,等因缘成熟了,就会得到被双规的果报。无明种,就是众生不懂这个世间一切法都是无常幻相,刹那生灭。一直执着相有,不知道一切法因缘生道理,是生灭法,这就种下了无明烦恼的种子。业种,与因缘种差不多,由因缘而产生诸业,植于八识田中,当来产生业报。

请问佛教上说的业果和因果是一回事吗?
答:你不相信前生后世。认为人死后就断了,不会延续到后一世,所以你来到这个世界,你也不承认这是前世的延续。然而,佛法认为人是有前生后世的,是因为人死后心识不会断灭,会由你的业力把你引生到下一个轮回。如何见得呢?我们都是凡夫,不是圣人,无法带你去游天界或地狱,但是,从日常的观察中,...

佛教的问题
答:无意产生出梦,此能力就叫业力。平常我们常说业力沉重,什么叫业力?就是昨天晚上做梦时,此梦相是依“他法”而起:不是你自己自主而产生出来的,而是依他所产生出来的梦相。“依他”这个他,此能力就叫业力,就叫业障,也叫习气。可见,依业力而产生出来的一切现象犹如梦相(昨晚做梦一般,自己完全不能做主,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