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战争反法联盟损失惨重,但法国也损失不少,致使法国经济严重落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崇拜拿破仑? 拿破仑战争后,法国为何丢掉了欧洲老大的地位?

作者&投稿:訾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往今来,欧洲大地都有着无数聪明绝顶的能人智者,向往着那把寒光四射的将军指挥刀,向往着那匹百里挑一的骑士千里马,甚至向往着那代表无上权威的皇帝桂冠。但在这些人之中,又有少之又少的天才能够驰骋于沙场,呼啸于大地,拓展疆土,叱咤风云。而拿破伦就是这样的人。他创造的历史,他的影响,不是一国性或者是一时性的。在人类文明史上,拿破伦是一个改写世界并且施加于历史长期影响的伟人,他的行为深深影响着法国。 出生在科西嘉岛的拿破仑,从小的生活就不好。波拿巴家族原来是意大利人,在16世纪迁到阿维克修。他的母亲列蒂契亚,其家族原先也是意大利贵族5世纪迁入阿维克修。拿破仑就是在这样一个“贵族”下长大的。在1779年,拿破仑被父亲送入法国的奥亭中学学习,同年春转入法国东部的一所军事学校学习,在那里学到15岁。那所学校只有100不到的学生,并且全为贵族。拿破仑这个落寞的小贵族口袋里一文不名,并且连自己的法文姓名都读不好,所以总是被周围的学生讥笑和歧视。所以拿破仑很孤僻。他喜欢一个人看哲学著作,他接触18世纪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马布里等人的著作。他很喜欢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及其他作品。1788年赴奥松城,他特别注意18世纪军事家所注意的那些军事问题的著作。通过少年时期积累的这些知识,为以后拿破伦政治生涯。 18世纪法国正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时期,当时的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贵族、教士和平民。这三个等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前两个等级,他们有优越的条件,不需要纳税,但却享受税金和其他的特权,第三等级只有工作的权利,而且还要纳税。特权阶层和第三阶级的矛盾下显而易见。在路易十四时代,因旷日持久的战争而不断增加的税收,让这一矛盾愈演愈烈,君主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真如一位法国学者所说,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没有一种机制能保证国家抵制不合法理的行为,路易十四统治的末期,走向衰老的不只是他本人,还有绝对权利的整个系统。君主专制已经像君主本人一样筋疲力尽。一个人表面上看死于感冒,实际上它早已有病,身体已经很虚弱,所以一得感冒就死亡了。法国实际上已经被很多矛盾所困扰。而他的继任者路易十六,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先祖留给他的难题要远远超过荣耀。据说,路易十六温和内向、处事犹豫,最大的爱好是拆装铁锁,但是,这位锁匠国王却没能打开困住国家前进的枷锁。并且此时的法国一场启蒙思想的革命运动正在悄然进行中,启蒙思想的深入发展,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活跃了法国人民的思想,使人民以新的观念去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如同是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而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认识自己是人”。这一切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潜在动力。在路易十六登基14余年后的一场天灾中,法国社会矛盾被激化了,连续的全国农业歉收,使得1789年成为18世纪面包价格最贵的一年,市民几乎要花掉全部的积蓄才能勉强吃饱肚子,而农民们却承担着比往年更重的赋税。法国社会各阶层迫其需要一个能够保护其充分权利的政治制度,而如何形成一种适应法国商业经济与多样化的政治制度成了法国问题的关键。“革命暴露了现行政治模式的相当贫乏”。这就是说制度变革是急剧变化的法国社会所面临的中心问题,而政治制度又是制度变革的中心环节。法国就君主制度已经不适应法国社会发展的现状,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希望改变这个旧世界,革命之势不可阻挡。终于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大革命的爆发为拿破仑带来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在军界和政界中崭露头角。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并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在这些战役中,拿破仑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而经历了革命的恐怖和动荡的法国人民开始渴望社会的安定,期盼着强有力的人物出现,结束国家的混乱和危机。而在战场上节节取的胜利的拿破仑,让人民看到了恢复秩序和权威的希望,开始接受拿破仑认为它代表了一种能够控制社会的力量,能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1799年11月拿破仑成为了法国的第一执政,并在1804年在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下加冕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拿破仑为了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将激起法国及欧洲剧烈社会动荡的“理性的狂热”化为秩序,用法律“治理国家”。1804年颁布了《法国民法典》,这是拿破仑以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为蓝本,亲自主持制定了的。法典中规定:对所有法国人实行统一的法律;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个人自由;取消等级制度;进入公共职务只根据业绩而不根据出身;经营自由;择业自由;财产占有权;宗教自由和实行民事婚姻。这部法典的推行,体现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人权的重要。马克思说:它“把刚刚诞生的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译成司法法规的语言”,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恩格斯在《德国状况》中说:“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要优越得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拿破仑也认为这部法典很重要,他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还会被人忘却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伦自己这样评价他的这一立法成就:“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役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回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伦此言不虚,他制订的民法典能否永垂不朽姑且不论,但法国今天还在使用,却是事实。岁月流逝,时代沧桑,《法国民法典》自然有许多补充和修改,但体例、条目的框架却一如旧貌,我们今天打开它,仍然看到在第一页上赫然注明:“一八○三年制订”。 除此之外,拿破仑还在1807年和1810年相继颁布了《商法典》和《刑法典》,这两部法典的颁布经一步完善了资产阶级的法律体系。巩固了资产阶级社会秩序,进一步摧毁了封建君主旧制度,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也为拿破仑将法国带到路易十四以后的又一辉煌的顶峰作了政治基础。 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快法国经济的振兴,拿破仑进行了多项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发展工商业。由于革命之前,法国已经有许多手工工场,纺织、冶炼、煤矿、造船等工业出现了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在此基础上,许多资产阶级包括银行家、船主、商人积极投入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中去,将法国的产品行销到欧洲各地。使得阿尔萨斯的染色布和印花织品,里昂的丝绸,在世界各地享有盛名,被当作奢侈品高价出售。商业的发展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造船业蓬勃发展,沿海一带出现了大规模的造船厂。轻工业发展的同时,重工业也在慢慢恢复发展,昂赞公司开发北部煤矿,雇用了数千名矿工。东部的勒克佐公司,拥有巨大炼铁炉,许多革命前分散的手工工厂和作坊通过发展不断的壮大自身的生产规模。经济的恢复发展推动了法国经济秩序的稳定,巩固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也成为法国经济体制的主体同时也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拿破仑政府赢得更多的税收得以发展军事的同时也赢得全体法国人民的信任。 政治、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为了更好的保障社会的良性发展,拿破仑对教育进行改革。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使全国的教育制度受中央控制,进行统一监督。全国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为法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人才。同样,行政领域也是拿破仑改革的重点,他将法国分为九十八个行政区,它们彼此都不是独立的,也是受到中央的控制,加强国家的统一管理。针对革命后,国家仍然存在的激进要求,城市平民和工人风潮以及保王党分子的叛乱一律加以镇压,但保持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分封新贵族,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和宫廷仪式。 经过在政治、经济、教育、行政等方面一系列的改革,法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通常而论,革命一般有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人们一致希望推翻所有人都不能容忍的制度;在第二阶段,运动被人为地继续,它已经不再是自然的了,它的目标是试图推毁所有与少数人倡导的制度相反的东西。如果说理性的人们可以将革命中止在第一阶段,成功的机会就会是巨大的。这样的革命是短暂的、令人高兴的,是流血最少的。英国光荣革命与美国革命就是“将革命中止在第一阶段”的“短暂的、令人高兴的、流血最少”的革命。而法国大革命则是不断革命的代价巨大的不幸的革命。它以“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为号召颠覆了导致“公众不幸与政府腐败”的旧王朝,并使法国的政治经济向着良性的发展方向而发展,可是作为皇帝的拿破仑却没有适可而止,作为资产阶级军事家的他在国家和平稳定的时候暴露出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的一面。资产阶级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在为了寻求更大的利益的驱使下,拿破仑开始革命的第二阶段进行对外战争。 1805年,拿破仑率领他的部下击溃了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的第三次反法同盟,并占领了慕尼黑,并于1806年10月14日占领了德国的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国又在波兰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自此,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得到确立。在这些被占领的国家里,拿破仑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的同时反抗运动也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活动。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的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领国家的人民先是在拿破仑的指引下觉悟到这一点,然后再这位导师的侵略行为背叛了革命原则时转而反抗。拿破仑为了战争,越来越关注金钱和士兵,他的这个欲望越明显,反抗也就越强烈。在这些被占领的国家里,尤其在德国这种反抗已经成为反拿破仑的民族运动。如果说这个国家的诗人和哲人早已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文化民族”的一份子,那么现在他们就也想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哲学家约翰·戈特利布·菲希特在《向德意志民族的演说》中,要求他的同胞“塑造自己的品质”,重新成为德意志人。“让我们不仅在我们的身躯而且在我们的精神面前躬身礼拜,成为它们的俘虏。”这种维护民族特征的愿望,成为 “解放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1813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也取得了多次胜利,但针对拿破仑的压力确实越来越大,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拿破仑被迫退位。这场战争导致了法国在欧洲霸权的结束。 综观拿破仑的一生,对法国的影响有功也有过。应该说作为新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带领法国人民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提高了法国在整个欧洲的地位。他所制定的宪法仍被现在所参考,而在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是一个繁荣的时代,一个经济辉煌的时代。他对外进行战争,一方面是为了打击国外的反法势力,同时也促进了欧洲人民的觉醒,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另一方面侵略其他的国家,杀戮别的民族,虽然也是为了法国,但是这不被人认同的,就像资本主义为了完成他的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殖民地疯狂的掠夺和残杀当地土著居民一样式卑鄙的,让人厌恶的。就像歌德说的:“他一生就像一个迈大步的半神,从战役走向战役,从胜利走向胜利。可以说,他的心情永远是爽朗的。因此,象他那样光辉灿烂的经历是前无古人,也许还会后无来者。”而拿破仑留给法国的只有一个虚幻的荣光和再次来临的动荡,巴黎的街道又成为一次次起义、革命和政变的见证。 我是非常用心回答的,请加分
bⅷВdイ厂唰bⅷВhΔy护oāedイ厂唰dイ厂唰a56150158282011-9-10 13:23:19

这与当时的历史有关,拿破仑之前,法国由于多年征战,财政亏空,民生凋敝。在整个欧洲大陆地位不断下降,殖民地不断被侵占。整个法国都沉浸在低落之中。拿破仑的出现拯救了法国,也拯救了法国人民日益自卑的心理。拿破仑使法国一跃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者”。国际地位不可一世。所以法国人非常崇拜拿破仑。拿破仑所到之处,除了烧杀抢掠以外,也消灭了当地的封建势力,颁布施行《民法典》所以受到广大资产阶级的尊敬与爱戴。因此,他既破坏了欧洲,也推动欧洲的进步。
就战术而言,拿破仑不可以说他不是天才。仅仅凭借一国之力与反法同盟作战。

希特勒给欧洲给世界带来的只有破坏。

拿破仑初期是反对外来侵略,法国的侵略是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他受人尊敬是他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对反法联盟的战争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滑铁卢失败了,也不影响其光辉形象,虽败犹荣。希特勒本人还是很喜欢,他成为千古罪人多少有点“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味道,试问:假如他赢得了二战还有谁说他是千古罪人吗?

不一样啊,拿破仑那个叫革命输出。他上台前法国正处在启蒙运动的激烈变革中,需要有人带领他们进行社会改革,让资产阶级获得应有的政治地位。而他发动的战争也主要是为了巩固已有的革命成果,被他打败的国家大多只是签订合约或者附庸而已,并没有被吞并。
而希特勒的战争以扩张和吞并为主的。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希特勒没有失败,又有谁还会说他是千古罪人呢?
打得好累。。。

为什么拿破仑的法国会让那么多国家反法同盟?拿破仑不还有西班牙这个盟友吗?打仗西班牙怎么不帮拿破仑?~

因为法国是当时欧洲第一强国,各国一方面削弱法国,一方面能扩大一下自己的利益。西班牙已经加入反法同盟。
具体如下:
表面上是因为法国大革命砍了国王脑袋,欧洲各国都是亲戚,所以出兵为自己亲戚报仇。这是一个借口性质的理由。内在原因其实是因为在法国大革命前,法国是当时欧洲第一强国,这可不是吹的,当时法国不仅是陆军第一,海军也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把英国海军打的满地找牙。
路易十四时代之后欧洲各国基本上都被法国压制的喘不过气来,所以大家都想着乘法国内乱的时候出兵打败法国,一方面削弱法国,一方面能扩大一下自己的利益,给自己多捞点好处。
英国人想摧毁法国海军独占海上利益,奥地利普鲁士和意大利诸邦国想打败法国以便实现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沙俄想打败法国以吞并波兰和巴尔干,所以大家才凑在一起组成了反法联盟。西班牙在战争中帮了拿破仑很大的忙,只不过都输的一塌糊涂。
特拉法加海战西班牙舰队和法国舰队一起被英国海军全歼了,对俄战争中60万大军里也有十几万的、西班牙军队,也损失的干干净净。
而且西班牙本身和法国就有仇,1807年法国入侵西班牙驱逐了王室,1812年西班牙部分军队在王室号召下反戈一击,最终法国和西班牙的同盟在1813年解体,西班牙加入反法联盟对法作战。

扩展资料
反法同盟是1793年到1815年间欧洲各国为了对抗新兴的资产阶级法国而结成的同盟。第一次反法同盟和第二次反法同盟是为了对抗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其后的五次同盟则是为了对抗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反法同盟和法国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战争。第一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和法兰西共和国之间的战争称为法国大革命战争,后五次同盟与法兰西帝国之间的战争称为拿破仑战争。头五次反法同盟都以失败告终,拿破仑统治的法国也因此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盛极一时。
第六次反法同盟则取得了胜利,推翻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而拿破仑则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并使得法国历史上已经灭亡的波旁王朝复辟。第七次反法同盟则彻底击败了东山再起的拿破仑。

在拿破仑战争之前,法国一直是欧洲实力最强盛的国家,法国位于欧洲的西部,是一个文化氛围特别浓厚的国家,同样是欧洲大陆的霸主,但是自从拿破仑战争之后,法国的地位就开始下降,英国和德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赶超了法国,法国的军事实力也开始落后,曾经的霸主沦落到如今的地位值得法国人反思。

法国在拿破仑战争之前是欧洲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同时面积也是最广阔,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这样的条件使法国的经济发展的非常迅速。但是从大航海开始之后,英国凭借地域优势,殖民扩张非常迅速,工业革命也开始爆发,人口急剧增长,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口已经是法国人口的两倍,经济总量也超过了法国,德国成人了欧洲的霸主。

世界第一次大战之后,法国想要重新夺回曾经的荣耀,但是法国人在战争中损失巨大,法国财政困难,劳动力缺乏,经济和军事的发展非常缓慢。在二世纪40年代,英法两国的人口加起来才是德国的人口,所以在战争中法国直接被德国打败了,自此之后法国也开始依存于德国发展,国家主权被剥夺。

世界第二次战争之后,法国领导人接管了法国的本土,之后也恢复了大国的身份,还组织起了欧洲共同体,想要夺回欧洲霸主的位置,但是不管是美国人还是苏联,都不允许法国这样做,现在法国也是内忧外患,国家实力落后,还做着夺回霸主的梦想。

拿破仑曾于1821年集结六十万大军进攻俄国,请问当时拿破仑基于怎样的考 ...
答: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大战中,拿破仑的侵俄大军死伤被俘近50万人,其中法军20余万,损失大炮1000多门,马匹10万多匹。俄军也伤亡惨重,但他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侵俄战争失败后,拿破仑原来的盟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等纷纷背叛,和俄国、英国共同组成了第6次反法联盟,再次向法国发动了进攻。拿破仑东征俄国是19世...

如何评价拿破仑
答: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 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 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 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重 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 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 重要作用。 拿破论的一生是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他是 命运牵动着...

如果法国在滑铁卢战役中胜利,欧洲历史会改写吗大神们帮帮忙
答:不会 同意一楼的 , 即使法国赢了,也将最终失败, 拿破仑的输,不是滑铁卢战役的失败, 而是整个战争中的点点滴滴, 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只是一个失败的爆发, 祸根在之前已经被埋下了,只是借助滑铁卢战役 呈现出来罢了, 就像希特勒,东条英机一样,即使历史给他们重来的机会,也必定会再一次的失败,...

滑铁卢战役中战败的是谁?
答:拿破仑 俄、英、普、奥等组成的第六次反法联盟,终于打败了拿破仑,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放 逐到他的领地厄尔巴岛上,波旁王朝复辟。但拿破仑并不甘心自己的这次失败,他仍然在关心着时局的发展。1815年初,反法 联盟在维也纳开会,由于分赃不均而大吵大闹,以至于剑拔弩张、横刀相向。同时,法国人 ...

拿破伦的事迹
答:1812年12月18日,拿破仑返回巴黎。对俄战争以失败告终。1813年,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仑率军与联军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经历连年战争的法国终于抵不上整个武装起来的欧洲,最终在莱比锡战役中战败。1814年,联军向法国本土进军。3月31日,法国元帅马尔蒙拱手将巴黎让给联军。1814年4月6...

...数次胜仗可是为什么最终还是不能战胜那些反法同盟国家,而且只两场战 ...
答:他的仗其实大部分都要归功于他的政治和军事的双重严明和正确的方针引导建立王朝之后,有赖于他的军事才能确实惊天动地,而且也没有犯什么众怒的事,一路播撒大革命留下的火种影响世界格局。而莱比锡决战的失利是因为拿破仑在休养生息了几年后发动的对俄战争,一路烧杀抢掠,而且大部分都对拿破仑重建王...

...的核心,尽管法国军队多次打败反法同盟 ,但一直没能真正削弱英_百度...
答:拿破仑如何控制本土以外作战的?人员及物资调配。

拿破仑战败滑铁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指挥官的问题还是通信的问题?能...
答:俄、英、普、奥等组成的第六次反法联盟,终于打败了拿破仑,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放 逐到他的领地厄尔巴岛上,波旁王朝复辟。 但拿破仑并不甘心自己的这次失败,他仍然在关心着时局的发展。1815年初,反法 联盟在维也纳开会,由于分赃不均而大吵大闹,以至于剑拔弩张、横刀相向。同时,法国人 民由于封建贵族的残酷统治,...

拿破仑在滑铁卢输的原因
答:而在联军第一批集结65万人,还有30万军队将在秋天到达,总数有百万之众的情况下,法军仓促之下,仅组织了28.4万人的正规军,力量如此悬殊。拿破仑变防御为进攻,以图各个击破敌军、掌握主动权的计划是非常出色的,也是有可能成功的。拿破仑自己对科兰库尔说:是由于格鲁西未能及时增援,而骑兵又被击溃,...

如果法国在滑铁卢战役中胜利,欧洲历史会改写吗拜托各位大神
答:不会 同意一楼的 , 即使法国赢了,也将最终失败, 拿破仑的输,不是滑铁卢战役的失败, 而是整个战争中的点点滴滴, 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只是一个失败的爆发, 祸根在之前已经被埋下了,只是借助滑铁卢战役 呈现出来罢了, 就像希特勒,东条英机一样,即使历史给他们重来的机会,也必定会再一次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