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之后下面几任皇帝是谁?

作者&投稿:狄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是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刘恒的孙子、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7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位期间击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首创年号。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谥号“孝武”,庙号世宗。

汉武帝刘彻
刘彻生于景帝前元元年七月初七(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3月21日登基。刘彻的母亲王娡进宫前曾嫁作金家妇,生有一女。刘彻的外祖母听了算命的话,将她从金家带走,进与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彻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年3月21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死于公元前87年3月29日(后元二年二月丁卯日(十四))。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此外,汉武帝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其在位期间,曾用年号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孝武”,葬于茂陵。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今天我们看他的历史,不能否定他是一个杰出而特殊的人物。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登基之初,汉武帝继续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当然,汉武帝时期,汉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    刘彻全身彩像
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蒸蒸日上。汉武帝在承袭这些政策同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   继位后,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   在对匈奴的战争同时,采取和平手段和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服。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匈奴王庭远迁漠北,从此一蹶不振,这就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而始。   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汉武帝创造了数个第一:   一、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易白沙将其曲解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正统,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这里要说明的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即所谓的“儒表法里”。例如夏侯始昌既研习儒家又通晓阴阳五行家;宰相公孙弘兼治 中年刘彻
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马谈司马迁以黄老学说起家。   二、设立中朝 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间,丞相大多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礼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经常会借口打压杀死丞相,导致朝中大臣不愿意接任丞相之职。为贯彻自己的命令,他便设立中朝,尚书台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三、建立年号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四、太初改历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   五、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至今,今天盐铁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   六、通西域   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西方(域)传入胡(黄)瓜 胡豆 胡麻 石榴胡萝卜 葡萄 汗血马 核桃 天马等。中原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井渠法也传到西域 历史意义重大   七、创立太学   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   八、罪己诏   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大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王朝的第四代天子,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刘恒的孙子、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

汉武帝刘彻
刘彻生于景帝前元元年七月初七(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3月21日登基。刘彻的母亲王娡进宫前曾嫁作金家妇,生有一女。刘彻的外祖母听了算命的话,将她从金家带走,进与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彻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年3月21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死于公元前87年3月29日(后元二年二月丁卯日(十四))。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此外,汉武帝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其在位期间,曾用年号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孝武”,葬于茂陵。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今天我们看他的历史,不能否定他是一个杰出而特殊的人物。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登基之初,汉武帝继续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当然,汉武帝时期,汉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    刘彻全身彩像
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蒸蒸日上。汉武帝在承袭这些政策同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   继位后,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   在对匈奴的战争同时,采取和平手段和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服。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匈奴王庭远迁漠北,从此一蹶不振,这就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而始。   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

擦。。汉武帝也是你能评论的,老子就姓刘,我只能说刘彻敢作敢为,从懦弱到掌权,我觉得他的脾气就是咱们汉族的脾气。。。嘎嘎。。。 汉朝我就喜欢刘彻, 一个字,牛逼。。

汉武帝简介详细~

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十六岁时登基。
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有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
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因此留下负面影响。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扩展资料:
名字由来:
汉武帝幼年曾以彘(彘即猪)为名的说法出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景帝亦梦高祖谓已曰:‘王美人得子。’可名为彘。’及生男,因名焉。”
而《史记·孝景本纪》和《汉书·孝景纪第五》已经明确写明刘彻被立为胶东王前,名字已经是彻了,根本没有使过彘字。即使是后世的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卷第十六·汉纪八》,也没有采信《汉武故事》的说法,由此,幼名彘是以讹传讹。其实,汉代彘彻同音,说汉武帝本名刘彘是同音致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汉武帝

刘弗陵,是为汉昭帝。
刘贺,是为汉废帝。
刘询,是为汉宣帝 。
刘奭,是为汉元帝。
刘骜,是为汉成帝。
刘欣,是为汉哀帝。
刘衎,是为汉平帝。
刘盆子,是为建世帝。
刘秀,是为汉光武帝。
刘肇,是为汉和帝。
刘隆,是为殇帝。
刘祜,是为汉安帝。
刘懿,是为汉前少帝。
刘保,是为汉顺帝。
刘炳,是为汉冲帝。
刘缵,是为汉质帝。
刘志,是为汉桓帝。
刘宏,是为汉灵帝。
刘辩,是为少帝。
刘协,是为汉献帝。

扩展资料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汉朝

为什么汉武帝的名字叫刘彻?
答:汉武帝原来名叫“刘彘(音zhi去声)”,七岁时他的父亲汉景帝把他的名字改为“刘彻”。他的取名和改名经过《汉武故事》有记载:汉景皇帝王皇后内(通“纳”,被收入)太子宫,得幸,有娠,梦日入其怀。帝又梦高祖谓己曰:“王夫人生子,可名为彘。”及生男,因名焉。是为武帝。帝以乙酉年七月...

汉武帝 刘彻是刘邦的第几代孙子?中间还有哪些皇帝
答:1、汉武帝刘彻是汉高帝刘邦的第四代子孙。2、但是刘彻是第七位皇帝。中间公认,被历史学家研究并大力宣扬的是三位皇帝: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而中间有两位皇帝不被公认但是绝对享有皇帝名位。这两位就是前少帝和后少帝。3、以下是五位皇帝的简介。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

汉武帝原名叫什么?为何又称「汉武帝」 ?那是他的何种称号呢?
答:汉武帝 原名:刘彘 景帝因为生病~提早在成年前两年办成年礼!成年礼时立为太子!并改名刘彻!汉武帝是谥号,全称是汉‧孝武皇帝,其中「孝」字是汉代皇帝普遍采用的谥,「武」则是武帝死后,诸大臣廷议根据《正义谥法》:「克定祸乱曰武」,而决定的。《史记》由于成书于武帝死前,故〈孝武本纪〉...

汉武帝刘彻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汉武帝刘彻的主要贡献: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二是变古创制,创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

刘彻到刘询的汉朝历史
答:第7任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汉族,生于长安,幼名彘,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

汉武帝刘彻和淮南王刘安是什么关系?
答:汉武帝刘彻和淮南王刘安是叔侄关系。汉武帝的父亲是汉景帝刘启,刘安是刘启的弟弟,即刘彻与刘安是叔侄关系。1、汉武帝刘彻(前157年7月30日-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于7岁时被册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达54年。其正式谥号为“孝武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武帝”,是清...

汉武帝的下一代皇帝
答:由于公孙贺父子被告是巫蛊之罪,触动了汉武帝最敏感的神经,汉武帝下令,公孙贺父子皆斩,灭族。包括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的儿子卫伉均因牵连而被杀。汉武帝连自己的女儿都杀。一时之间,长安涌动,数万人因此而死。这是巫蛊之案的始末。武帝刘彻经过巫蛊之祸,心灰意懒,暗自神伤。刘彻晚年不顺,...

刘彻参加了哪些战争?
答:刘彻,西汉的第五位皇帝即汉武帝,是历史上少有的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他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活了70岁。他的父亲是景帝刘启,祖父是文帝刘恒,曾祖父是高祖刘邦。他4岁立为胶东王,7岁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16岁的刘彻登基,是为武帝。他于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

大汉天子刘彻到底活了多少岁?
答:在位十三年,21岁驾崩 女儿 卫长公主(当利公主),是汉武帝和卫皇后的长女,也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女儿。盖长公主 鄂邑长公主 阳石(德邑)公主 诸邑公主 石邑公主 夷安公主 嫁汉武帝姊妹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后元二年(前87),武帝刘彻驾崩,年仅八岁的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

汉武帝的谥号是 “武” ,它的意思是
答:汉武帝的谥号是 “ 武 ” ,具体解释是“威强睿德曰武”,威严坚强而睿智。他在位时大举用兵击败匈奴,颇有建树,因此谥号“武”。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文学家。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 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