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活动真的能够唤起人们环保意识吗?还是一次环保秀? 地球一小时的相关争议

作者&投稿:傅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球一小时”只会是一次环保秀,估计很难唤起人们环保意识。


“地球一小时”又叫“关灯一小时”,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倡议发起的,其倡议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

说来这个活动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了,笔者第一次听说这个活动应该还是08年或者09年的样子,具体年份已经有些记不清了。当年这个活动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传遍了全世界,也传到了笔者所在的校园里。


那时候其实对于环保也没什么概念,就是一窝蜂,班里的班干部还专门在qq群里下发通知,要求当晚都要熄灯,后来才知道是学院学生会的统一要求。

结果到了时间整个宿舍楼的灯光几乎都暗了下去。但是也是暗了而已,大灯关了,小灯还是要的,不然看不到键盘怎么玩游戏呢。就这样,笔者经历的第一个“地球一小时”,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去了。如果说留下了什么环保的思想,激发了什么环保意识,惭愧的说,还真没有。

关灯一小时,对于环境的保护有多大,一直都有争议,毕竟终端用电量和发电厂的发电量也不是一回事。反倒是关灯后对于人们生活造成的不便影响却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科技文明的社会中,保护环境也并不是要每个人放弃现代文明的便利。所谓的“地球一小时”本质上来说是反智的,反现代科技文明的,这样的缺陷使得其更多的只是一次环保秀,仅此而已。


其实只要能真正的保护环境,所谓的环保秀也无不可。就比如“蚂蚁森林”,这也是一次环保秀,但同时也是远在阿拉善沙漠的一棵棵真实存在的梭梭树,是真正能够激励大家环保意识的东西。阿里巴巴在这方面比WFF要真诚的多。


环保需要的是实干,而非空谈,口号没有任何意义,真正需要的是示范。只有那些自己亲身做到的环保行为,才会对身边的人,甚至更多的人产生影响。才能真正的将环保意识传递出去。



全球范围来说地球的环境保护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大家可以看到地球现在的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每一个地区都出现不同的气候灾难。世界的环境出现这样的问题,跟人类日益频繁的活动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所以我们要爱护地球,就要从自己的行动做起。

地球一小时这个活动已经开始了,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做出的一项有意义的环境保护的事情,主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全球性节能活动是一个有意义的举动,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可以显示出人类对地球的爱护,一个小时的时间对于大家来说很快就会过去,但是一小时用户保护环境,真的很有意义。

我们的地球现在的情况已经很危险,因为地球的植被面积缩小的很厉害,经过科学家的统计,目前世界的植被数量是历史最低水平。地球的水资源也开始迅速的枯竭,特别是在非洲部分地区,没有水的情况已经造成许许多多的人失去生命,就算是一下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也感觉到水越来越珍贵。

地球一小时的活动,看似十分的短暂,但是留给人们的记忆却十分的深刻,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现在这个活动开始了,我们能够感觉到周围的人都在议论地球一小时这个活动,新闻媒体也在宣传这个活动,而且大部分是正面的新闻,这就是舆论的力量,也是提高全世界人民环境保护的一个好办法。

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资源本身来说也是可观的,因为全世界同时坚持一小时的话,那么电能可以节约出一个天文数字,这本身来了的意义就是非凡的,毛主席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地球一小时的活动,就像是星星之火,可以点燃人们心中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看似有些微弱,但是环境保护的种子已经开始在全世界传播。

仅靠地球一小时活动当然不足以唤起人们长久的环保意识,环保意识需要日积月累的培养与熏陶。我非常赞同“地球一小时”活动初衷,虽然这一个小时也只是形式主义,目前还无法通过这一个小时来规范一年365天的环保行为,但至少通过这一个小时,传达了节能低碳环保的理念,在社会上形成一波环保热浪。通过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让社会公众体验没有电的一小时生活,更加亲近身边的人、更加亲近大自然,当然这停电一小时非强制,而是鼓励社会大众积极参与,或许可以让社会大众体验到节能,也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少玩手机,多与家人沟通增加感觉。所有,“地球一小时”活动有意义,应该持续举办下去。然而,仅仅靠每年的这么一小时,不足以培养社会持之以恒的环保意识。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地球一小时”以后,怎么鼓励大家树立环保意识并贯彻落实于生活的一点一滴。

首先,建议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多举办环保类活动,扩大活动参与面,以社区、学校、企业为对象,举办更加贴近生活的环保活动,不局限于组织大家就去捡垃圾这种活动,可以组织大家参加环保摄影比赛、环保书画展、环保类讲座,甚至可以举办行走大赛,鼓励大家多步行,少坐电梯。

其次,在地铁、公交站等公共场合,张贴环保宣传图画,积极引导大家如何在生活中通过随手关灯等一举一动来节能。

最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大家多使用布袋,少有塑料袋。引导企业生产制造可回收利用的包装,为公众提供更绿色的产品。

恕我直言,我同意楼上的观点,所以我还给她点了个赞!
真正的环保意识本应该根深蒂固于我们的思维中,而非靠这种仅仅只有一个小时的活动来支撑!

形成一种意识需要一段时间,形成一种习惯需要更长的一段时间,而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则需要long long long time!
所以只有长年累月的教导和家庭氛围的熏陶才可以慢慢养成这样节约习惯,重要的点是哪里?绝对不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活动所能做到的,而且这活动还只是每年一次而已,如果你365天,364天都在浪费,那么仅仅一天的关注和节约也只能够是杯水车薪。虽然看似好像全球的一小时加起来也是很多,那么再算一下,如果全球人364天都节约了呢?那才能真正的做到有效和环保!
并且这一次的环保秀也还是让人很不放心的,以前到了这个时候,大家看电视都会看到这样的宣传,可是现在电视已经不是必备的东西了,人人都习惯了用手机,那么在宣传力度上也就被削弱了很多,在忙碌的生活当中我们可能就会忘记这样的事情,晚上八点半也是黄金时间,许多人都在家忙工作,或许还在娱乐中,能想到的又有多少?让我八点半关掉很多带电的东西?这个我肯定做不到的,我所开着的都是很必要的,也是我所需要的。不过我在平常的生活当中确实也很关注节能和环保,毕竟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

所以谈到支持肯定没有人会不支持的,每个人都知道环保的重要性,但是最担心的一点不是没有这样的意识,而是没有这样的条件反射,甚至于很多时候忙忘记了,所以在宣传的同时我建议最好在一些设备上就贴上一些关于节能的标示,就像在宿舍里我们经常会写:随手关灯,随手关门。这样的提示语,这样的效用可能还是会比较大的!
所以不管是费尽心思的作秀,还是家长们的天天念叨,最终的希望也就是大家能够把想法固化,甚至于不用想就会做,如果有了这样的条件反射,那么如果还是有污染,也就不是我们的过错了,或者说是我们不可控的范围了,剩下的就交给别的方法吧!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针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它建议每家每户在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30关闭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明对节能减排活动的支持并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但是“地球一小时”真的能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吗?它真的能实际做到节能减排吗?

首先值得指出的是,“地球一小时”所宣传的环保理念还是好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人们的支持与呼应,确实也做到了许多为地球环保、节能减排有益的事情。通过此项活动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唤起,并且在能耗方面也确实有一定的数据可见。

但是遗憾的是这场看上去十分有意义的节能减排活动是十分空虚的,在真正的解决能耗、环保问题上并没有做出实际上的贡献。因为人们家庭电网所消耗的电能少并不意味着发电厂的产电就少了,即便你没有用电电能确实还是消耗了的,并且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关灯一小时会对电网造成冲击。最讽刺的是,在熄灯以后许多家庭选择点蜡烛来照明,但是根据化学原理,“关灯点蜡烛”实际上排放更多的碳元素,而且蜡烛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蜡烛燃烧的臭味和黑烟每个人都很清楚)。因此,“关灯点蜡烛”是没有科学常识的体现,作秀成分多于实际意义。综合来讲就是宣传这一活动的组织实际上是没有什么科学知识的,并不懂得国家电网的运作以及发电产能的具体原理,只是一知半解的从某些地方知道用电会产生消耗和污染。

根据以上叙说得知“地球一小时”的发动组织本身是缺乏对于电能的各种原理的,因此他们所倡导的一些行动实质上不仅没有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反而造成了许多负面的效果,不过这也不能责怪他们,至少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并且一些宣传环保的意识还是值得表扬的。

所以我认为地球一小时虽然没能做到实质上的节能减排,但是对弈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也不能称他们为作秀。

“地球一小时”活动,实际是否真正具有环保意义~

“地球一小时”活动有何意义?全球关灯后,世界变成了这般模样

根据化学原理,“关灯点蜡烛”实际上排放更多的碳元素,而且蜡烛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蜡烛燃烧的臭味和黑烟每个人都很清楚)。因此,“关灯点蜡烛”是没有科学常识的体现,作秀成分多于实际意义。宣传地球一小时等活动所排放的碳,已经远远大于关灯1小时所节约的碳,作秀成分多于实际意义。有部分反对者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关灯一小时会对电网造成冲击,但未有详细数据公布。另有部分反对者认为这是形式主义,关灯一小时不会节约多少电,不如关闭空调、电视等实在。而支持者认为反对者是误解了地球一小时活动初衷,活动本身是为了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而非为了靠这一小时节电。而电力工作者认为这是对电力系统不了解的环保团体,自以为是地搞出了这么个劳民伤财的环保秀。在我国的发电厂主要以煤电为主,发电过程主要是锅炉烧煤-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切割磁感线做功-产生电能。电网的用电负荷直接决定了汽轮机切割磁感线的阻力。如果瞬时用电负荷骤降,主要危害表现在两点: 阻力下降,气轮机转速升高,控制系统必须调节蒸汽阀门,减小进气量。但锅炉的燃烧存在延时惯性,温度不能马上降低,故蒸汽堆积在管道内,造成管压骤升,极易引起安全事故。 锅炉的负荷存在下限,一般如果发电负荷低于设计负荷的30%,锅炉就容易熄火,此时一般需要往锅炉投入燃油以防止熄火,这种情况多在夜间发生。晚上8:30~9:00这段时间内,工厂基本停工,主要耗电大户就是民用,此时锅炉已经处于低负荷运转状态了,再降低用电负荷,锅炉熄火的可能很大。锅炉的再启动是非常麻烦的。 国家电网公司肯定听到风头,然后有意识的关掉若干电力机组的,火力发电机组关掉新开启浪费的能源其实更多。节约用电最有效、最实际的办法,是每个人都随时随地的注意节约。而不是这样大家一起,作一场环保秀的游戏。这个宣传是有意义的,但是我们没有必要都在这个时间去熄灯一小时,这样只是造成更大的浪费。

地球一小时可以干什么事情 地球一小时能做什么事
答:地球一小时也就是熄灯一小时,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发起的一项全球性质的倡议,建议非必要部门都在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八点半到九点半熄灯,来唤起人们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注,这一活动最早在悉尼市展开,并迅速在全球各国流行开来。地球一小时可以干的事情非常多,远离手机电视一起来个烛光...

“世界地球日”和“地球一小时”有什么区别
答: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地球一小时是一个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希望借此活动推动电源管理,减少能源消耗,唤起人们以实际行动应对全球变暖的意识。

地球一小时的优秀宣传语句
答:“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旨在唤起大家的环保意识。下面是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优秀宣传语句,欢迎阅读借鉴。 地球一小时的优秀宣传语句1 1、熄灯时你可以秉烛夜谈;熄灯时你可以仰望星空;熄灯你可以参与家庭聚会;熄灯时你可以在街头散步;熄灯你可与朋友参与运动;熄灯你可与亲朋烛光晚餐。 2、一个人熄灯一小时,或许微不足道...

地球一小时蓝色WE来主题
答:“熄灯”仅仅是一个开始!还有成千上万种方式,可以展示你的声音和你的支持。比如,观看气候相关影片,与爱人准备份环保晚餐,与亲友讨论,骑车跑步,或者举办一场快闪……“地球一小时”活动能够唤起每个人的环保意识,每一天、每一刻,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为...

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什么积极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
答:此外,随着近些年人们意识的提高及宣传的到位,人们对地球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关注,地球一小时活动背后是人们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担忧与关心。人们响应这个活动,尽了自己的一份义务,积极参与到保护整个地球的行动之中,希望以此能够唤醒人们的意识,使人们得以长久的生活在地球之上。

地球停电一小时手抄报(地球停电一小时)
答:总结与启示</ 总的来说,"地球一小时"并非简单的停电游戏,而是对环保理念的传播和实践的契机。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改变来自每个人的行动,无论是大是小,每一次节能的尝试,都是对地球家园的负责任态度。让我们以更积极的方式来参与,让每一小时的熄灯,点亮我们对可持续未来的追求。

地球一小时活动这几年都在干嘛?这些主题和我们有关吗?对我们又有什么影...
答:2018年3月,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2018年将熄灯仪式时间定为3月24日20:30,届时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将通过自发熄灯一小时,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此次活动将由WWF、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协会、腾讯公益基金会...

地球一小时的意义什么?
答:呼吁公众熄灭不必要的照明灯光和其他耗电设备,邀请更多人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日常点滴小事中注重生态保护。这种公共区域熄灯、民生领域倡导熄灯的做法,正逐渐成为各地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常规思路。这既回归了“地球一小时”设立的初衷,也可以通过更少的打扰唤起更多人的参与。

“地球一小时”活动开始,你如何评价这个活动?
答:这个活动非常的重要,可以让人们了解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也可以让人们保持安静,可以让人们得到有效的喘息,能够减少对电力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