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什么?

作者&投稿:单于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过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诸方面全面建设的过程。它们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
(一)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它不仅能够不断地通过自身改革,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出繁荣的经济,而且能够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创造出先进的、更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绚丽多彩繁荣的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搞现代化一定要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在这方面,经济是基础,是政治和文化的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和文化的保证,文化则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并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经济、政治、文化这三方面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
2、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制度的显著标志之一
社会主义文化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需要,在批判地继承人类社会一切精神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的先进文化。它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它一切社会制度的显著标志之一。主要体现在,首先,社会主义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其次,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科学的文化;最后,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它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以往人类社会文化的全部优秀成果,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二)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
1、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
文化建设的方向关系到一个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新文化,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从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文化,从思想上、精神上极大地解放和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没有社会主义思想,就没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完善,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代化。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加强民主思想和民主意识的培养,加强法制思想和法制意识的培养。而只有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提高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打好基础。
2、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一样,都处在重要的地位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把它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直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方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以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能够从思想上、政治上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
如果动摇或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就会失去共同的政治方向,如果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就会导致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是我们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保证。
(二)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必须要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精神动力。我们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奋斗。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凝聚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同时,又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反作用。先进文化是推进社会经济、政治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团结凝聚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重点在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逐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它表现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为争取祖国独立富强而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激励全体人民的斗志,为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爱国就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爱国就要爱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这是爱国主义在新时期的本质特征。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人们认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在全社会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国家尊严为最大耻辱。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是贯穿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中的最基本的原则和行为准则。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是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它的作用是调节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使其和谐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对于培养人们的大局观念、整体意识、奉献精神,对于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主要表现就是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基础。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最后解决问题要靠教育和科技。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身心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目的是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服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已经由军事竞争、经济竞争、科技竞争转向了教育竞争、人才竞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衰,则国力衰,教育兴,则国力兴。
邓小平历来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与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仍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调动、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多种形式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这样在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就可以把我国巨大的人口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发展的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结晶。它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思维科学三大领域。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中,科学技术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邓小平高度重视科学事业,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邓小平文选》第2卷,86页,人民出版社,1993.)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科学发展的规划,提出了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妨⒘丝平绦斯�铰裕��蒲У姆⒄沟於�思崾档幕�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有了迅猛发展,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科学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要提高全社会对科技进步重要性的认识,用实际行动支持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重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倡导科学方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内在要求
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它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内在动力和内在要求。
(一)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内容
所谓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综合国力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是各种因素、各个领域的总和,也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综合国力实际上就是国家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综合性的实力。
以往的综合国力竞争,往往是资源的竞争。但在当代世界,除了少数战略性资源外,一般的物质资源在国家实力中的地位在下降,而人才、人的素质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其作用和地位在上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依靠现代教育,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社会的现代化既包括物质生产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现代人是物质生产现代化、制度现代化的主体,而人的现代化只能通过现代教育进行培养。
邓小平指出:“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大小,越来越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邓小平文选》第3卷,120页。)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的现代化的要求除了要求有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等等以外,还应当要求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道德,能抵御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这样,才能在新的科技革命和经济的、政治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没有教育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要使我们的国家走入世界先进行列是不可能的。
2、科学技术的实力和水准,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现代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技对于经济的贡献率也越来越高。科学技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往往能提升一种产品的竞争力,有时甚至能带动或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提供着基础和动力。因此,科学技术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谁占据了它,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在各个领域日益激烈地进行。我们只有清醒地看到这种竞争,认真研究它的态势和特点,从我国实际出发,认真抓紧抓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积聚起我们的智力资源,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努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建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文化建设,是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提高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力。
所谓文化力,实质是文化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最终表现为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文化力主要表现为:理论指导力、理想凝聚力、道德教化力、舆论导向力、科技创造力、法纪整合力、艺术熏陶力等几个方面,它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经济政治又反用于经济政治,它们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汇聚成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的“文化力”。这种文化力毫无疑问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文化力,必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
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共产党和人民群众
国家构想——一国两制


就是与其它社会主义的不同;
就是市场经济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
就是结合中国的国情;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具体的解释权在当政者手中;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

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解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确立这一任务的主要依据是: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于共产主义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率才能实现这个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
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扩展资料:
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
基本要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亦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即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实践开辟的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无论在何时都应增强实力,只有自强才是真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是什么?(要正确的)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5、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6、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8、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五位一体”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经济建设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建设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是什么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是指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性,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是: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什么构成的?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啊?
答: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 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调动全国各民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和巩固国家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后,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又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党是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答:分四点来阐述: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九)、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