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顺口溜“听诊器、方向盘、屠夫刀子、营业员”是指什么?

作者&投稿:咸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顺口溜说的四个职业。听诊器是代指医生,方向盘代指驾驶员,屠夫刀子代指食品站工人 ,营业员代指供销社门市营业员。

我们知道生产队时期,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许多东西凭票供应,于是就有了这顺口溜。顺口溜说的是当时叫吃香的职业。听诊器就说的医生,那时的农村经济不发达,有个小病小痛就近找赤脚医生解决了;因为医院都较远,一身白大褂的医生当然让人羡慕。所以就有了听诊器一说。

方向盘说的驾驶员。那时的车辆不多,一个单位或一个公社(镇),可以说没几台车。我当知青的樵坪山,七六年全公社壮劳力挖通了樵坪至鹿角泥巴公路:竟没有钱买车。还是每人集资一块钱买回来一辆山城牌 汽车 。成了我们公社第一辆车,可想而知,那时的驾驶员有多翘。所以就占了顺口溜第二。

那时啥东西都凭票。尤其是猪肉,那才是俏货 ,因粮食欠缺就养不出肥猪:那时的猪儿有一百二就够称了。就可以交食品站了,所以人们想买点肥肉来熬油,你得有熟人。屠夫刀子就说的食品站杀猪的工人,他当然可买肥肉,就是你同他人熟买东西也不是问题。这样屠夫刀子也上顺口溜了。

那时供销社的营业员当然翘。因为啥东西都要票的岁月,你想多买块肥皂也得有熟人,有熟人就可不要票。那时我母亲想多买肥皂,也是到处托人,最后在肥皂厂买了些肥皂角子(边角料)。我工作后才晓得,供销社营业员不仅可买肥皂,那时不容易看见的白糖,他们一样可以买到(要门市经理批条)。谢谢题主的提问。谢谢平台的邀请。

残阳余晖3

一有权,二有钱,三有听诊器,四有方向盘,五有大秤杆,六有炊事员。

客观的说,生产队时期也是非常困难的时期。由于新中国成立时间太短,一切基础建设还不完善,国民经济初具雏形,很多生活物质,都是以计划的形式供给。

生产队的解散,距今已有四十多年,很多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有所记忆。那时候粮食短缺,人们在填不饱肚子的情况下,还要参加繁重的劳动。因此很多人都向往着有一个好的职业,即可以不那么劳累,又可以有稍高的经济收入。

对于这种对特殊职业的羡慕与向往,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顺口溜流传。那时候我们这里流传的顺口溜是:一天吃一钱,饿不死饮事员,一天吃一俩,饿不死司务长。

“听诊器、方向盘、屠夫刀子、营业员”,单从字面我们就能理解,这是代表着四个不同的职业:乡村医生、车辆驾驶员、杀猪的、农村供销社营业员。

在大集体时期,所有的行业都是公有制的。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员,又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他们都是按全勤最高工分记工,而且都有不同程度的工资补助。

这里所说的四种职业,都是具有营业性质的,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而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员,肯定的也能有外块。经历过那时期的人都知道,这些行业人员的家庭生活,要明显的高于普通家庭。

那时候对于这些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但有专业的技术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根红苗正。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是梦想和奢望。

"听诊器、方向盘、屠夫刀子、营业员",这是70年代的顺口溜。

"听诊器"指的是乡里的医生,那时候乡政府也有医院。谁家里有了病人,就去请医生。医生看完病你得酒菜招待,当医生的能吃上,有口福,人们都羡慕。

″方向盘"说的是开拖拉机或气车的司机。那时候,各乡镇都有农机站,农机站有拖拉机,也有的地方有 汽车 。开车的司机是个令人眼红的职业,出行坐车,拉煤等等,有个司机非常方便。

屠夫刀子是县城副食品卖肉的职工,他手里的刀子在割肉时、掌握着肥与瘦。那时候的人都要割肥肉,不熟悉他给你割的是瘦肉。

那个年代的猪都要卖到县副食品去,根据猪的肥瘦分3个等级,一个等级一个价格。一头百十斤大的猪卖个3等价,四十多块钱。村里杀猪、杀羊要交"割头捐",每杀一头交3元。

营业员是指商业局和供销社下设的门市部里的售货员,各种疏菜、食品都很紧张,没熟人买东西很不方便。

医生、拖拉机手、 汽车 司机,卖肉的,营业员都成了热门岗位。人人羡慕,个个眼红。

这四种职业在当时着实让人喜欢,女孩们着意梳头打扮,在这些人面前一展质朴。而有幸站在柜台里的小伙子,使劲挑,喜欢哪个一准能成。

这几种职业红级一时,到80年代中叶就再没人提了。

好!既然有人还记的生产队时顺口溜“听珍器、方向盘、屠夫刀子、营业员”,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正好是其中的一员,告知网友们也无妨,听我细细道来:

(1)听诊器:就是当时的“赤脚医生”,每个生产大队都有1——2名,大队有专门的“卫生室”,小小的头疼感冒和小病小灾不用出村,有时还上门行医,这在当时生产队时是很受村民爱戴和欢迎的职业,他们的包酬就是大队给予一年36O个工日。

(2)方向盘:那时生产大队都有大小不一的拖拉机,有拖拉机就得有司机手握方向盘,当时有句俗话叫“方向盘铁饭碗”,所以拖拉机司机也是在生产队时期很吃香的职业。

(3),屠夫刀子:生产队时期没有像现在这样到处都有杀猪宰羊屠牛的,只有公社一级才有屠宰资格的“食品站”,屠夫刀子就是指“食品站”卖肉的,你别不信,一直到解散生产队时猪羊肉也没超过一元一斤,当时的“食品站”屠夫可是谁见都“勾巴”的对象,你要能认识“食品站”的屠夫,保证排队割肉时给你“肥膘肉”,那时社员都不愿意要瘦肉。屠夫在生产队时是最吃香的职业。

(4)营业员,在生产队时期,每个生产大队都有固定的公社供销社代销点,有代销点就有营业员,公社供销社营业员都是国家正式职工,大队营业员都是在村里有文化并且忠实可靠,享受固定工待遇,一年给予36o个工日,营业收入归大队所有。

这就是当时“顺口溜”的由来,如有不同解释可在评论区交流,谢诚邀请关注!

是指当时的特权和特权阶层。我们这七十年代末民间流行:一权;二钱;三营业员;四听诊器;五方向盘。

在那生活必需品奇缺的年代,营业员近水楼台先得月。例如报损商品有油水可捞,还能批到条子;所谓的合作医疗,有头面的能开到别人开不到的好药;架驶员能能捎货,交通方便。由于少,所以收入实惠。

1是医生,2是司机,3就是屠夫,4售货员。送礼物还有:炸药包,手榴弹,雷管不如送三转。

集体大生产时期 流传着这样的话:一是权,二是钱,三是杀猪刀,四是方向盘。

是指吃香的职业。

那年月工作不好找,能吃香的职业就更不好找。薪水上大家都差不多,但职业接触人广,巴结的人就多,自然好处就多。

听诊器指的是医生。那年月医院少,大部分又都是公费医疗,病人特别多。所以,谁能认识医生那可是本事。于是,暗地里给医生送好处的比比皆是。

方向盘指的是司机。那个年代没有私家车,都是公车,而且车少。能当个司机可不容易了。小车司机服务领导能办事,大车司机搞货运,补助高能买稀缺物品,能挣钱。

屠夫的刀子,指的是会屠宰的手艺不仅吃香的喝辣的,还能得好处。

营业员是商店站柜台的。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很多东西你有钱也买不到,更别说处理的便宜商品了。而这些东西营业员都能从内部买到。

所以,那个年代家里有人能从事这几种职业的,一定不是一般家庭,往往让人羡慕。

这些工作都是最有尊严的职业!

~

描写不同年代的趣味顺口溜
答:不同年代的顺口溜一:50年代顺口溜 人民公社一枝花,党来浇水培育它,毛主席说了一句话,一夜开遍全中华。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的是干部。火车(群众)跑得快,全靠车头(党支部)带。各级干部吹牛皮,时兴下级哄上级,你也吹,他也吹,哄了中央毛主席。村哄乡,乡哄县,一级一级往上骗,哄了...

七十年代百货大楼售货员工资
答:24元。在六七十年代,售货员每月拿24元钱,已经是高工资了。 在当时的民间顺口溜“听诊器方向盘,人事干部售货员”这些工作都是香饽饽。

生产队时期没有通电,一到夜晚,大家都在干些什么?
答:生产队时期农村没有通电,也就没有电视机,吃完晚饭后,如果没什么事就洗了 睡觉。少数有收音机还听会儿新闻,喜欢看书的就在油灯下看一会儿书,然后再睡。如果家里养了猪,妇女得剁猪菜,煮猪食,有时还做做鞋,补补衣服,一直忙到深夜。大集体的时候我虽然还小,可一些事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时...

生产队时期,“车把式”是个什么角色?为什么社员都很羡慕他?
答:很多时候,坐大马车的人叫方向盘式,有时坐骡车的人叫方向盘式。 不要小看方向盘式。 坐马车看起来很容易,其实一点也不容易。 一般人还不能做这样的工作。 可能坐不上马车,或者让马受伤。 马车有一式六成,挥鞭、赶车、策马等都有很多讲究。 以前生产队中的手柄式,最重要的本事是善于调教。手...

生产队的顺口溜
答: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2、土地联了产,不用干部管。公社班子软,大队班子散,生产队里无人管。3、依靠改革指的路,集约农业起的步,文化知识发的家,科学技术致的富。4、不打铃,不敲钟,一路小跑去上工,责任田里显威风。5、大干部,...

生产队时期,如果家里来了亲戚,农民会用什么食物待客?
答:生队时期若是夏季,青菜是有的,到了冬季也就是罗卜白菜土豆,这还是生活过的好的,差的只有一样,买块豆腐熬白菜,一碗白菜豆腐一碗豆腐白菜。到了春天忍痛蒸一碗鸡蛋糕,客人象征性的喝两口,因为小孩在旁边咽口水。农村,城镇哪家都是用缸腌咸菜,径历过的不会忘的。生产队时期,如果家里来了亲戚...

人是铁饭是钢这样相似句描述工作的想一句顺口溜
答:听诊器、方向盘,锛凿斧锯售货员。(指什么人吃得开,办事好办。其中锛凿斧锯指的是木匠)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又分给了农民,民间流行起的顺口溜:毛主席睁开了眼:嗯?辛辛苦苦几十年,怎么一宿变成了解放前?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上午汽车轮子满天飞,中午酒瓶子一大堆,...

生产队时期,生产队是怎么分配粮食的?
答:生产队时期打下来的粮食分配,先留足种子,再完成国家任务,后留储备粮,饲料粮,剩余粮食按照人七劳三进行分配,油料作物一律按人口分配,麦季造预分方案,年底造决分方案,方案造出来后要向公社审批,批不下来重造,不管那季造方案要把军工烈属,退伍军人,教师家属,困难户,赤脚医生家庭,需要吃照顾粮的户吃到全队口粮的平...

生产队时,社员生病发烧时去哪里看病,要给钱吗?
答:生产队三四十户人家没有赤脚医生、大队有医疗站有三四个赤脚医生、主要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多以针灸、中药治病、西药不多、大都是、黄胺、止疼片、安乃近、阿斯匹林、牛黄、银翘片、等、虽然医生水平不高、但苗红根正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可正的很、五分钱看一次病、还态度相当好、没一点显摆劲 生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