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大小是如何测量出来的? 地球大气的总质量是怎样测量出来的?

作者&投稿:帅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是根据同一高度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影子的长度不同计算出来的。

据史料记载,最早测算地球大小的人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埃拉托色尼受亚里士多德《天论》思想影响很深,深信大地为一球体。他依着自己博学的数理知识构想,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测出了地球的大小。

他的测地方法是这样的:

1、在地面上,他首先选择了两个南北基本上在一条经线上的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居北)和阿斯旺城(居南)。

2、然后在夏至(6月21日)这天的正午时分,对两地水井的太阳照射情况同时加以观测,发现在阿斯旺,阳光可以直射到井底,而在亚历山大港,阳光只能照到井壁,光线与井壁的直立方向有一个7.2°的夹角。这个夹角的产生不是别的,正是因为亚历山大港和阿斯旺城两地间的地面呈曲面(地球球面的一部分)所致。

3、埃拉托色尼根据商队在通过两城时在路上所用的时间,算出了两地的距离,其值为5000斯台地亚(古埃及的一种长度单位)。既然亚历山大港和阿斯旺大体位于同一经线,它们这间又存在着7.2°的差角(相当于整个圆周角360°的1/50),根据几何定理,埃拉托色尼求出了地球的圆周长:

4、据考证,大约10斯台地亚相当于1英里或1.609公里。250000斯台地亚则约相当于40225公里,这个数值,和目前测量的经线圈长度(40008.6公里),已经是较接近了。埃拉托色尼当时是把地球作为正球体(半径都相等)来考虑的,故有了经线圈的长度,就可以求出地球的半径,以及地球的体积大小。

公元723年,我国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张遂),曾指导测量队,在河南省黄河南北的平原地带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测地工作,测得纬度一度的距离为唐制351里50步。此距离与现代理论算出的仅差20.7公里。堪称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球纬度一度弧长的测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测地方法日臻完善。在现代,除用大地测量方法外,科学家们还可通过测量人造卫星轨道,将更精确地测定地球的大小。

从1980年起,国际上所采用的地球大小参考数值(如赤道半径值为6378137米,地球扁率为1/298.257),就是通过大地测量、人造卫星测量等互相配合,而取得的地球大小精确值。

地球的体积,也并非是恒定的。随着时间的演进,它会发生“膨胀”。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从诞生至今,半径已增长了1/3。地球变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原因之一,是与地内物质上涌,促使地球上部物质增多有关。因此,地球体积的测定,也绝不是一劳永逸的。

地球的体积测算出来以后,我们可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地球的总质量,同样可以算出地球平均密度等等相关数据。

扩展资料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球



据史料记载,最早测算地球大小的人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埃拉托色尼受亚里士多德《天论》思想影响很深,深信大地为一球体。他依着自己博学的数理知识构想,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测出了地球的大小。他的测地方法是这样的。

  在地面上,他首先选择了两个南北基本上在一条经线上的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居北)和阿斯旺城(居南)。然后在夏至(6月21日)这天的正午时分,对两地水井的太阳照射情况同时加以观测,发现在阿斯旺,阳光可以直射到井底,而在亚历山大港,阳光只能照到井壁,光线与井壁的直立方向有一个7.2°的夹角。这个夹角的产生不是别的,正是因为亚历山大港和阿斯旺城两地间的地面呈曲面(地球球面的一部分)所致。埃拉托色尼根据商队在通过两城时在路上所用的时间,算出了两地的距离,其值为5000斯台地亚(古埃及的一种长度单位)。既然亚历山大港和阿斯旺大体位于同一经线,它们这间又存在着7.2°的差角(相当于整个圆周角360°的1/50),根据几何定理,埃拉托色尼求出了地球的圆周长:

  据考证,大约10斯台地亚相当于1英里或1.609公里。250000斯台地亚则约相当于40225公里,这个数值,和目前测量的经线圈长度(40008.6公里),已经是较接近了。埃拉托色尼当时是把地球作为正球体(半径都相等)来考虑的,故有了经线圈的长度,就可以求出地球的半径,以及地球的体积大小。

  公元723年,我国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张遂),曾指导测量队,在河南省黄河南北的平原地带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测地工作,测得纬度一度的距离为唐制351里50步。此距离与现代理论算出的仅差20.7公里。堪称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球纬度一度弧长的测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测地方法日臻完善。在现代,除用大地测量方法外,科学家们还可通过测量人造卫星轨道,将更精确地测定地球的大小。从1980年起,国际上所采用的地球大小参考数值(如赤道半径值为6378137米,地球扁率为1/298.257),就是通过大地测量、人造卫星测量等互相配合,而取得的地球大小精确值。

  地球的体积,也并非是恒定的。随着时间的演进,它会发生“膨胀”。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从诞生至今,半径已增长了1/3。地球变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原因之一,是与地内物质上涌,促使地球上部物质增多有关。因此,地球体积的测定,也绝不是一劳永逸的。

地球的体积测算出来以后,我们可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地球的总质量,同样可以算出地球平均密度等等相关数据。

根据同一高度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影子的长度不同计算出来的。

看看两千多年前最聪明的古人是如何测量地球大小的



卫星

人类是怎样精确测量出地球大小的~

根据海平面的曲度半径长短就能测量出地球的大小。比如通过看轮船的桅杆,就能计算出地球的曲度,就能计算出地球的半径,就能计算出地球的大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猜想,我们这个世界由4个壳层组成,而这4个壳层又分别由四种原质构成,它们是土(大地)、水(海洋)、空气(大气)和火(通过闪电发出的光,偶尔可以见到它)。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些壳层之外的宇宙是由神秘的第五种原质构成的,他把它叫做“以太”。
亚里士多德曾说:“大自然厌恶真空”,并以水压机能够从井里汲水为例。当水压机的活塞被提上来时,活塞的下面留下了一段真空;但由于大自然厌恶真空,所以周围的水会打开水压机底部的阀门,涌入真空。重复进行这种动作,就会把筒内的水越提越高,直到它从泵口流出。
中世纪欧洲的矿工们发现,无论花费多大力气,水压机都不可能把水汲到离原来水面10m以上的位置。伽利略在晚年时曾试图解开这个谜,但结论是大自然对真空的厌恶只是到一定的限度为止。他的学生托里拆利和维维安尼在1644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在一根约1m长的玻璃管里灌满汞,把开口的一端塞住,倒过来立在盛有汞的盘中,然后拿开塞子。这时管中的汞开始流到盘里,但当管内汞柱降低到比盘内汞面只高760mm时,汞就不再从管里流出而一直保持这个高度。
第一个“气压计”就这样制成了。没过多久人们发现,汞柱的高度并不总是一样的。16世纪60年代,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在暴风雨之前汞柱高度会降低,说明天气变化与气压有关。
是什么使汞柱保持一定的高度呢?托里拆利和维维安尼认为,这是由于大气的重量向下压在盘中的液体上。这一观点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空气没有重量的学说,这项实验也证明了大自然并不一定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厌恶真空,因为当管内的水银下降后,在封闭端留下的那个空间就是真空,而10m高的水柱或760mm高的汞柱的重量就等于截面与之相同、高度为从地面到大气顶端这样一个空气柱的重量。
如果空气具有一定的重量,说明它具有一定的高度。17世纪6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地面附近大气的压强约为1kg/cm2,由此推算出大气层的高度约为8000m左右。但波义耳通过实验发现,气体受到压力时体积会收缩,体积的变化与压强成反比,这项发现后来被称作“玻义耳定律”。
不久,法国科学家帕斯卡让人带着气压计登上一座1500m高的山,并请他在登高时随时注意气压计中汞柱高度下降的情况,证明空气在海平面时最稠密,随着高度上升,空气会变得越来越稀薄。这样,人们开始明白大气层厚度绝对不止8000m。
据科学家估算,大气质量约6000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根据理论计算,如果温度不随高度而变化,每上升1.9万m,空气压强就将减小为原来的1/10。以此计算,在距地面170km的高空,那里的大气压只有地球表面的百万分之一,而空气的密度只有十亿分之一,但这一点点空气就足以让进入地球大气层的陨星因摩擦生热而使其大部分物质燃烧殆尽并发出白炽的光芒。

...一把长度大约是球的直径2/3长度的直尺.你怎样测出球的半径?方法很多...
答:用绵线绕球一圈,再用尺量线,多余部分往回折,量出的数据除于3.14就是直径

机械制图中怎样测量零件内外球面半径?谢谢
答:用卡尺测量球外径,再测壁厚,外径-2倍壁厚就是内径。为了测量精确,你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如果你只是为了检验内径和不和要求的话,可以用内径百分表。

怎样测量半径与直径的长度?
答:1、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通过圆心连接圆上的两个点,测量三点共线的长度。2、测量半径。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3、通过圆的面积。根据S=πr^2,算出半径,乘以2就是直径的长度。4、通过周长测量。根据 C=2πr=πd,直径等于周长除以圆周率。

实心球是如何测定远度的?
答:(2)规则 实心球的学名叫做: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这就说明规则了。不要助跑,不要双脚同时离地,不要踩线。动作方法 (1)持球 无论哪种握法都是要将球的重心落在指根部。五指自然分开,两手形成半球状“包裹”在实心球的后侧下方,用指根以上部位触球,掌心空出,两手大拇指相对成“...

如何用几个工具测量球的直径?
答:1 杠杆原理的平衡法则!就和杆秤一样

科学实验球的大小高度
答:科学实验球的大小高度为:前轴五厘米丶后轴中轴通用六厘米。五种科学实验球在落球实验中的钢球规格都是一样的,前轴五厘米后轴中轴通用六厘米。落球测试是指:眼镜一般是树脂或玻璃制的,落球冲击是以一定高度一定重量的钢球自由落体的形式砸再试样表面,然后看外观,是否破裂或者有裂纹,银纹等等。

...的直径和体积的呢以及可以宇宙的大小是用什么测量的呢?
答:而红移的判断方法这是根据一个物体它本身的速度,与它辐射出来的射线的光谱位置移动,来判断物体是在远离我们还是靠近我们,而根据光谱变化的频率来判断它与我们的距离。这就是著名的多普勒效应,通过这个检测与计算来判定,一颗恒星他的位置运动方向及运动速度。而测量出恒星后,再想测量出他是否还有行星,...

人类如何精确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答:本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通过实测和分析,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738.14公里,极半径为6356.76公里,赤道...

关于球的体积
答:除此之外,当我们想要计算某些三维物体的平均密度时,也经常会利用球的体积来进行计算。比如在化学中,我们需要计算一个固体的密度时,首先需要将其体积测量出来,然后将其重量除以体积,就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密度。总的来说,球的体积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在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意义。

地球半径怎么测出来的
答:371千米。这个结果成为了当时最为权威的地球半径测量数据。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测量方法不断完善。例如,现在常用的卫星遥感和激光测距技术可以实现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精确测量,不仅可以得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还可以推算出地球的重力场、形变和地震活动等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