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与共载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隆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游仲鸿文言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译文资料供参考: 游仲鸿(1138-1215),字子正,谥为忠,南充人。

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第,官犍为主簿,被总赋李昌图看中,荐给赵汝愚作制置司干办工事。赵汝愚也器重他,称他是"直谅多闻"之士。

赵汝愚回朝作相后,游仲鸿也被交章推荐入朝,官监登闻鼓院。赵汝愚受打击出朝后,游回川作过利州路转运判、提点刑狱。

可见,游仲鸿在京的官不到部长级,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级的部门之官?quot;大拜"和"参知政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游似(亦写侣)(?-1252),字景仁,号克斋,谥清献,赠少师。

他勤奋好学,师事刘光祖。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中进士,官大理司直。

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同年八月拜参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

游似的官运超过乃父,从拜端明殿学士到拜右相封国公死,都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游似高官后定居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那里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绩。游仲鸿的官阶虽不及儿子的高,但他的胆识和办事气魄则远在儿子之上。

他在任制置司干办工事时,宜宾一带的董蛮部内侵到犍为,并俘获了一些宋人。宋准备派兵进击,游仲鸿自请单独前去处理。

他去问明衅端后,叫董部放还俘虏,宋即照付马价,一场干戈就这样化为玉帛。游仲鸿受降而归,从此名声大起,被成都帅杨辅调为幕僚。

他向杨辅提出,用将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种。这样既安置了将要退役的士兵,减少人民的赋税,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鸟"。

绍熙四年入朝,正是韩 胃排斥理学、打击赵汝愚的时候。首相留正、理学家朱熹、谏官黄度都离开了朝廷。

游仲鸿愤然上疏道:"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礼;谏官黄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

愿极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他敢于这样逆鳞犯颜,予头直指宁宗和韩 胃,确非常人所能为。 自"庆元党禁"起,他被列入党人受到打击,回川在宣抚司任职,又常忤宣抚副使吴曦。

吴曦叛时他已回到南充,宣抚司的幕官薛绂也来到南充,宣抚使程松也来南充,总赋刘崇之也到南充来。游仲鸿指着案上书有"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册子向薛绂说:我已向家里人说好,"曦逼我死,即填其日"。

游仲鸿又向薛绂说:我已写信劝杨辅讨贼,杨辅不用我议。如程松肯用我议,我用积俸二万缗犒兵,护送他到成都。

结果,程松不顾而去。游仲鸿又遣子游似,将讨贼之义说刘崇之,崇之也不听。

这说明游仲鸿有过人的胆识,才有上述的主张与活动。如当时的游仲鸿有路以上地方大员的权位,那讨吴曦的大功,就不属于安丙和杨巨源了。

游似从中进士起,一直官运亨通,做到右相封国公,没有受过挫折。其间,除了跟理宗讲心学、论王道、劝其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贤共理外,则没有什么特异的政绩可言。

但游似在朝期间,正是南宋中兴,理宗求治,确立理学地位时间。一些贤才及受党禁打击和影响人员多被引用到朝里来了,如范钟、真德秀、魏了翁、赵葵、余[王介]等,均是这个时期入朝和受职的。

所以游似被人称为朝中正士,被杨升庵评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父子开南充性理之端。

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哲体学系。游仲鸿入朝,一面佐赵汝愚定策,一则"常从朱子讲学"。

游仲鸿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学的思想观点,朱熹还称游仲鸿是蜀中奇士。当朱熹被斥出朝时,他上书反对,要求"极还"朱熹。

后来,把游仲鸿列入"伪学",受到打击。死后,刘光祖表其墓道日:"呜呼!庆元党人游公之墓。

" 游似的学术观点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师刘光祖的影响,还受到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时,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学。

游似说:"嘉定十四载(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同诸友读易,偏考旧说,切磋究之。

"这年游似中进士,开始在朝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们关系更好,用游似的话说:"常过余语"。

他对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的讲解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响为大。

所以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游似在权兼礼部侍朗时上疏说:"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

"当游似官史部尚书入侍经幄、皇帝问治时,游似说:"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游似的论述是紧紧抓着心、念不放,把它当成万能的东西,这既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观唯心的理学思想。

我们知道,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嘉庆版《南充县志·外纪》说:"南充游忠公,常从朱文公(熹)讲学,深明性理,迄今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杂识志》又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

2. 苏武牧羊 古文翻译

《苏武牧羊》原文和译文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作者:班固 原文: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1〕,兄弟并为郎〔2〕,稍迁至栘中厩监〔3〕。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4〕。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5〕。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6〕。 天汉元年〔7〕,且鞮侯单于初立〔8〕,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9〕;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10〕。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11〕。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12〕,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13〕。及卫律所降者〔14〕,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15〕。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16〕:“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17〕,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18〕。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19〕。”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20〕,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21〕,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22〕!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23〕,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24〕。

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25〕。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26〕。

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

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27〕,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28〕,使牧羝,羝乳乃得归〔29〕。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30〕。

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31〕。

武能网纺缴〔32〕,檠弓弩〔伎33〕,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34〕。

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35〕,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36〕。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37〕,从至雍棫阳宫〔38〕,扶辇下除〔39〕,触柱折辕,劾大不敬〔40〕,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41〕,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42〕,推堕驸马河中溺死。

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43〕,陵送葬至阳陵〔44〕。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45〕,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46〕,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47〕,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48〕,爵通侯〔49〕,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50〕,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51〕,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52〕。”

武闻之,南向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昭帝即位〔53〕,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

3. 【窦武传翻译】

窦武传窦武字游平,安丰戴侯融之玄孙也.父奉,定襄太守.武少以经行著称,常教授于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关西.延熹八年,长女选入掖庭,桓帝以为贵人,拜武郎中.其冬,贵人立为皇后,武迁越绮校尉,封槐里侯.明年冬,拜城门校尉.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恶,礼赂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是时羌蛮寇难,岁俭民饥,武得两宫赏赐,悉散与大学诸生,及载肴粮于路,丐施贫民.兄子绍,为虎贲中郎将,性疏简奢侈.武每数切厉相戒,犹不觉悟,乃上书求退绍位,又自责不能训导,当先受罪.由是绍更遵节,大小莫敢违犯.时国政多失,内官专宠,李膺、杜密等为党事考逮.永康元年,上疏谏曰:“臣闻古之明君,必须贤佐,以成政道.今台阁近臣,尚书令陈蕃,尚书朱寓等,皆国之贞士,朝之良佐.尚书郎张陵、边韶等,文质彬彬,明达国典.内外之职,君才并列.而陛下委任近习,专树饕餮,外典州郡,内干心膂.宜以次贬黜,案罪纠罚,抑夺宦官欺国之封,案其无状诬罔之罪,信任忠良,平决臧否,使邪正毁誉,各得其所.宝爱天官,唯善是授.如此,咎征可消,天应可待.陛下所行,不合天意,不宜称庆.”书奏,因以病上还城门校尉、槐里侯印绶.帝不许,有诏原李膺、杜密等,自黄门北寺、若卢、都内诸狱,系囚罪轻者皆出之.其冬帝崩.帝既立,武既辅朝政,常有诛剪宦官之意,太傅陈蕃亦素有谋.时共会朝堂,蕃私谓武曰:“中常侍曹节、王甫等,自先帝时操弄国权,浊乱海内,百姓匈匈,归咎于此.今不诛节等,后必难图.”武深然之.蕃大喜,以手推席而起.武于是引同志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征天下名士废黜者宗正刘猛、太仆杜密等,列于朝廷,请前越嵩太守荀翌为从事中郎,辟颍川陈定为属:共定计策.于是天下雄俊,知其风旨,莫不延颈企踵,思奋其智力.(《后汉书·窦武传》,有删节)译文:窦武字游平,是安丰戴侯融的玄孙.父亲窦奉,定襄太守.窦武年轻时以经术德行而著名,曾经在大泽中教授学业,不接触时政,名声在关西一带很显著.延熹八年(165),长女被选进宫中,桓帝命为贵人,任窦武为郎中.这年冬天,贵人立为皇后,窦武升任越骑校尉,封槐里侯,五千户.第二年冬天,授城门校尉.任职期间,征召名士,廉洁奉公,深恶坏人坏事,不接受送礼贿赂,妻子衣食仅仅够吃够穿而已.这时羌蛮作乱,粮食歉收,人民饥饿,窦武将所得两宫的赏赐,全部分给太学诸生,又用车载粮食饭菜,在道路施给贫民.窦武哥哥的儿子窦绍,任虎贲中郎将,性情疏懒奢侈.窦武经常很严厉地训诫他,还不觉悟.于是上书请求把窦绍撤职,又自己责备不能训导好窦绍,应当首先受罪.从此窦绍便遵守节制,不论大小事,凡是非法的,都不敢违犯.当时国家的政治失误很多,宦官专权,李膺、杜密等人因党事被逮捕审讯.永康元年(167),窦武上疏说:我听说古时候的明主,一定要有贤明的辅佐,使政治清明.现在朝里亲近的臣子,尚书令陈蕃、尚书朱寓等,都是国家可靠的人才,朝廷的好助手.尚书郎张陵、边韶等,文质彬彬,熟悉国家的典章制度.朝廷内外的事,各种人才都在.随陛下任用.但是,陛下却委任接近一班小人.专门树立饕餮贪残的坏人,使他们在外任州郡大官,在朝廷内充当心腹.应当依次把他们贬谪罢去,按罪行大小惩处,剥夺宦官欺国的封爵,治他们非法欺君的罪,任用忠良,分清好坏,使邪正毁誉,各符其实,爱惜官位,只授予善人.这样.灾异可以消除,上天的感应可以立至.陛下做的,不合天意,不应称庆.,'疏送上去,以病重为由归还城门校尉、槐里侯印绶.桓帝不准许,下诏释放了李膺、杜密等人,自黄门北寺、若虚、都内诸狱,罪轻的犯人都放出来了.这年冬天,桓帝逝世,灵帝即位后,窦武辅朝以后,经常有诛杀宦官的想法,太尉陈蕃也久有此谋.他们在朝堂会议时,陈蕃悄悄地对窦武说:"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在先帝时就操弄国家权柄,把天下搞得大乱,百姓非常气愤,罪祸就是这些人.现在不诛杀曹节等人,以后就难办了."窦武非常同意,陈蕃大喜,用手推开座席而起.窦武于是招引同志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征召被废黜的天下名士宗正刘猛、太仆杜密,齐集朝廷,请前越嵩太守荀翌为从事中郎,征召颍川陈塞为属,共同商定计策.于是天下的雄才俊杰.知道了形势所趋,没有不抬起头,踮起脚跟,想贡献自己的才智的.。

4. 文言文翻译

高祖是沛郡丰邑县中阳里人,姓刘,字季。

他的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ǎo,袄)。高祖未出生之前,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

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见到有蛟龙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

高祖这个人,高鼻子,一副龙的容貌,一脸漂亮的胡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

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到了成年以后,他试着去做官,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对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捉弄的。

他喜欢喝酒,好女色。常常到王媪、武负那里去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负、王媪看到他身上常有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高祖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单父(shàn fǔ,善甫)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

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高祖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

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

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

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

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

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高祖做亭长的时候,经常请假回家到田里去。

有一次吕后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汉从这里经过讨水喝,吕后让他喝了水,还拿饭给他吃。老汉给吕后相面说:“夫人真是天下的贵人。”

吕后又让他给两个孩子相面,他见了孝惠帝,说:“夫人所以显贵,正是因为这个男孩子。”他又给鲁元相面,也同样是富贵面相。

老汉走后,高祖正巧从旁边的房舍走来,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她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高祖。高祖问这个人在哪,吕后说:“还走不远。”

于是高祖就去追上了老汉,问他刚才的事,老汉说:“刚才我看贵夫人及子女的面相都很像您,您的面相简直是贵不可言。”高祖于是道谢说:“如果真的象老人家所说,我决不会忘记你的恩德。”

等到高祖显贵的时候,始终不知道老汉的去处。 高祖做亭长时,喜欢戴用竹皮编成的帽子,他让掌管捕盗的 差役到薛地去制做,经常戴着,到后来显贵了,仍旧经常戴着。

人们所说的“刘氏冠”,指的就是这种帽子。 高祖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郦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

高祖估计等到了郦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西大泽中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高祖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

高祖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罢。”

高祖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

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我就是为这个哭啊。”

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高祖,高祖醒了。

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高祖,高祖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秦始皇帝曾说:“东南方有象征天子的一团云气”,于是巡游东方,想借此把它压下去。高祖怀疑自己带着这团云气,就逃到外边躲避起来,躲在芒山、砀山一带的深山湖泽之间。

吕后和别人一起去找,常常能找到他。高祖奇怪地问她怎么能找到,吕后说:“你所在的地方,上空常有一团云气,顺着去找就常常能找到你。”

高祖心里更加欢喜。沛县的年轻人中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因此许。



~

初一考试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里面的字都是初一上学过的)
答:“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跪求文言文《木兰词》《岳阳楼记》《祭姝文》,古诗《蒹葭》《陌上桑...
答:跪求文言文《木兰词》《岳阳楼记》《祭姝文》,古诗《蒹葭》《陌上桑》的重点词解释及全文翻译,急!!! 文章一定要全,不要有错别字,非常感谢!!!... 文章一定要全,不要有错别字,非常感谢!!!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茅台真假怎么辨别...

《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31篇:陈化成抗英原文及翻译
答:评论 收起 更多回答(1) 其他类似问题 2009-10-25 最新初中文言文助读29到40翻译 35 2008-10-16 关天培力战英舰的原文和翻译,急!!! 29 2015-11-24 文言文翻译《新唐书王志愔传》 1 2017-03-22 尽忠报国文言文为什么钱金玉谢绝亲兵的劝告而英勇捐躯 14 2015-10-06 ...

文言文延笃
答:4. 《蔡伦造纸》的文言文翻译 1、译文: 自古以来都是把字写在或刻在竹片上,再编成册,那种用来写字的丝绸叫做纸。丝绸很贵而竹简又太笨重,并且不便于人们使用。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 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

文言文共
答:――《孟子·滕文公上》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 共 gòng (1) 一同,一起。 [together] 苏黄共阅一卷。――明·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共车(同乘一车);共权(共同掌权);共饷(共同享受);共奖(共同奖掖扶助)。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

吴亓珪文言文阅读
答:1. 《后汉书.吴祜传》文言文全翻译 吴祜字季英,陈留长垣人,父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祜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祜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寄望,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

新世说文言文
答:6. 文言文世说新语郗超翻译 原文郗超与谢玄不善①.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③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④必济⑤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⑥,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⑦必能立勋.”元功⑧既举⑨人咸⑩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

华歆与王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答:华歆与王朗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如下:【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释】[1]华歆:见前篇《管宁华歆...

文言文陶侃传
答:庾亮在武昌,殷浩和其他一些臣僚乘秋夜登南楼聚会,一会儿庾亮也来了,大家起来准备回避,庾亮慢慢地说:“诸位稍留一会儿,老夫于此处兴致不浅。”便坐在胡床上和殷浩等人一起谈笑、咏诗。 9. 文言文:《陶潜传》翻译 原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

<<王逸少听支道林谈玄>>文言文翻译 急急急!!!
答:王逸少到会稽任职,初到任,支道林也在那里。孙兴公对王逸少说:“支道林的见解新颖,对问题有独到的体会,心里所考虑的实在美妙,你要见见他吗?”王逸少本来就有超人的气质,很是轻视支道林。后来孙兴公和支道林一同乘车到王逸少那里,王逸少都着意矜持,不同支道林交谈,不久支道林便告辞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