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吴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点拨法 复述法 品读法 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1')

  同学们,在五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古代不同体裁的文章,如吴均的书信体山水小品文《与朱元思书》、陶渊明的自传体文章《五柳先生传》、韩愈的议论性文章《马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体裁为赠序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2')

   三、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注音释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抽生(3')

   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3')

  1、听课文录音,学生听读。(3')

  2、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5')

  3、课文译注,抽生和全体问答形式,(5')

   五、深入研究内容,理解人物形象。(18')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1')

  2、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读书求学经历的特点,可以用哪个词?(艰难)(1')

  3、在第一段中,艰难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用书中原话回答无从致书以观和无硕师名人与游)(1')

  4、为什么会有这么两点表现呢?作者是怎样解决这两个矛盾的呢?(因为家贫才会有这两点表现。作者是通过借书,手自抄录解决了无书的难题;是通过到百里之外的乡之先达那里去请教,解决了无师的难题)。(2')

  5、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一层内容里,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1、勤奋好学,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3、诚实守信;4、抄书的读书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3')

  6、你喜欢书中乡之先达这样的老师吗?宋濂是怎样对待这位先达的呢?用文中原句回答;你怎样评价宋廉的求学精神的?(这位先达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但是对人严厉,甚至冷漠,还不时发脾气;宋廉对待这位先达态度虔诚而恭敬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致,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的求学精神是谦虚的,有问题需要请教,不要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而放弃请教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一切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学习对方的优点,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借鉴)(4')

  7、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从师求学过程的艰苦,按照衣食住行这几方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部分写的最感人?(先写行,再写住,接着写食,最后写衣,行这部分写得最感人,艰难跋涉,山路难走,天气恶劣,负重远行,以至于到了旅馆四肢僵硬,不能动弹)(2')

  8、文章中有多处对比,下面这两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分析请教时老师的态度和作者的态度的对比(第6个问题中已经分析,用老师的态度反衬作者的虚心和用功);

  生活状况,作者的衣食和同舍生的华丽服饰的比较。(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享受,而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像今天我们周围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的好,比谁穿的好,比谁身上的名牌东西多,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应当以此为鉴。)(3')

  9、总结: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1')

   六、课堂练习(6')

  1、理解文言词语。(1')

  2、教师出示情境话题(5')

  A、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B、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

  C、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当我听说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说:

  课堂展示,教师点评,提示学生学宋濂艰苦、勤奋的学习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学习态度。

   七、课后作业 :搜集小资料(2')

  教后反思:课堂容量较大,因而课堂朗读较少,以至于课堂练习的情境话题无法当堂完成。



~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朗读
答:《送东阳马生序》写了作者宋濂青少年时代求学的千种辛苦万般困苦,并拿后来太学中的条件与之作比,以告诫劝勉“马生”刻苦读书;文章都让人强烈地感到,我们必须珍惜优越的条件,好好学习,然而给予我最大震撼的东西并不是这一点--是宋濂的执著。 因为执著,宋濂可以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地情况下抄录了...

送东阳马生序的意思
答:《送东阳马生序》的意思: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

《送东阳马生序》课堂记录及反思
答:⑵ 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⑴ 课型:教读课 ⑵ 教学构思: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的名篇,编入了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浅易的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在教授时,我指导学生课下预习,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文意疏...

《送东亭马生序》
答: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翻译
答: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

谁给我 送东阳马生序 的教案全解?
答:自从明代开国文臣宋濂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写下《送东阳马生序》后,文中主人公马生闻名于海内外。世代学子以马生精神,刻苦学习,勤奋上进。 600多年以来,浙江东阳马生真名叫什么,是哪村人,有什么事迹,是一直为大家所关心的历史之谜。笔者查阅目前所存的各种东阳茂陵马氏宗谱,多方面论证、核查,认为马生君则(马君...

《送东阳马生序》中古今异义的有哪些?
答:《送东阳马生序》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本文重点讲解古汉语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特点、词类活用、文化常识等内容。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文】我小时就特别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

送东阳马生序
答:《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四部从刊》本).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

2017年语文人教版第24课送东阳马先生序课文内容
答: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