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投稿:冻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岳飞《小重门》
  (1)此词作于绍兴十一年,正是他奉十二道金牌被召回之后。这时的岳飞苦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上片“千里梦”正是词人梦到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是作者伟大抱负的婉转表达。下片“白首为功名”意为词人半生戎马,不觉间已白头,是词人对韶华已去的感叹。
  (2)上片写梦醒后的情景,表达了词人梦醒后才发觉梦中的一切都难以实现的失望与愁苦的思想感情,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强烈对比。
  (3)结尾以鼓琴为喻,表达了作者处境孤危、知音难觅的思想感情,在秦桧等主和派的强大压力下,作者深感孤寂、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

  小重山
  章良能
  柳暗花明春事深。
  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雨余风软碎鸣禽。
  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
  身闲时序好,且登临。
  旧游无处不堪寻。
  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小重山 章良能鉴赏】

  这首词所写的,可能并非词人日常家居的情景,似乎是在他乡做官多年,终于久游归来,或者少年时曾在某地生活过,而今又亲至其地,重寻旧迹。季节正当春深,又值雨后。柳暗花明,花栏里的红芍药抽出了尖尖的花苞(其状如簪)。这,不光由于季节的原因,也由于雨水的滋润。“雨余”二字,虽然到第四句才点出,但这一因素,实际上贯串着整个景物描写。由于春雨之后,天气稳定,风和日丽,鸟雀唤晴,鸣声也格外欢快。一个“碎”字,见出鸟雀声纷繁,乃至多样。春日迟迟,由春入夏,白天越来越长。而湿润的春天,总爱播阴弄晴,“犹带一分阴” ,正显出春天雨后景色的妩媚。总之,词人抓住春深和雨后的特点,写出眼前风物的令人流连忘返。换头“往事莫沉吟”,起得很陡,从心理过程看,它是经过一番盘旋周折才吐出的。“莫沉吟”,正见作者面临旧游之地对往事有过一番沉吟,但又努力加以排遣,用“身闲时序好”劝自己登临游赏。“时序好”,并非宽慰自己的泛泛之词,从上片写景中,已显示了这一点。而“旧游无处不堪寻”,登临之际,往日的踪迹,又一一能寻访得见,这照说是令人欣慰的,但遗憾的是,往昔在此地游赏所怀有的那一颗少年心,再也寻找不到了。

  词所表现的情绪是复杂的。年光流逝,故地重游之时,在一切都可以复寻、都依稀如往日的情况下,突出地感到失去了少年时那种心境,词人自不能免于沉吟乃至惆怅。但少年时代是人生最富有朝气、心境最为欢乐的时代,那种或是拏云般的少年之志,或是充满着幸福憧憬的少年式的幻想,在人一生中只须稍一回首,总要使自己受到某种激发鼓舞。人生老大,深情地回首往昔,想重寻那一颗少年心,这里又不能说不带有某种少年情绪的余波和回漩,乃至对于老大之后,失去少年心境的不甘,不满。“回来吧,少年心!”词人茫然若失之际,在潜意识里似乎有这种呼
  唤。可以说,词人的情绪应该是既有感恨,又不无追求,尽管他知道这种追求是不会有着落的。
  词的上片写春深雨后的环境气氛,切合人到中年后复杂的心境意绪,它令人赏心悦目,也容易惹起人感恨。换头“往事莫沉吟”,对于上片写景来说,宕出很远。而次句“身闲时序好”,又转过来承接了上片关于景物时序的描写,把对于往事的沉吟排遣开了。“ 旧游无处不堪寻”,见出登临寻访,客观环境并没有惹人不愉快之处,但语中却带出“旧游”二字,再次落到“往事”上。“无寻处,唯有少年心”,“无寻处”,三字重叠,以承为转,并且大大加强了转折的力量。过去的人生轨迹虽然还能找到,但少年时代那种天真烂漫的活泼之心已无法找到,找得到的东西反而增添,找不到东西的怅惘之情,使读者也不免感慨万分。词就这样一次次地铺展开来,又一次次地收转回来,使诗词既有气势,又把作者通过写词表达的忠 情逐步深化了。

《小重山》是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悲伤

词所表现的情绪是复杂的。年光流逝,故地重游之时,在一切都可以复寻、都依稀如往日的情况下,突出地感到失去了少年时那种心境,词人自不能免于沉吟乃至惆怅。但少年时代是人生最富有朝气、心境最为欢乐的时代,那种或是拏云般的少年之志,或是充满着幸福憧憬的少年式的幻想,在人一生中只须稍一回首,总要使自己受到某种激发鼓舞。人生老大,深情地回首往昔,想重寻那一颗少年心,这里又不能说不带有某种少年情绪的余波和回漩,乃至对于老大之后,失去少年心境的不甘,不满。“回来吧,少年心!”词人茫然若失之际,在潜意识里似乎有这种呼
唤。可以说,词人的情绪应该是既有感恨,又不无追求,尽管他知道这种追求是不会有着落的。

谁的小重山?

岳飞的小重山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志不已,是脍灸人口的爱国佳作。这首《小重山》词,改用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志雄怀。岳飞抗金的伟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迫害,而同时其他的人,如大臣张浚,诸将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飞有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词抒写了这种感慨。此词上半阕写出忧深思远之情,与阮籍《咏怀》诗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意境相似。下半阕“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极,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用比兴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凄凉的情怀,甚为悲伤忧郁。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误作为粗犷叫嚣。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岳飞的《满江红》与《小重山》词均表达了他的抗金以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只因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异,实际上异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区他其高下呢?况且作词常是要用以兴浑融、含蓄蕴藉的方法以表达作的幽情远旨,使读者吟诵体会,馀味无穷。岳飞因为壮志难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者这首《小重山》词,用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这也正是运用词体特长,正如张惠言论词时所谓“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词选·序》)对诗词评赏也应明白这一道理。缪钺所撰《灵溪词说》论岳飞词的绝句说:“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与此意同。

"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了作者豁然开朗,对前途抱有希望的思想感情。一、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二、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了作者豁然开朗,对前途抱有希望的思想感情。出处:宋代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

《泊船瓜洲》中诗人借助山、水、___等景物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情感?
答:《泊船瓜洲》中诗人借助山,水,春风等景物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情感。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变化过程
答: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谍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陆游七律...

求描写美好心情的古诗句,先谢谢咯!
答: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情感: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抒发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7、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情感: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暗示...

古诗泊船瓜州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古诗《泊船瓜州》表达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诗歌原文:泊船瓜州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想感情: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

高考诗歌鉴赏技巧
答: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

采桑子 重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古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作品是太多了。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里着重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