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会成为什么?

作者&投稿:弋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让用户尽可能少地花时间在微信上”,大概是张小龙所讲过的段子里,最特别的一个。

当然,这句话也是个玩笑。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自从微信出现以来,我们都遭遇了某种意义上的“绑定”。

去年,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关于新媒体的蓝皮书,报告指出我国近九成的人每天使用微信,25%的受访者日使用时长在4小时以上,近90%的人周使用天数为7天。

如果要评出一个“生活中最离不开的手机应用”,微信是绕不过的必选项。

当抖、快被认为是“时间黑洞”、 游戏 被指责为“电子毒药”,人们似乎忘记给微信一个名分。

微信和其它任何应用都不相同,使用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被迫式的接受:在这个容器里,容纳了12亿规模的用户基数,微信要做的,是找到用户群最大公约数的G点。

微信就像一颗恒星,在万有引力定律下,恒星是绝对的星系中心。

星云孕育恒星,社交孕育微信。

受到国外一款名为Kik的IM软件启发,张小龙做起了微信。

初版上线很快,从启动到正式发布,前后大概只用了4个月时间。倒不是团队有多神速,只因功能实在简单:设置头像和微信名、发送信息、发送图片、导入通讯录。

早期的微信,与其说它是一个社交软件,倒不如简明扼要地称作是免费版短信,除了聊天这种最古早的社交方式,再无其他发挥空间。

同为腾讯旗下社交类产品,从一开始,微信就与“老大哥”QQ截然不同。

后者一加再加,前者却把背包减到了最轻。

这种近乎相反的产品理念,让微信成为QQ的补集,为一些疲于冗杂功能的用户提供了替代方案。

受惠于兄弟产品的红利,微信支持QQ账号直接注册,顺利完成前期引流,操作界面和应用体积上“小而美”的设计,进一步拉高了用户对于这个新生物的打分。

在微信诞生之初,从Kik类似的通讯产品上看到商机、采取行动的玩家并不少。

早于微信一个月,雷军交出了米聊;再早以前,移动公司发布了面向自家用户的“局限版Kik”飞信,微信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背靠腾讯这棵大树,又有个性的定位,让微信得以一出场,就成为全场焦点,把其它“类Kik”软件远远甩在身后。

就像一瓶水做不成买卖,仅靠最初的4个功能,微信也绝不会长久。

拥有一定的用户基数后,微信开始一点点捡起之前从包里丢出去的东西:2.0开启“附近的人”,熟人社交的玻璃被打碎,陌生人获得进入列表的权利,也带来更多趣味;3.0支持群组保存至通讯录,社群关系得以固定,为日后愈演愈烈的社群运营打开了第一扇窗,通过一次次迭代,微信向社交大盘进发,直到4.0发布,进军终于告一段落。

2012年4月,所有更新了微信的用户都会在应用启动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如你所见,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一直到今天,这句slogan仍然醒目地出现在微信网站,标志着 历史 性的拐点,也就是从这一版微信起,朋友圈开启,微信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社交平台。

微博、贴吧、论坛,还有自家的QQ空间,与它相似的分享平台并不少,朋友圈之所以能独树一帜,在于微信一以贯之的私密性。

由于需要绑定手机号码,用户很难像在其他平台那样一人多号,“导入通讯录”的机制也让互联网面纱不复存在,内容被迫坦诚。

只有共同好友可见,让朋友圈像极了生活里的某个饭局:认识的人聚在一起开开玩笑、讲讲想法,绝不会有外人介入;同时暗示了圈子里的某种风向,成为维护关系的好渠道,让社交变得轻松。

至此,社交的星云正式形成,微信也走向了下一个阶段。

在线上、线下两个世界之间,微信是唯一的列车。

“不如加个微信?”线下,人们常用这句话标志一段 社会 关系的建立。

有趣的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线上聊天也会以同样的方式作结:聊天双方从其他某个平台转向微信,然后才以正式网友的身份,开启一段新对话;如果关系还能进一步发展,那么下一站就是见面。

某种程度上,这反映了私域内的绝对话语权。当社交的星云越扩越大,私域流量也在膨胀,牵引着用户向微信越靠越近、越粘越紧,最终孵化出一颗名为“大生态”的云核,而微信大生态建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次迈步,当属微信支付的推出。

在微信支付问世时,支付宝已经先跑了10年,依靠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的龙头地位,难觅敌手。

一直到那年春节微信“摇一摇”红包开启的前一秒,人们都还没意识到,手握6亿用户的微信已经拥有了怎样的力量。

从除夕到大年初一16点,海内外参与抢红包人数累计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实际领取红包2000万个。

一夜之间,微信追赶上了支付宝的十年抢跑,国内移动支付行业天翻地覆。

马云当即发帖,把这一事件定义为“春节珍珠港偷袭”,拉开阵势严肃对待,然而一个月后,微信支付使用人数由3000万暴涨至1亿,直接焊死了车门。

这次“偷袭”足以说明,微信已经跑通了大生态闭环,即通过公域到私域,私域再反馈到微信本身,形成三角价值链,在这个模型中,微信的商业价值在用户粘性增长中得以隐形增加。从

电商到文娱,任何你能想到的领域、场景,一切平台上的公域广场、私域账号,最终都会流向微信这片大海,其它平台人气越旺盛、用户之间的联系越多,在微信上发生的交互就会越多,进而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不止于线上,这种模式还蔓延到了线下,形成一条殊途同归的路径:实体商户通过加微信的方式与客户建立关系,保持联络,把朋友圈当作免费的广告板,塑造企业形象、推广产品和服务,又利用群聊搭建社群关系,形成了O2O的闭环。

一时间,人们对微信的认知,已经分不清是社交软件,还是一个CRM工具。

当微信把所有人套进了没有终点的循环,用户黏性却在功能补强和平台转移中一增再增,以至于再用“黏性”二字来形容都有失偏颇:两个物体之间才存在黏性,而微信,已经成了生活本身。

天文学家曾发现过一种叫作“轨道混沌”的力量。

它可以使行星相撞,从而引发恒星系的混乱,没人能确定那股力量从何而来,正如没人能看出如今的微信要往哪儿走。

2022年的微信公开课上,视频号、微信支付、小程序、搜一搜、企业微信等产品一一上台。

它们是目前微信星系中最繁荣的几颗星球,各自挥笔未来的可能,看起来风光无限,有人押注鼓掌,但在更多数的普通用户眼中,那个每天都要点开的绿色软件,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虽然栓住了12亿用户,但微信也变得不像微信。

毕竟自始至终,大多数用户对微信的期待,更多的来自于它的社交属性。

微信似乎忘记了“极简”的初心,又像是向浪潮低头,做出了妥协,把所有新的、热的都搬过来,主动做了小程序,但并没有成为现象级产品,被动推出视频号,结局尚未可知,最后呈现方式略有些臃肿。

动辄占据几十G内存,翻来翻去基本都是与用户自己不相干的东西;如果不自行关闭,光是发现页就有10个入口,其中还不包括独立出来的企业微信和公众号,展开又是一个新的洞天。

虽然在各大应用商城的分类中,微信依然是一款社交通讯软件,与它在短视频、支付、搜索、协同办公等领域的竞争对手并不同属一个赛道,但所有人都清楚,微信绝不再是一个社交通讯软件,如果说当年被用户嫌弃“花活太多”的QQ是一个功能涵盖度在50%的什锦小炒,那么如今的微信,足可以称得上一锅涵盖了90%互联网常用功能的乱炖。

在这个态势下,微信变得有些笨重了。

时间回到2011年,在微信上线两天后的凌晨,张小龙在饭否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这么多年了,我还在做通讯工具,这让我相信一个宿命,每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

看着十年前的微信,这段话的确能够带给人温暖,但再看如今的微信,字里行间横竖填满了自我拉扯,微信的进化史,就像是现实中一段人际关系逐步发展的过程:由远而近,由点及面。

微信未来会成为什么,答案不得而知,“每天都有几亿人教我做微信”,张小龙的压力我们也无法体会,我们只记得一句老话,叫“过犹不及”,作为局外人,我们只能看见:2022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并没有现身。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

“浸信会”是什么?
答:1845年,美国的浸信会分裂成美南浸信会和美北浸礼会。目前存在于各地区的浸信会联会(例如:中华基督教浸信会联会、香港浸信会联会、马来西亚浸信会联会等),并不是管理各地方浸信会的组织,而是由各地方浸信会自由加入,目的在协调共同事工的推动。目录 [隐藏]1 信仰特色 2 浸信会在美国 3 浸...

中华民族的信仰是什么
答:4、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核心层面,给人类提出了“成圣”、“敬神”的要求和追求。”此后在儒、佛、道三教的历史中,宗教信仰得以集中和凸显。“敬天”、“法祖”、“仁爱”、“礼治”、“德政”等乃宗教、伦理、律法的有机共构,体现出仁、义、礼、智、信的各个方面。

书信的基本格式是什么样的?
答:1、称呼 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然后,再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2、问候语 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3、正文 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空两格落笔。4、祝福语 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此致”、...

信息化社会中,什么日益成为科技 经济 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答:在工业社会中,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靠资源投入的方式来实现,工业化加工资源的方式是一种高消耗、高污染的实现方式,这种方式必然会引起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工业污染的加剧、环境退化的失控。而信息科学技术引发的社会信息化,为各国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技术可能。信息化的开展...

手机短信时间会错乱吗比如2015年发的信息会成为2018年的
答:手机短信时间不会错乱吗比如2015年发的信息会成为2018年的,不会错乱,即使是2015年发的信息也不会成为2018年的。这是因为短信的时间戳是由手机系统自动生成的,该时间戳基于手机的日期、时间和时区等信息。一旦短信被发送或接收,时间戳就会被记录下来。即使手机的时间设置错误,时间戳也会按照正确的时间...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会怎么样?
答:没有信仰的话,日常问题不大,信仰在日常生活中只会左右一个人的潜在意识。可是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则是致命的存在。人类的行为行动判定都有自身的规则流程,如果在极端的时候,你没有处理行为依据的话你就会崩溃。举个例子:你得到一种不治之症,而医生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你有信仰,例如宗教:神佛在...

信上帝有什么好处?
答:信了耶稣我们的罪已经被赦免了,我们的地位改变了,从上帝的仇敌成了上帝的儿女。我们靠着祷告随时随地和上帝有联系,凡事上帝按着他的智慧、能力引导帮助我们。你可以把你的任何需要、困难告诉上帝,他会为你解决。虽然我们有时候有失败、软弱,但是上帝要管教,他的灵在我们里面提醒我们,什么事能作,...

一个人要有信仰是什么意思
答:比如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追求,人生会很充实,一代代;关于我所提出的‘宗教式的信仰’,你可以信其有,也可以信其无,总之信其有总比信其无要好得多我的意思是,假使这种“宗教式的信仰”能够对解决人的问题贡献巨大力量,假使这种‘宗教式的信仰’成为人类世界良好秩序的...

信息化社会的定义是什么?
答: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信息社会里不会构成资源,却成为信息工作者的障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使用者可以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样,整个信息社会所强调的重点便可从供应转到选择。第四,“信息丰富”与“信息贫乏”之间的鸿沟正在加宽,社会需要大量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者,对无技术或半熟练工的...

书信格式是什么?
答:(4)落款署名在前,日期在后。二、称谓:视收信人的身份而定,如题中小陈是平辈人,称呼可以随意一些,称呼“姐姐”“妹妹”即可,前面加“亲爱的”亦可。如写信给老陈,则需写“敬爱的陈叔叔”。如写信给相关方,比如警方,可能更正式一些,可以称呼“××公安局”。三、敬辞:一般在称谓后会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