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重复叙事”描写方式的艺术魅力是什么?

作者&投稿:瞿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余华借众亲的重复死亡,还原了生命的本质形态。苦在面对生活无能为力,却还得糊涂的活着。“‘生存’主题,这在部长篇小说里被重新审视,并由此焕发出了更加温暖耀眼的历史和人性的光芒”。那么《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重复叙事”描写方式的艺术魅力是什么?

一,以简驭繁,艺术臻于成熟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最浅易的形式去展现繁杂的内容。“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余华用极为简单的重复叙事,去展现文本中复杂又深刻的内涵,这是对文学艺术的返璞归真。在《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当中,主题不难理解,故事情节简单,人物之间的对话也都是直抒胸臆,事件顺序都按简单的“线性序列”展开。《活着》通过讲述福贵身边亲人的不断逝去,为我们书写了一部垂暮老人心灵磨难史,《许三观卖血记》则是底层人物许三观卖血求生的故事。“《活着》是写了一个成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如何忍受生存的苦难,那么,《许三观卖血记》则写出了一个成人如何来消解生存的苦难”。小说中人物的生存观简单明了,但外部生存条件又是那样复杂艰险。无论是福贵、家珍,还是凤霞和许三观,始终强调要活下去。为了活着而饱受磨难,并没有选择一了百了。生命离不开对死亡的拷问,苦难如影随形。活着便意味着一切,这是民间生活最真实的生存观。

二,营造美感,减弱悲剧效果

在不断的重复中,余华察觉到用民间温情与世间残酷作抗衡,可以调和暴力与死亡的冰冷。他乐此不疲地用重复叙事的手法,来削弱悲剧效果,凸显生活中的希望。余华的创作历经了困顿中寻求生存本真的过程。小说《活着》里年少的有庆意外去世令人遗憾和惋惜。“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余华有意选用“慢镜头”,安排读者聚焦于有庆曾跑过的路,回望他短暂的一生。星月交辉,就连众人赏过的月色都饱含着对有庆的不舍。蜿蜒流淌,静默苦涩。余华用一种较为浪漫化的叙事方式去讲述死亡主旋律,将死亡升华到诗意般的美学高度。



以简驭繁,艺术臻于成熟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最浅易的形式去展现繁杂的内容。“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余华用极为简单的重复叙事,去展现文本中复杂又深刻的内涵,这是对文学艺术的返璞归真。在《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当中,主题不难理解,故事情节简单,人物之间的对话也都是直抒胸臆,事件顺序都按简单的“线性序列”展开。

重复叙事的描写方式是很具艺术魅力的,能够让读者对这些事件印象比较深刻,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

让那个时代独有的悲歌震撼人心,重复描写,只为了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