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先生这篇散文中哪几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

作者&投稿:虞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文: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

翻译:十笏茅草盖的书斋,一口天井,一些竹子,一些石笋,地方不大,耗费也不多。

原文: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

翻译: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不只是我爱竹石,即竹石也爱我。

原文: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

翻译:以前的人用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最后他们不能享受。但是我们这一辈想要游名山大川,又一时间不得即往,哪里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原文: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

翻译:对此画,构造了这个环境,想要收藏的时候可以放于室中,也可以放在天地宇宙之中啊。

相关人物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

...过一篇散文,好像是写建筑工人修桥的,文中有一句话使我产生了_百度知...
答:1.做人就是修桥2.人生在世,都在以不同形式修造着人生之桥。3.材料:既指物质之桥的建筑材料:钢筋、水泥、砂石;也指人生之桥的建筑材料:品质、才华、智慧、毅力和勇气4.人的素质决定着一个人修筑的人生之桥的质量。5.“略”(言之有理即可)

山中访友从什么可以看出桥的德高望重,从——可以看出默默无闻
答:原文: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微风撞了个满怀。早晨,好清爽!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佳句赏析饿
答:《朝花夕拾·无常》 佳句赏析: 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 赏析: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乡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很喜欢这句话,他对当时乡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 鲁迅认为乡下人不会...

闻一多先生
答: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

郑州八年级语文题
答: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重点背诵: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

春这篇散文中,作者描绘了春草图还有吗
答:可以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春》描写细腻,富于情致.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用两个“盼望着”,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

初二上册语文《桥之美》课件【三篇】
答:4、文中哪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估计有两种以上的答案,教师要适当加以点评。) 5、选读自己喜爱的语句,说说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语言美。 6、这篇写桥的文章和《中国石拱桥》有哪些不同? 7、能不能描绘一下你所见过的最美的桥? 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教师不能强求。 本文...

作家汪曾祺的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答:而如水般透明简朴的语言成就了汪曾祺散文的这一特色。真情关怀的情感 汪曾祺散文中流露出的人生态度是淡泊、超然的。他在文中多次谈到这种态度:“淡泊,是人品,也是文品。一个甘于淡泊的作家,才能不去抢行情,争座位;才能真诚地写出自己所感受的那点生活,不耍花招,不欺骗读者。”○8又说“人要有一点自知。我的...

《野草》(鲁迅)的时代背景
答:在这个意义上说,鲁迅的《野草》是一个地狱,当我们面对《野草》的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你敢不敢正视血淋淋的真实。如果你敢,你就进去;你不敢,用鲁迅的话来说,“趁早离开”。今天在座的诸位也有一个选择:进去还是离开?我想我们还是进去吧! 在进去之前,还要交代两点:第一,《野草》是散文诗。诗是很难讲的,诗...

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的“独”是什么意思
答: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