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要上一年级了,作为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孩子马上要上一年级,家长应该做好什么准备?

作者&投稿:惠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入学心理上的准备。
  一要让孩子有希望成为一个小学生的强烈愿望。父母要在孩子入学前的半年,就开始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上学的事。要让孩子懂得每个人到了6周岁,就该上学了,这是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规定;每个人都要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才能走向社会,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也许孩子并不能完全听懂这些大道理,但这些道理非讲不可。家长必须耐心讲,早早把这些基本认识灌进脑瓜里,只是讲的时候要讲点方法,讲点艺术。比如:家长可以讲讲自己当年是怎么急于上学的,入学后都发生过什么样令人难忘的事;也可以讲讲那些已经有孩子在念小学的家长,在怎样议论孩子上小学之后的进步;还可以借同事之中,谁家的孩子考入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表示出自己的羡慕和对孩子的希望与信心,这些都会让孩子产生迫切想上学的愿望。
  二要让孩子对学校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有所了解。家长最好能选个合适的时间,带孩子到附近的小学去参观一下,同时告诉,一个人一上学,就标志着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长成了一个大孩子;学校生活要比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得多,有趣得多——学校会开很多门功课,组织很多种活动,会认识很多新老师,结识很多新同学;上学后,不久就能戴上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戴红领巾是件非常光荣的事,等等。孩子看了、听了以后,会感到上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并对入学后的生活变化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三要帮助孩子克服“贪玩厌学”或“畏惧入学”等不良心理。贪玩的孩子多是家长抓早期教育较晚或方法不当造成的,这时要赶紧补救。补救的办法是抓紧入学前的有限时间,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强化培训,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孩子对学习的信心。
  (二)入学物资上的准备。
  一要在家中给孩子安排一个适宜学习的空间。如果有条件应当给孩子一个独自使用的房间,并重新布置一番,使其不仅是孩子的卧室,更是一间书房。要在光线明亮之外安放一张高矮适中的桌子,配上一把适合身高的椅子,除自然光外桌上还要配一盏有护眼功能的台灯。书桌旁最好能再设一个供孩子自己使用的小书架。再在墙上开辟一块“学习园地”,上面设有“成绩单”、“习作展”、“红花台”等栏目。如果没条件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也要给孩子挤出一块地方做“学习角”,像上面说的那样摆上书桌、椅子、书架等必要家具。孩子对于属于自己的这样一个小天地会感到很新鲜,很喜欢,并由此对入学产生一种期盼心理。
  二要在正式上学前,带孩子去商店,让他自己挑选书包等学习用具,买好后再让其背上书包在众人面前走一走,回到家以后教把书包放在固定的地方;去书店购买一些孩子入学后要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还可以为孩子选购一些根据中外名著改编、配有汉语拼音的故事书,回来摆在书架上。这会让孩子进一步增强求知欲,盼望早一天入学,早一天有能力运用这些工具书,阅读这些故事书,让孩子真正意识到:长大了,该上学了,并为此而自豪。对学校的憧憬还会使其按捺不住,掰着指头算时间,盼望早日成为小学生。
  (三)行为习惯上的准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初入学的儿童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学要带齐学习用品,上课前要把它们放在指定位置;听到铃声立即走进教室,在自己的座位坐好;教师进入教室,宣布上课,立即起立向教师问好;坐的姿势要端正;听课要精力集中,发言要举手;要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和旁边的同学说话;写字、翻书动作要轻,不要弄出响声;等等。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比前两项准备更重要,却很容易为家长所忽略,是目前一年级新生普遍缺少的。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强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让其适应小学生活的第一步;孩子在小学能不能有一个良好开端,关键是看有没有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学习上的差距,都是行为习惯不同造成的。专家呼吁,学前教育要从以教授孩子特长为中心转向良好习惯的培养;多识一些字,可能使孩子在小学初始阶段学习有点优势,但对以后的发展并没有过多的影响;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则对孩子近期学习和将来发展都有突出作用。“习惯好,受益终生”,家长在孩子入学前一定要重点解决好这个问题。
  一是让孩子明白,今后的学习和以往的学习是不同的,以往的学习并没有和玩耍完全分开,今后的学习必须与玩耍分开,“学就是学,玩就是玩。该学习时必须专心学习,该玩耍时才能尽情玩耍。”为了让孩子对这种专心学习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在孩子入学的前一年(至少是前半年)就要在作息时间表中添上“学习”这项内容:每天为孩子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开始可以15分钟,之后逐渐延长,但最多不超过40分种;每次时间一到,就要让其坐到自己的“书桌”前开始学习——读书、写字、画画。就是孩子当时正玩得高兴,也要让马上停下来,立即进入学习状态。
  二是要教孩子建立起效率观念,懂得做事情要讲速度,要讲质量,不能慢慢腾腾、磨磨蹭蹭,也不能快是快了,却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时的坐姿、写字姿势很重要,不仅影响未来的身体发育,还影响听课的质量。同时,要注意强化孩子的纪律意识,告诉他:上学后,不能迟到、早退,有病有事要向老师请假;上课必须注意听讲,发言必须举手,不能坐在椅子上乱晃,不能咬手指、玩手或摆弄手边能拿到的小东李西,不能和旁边的同学随便说话,也不能接老师的话,等等。虽然这些事情孩子入学后老师也会讲,可是家长事前讲过,又与老师讲的一样,会让孩子对这些要求记忆更深刻,做起来更自觉。
  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还要注意与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硬逼学,效果是不会好的。其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入学前,求知欲会比以前更强。只要家长引导得法,孩子是很爱学习的。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应当更多地用一些科普常识去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市场上有很多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可选那些配有精美彩图,文字说明简捷明了的,一边讲给孩子听,一边告诉他,书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只有上学并好好学习,书才能成为好朋友,把一个个奇妙的世界展现在其的面前。这会使学习成为孩子内心的需求,并产生出极大的热情,在学习时才能坐得住,学得进。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这一点又恰恰被很多家长忽略了,关心孩子入学后的学习,只重视对孩子学习上的严格要求,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非常随意。
  比如:晚上,孩子不能按时就寝,有的想看电视就让看了,一看就是9、10点钟;有的想玩电子游戏机就让玩,一玩就入了迷。结果,孩子的生物钟完全被打乱了,成了“夜猫子”——晚上不愿睡,早晨不起床。这种习惯养成后很不好改,孩子入学后仍然这样,就会上课时头脑不清醒,什么也听不进去。
  再如,孩子没有吃好早餐的习惯,上学后上午的功课很重,到不了第二节下课就会饿得头昏眼花,学习自然要受影响。一些家长只知在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时着急,却不知道问题的根子在自己身上。要解决问题,必须从自己做起,按孩子的成长需要安排好孩子的食宿。
  还有,孩子的穿衣戴帽、鞋脚袜子,看上去与学习没什么关系,其实关系也不小。如果孩子从小讲穿讲戴,心思都用在了讲究吃穿上,学习就会不那么上心;如果孩子的衣服、鞋袜不合适,比如衣服很瘦小,一坐下来就箍得腰腹部很不舒服,孩子就会不时用手去拽,在座位上老是扭来扭去,自然也会影响听课,甚至养成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
  家长希望孩子入学后成为好学生,就不能不在入学前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就不能忽略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四)实际能力上的准备。
  1、要重视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小学的一些日常生活方式与幼儿园不同,为了让孩子上学后能生活自如,家长要提早把不同的地方告诉他,并让他学会自己动手处理一些事。
  比如:上厕所,幼儿园是不分男、女厕所的,小学是分开的。要先把这个变化告诉孩子,然后带他到公共场所,去识别厕所的性别标记:男、女头像、裤装与裙装等。方便后如何使用手纸也要教,尤其是小女孩子,要教会她从前方向后擦拭,以免大便污染阴道、尿道。
  再有,一定要教会自己穿衣服、系裤带、鞋带;还要让记住:上学后,下课时间,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上厕所,然后才能去玩;遇到特殊情况,上课时想上厕所,要敢举手告诉老师,不要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再比如,孩子入学后,中午饭可能需要孩子自己带饭,这就要教孩子学会早晨别忘了热饭,中午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放学别忘了把餐具带回来;如果是学校提供午餐,就要教孩子学会独立打饭、吃饭,收拾餐具;如果是到学校附近的“小饭桌”用餐,又要教会孩子怎样自己照料自己,吃饱吃好,还要让孩子学会辨别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
  还有,孩子上学后就有了自己正式的“公文包”,要让在入学前就养成自己整理玩具、衣物的习惯,并教会按课程表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课本和作业,把暂时不用的留在家里,检查铅笔盒里的铅笔、橡皮、尺等是否都处在随时能用的状态。在教孩子做这些事之前,爸爸妈妈要先示范,然后让孩子动手试;动作慢点,做得不够好,不要紧,可多次反复练习;对每一点细小进步都要多加鼓励,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千万不要“看不惯”,讥笑、催促,更不能包办代替。
  2、要重视行为自控能力的培养。
  孩子入学后,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首先是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自控能力。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靠高度自觉来完成。一个孩子如果能上课认真听课,课后按要求完成作业,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就是学前没有基础,功课也不会落下。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年级的学生每次测验成绩都是满分这很正常,要是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在95分以下,那就意味着“不及格”。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首先要教会孩子懂得“服从”,也就是在家听家长的话,上学听老师的话。训练的最好办法是:从孩子懂事起,家长就把对一日生活的要求制度化,并明确定有“约法三章”。如果过去没有这样做,不妨在孩子入学前做一下,至少就学习明文提出一些要求,并附有奖罚办法。比如:要求学习时必须专心,不能想别的事情,不能边学边玩;在规定时间内,学会该学会的东西;只有完成了“功课”才能得到奖励,否则就要接受处罚。家长也要确实说话算话,严格按“约法三章”去办,对孩子奖罚严明。要让孩子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只有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完成好规定的学习任务,才能获得父母的赞扬,之后轻松愉快地随意去玩,否则父母会不高兴,原来答应自己的一些的事,也就不会得到兑现了。同时,家长也绝不能在孩子学习时随意打扰他,并要注意提醒不知情者:“孩子正在学习,说话、做事都要轻声一点”。这样,孩子会从中感到学习不仅是件很严肃的事情,而且在全家的生活中是件大事,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时的自我约束意识。这样,在孩子入学后,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学校的各项纪律要求,特别是在课上能够比较用心地去学习了。
  3、要重视学习自立能力的培养。
  有些孩子入学后,虽对学习抱有良好的态度,也能遵守行为规范,但是缺乏基本的学习能力,不善于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会影响学习效果。例如:上课时坐得老老实实,可是却常常没听懂老师说的话;在学习算术时,很长时间内还保留着数指头和逐一计算的方法,不会口算或心算;在教师提问或考查时不会开动脑筋,而是瞎猜一通,或者重复别人的答案,等等。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入学前对他进行学习自立能力的培训。一要帮克服对父母的依恋心理,让能每天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愉愉快快上好课;二要让上课时能坐得住,不东张西望,眼睛盯着老师,耳朵注意听讲,头脑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三要教孩子把老师讲的功课记在心里,把老师下课前布置的事(用笔或用脑)记明白,回家能清楚地向父母表述;四要把孩子的生活重心转移到学习上来,孩子课后时间的支配也要“以学习为主”,黄金时段用来预、复习,只有完成功课才允许做其他事情。训练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这些事孩子都能自觉去做,不用父母提醒也能完成得很好。
  学习自立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本应该在早期教育的各阶段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抓好。如果孩子在此前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那就更需要在入学前的这段时间进行强化训练。“亡羊补牢”,也能收到一定效果。

孩子能够适应小学生活吗?孩子成绩会怎样呢?老师会喜欢孩子吗?一连串的问题摆在家长面前,让家长会感到紧张了。每到开学时,学校门口看到的一幕幕情景:新生入学那天,孩子们带着一份憧憬,一份向往,在家长的千嘱咐、万叮咛中蹦着跳着迈进了校门口,而家长们却依然目送着孩子幼小的背影,不肯放心地离去。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不必如此紧张。这里有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够给您点帮助。 一、 好的习惯是孩子最为重要的品质。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除了要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好的听课习惯(包括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等)、作业习惯(包括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不拖欠作业,有正确的写字、握笔姿势等)、卫生习惯、纪律习惯等。 可以说好的习惯会使孩子终生受益。而这些习惯的养成在低年级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教过不少的孩子,从智力上说,相当不错,但却由于在低年级没有养成好习惯而成绩平平,有的甚至成为差生。如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东张西望,有的上课咬手指,有的咬笔头,有的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作业边做边玩,有的边做作业边吃东西或看电视,有的不完成作业等等。而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想纠正决非易事。所以说当孩子上了学,家长不但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二、 班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教育孩子要热爱它。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依赖性强、自私、缺乏合作精神等缺点,班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许多优秀品质的培养都要依赖于班集体。家长要教育孩子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在集体中与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孩子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 三、 与老师密切配合,取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 孩子上学以后,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和支持老师的工作,努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特别是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老师的权威性。孩子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对孩子最了解的也应该是老师。但老师的了解毕竟有其局限性,你可以通过与老师的交谈,将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在家中的表现告知老师,同时也可以从老师那儿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况,以便家校双方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更需要与老师的沟通。 四、 倾听孩子的心声,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 当孩子上学以后,大部分的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少于关注孩子的心灵。其实孩子也有喜怒哀乐,也会有痛苦,也会有烦恼,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做孩子最为知心的朋友,耐心聆听孩子的倾诉,从孩子那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 中触摸到孩子心灵的轨迹,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准确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给孩子真诚的指导和帮助。 五、 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教育孩子胜不骄,败不馁。 孩子上学以后,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考试的检验。而考试成绩也往往成为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孩子考得好,皆大欢喜,有的还对孩子施行物质奖励。可怜的是那些成绩差一点的孩子,轻则受到一顿训斥,重则遭到皮肉之苦。在这里,笔者提醒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眼睛不要只盯着卷子上的分数,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考试作为一种教育的检测手段,反映的只是孩子一个侧面的情况,而有的家长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从此对孩子冷眼相看,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厌倦和畏惧心理,而且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他便会成为真正的差生,这对以后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值得提倡的做法是,当拿到孩子的试卷时,要认真地看一看,了解一下孩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孩子分析一下本次考试的得与失。孩子考得好,教育孩子不要骄傲,再接再厉。孩子考得差一些,也不要大光其火,要心平气和地帮孩子总结一下经验教训,鼓励孩子不要气馁,下次考试迎头赶上。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超出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使得孩子可望而不可及,其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还有的家长存在一种攀比心理,给孩子以很重的心理压力,这些都是不足取的。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也要和孩子共同提高,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做教育孩子的有心人。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当您在教育孩子上遇到挫折时,您是不是总在一味地激发孩子的潜能、 父母不应该老抓孩子的教育! 深有体会、 一年级的

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非常非常重要!

要相信孩子,孩子比我们认为的要好的多。

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你好。
孩子 刚上一年级,请从生活、学习方面引导,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应该注意:
1、按时作息,规律的生活、学习。
2、充分利用时间。放学回家首先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3、培养独立思考,同时不耻下问。逐渐能独立完成作业或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进入小学读一年级,具备以下4个方面的能力可以较好地应对未来的校园生活。
第一、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
相较于幼儿园,小学老师对孩子的照顾没有那么细致,也不会在吃喝拉撒睡做到面面俱到,需要孩子自己解决发生的问题,或者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自理能力也可以说是对自己负责,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一个有效途径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扫地、洗碗、倒垃圾、整理衣物等等。当孩子具备相应能力,不仅可以照管好自己,还后会主动承担班级所需要的任务,增加班级归属感。


第二、表达能力
进入小学,主要任务是学习新的知识,老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于教学任务,了解孩子所花的时间相比幼儿园会少了很多,了解和处理单个同学的时间就很少了,也造成老师对每个同学的状况并一定完全掌握。
如果孩子在学校碰到问题,就需要他自己向老师提出来,同时也要求他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练习,当他碰到问题后如何请求老师的帮助,做好和老师面对面说话的准备,勇敢、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第三、 专注、安静地上课
课堂纪律和教学要求,孩子需要在座位上持续一节课的时间,不仅要保持安静还要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
专心听讲,理解老师说的指令,还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执行命令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学到新的知识而不会感到枯燥无聊。

第四、做作业
进入小学,才是真正开始了系统化的学习,其中一个强有力的标志——作业。
每天的作业既是压力也是学习的动力,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日复一日地重复,而且需要达到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尽管功课不应该剥脱童年的快乐,但它就是那样坚强的存在着,为它做好准备就是要每天按时做同样的一件事情。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上学前的假期就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个计划,规定每天都要在固定时间点做一项任务,如,读书、写写字等相关学习内容,培养孩子按照计划且长期坚持的能力。

进入小学,有着和幼儿园完全不同的环境和要求,开始十多年的系列学习,对于孩子是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方式,除了对自身能力的要求外,还有心理变化,在开学前不妨带着孩子去看看校园,到教室去体验一下,从生理和心理上为上学做好准备。
当然,孩子上学了,父母的焦虑或许增多了不少,但就上学这件事来说,爸爸妈妈应避免情绪激动,把一些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以至于增加孩子的畏惧感,不利于今后校园里的生活和学习。

怎么辅导一年级的孩子
答:3、思想准备要充分,因为孩子的世界本来就是单纯的,没有功利心,作为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同时作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新鲜事物,需要有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写作业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老师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引导学生写作业,时间一长就变成习惯。把作业写下来是很自然的事情。4、...

孩子马上读一年级了,家长该如何做?
答: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这时候孩子有激动也有焦虑,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做到这些:首先,家长要放平心态,相信别人家的孩子能做到的,我们的孩子也行。事实上,对孩子有信心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大多表现良好。因为,家长的期望值就是阳光,引领孩子这棵幼苗的成长。接下来,我说一说一些方式方法。一、要调整...

孩子马上要上一年级,家长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答:在入学的头半年,要做好每天的陪伴工作。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预设,要让孩子意识到上了小学不能再以玩为主了,要开始学习了!时间上的差异调整,幼儿园的孩子到八九点才需要到校,小学7:40左右就要到校了,这就要求家长在上小学之前给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好;老师管理上的差异,幼儿园一般一...

一年级孩子家长如何教?
答:一年级家长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我们的孩子上一年级了,和幼儿园不一样了,可能有些家长在今后的日子里在教育孩子方面会感到迷茫、困惑,下面我就这方面做一些指导,希望我们共同探讨,有不妥之处请多指正。 尽管家庭是孩子人生发展的的起点和基础,我们的家长已经为他们的发展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但是从孩子进入一年级...

孩子升入小学一年级了,需要怎样正确度过呢?
答:孩子上一年级了,作为家长很焦虑: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输在起跑线上;陪孩子做作业不知道怎么陪;不知道怎么和老师沟通;着急孩子不会整理书包、丢三落四、起床慢等。孩子升入小学一年级了,需要怎样正确度过呢?家长需要找到方向。一、重视学业,培养习惯 学校的教育还是成绩在说话。一年级的课业相对...

孩子马上上一年级,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平稳的度过过渡期?
答:最主要是家长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很多家长总是非常焦虑。害怕孩子上一年级之后成绩不好,学习习惯不好,跟不上其他的孩子,总担心这些孩子们会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变得非常的焦虑。这种焦虑的情绪其实会传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上一年级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还没有开始上一年级就已经让父母这么痛苦了...

对于马上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答:回答:第一,告诉孩子上学的什么好处,比如,认识很多小朋友,学习很多新的知识等,唤醒孩子对学习的渴望和兴趣。第二,从行为上规范孩子,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的时候如何听讲,晚上回到家里如何做功课,等。通常,1--3年级,家长要多陪着孩子学习,一旦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家长就不必陪了。

家有宝贝初上小学一年级,父母应该做什么
答:如果孩子开始不配合,那么家长需要积极和老师沟通,在学校里,有老师等着收拾她呢,让孩子看到你已经把你该做的准备做好了,随时可以出发。2.学习习惯:一年级的课程很简单,大部分孩子都在学前有所接触,所以要利用这一段时间为孩子培养习惯。作业:一年级只有教材上的作业,很少,可以为孩子测算每次做...

作为一年级的家长该怎么做
答:孩子上一年级,家长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从幼儿园到小学,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确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和考验。入学了,孩子能否快速融入学校集体生活的一份子、能否适应从嬉闹的游戏生活进入学习状态的转变、能否理解消化老师的授课内容、能否适应学校的规章纪律……无数的担忧在家长们脑子里打转。下面是一篇关于一年级入学的家教...

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
答: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让孩子养成习惯很重要。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告诉孩子自己的书包自己收拾,自己的书自己准备,放学回家,第一项任务是写作业(其实一年级没有什么作业),可以给孩子买口算题卡,规定每天做两页,然后语文复习、抽写、预习生字。这些下来大约也就半个多小时。刚开始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