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看待“褒清贬明”的言论 阐述要具体。

作者&投稿:进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史界不可思议的“褒清贬明”现象

文史界常用的手法就是把清朝的恶政用明朝来垫背。比如一提文字狱就说“明清文字狱”。实际上明代文字狱主要集中在朱元璋执政的洪武十七年到二十九年,短短的不过十三年(吴晗《朱元璋传》),是朱本人的忌讳问题。涉及的也主要是几十个文臣,并没有形成社会运动,影响面相当有限。和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根本不值得一提,文史界为什么不说“洪武文字狱”而是“明清文字狱”? 而满清历经康雍乾三代一百三十四年,掀起的文字狱是一场彻底的政治运动,涉及的社会阶层相当广泛,从大臣到知识分子到疯汉都不能幸免, 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从政治伦理艺术到宗教科技,是对人类文明的阉割。对中华文明的进步起前所未有的破坏作用。

再有就是闭关锁国。也是明清并提。暗示满清闭关锁国是明代政策的延续,特别是还把闭关锁国和海禁混为一谈,这里有几点值得细究。明代海禁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海禁算不算闭关锁国?海禁的目的何在?属于常态还是特殊时期。禁止商业往来和禁止文化交流能否相提并论。明代是不是和清代一样禁止文化交流了?

事实证明闭关锁国明清不能并提。明代仅仅是海禁,不是闭关锁国。海禁的目的是防备倭寇。一旦威胁解除就不再海禁。 而满清海禁的目的是防备汉人和海外私通。明代海禁仅仅是限制对日贸易,对西洋贸易不限制。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上明代并没有严厉限制。利玛窦神父初期的遭遇是由于当时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实行武力入侵后中国政府本能反映,而当他被人们认为是和平的使者时,行动和传教获得极大的自由。而满清则正好相反,满清是害怕西方文明的传入威胁了它的统治,所以才禁教的。

再有一提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文史界通称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这种提法似乎在暗示我们西学终止衰落是个自然发生的过程,是由于传统儒学的阻碍必然结果。实际这个问题澄清请参见“满清统治者的防汉,制汉心理是资本主义不能发展的主要原因”。和 “伟大的明末东西方文化交流 ”。

就明末清初的东西化文明交流而言,实际上“西学东渐”兴起于明,衰亡于清。明代的西方文明主要在士人、知识分子中传播,而满清入关后就仅仅局限于宫中,到乾隆时期,西洋的科技艺术统统变成了乾隆的玩具。性质完全两样,就如此评论,岂不是很怪?

再有西学东渐的一大成果是崇祯皇帝下令搞的“崇祯历书”的成功。这点文史学家却很少提,而是喋喋不休的表彰康熙用新历法(崇祯历书)取代了旧历法。似乎康熙才是吸收西方文明的大英雄。历史学家还忘记提到的一点是从此“崇祯历书”被锁进深宫,英国使节斯当东说:“据说中国有几位君主从外国传教士方面学习外国丰富的数学知识。但中国政府的政策不使这门学问普及到群众中去。他们怕算学知识普及后,本国人能算出日蚀、月蚀,能制出历本来,皇帝在老百姓中的威信就要降低了”。这两个王朝一个封闭一个开放不是通过这件事很能表现吗?为什么我们的文史界就不提呢?

一直以来文史界对于万历皇帝评价极差,批评万历的理由主要是万历二十年不上朝,以及纵容太监充当矿监敛财等等。就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具体分析,万历不上朝主要原因是皇权与文官制度发生了剧烈冲突,皇权受到压抑,万历用消极方式对抗。但是有两点万历仍然值得肯定,其一万历皇帝并没有因大臣与之作对甚至漫骂皇帝贵妃而杀掉一人,是相当宽仁的。其二不上朝并不是不办公,万历年间的国家大事小情都是万历处理的,大的比如万历三大征,特别是明、日的壬辰战争一直在万历指导下进行。小的比如利玛窦进京传教,建立教堂,月供乃至墓地都是在万历过问下得以顺利进行的。西方传教士对万历充满敬意好感,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万历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的。其二,派太监设立矿监、税监敛财肯定是不好的,但是我们应该具体分析,矿监的出现是万历下旨从此天下可以开矿了,初衷并非与民争利,由此矿监才派出。太监把经念歪了,闹得乌烟瘴气。这段弊政大概有十年。十年后万历终止太监出宫敛财,但是矿禁却取消了。无疑从此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各国历史上封建国家都对工商业攫取过多的利润加以剥夺。明王朝所为只是巧立名目,加大征税比率。没有出现汉武帝时期命令商人拿出一半家产以佐官府导致“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但是明代工商业者已经成为相当强大的社会力量,对于这种加税也不能忍受。出现大规模的反对矿监,税使的民变不断发生。(参见《儒家文明》)从新事物的成长角度来看,有适当的冲突和矛盾是有利于其成长壮大的。

理解,但不敢苟同。
“褒清贬明”首先符合满族的心理需要,在他们看来,是汉人坐不了江山,把江山搞得一团糟,所以他们才来坐的。所以清自然要胜于明。其次,清朝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明朝的教训,比如太监、权臣专权在清朝基本没有出现过。最后,清朝没有出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昏君,这点足可令他们骄傲一翻。所以这种言论的出现,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看待事物可以从很多角度,这些角度没有真正的对错之分。
但是,我不认同这种言论,仅从我的角度去看。明清两代有太多的共同之处:都是以理学为正学、以八股举士,都曾大兴文字狱,制度基本延续,连官员的称呼也大致相同。但是相同之下又有不同,同样是文字狱,清朝由于是少数民族政权,所以文字狱远比明朝更多、更严。同样是皇帝出游,明正德皇帝被说成荒淫无道,而清乾隆皇帝却是风流倜傥、十全武功。同样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明朝的内阁可以批回皇帝不合理的旨意,而清朝的军机处只是皇帝的秘书处。

只是跟风,褒清,是因为,清朝没有出现一个昏君,而且还有所谓的康乾盛世。
贬明,是因为,明朝的皇帝不少是不务正业,而且还有太监专权。
但是,这些都有问题,清朝是没有昏君,但是,整个朝廷都是昏聩的,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这个现状的体现。
明朝皇帝无道,但是,数年不理朝政,仍可以让国家机关运行正常,可见内阁的作用。
所以褒贬谁都是有问题的,应该全面地看问题。

我还反清复明呢?呵呵,这就是清朝刚建立的时候,一些文人忘记自己汉人的出生,拍马屁对清朝政府的吹嘘、

很简单,每一个王朝建立都要宣称自己的正统性,清也不例外,所以会大力宣扬这样的言论

明贬实褒如何解释?什么意思?~

明贬是褒,顾名思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表面上是在贬低一个人,实际上却是在暗戳戳的夸奖人家,举个例子吧,可能会有两个大妈在一块聊天,他会说我家的孩子没事,总往回跑,就花那些没用的钱,说回来看我,我有什么好看的?实际上表面上看他是在说孩子乱花钱,但实际上谁都能听出来,他是在夸自己的孩子孝顺,这个例子怎么样?够通俗易懂的了吧?就是这个意思

你真傻,总是为了救别人的生命而不顾自己的安危。

你可真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自私自利得把所有痛苦和灾难都留给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