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间的制造费用如何分配 编制二车间的制造费用分配表,并据以编制有关的会计 请问下面的制造费用分配表中的分配率和分配金额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作者&投稿:澹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楼主命题有点简单,缺少必须的要素,我切根据实际经验分享一二:作为多层次加工企业(产品),公共费用(比如生产管理部门,如生产部,设备科等)可以各(产品)生产车间的工资作为统计指标进行分配;如果命题中,一车间不产出产品(辅助或服务型车间),即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则可按对后续车间的贡献寻求一个可计量的指标进行统计分配,此过程要求合理严谨,举例:如果一车间输出的是蒸汽,则可以按蒸汽耗用量进行分配;如果一车间是处理污水的,则根据各车间污水排放量进行分配!二车间的情况,参考上述规则!(命题中没有明确两个车间的关系,不能妄论),如果是成品或者半成品产出车间,制造费用是要归集的!

分配制造费用怎么写会计分录~

分配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是:
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
根据制造费用分配表做会计分录:
发生制造费用: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
结转制造费用 :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 发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国家规定的有关环保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扩展资料:
会计分录格式
第一:应是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第二: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方法
初学者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涉及的账户,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账户发生变化;
第二:账户的性质,分析涉及的这些账户的性质,即它们各属于什么会计要素,位于会计等式的左边还是右边;
第三:增减变化情况,分析确定这些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减金额是多少;
第四:记账方向,根据账户的性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确定分别记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
第五: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实现的,它是保证会计记录正确可靠的重要环节。会计核算中,不论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都需要在登记账户以前,按照记账规则,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确定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以便正确地进行账户记录和事后检查。会计分录有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总的制造费用除以总的工时,也就是27800/50000=0.556。
甲分配的制造费用=甲的工时乘以分配率=30000*0.556=16680。
乙分配的制造费用=乙的工时乘以分配率=20000*0.556=11120。
分配率应该都是0.556的。
分录: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6680
--乙产品 11120
贷:制造费用 27800(从借方结转到贷方了)

扩展资料:
分配率的运用:
根据劳动分配率推算人事费总额
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附加价值(同期增加值总额)×100%
所谓附加价值,对企业来说,是企业本身创造的价值,它是生产价值中扣除从外面购买材料或动力的费用之后,所附加在企业上的价值,附加价值即成为劳动与资本之间分配的基础。
附加价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①、扣减法,即从销货额中减去原材料等从他企业购入的由他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其计算方法是:
附加价值=销货(生产)额-外购部分
=销货净额-当期进货成本-(直接原材料+购入零配件+外包加工费+间接材料)
②、相加法,即将形成附加价值的各项因素相加而得出,其计算方法是:
附加价值=利润+人事费用+其他形成附加价值的各项费用
=利润+人事费用+财务费用+租金+折旧+税收
关于企业劳动分配率的情况,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予以推算,也就是首先计算出附加价值中资本分配的部分(资本分配包括盈余分配、利息费用、折旧费用和保留盈余四部分),然后得出劳动分配率。也就是说,企业只要支付这个比率的人事费总额或工资总额,即可顺利运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制造费用分配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