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是怎么富起来的?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是怎么富起来的?

作者&投稿:颛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是通过坚持集体所有制,兴办乡镇企业富裕起来的。

1964年冬,华西村制定了“五个一”的《华西十五年远景规划》,实行以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华西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

2006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2010年超5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600万元—2000万元。

华西人的收入是城镇居民的13.01倍,全国农民的41.76倍。2010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元。

扩展资料:

华西村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华西村,华西村位于长江三角洲中腹的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面积35平方公里,村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0°26'57.264",北纬31°50'15.4608"。

2、地形地貌

江阴华西村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平原北侧,全境地势平坦。北部沿江地带为长江冲积平原,地面高程2.0—4.5米。南部为太湖水网平原,地面高程一般为5—8米,其中西南圩区,地势低洼,地面高程仅1.5—2米。平原水旱田以黄沙土为主,山地多为黄棕壤土。

3、气候特征

华西村位于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3℃-16℃。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充沛,最冷为1月份,平均温度2.5℃;最热月7月份,平均温度27.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西村



华西村是在吴仁宝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后的带领下逐渐富裕起来的。

2006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2010年超5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600万元--2000万元。华西村党委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经营管理之路。

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

2010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600万元~2000万元。

扩展资料:

华西村财富的积累与分配原则:

他们在处理积累与分配的问题上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

1、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凡村办企业的工人,每人每月只领取30%的工资,其余的70%存在企业作为流动资金,到年底一次性兑现。奖金通常是工资的三倍,但并不发给职工,而作为股金投入企业,第二年开始按股分红。

2、对承包企业的超利润部分实行“二八”分成,二成上交村里,八成归企业分配。留给企业的部分,10%奖给厂长,30%奖给管理人员,30%奖给职工,30%作企业积累。承包者个人所得的奖金以入股形式留在企业,作为风险抵押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西村



华西村的富起来源自三个方面:1、改革初期敢想敢做的原始资本积累,2、后期资本集中的集体运作。3、国家对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扶持。

华西村固定资产已达30亿元,拥有村办企业58家,村民人均年收入5万元,每户建有400平方米以上的别墅,且配有小轿车。现在,华西的村民只有2000多名,但外来打工者超过万人。在这些打工者中,近两年有600余人入了华西籍。但也有不愿当“华西人”的,20岁的河南打工者李辉就是一个。

华西村过去的历史与苏南传统普通的男耕女织没什么两样,全村资产不过两万元。1969年,吴仁宝书记提出“若要富,靠工副”,利用4间破屋,办起一个维修农具的小五金工厂,当年就赢利5万元,在“全国学大寨”的年代里,到处割资本主义尾巴,吴仁宝这种敢为人先的做法,为华西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如今华西成立了江苏华西实业总公司,已拥有48家企业,其中10家是中外合资企业,形成了铝型材、钢材、铜型材、带管、纺织、化工六大生产系列,43个生产门类,1000多个品种,华西工业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华西村的富裕肯定与吴仁宝分不开,没有当了半个多世纪党委书记的吴仁宝,华西村的模式可能很难形成。在华西村去年提供的一份“华西特刊”上,华西村88位先进人物头像排成“金字塔”状,吴仁宝一家22人处在“金字塔”的顶端。

他们一家三代人几乎都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岗位。吴仁宝交班给自己的儿子,但他强调说,儿子能够接班,完全是民主选举的结果,儿子有本事。从这一点说,华西村又是中国的缩影,有一个强势的领导,“民主”和集中奇怪的统一在一起,自成特色。

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1983年华西村利用村民们搬进新居后余下的三排六栋平房,改建成4000平方米的南院宾馆。这里有三条古典长廊,客房厅堂采用江南农村的古朴陈设。第二年又在村西南张家港河畔,凿池为湖,垒石为山,建造了农民公园。

过去30年,“中国模式”提供给世人的“致富经验”让世界惊叹和羡慕,但迄今为止,全世界无一个国家想学、愿意学或者能够学到“中国模式”。华西村成为“天下第一村”,同样吸引了全中国村落的眼球,可它的致富经验同样无法复制。



华西村过去的历史与苏南传统普通的男耕女织没什么两样,全村资产不过两万元。1969年,吴仁宝书记提出“若要富,靠工副”,利用4间破屋,办起一个维修农具的小五金工厂,当年就赢利5万元,在“全国学大寨”的年代里,到处割资本主义尾巴,吴仁宝这种敢为人先的作法,为华西的腾飞打下了基础。如今华西成立了江苏华西实业总公司,已拥有48家企业,其中10家是中外合资企业,形成了铝型材、钢材、铜型材、带管、纺织、化工六大生产系列,43个生产门类,1000多个品种,华西工业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1983年华西村利用村民们搬进新居后余下的三排六栋平房,改建成4000平方米的南院宾馆。这里有三条古典长廊,客房厅堂采用江南农村的古朴陈设。第二年又在村西南张家港河畔,凿池为湖,垒石为山,建造了农民公园。园内有供模拟表演的牛车水轴、木犁和土纺织机,又别出心裁地造了十二生肖亭、二十四孝亭和“桃园结义”、“鹊桥相会”等大型雕塑。湖上还有六个水阁凉亭,依次为六十花甲亭、七十古稀亭、八十喜耋亭、九十庆耄亭、百岁期颐亭,亭亭都取健康长寿之意。

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造就了一个富足的全国闻名的华西村。



上世纪八十年代,吴仁宝在江阴县委书记的位置上,放弃了升迁的机会,回到了华西村,带领村民致富,一时传为佳话。“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华西村一度成为了全国首富村。

1993年底,华西集团正式组建成立,集团由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新市村村民委员会全权控股,业务内容包括钢铁、房地产、纺织、旅游、金融等多个行业。 华西村的“核心竞争力”——高超的融资渠道:

一、名义成本低、回报率高的“信贷配给”在实际运行中,其获得的手段和渠道必然是非市场化。华西村坚定走集体经济,因此也获得了和国有企业相同的信贷待遇。这意味着企业经营只要不是太差,那么它就可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二、华西村不仅仅获得了较为低廉的信贷成本,同时在土地资源上也是占尽便宜。2001年以来,华西村陆续兼并了周边20多个村庄,华西村迅速从0.92平方公里扩大到35平方公里。

因为在当下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下,华西村如要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就必须占有国有的土地资源——而这是需要向政府购买的。但是通过并村的行动,那些村子的土地就自动成为华西村的资产,而且“发展集体经济”的名义使得它合法的使用集体土地,这个土地成本是极其低廉的。

三、华西村能够持续获得资金的另一大法宝就是收入分配模式。他们通过“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的方式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华西村是怎么富起来的?~

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造就了一个富足的全国闻名的华西村。



上世纪八十年代,吴仁宝在江阴县委书记的位置上,放弃了升迁的机会,回到了华西村,带领村民致富,一时传为佳话。“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华西村一度成为了全国首富村。

1993年底,华西集团正式组建成立,集团由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新市村村民委员会全权控股,业务内容包括钢铁、房地产、纺织、旅游、金融等多个行业。 华西村的“核心竞争力”——高超的融资渠道:
一、名义成本低、回报率高的“信贷配给”在实际运行中,其获得的手段和渠道必然是非市场化。华西村坚定走集体经济,因此也获得了和国有企业相同的信贷待遇。这意味着企业经营只要不是太差,那么它就可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二、华西村不仅仅获得了较为低廉的信贷成本,同时在土地资源上也是占尽便宜。2001年以来,华西村陆续兼并了周边20多个村庄,华西村迅速从0.92平方公里扩大到35平方公里。
因为在当下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下,华西村如要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就必须占有国有的土地资源——而这是需要向政府购买的。但是通过并村的行动,那些村子的土地就自动成为华西村的资产,而且“发展集体经济”的名义使得它合法的使用集体土地,这个土地成本是极其低廉的。
三、华西村能够持续获得资金的另一大法宝就是收入分配模式。他们通过“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的方式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中国第一村的“华西村,”村民究竟多么富有,看完你可能不信!

古诗<游山西村>么写的
答: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题材都是描写农村的风光,然而艺术构思各异。前者主要写“邀我至田家”的眼前情景,而后者侧重写游村的所见所闻。因此,我们欣赏陆游这首诗,必须紧紧扣住诗题的“游”字,才能把握住诗篇的脉络,体会到诗人别具的艺术匠心。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二十说陆游这首七律...

灌篮高手人物介绍
答:姓名:安西光义(Anzai) (CV:西村知道) 绰号:白发鬼(白发恶魔)、白发佛、老爹(樱木专用) 原型:菲尔·杰克逊(善于利用心理学,激励队员斗志,调和队内矛盾) 灌篮高手中深不可测的一个人物,过去是代表日本的篮球国手,退役后当了大学篮球队教练。因异常严厉而获得“白发鬼”的称号。谷泽是个前途无量的大学生篮球手,...

游山西村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游山西村是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的知识分子来到一个偏远的山村,与当地的农民交往并逐渐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思想和信仰。最后,当他离开时,村民们送他到山脚下,其中一位老人说出了那著名的一句话:“走好不送。”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句简单的告别语,但深层含义却非常丰富。首先,它...

游山西村古诗意思
答:游山西村的古诗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

关于游山西村的诗句
答:【名称】游山西村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言律诗 【选自】《剑南诗稿》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注释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

《游山西村》古诗意思
答:《游山西村》【作者】陆游 【朝代】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白话翻译: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

表示“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名句或者成语有什么?
答:一、知易行难 [ zhī yì xíng nán ]【解释】: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出自】:周 先秦诸子《尚书·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译文】:说下拜叩头说:‘知道道理并不难,做起来就难了。”孔子传中说...

古诗游山西村的意思
答:《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陆游 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佳作之一。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东施效颦的寓意是什么?
答:东施效颦的寓意是指不根据具体条件,盲目地模仿别人,结果却适得其反。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出自战国庄周-《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

关于勤奋的古诗词
答:——唐代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主题:这首诗写自己的读书生活,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