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劭评论曹操为…… 4.许劭对曹操的评价。

作者&投稿:嬴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话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但实际上 小说并非历史,众所周知【三国演义】只不过是一部历史小说,而像【三国志】之类的书可信度比较高.类似赵云在三国演义中就是无敌的了,但是在正史中,他不过就是刘备身边的保安头子……(跑题了哈……)\x0d借鉴资料看下面:\x0d许邵究竟对曹操说了什么?《三国演义》里许邵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对这个评价很高兴,“闻言大喜”.读者们似乎也十分认可这个评价,于是“奸雄”从此就成为了曹操身上醒目的标识.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评价《三国演义》的创作是“七实三虚”,有现代学者将演义中的文字与历史记载进行了仔细对照,也基本印证了这一说法.前面提到许邵对曹操的评价,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于史有据的“真实”事件.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不难看出,演义基本上完全照搬了《异同杂语》的这个记载.但在一些学者看来,这个记载却未必是许邵真实意图的表达,也就是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并非许邵的原话. 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原来,《异同杂语》的记载并不是许邵评价曹操这件事的唯一版本,在《后汉书·许邵传》中还有着一个与《异同杂语》相左的记载——“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① 《后汉书·许邵传》的记载与《异同杂语》的记载乍看起来只是略有不同,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二者其实截然相反.尤其是前半句,一个说“清平之奸贼”,另一个却说“治世之能臣”,相去何止千里. 读者或许要问,究竟哪个版本才是或者比较接近许邵的原话呢? 对于这个问题,方诗铭先生的《三国人物散论》以及张作耀先生的《曹操评传》均采信《后汉书·许邵传》的说法——“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也就是说,二位学者都不太认同演义所取原始素材《异同杂语》的记载. 至于为何采信《后汉书》中的说法,张作耀先生在《曹操评传》中作了详细阐述,特摘录如下: 无疑,综观曹操一生,《后汉书》的记载更近事实,与其把曹操看为“乱世之奸雄”不如把他看成是“乱世之英雄”.况且只有这样的评语才会使曹操高兴,“大悦而去”.因为天下即将大乱,已无“清平”、“治世”可言,做“奸贼”,或者做“能臣”都是无所谓的,不管给什么评语,都属飘忽无稽之言;而做“乱世英雄”却正是有志于世的英雄豪杰,特别是曹操流的心愿.(节录自《曹操评传》第37页) 应该说,张先生的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笔者以为,如此一来,“乱世之英雄”虽然得到了历史有力的印证,但前面那半句“清平之奸贼”就显得过于苍白了. 虽然当时天下即将大乱,但毕竟还没有到真正乱世的地部.桥玄说“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后汉书·桥玄传》),何颙说“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后汉书·何颙传》),王儁说“济天下者,舍聊复谁”(《三国志·武帝纪》注引皇甫谧《逸士传》),这就说明,不论桥玄、何颙还是王儁,都认为曹操将是那个能扶世济难的人物.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拨乱反正,使天下重归太平的人物,若生在“清平”之时,反倒会成为奸贼? 事实上,曹操初登仕途,正值天下将乱而未乱之际,应该说还未到英雄用武之时,而曹操不论是在棒杀宦官蹇硕的叔父还是使得济南“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其所做所为,不但看不出有任何“奸贼”的痕迹,反倒处处显现出一个积极、干练的“能臣”形象. 笔者以为,许邵虽然有鉴人之才,但倘若于此时局未明之时,作出这种“奸贼”与“英雄”非此即彼的极端评价,未免太过惊世骇俗,是否真正能达到“由是显名”的效果,很值得怀疑. 因此,对许邵这个评语的判断,个人认为还得回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上来,而且有必要从其它的角度来进行解读. 易中天教授曾在《品三国》一书中对《异同杂语》所载的许邵评语进行了一番分析,原文摘录如下: 我们来看许劭的这个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什么意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你曹操如果身逢治世,那你能够成为一个能臣;你如果身逢乱世,那你就是一个奸雄.那也就是说曹操是做能臣还是做奸雄,看什么呢,看客观条件,是不是,看你处于一个什么时代.第二种解释是你曹操如果治理天下,那你就是能臣;如果扰乱天下,那你就是奸雄.成为能臣还是成为奸雄看曹操的主观愿望,所以他这一句话是有两种可能的,有两种解释的,而甚至可能许劭说的这两层意思都有. 尽管易教授的《品三国》毁誉参半,既为广大爱好者热捧,亦为诸多于三国有所研习甚至所识甚深者所诟,但笔者以为,至少在许邵如何评价曹操这个问题上,易教授是审慎并且有见地的. 人们通常都会习惯性认为“治世”一词是一个名词,意指太平的世界或者太平的年代.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许邵的评语里,这个解释,靠得住么? 笔者经过检索《三国志》原文及裴注,发现除去许邵评语外,尚余六处有“治世”一词,特将相关条目例举如下: 夫治世御众,建立辅弼(《武帝纪》注引《魏书》) 隽亦称公有治世之具(《武帝纪》注引皇甫谧《逸士传》) 论治世之务(《袁涣传》注引《袁氏世纪》) 非治世之具也(《杜恕传》)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后主传》注引《华阳国志》) 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彭羕传》) 在这六条中,所有的“治世”均没有太平年代的涵义,而是治理天下的意思.那么,许邵所说的“治世”会是个例外吗?笔者的看法是,可能性不大.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按相关的记载来看,曹操经许邵品题之后“由是显名”,这说明许邵的评价应该是相对正面的,否则起不到提升曹操名望的效果.笔者认为,倘若将“治世”视为名词,理解成太平时期的话,许邵的评语就要理解成“身处太平年代能成为能臣,身处动乱年代会成为奸雄”,如易中天教授所言,这样说的话,曹操是能臣还是奸雄,全看客观条件.笔者以为,这种全然不顾曹操个人报负的评价,绝不可能出自享有盛誉的“汝南月旦评”. 值得一提的是,也许是受《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个人物的影响,现代的读者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将“奸雄”视作一个中性词,甚至还不乏对“奸雄”的拥趸者.但是,在那个时代,“奸雄”绝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称呼,例如:六合云扰,奸雄熛起(《明帝纪》注引《献帝传》、天降丧乱,奸雄乘衅(《吕凯传》),无不带有明显的贬义. 何况其时东汉王朝已显乱象,如果许邵果真预言曹操将成为“奸雄”的话,估计不但无法提升曹操的名望,反而还会严重影响曹操的形象,这样的评语想必是绝难被包括曹操在内的世人所认同的,与曹操“大笑”、“大悦而去”这样的反应也根本是无法契合的. 前面曾经提到过,在《三国志》中,几乎所有的“治世”毫无例外的都是“治理天下”的意思.那么,与之相对应的“乱世”一词,便应当是“扰乱天下”的意思,例如陈寿在《刘璋传》中就评论说:“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这里的“乱世”显然就是扰乱天下的意思. 陈寿说刘璋“才非人雄”,却偏偏要“据土”,要“乱世”,结果失败了,这也反衬出,“据土乱世”的人,是需要有雄才的,这种人,便是所谓“乱世之英雄”或者“乱世之奸雄”了.② 常言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许邵之所以声名远播,以至于“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正是由于其超凡的洞察力能深入到人的秉性.许邵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谓一语中的,意指曹操既有匡世之能,亦有问鼎之雄,外托忠臣之志,内怀奸伪之念.是非善恶,在于曹操一念之间. 许邵对曹操的评价,就有些象一个老师提醒调皮的学生,好好学习,将来也许能当总理,要是学坏了,肯定跟“拉登”差不多.面对这样的评论,曹操又怎能不大笑呢? 笔者以为:纵观曹操一生,以东汉朝廷的名义平定了大半河山,也算得上是以“治世之能臣”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了,但他骨子里“据土乱世”的奸雄本性,始终未曾泯灭.因此,在赤壁战败之后,曹操其实已经放弃了一统华夏的大业,于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如果不是因为去逝,我想是终曹操应该是会称帝的.①另外《世说新语·识鉴》也有与《后汉书·许邵传》差不太多的记载,但是颠倒了一下次序,并且又没说这是许邵的评价,而是将这句话算在了桥玄的头上,记作“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笔者以为在这里参考意义不大,因此不作考量.②《三国志》记载程昱游说靳允:“……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乱者…….

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许劭(150-195) 东汉评论家。字子将。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与从兄许靖有名与世,喜评论人物,每月更换,被称为“月旦评”。曾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所谓“奸雄”,就是“奸而雄者”。像严嵩、秦桧那样,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奸而不雄,就只能叫“奸贼”;像董卓那样,横行霸道,蛮不讲理,雄而不奸,就只能叫“枭雄”。枭雄这个词,也有多种解释。枭,本义是猫头鹰,引伸为首领、魁首、雄长,比如盐枭、毒枭;也引伸为骁勇、豪雄、桀骜不驯,比如枭 骑、枭将。所以,《现代汉语词典》对“枭雄”的解释,就是“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杰出的人物;魁首”。鲁肃说“刘备天下枭雄”(《三国 志•鲁肃传》),黄权说“刘备天下枭雄”(《后汉书•刘焉传》),便都是看出刘备乃“智勇杰出的人物”,骁勇、 豪雄、桀骜不驯;而我们把董卓看作枭雄,则指他“强横而有野心”。枭雄是“强横而有野心”,则奸贼就是“奸滑而有贼心”,奸雄就是“奸滑而有雄心”。奸雄者,奸诈而又豪雄也。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乱得很阿轲虐了嘟嘟嘟福

许劭是怎样评价曹操的~

许劭评价曹操的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意思是说:曹操如果身逢治世,那你能够成为一个能臣;你如果身逢乱世,那你就是一个奸雄。
许劭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曹操没有得志显名的时侯,曾经置办厚礼很谦逊地求许劭为他谈相。
许劭看不起他,不肯说,曹操找了个空子威胁许劭,许劭不得已,就说:“你是清平之世的能臣,乱世中的英雄(《异同杂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极为高兴地走了。

扩展资料:
1、曹操之治世之能臣
东汉末年割据,朝廷不稳。党锢之祸,十常侍之乱,董卓之乱,黄巾起义。袁绍据河北称雄,孙策稳江东称霸,刘表拥荆州而自立门户,刘璋捧益州而居于西南。

曹操身为宦官之后,智慧超群,20岁举孝廉,189年,35岁的曹操散家财募兵,参加讨伐董卓,不断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
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消灭群雄。攻杀徐州吕布,逼死了扬州袁术,赶走了中山靖王之后刘备,降服宛县张绣。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歼灭袁绍。后来他击溃马超,韩遂,平定汉中张鲁,降服鲜卑平定了西北。公元208年一统北方。

曹操在北方组织屯田,恢复经济,发展农业,任人唯贤,唯才是举。袁绍能臣陈琳骂他“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他都能将陈琳收入自己麾下。

2、曹操之乱世之奸雄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逼迫汉献帝赐“九锡”,为不臣之臣,肆意造杀,伏皇后和很多汉朝老臣都是曹操刀下亡魂。
杨修,孔融,华佗,荀彧等文人名士的死亡都和他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陶谦作孽杀了曹操父亲和弟弟,逼得曹操屠城,殃及无辜。
总之,曹操有才华,有实力,但是性格难以琢磨,曾肆意杀害无辜。但不失为一代枭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比较贴切。

许劭(150-195) 东汉评论家。字子将。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与从兄许靖有名与世,喜评论人物,每月更换,被称为“月旦评”。曾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是()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答:“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出自当时一位品评家许劭对曹操的一翻评价,除《三国志》裴注和《世说新语》外,还有范晔《后汉书·许劭传》都有记载。给曹操下「乱世奸雄」定论的第一人,是与曹操同时代的人物评论家许劭,其实《后汉书.许劭列传》、及《三国志.武帝纪》里,均有言之确凿的记载...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最早是谁评价曹操的?
答:三国时的名士许劭说的。 三国演义关于曹操评价的片段这样写: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禺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

“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用这句话评价曹操正确吗?
答: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最早是汝南许劭对曹操的评价。 许劭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在太平盛世,那么就是一个能干的大臣;如果是在战乱之年,就是一个独霸一方的枭雄。我们看一下曹操生平,曹操,字孟德,字阿瞒,沛国谯县...

许劭评价曹操是‘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为什么曹操还很高兴
答:所以我们说曹操虽然被称为奸雄,虽然很多人都关注到他的奸,但是我认为更本质的是雄,曹操一生都表现出了这种雄,我行我素,笑傲江湖。曹操是非常喜欢笑的,如果我们去读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书上讲到曹操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有笑这个字。当然曹操的笑有各种各样的笑,有放声大笑,也有自我调侃的苦笑...

请问一下曹操对于汉朝来讲是忠臣还是奸臣?
答:曹操为了出名,就带着礼物去找许劭评论自己。但是,许劭瞧不起曹操的为人,所以不予评论。为了能够出名,曹操趁许劭身边没人时,威胁恐吓他。没办法,许劭给了一句评论。但是,这句评论也出了岔子,因为两部正史关于这句话的记载竟然截然相反。《后汉书》记载,许劭对曹操的评论是:“君清平之奸贼,乱...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谁对曹操的评价
答:“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谁对曹操的评价?正确答案:许劭 《后汉书•许劭传》: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 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 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曹操微时,常卑...

三国时,许劭给曹操的那句评价原文是怎么写的?
答: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总结:大体上差不多 三国志引孙盛: 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世说新语识鉴第七: 玄谓曰:“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曹操生平简介?
答: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诛杀宦官时,反被伏击。而此时有西凉之狼称号的董卓带领大军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刘协,是为献帝。大部份大臣纷纷逃出洛阳。曹操亦逃至陈留,集结义兵,声讨董卓。

历史上曹操的评价
答:不过在这些人中,就属曹操鬼点子最多,经常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来,事后还老让袁绍背黑锅。 曹操年轻时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身边的人都觉得曹操就是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成不了大事。不过当时著名的人物评论家许劭却对曹操作出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后来这个评价到了小说《...

三国演义第三回当时有人评价曹操是谁?
答:许劭(shào)(150年—195年),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射桥镇)人。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许劭形象与正史相似。有鉴察人的品行﹑才能的名声。曹操前往拜见,问道:“我是什么人?”许劭不回答。曹操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