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唐朝有哪些地方名称? 古代唐朝在哪里建都?

作者&投稿:艾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行政区划(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京畿道关内道

▪ 京兆府 ▪ 华州 ▪ 同州 ▪ 坊州 ▪ 丹州 ▪ 岐州
▪ 邠州 ▪ 泾州 ▪ 陇州 ▪ 宁州 ▪ 原州 ▪ 庆州
▪ 鄜州 ▪ 延州 ▪ 绥州 ▪ 银州 ▪ 夏州 ▪ 灵州
▪ 盐州 ▪ 丰州 ▪ 会州 ▪ 宥州 ▪ 胜州 ▪ 安北大都护府

都畿道河南道

▪ 河南府 ▪ 郑州 ▪ 陕州 ▪ 汝州 ▪ 怀州 ▪ 许州
▪ 汴州 ▪ 豫州 ▪ 陈州 ▪ 亳州 ▪ 颍州 ▪ 宋州
▪ 曹州 ▪ 濮州 ▪ 郓州 ▪ 泗州 ▪ 海州 ▪ 兖州
▪ 徐州 ▪ 沂州 ▪ 密州 ▪ 齐州 ▪ 青州 ▪ 淄州
▪ 莱州 ▪ 登州 ▪ 济州 ▪ 滑州

河东道

▪ 蒲州 ▪ 虢州 ▪ 绛州 ▪ 晋州 ▪ 汾州 ▪ 慈州
▪ 潞州 ▪ 泽州 ▪ 沁州 ▪ 仪州 ▪ 太原府 ▪ 代州
▪ 蔚州 ▪ 忻州 ▪ 岚州 ▪ 石州 ▪ 朔州 ▪ 云州
▪ 隰州 ▪ 单于都护府

河北道

▪ 卫州 ▪ 相州 ▪ 魏州 ▪ 洺州 ▪ 邢州 ▪ 贝州
▪ 博州 ▪ 德州 ▪ 棣州 ▪ 沧州 ▪ 冀州 ▪ 赵州
▪ 深州 ▪ 恒州 ▪ 定州 ▪ 瀛州 ▪ 莫州 ▪ 易州
▪ 幽州 ▪ 燕州 ▪ 顺州 ▪ 归顺州 ▪ 蓟州 ▪ 檀州
▪ 妫州 ▪ 平州 ▪ 营州 ▪ 安东都护府

山南西道

▪ 梁州 ▪ 凤州 ▪ 兴州 ▪ 利州 ▪ 通州 ▪ 洋州
▪ 合州 ▪ 集州 ▪ 巴州 ▪ 蓬州 ▪ 壁州 ▪ 开州
▪ 渠州 ▪ 渝州 ▪ 阆州 ▪ 涪州 ▪ 果州

山南东道

▪ 邓州 ▪ 商州 ▪ 金州 ▪ 唐州 ▪ 均州 ▪ 房州
▪ 襄州 ▪ 隋州 ▪ 郢州 ▪ 复州 ▪ 荆州 ▪ 硖州
▪ 归州 ▪ 夔州 ▪ 万州 ▪ 忠州

淮南道

▪ 扬州 ▪ 楚州 ▪ 滁州 ▪ 和州 ▪ 濠州 ▪ 寿州
▪ 光州 ▪ 蕲州 ▪ 申州 ▪ 黄州 ▪ 安州 ▪ 舒州
▪ 庐州 ▪ 沔州

江南东道

▪ 苏州 ▪ 常州 ▪ 润州 ▪ 湖州 ▪ 杭州 ▪ 越州
▪ 明州 ▪ 台州 ▪ 婺州 ▪ 衢州 ▪ 睦州 ▪ 歙州
▪ 括州 ▪ 温州

江南西道

▪ 洪州 ▪ 江州 ▪ 宣州 ▪ 饶州 ▪ 鄂州 ▪ 抚州
▪ 袁州 ▪ 吉州 ▪ 虔州 ▪ 岳州 ▪ 澧州 ▪ 潭州
▪ 衡州 ▪ 永州 ▪ 道州 ▪ 郴州 ▪ 连州 ▪ 邵州
▪ 朗州

陇右道

▪ 秦州 ▪ 成州 ▪ 武州 ▪ 渭州 ▪ 岷州 ▪ 宕州
▪ 叠州 ▪ 洮州 ▪ 兰州 ▪ 河州 ▪ 鄯州 ▪ 廓州

河西道

▪ 凉州 ▪ 甘州 ▪ 肃州 ▪ 瓜州 ▪ 沙州 ▪ 伊州
▪ 西州 ▪ 庭州 ▪ 安西大都护府 ▪ 北庭大都护府

剑南道

▪ 扶州 ▪ 文州 ▪ 松州 ▪ 龙州 ▪ 剑州 ▪ 绵州
▪ 茂州 ▪ 翼州 ▪ 悉州 ▪ 当州 ▪ 静州 ▪ 柘州
▪ 恭州 ▪ 奉州 ▪ 维州 ▪ 彭州 ▪ 汉州 ▪ 益州
▪ 蜀州 ▪ 简州 ▪ 梓州 ▪ 遂州 ▪ 普州 ▪ 资州
▪ 荣州 ▪ 陵州 ▪ 眉州 ▪ 邛州 ▪ 雅州 ▪ 黎州
▪ 嘉州 ▪ 戎州 ▪ 泸州 ▪ 巂州 ▪ 南宁州 ▪ 姚州

黔中道

▪ 黔州 ▪ 施州 ▪ 思州 ▪ 溪州 ▪ 辰州 ▪ 锦州
▪ 巫州 ▪ 业州 ▪ 充州 ▪ 费州 ▪ 夷州 ▪ 珍州
▪ 溱州 ▪ 南州 ▪ 播州 ▪ 应州 ▪ 矩州

岭南道

▪ 福州 ▪ 建州 ▪ 泉州 ▪ 漳州 ▪ 汀州 ▪ 广州
▪ 潮州 ▪ 循州 ▪ 韶州 ▪ 端州 ▪ 冈州 ▪ 新州
▪ 恩州 ▪ 春州 ▪ 勤州 ▪ 泷州 ▪ 康州 ▪ 封州
▪ 高州 ▪ 窦州 ▪ 辩州 ▪ 潘州 ▪ 罗州 ▪ 雷州
▪ 崖州 ▪ 儋州 ▪ 万安州 ▪ 振州 ▪ 白州 ▪ 山州
▪ 廉州 ▪ 钦州 ▪ 陆州 ▪ 桂州 ▪ 蒙州 ▪ 昭州
▪ 富州 ▪ 梧州 ▪ 贺州 ▪ 藤州 ▪ 义州 ▪ 容州
▪ 禺州 ▪ 牢州 ▪ 党州 ▪ 平琴州 ▪ 郁林州 ▪ 贵州
▪ 绣州 ▪ 龚州 ▪ 浔州 ▪ 象州 ▪ 柳州 ▪ 融州
▪ 环州 ▪ 宜州 ▪ 芝州 ▪ 澄州 ▪ 严州 ▪ 宾州
▪ 横州 ▪ 淳州 ▪ 邕州 ▪ 田州 ▪ 笼州 ▪ 瀼州
▪ 汤州 ▪ 武峨州 ▪ 武安州 ▪ 长州 ▪ 峰州 ▪ 福禄州
▪ 交州 ▪ 爱州 ▪ 驩州 ▪ 安南都护府

唐朝地名

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天下为15道,即将山南道、江南道各分为东、西道,又增设了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

具体见下面:
都畿道和黔中道。
道 名 治 所
所 辖 州 府
古 名 今 地
关内道 凤翔府 陕西凤翔 京师(长安)、京兆府、华州、同州、坊州、丹州、凤翔府、邪州、泾州
陇州、宁州、庆州、娜州、定州、绥州、银州、夏州、灵州、盐州
丰州、会州、宥州、胜州、麟州、安北大都护府
河南道 洛 阳
汴 州 河南洛阳
河南开封 东都(洛阳)、河南府、孟州、陕州、虢州、汝州、许州、汴州、蔡州
陈州、亳州、宋州、濮州、郓州、泗州、海州、兖州、徐州、宿州
沂州、密州、齐州、青州、棣州、莱州、登州
河东道 河中府 山西永济西 河中府、绛州、晋州、隰州、汾州、慈州、潞州、泽州、沁州、辽州
太原府(北京)、蔚州、忻州、岚州、石州、朔州、云州、单于都护府
河北道 魏 州 河北大名东南 怀州、卫州、相州、魏州、澶州、博州、贝州、洛州、磁州、邢州
赵州、冀州、深州、沧州、景州、德州、定州、祁州、易州、瀛州
莫州、幽州、涿州、檀州、妫州、平州、顺州、归顺州、营州、燕州
威州、慎州、玄州、崇州、夷宾州、师州、鲜州、带州、黎州、沃州
昌州、归义州、瑞州、信州、青山州、凛州、安东都护府[1]
山南道 襄 州 湖北襄阳 兴元府、兴州、凤州、利州、通州、洋州、泽州、合州、集州、巴州
蓬州、壁州、商州、金州、开州、渠州、渝州、邓州、唐州、均州
房州、隋州、郢州、襄州、复州、江陵府、硖州、归州、夔州、万州
忠州
淮南道 扬 州 江苏扬州市 扬州、楚州、和州、濠州、寿州、光州、蕲州、申州、黄州、安州、舒州
江南道 苏 州 江苏苏州市 润州、常州、苏州、湖州、杭州、越州、明州、台州、婺州、衢州
信州、睦州、歙州、处州、温州、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
宣州、池州、洪州、虔州、抚州、吉州、江州、袁州、鄂州、岳州
潭州、衡州、澧州、朗州、永州、道州、郴州、邵州、连州、黔州
辰州、锦州、施州、巫州、夷州、播州、思州、费州、南州、溪州
溱州、珍州、珜州
陇右道 鄯 州 青海乐都 秦州、成州、渭州、兰州、临州、河州、武州、洮州、廓州、叠州
宕州、凉州、甘州、瓜州、伊州、沙州、西州、安西大都护府[2]
北庭都护府[3]
剑南道 成都府 四川成都 成都府、汉州、彭州、蜀州、眉州、锦州、剑州、梓州、阆州、果州
遂州、普州、陵州、资州、荣州、简州、嘉州、邛州、雅州、黎州
泸州、茂州、翼州、涂州、炎州、彻州、向州、冉州、穹州、笮州
戎州、嵩州、松州、文州、扶州、龙州、当州、悉州、恭州、保州
真州、霸州、柘州
岭南道 广 州 广东广州市 广州、韶州、循州、贺州、端州、新州、康州、封州、泷州、恩州
春州、高州、藤州、义州、窦州、勤州、桂州、昭州、富州、梧州
蒙州、龚州、浔州、郁林州、平琴州、宾州、澄州、绣州、象州
柳州、融州、邕州、贵州、党州、横卅、田州、严州、山州、峦州
罗州、潘州、容州、辩州、白州、牢州、钦州、禺州、滚州、汤州
岩州、古州、安南都督府、武峨州、粤州、芝州、爱州、福禄州、长州
罐州、林州、景州、峰州、陆州、廉州、雷州、笼州、环州、德化州
郎茫州、崖州、儋州、琼州、振州、万安州、赤土国、丹丹国

唐朝行政区大体上继承隋朝晚期的郡县制,为州县二级制,后期划分成节度使州县三级制。唐朝的州继承隋朝制度,然而有时改郡为州,有时改州为郡,并且对州县进行整并。唐朝的府有三种,共有府、都督府与都护府,地位均不同。府是将京都、陪都及行在的州提升其地位的特别第二级行政区。最早是开元元年升长安、洛阳与太原三都所在的州为府,之后陆续升各地陪都和皇帝避难的州为府。都督府有时又称总管府,主管军事,不理政事,多设于国内要冲之地,每府督统数州。贞观年间,全国共有四十一个都督府,除了京畿九州外,其余隶属都督府。都护府用以统理、册封归顺外族的行政单位,算是外族的自治单位,共有六个以上的都护府。有些因为地位重要,升级成大都护府以统管其他都謢府。其下有若干都督府和州,称羁縻府州。羁縻府州的刺史,大致上由外族酋长担任,而都督府和州的长史则由内地人担任。
627年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道,是为贞观十道。武后时设立十道巡察使、十道存抚使和十道按察使等监察官,当时为临时派遣、没有固定治所。开元廿一年又从关内道分立京畿道,从河南道分立都畿道,分山南道为东西两道,分江南道为江南东、江南西和黔中三道,共十五道,是为开元十五道,每道设立的观察使,有如汉朝的刺史,也设立固定的治所,正式成为十五个监察区要行政区分布:
1.监察区的十五道:京畿道、关内道、都畿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西道、山南东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陇右道、剑南道、岭南道
2.六个主要都护府:安西(大)都护府、安北(大)都护府(旧称燕然、瀚海)、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旧称金山)与其他时间较短的都謢府:昆陵都护府、濛池都护府、东夷都护府、保宁都护府
唐朝后期的行政区划形成节度使、州(府)、县三级行政区划。节度使最早于唐玄宗前期设立,以驻守各道的武将称都督,都督带使持节的称节度使,不带者不称,开元、天宝时期共有十镇。在安史之乱结束后,为了安抚拥有兵权的安史降将,唐室册封他们为节度使。而为了防止他们叛乱,又在各地设置节度使。这些节度使掌控地方军事、政事与财政,又被称为藩镇。当中央衰退时,这些藩镇都呈现半独立的状态。唐德宗时期,河朔一带的藩镇叛乱,占领京师长安,唐德宗逃到汉中,最后是与藩镇妥协才平定乱事,这也使全国藩镇割据的局面加深。唐宪宗年间平定一些藩镇,使得各地藩镇继归顺中央,当时共有元和四十八镇。唐宪宗死后河北三镇又再度叛乱,但是中央系的藩镇大致上是服从中央。直到晚唐时期,唐朝因为黄巢之乱已经彻底崩溃,除京兆府和河南府外,其余都分成四五十个半独立的藩镇。最后唐朝就亡在新兴藩镇朱全忠的手中。而后的五代十国实际上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而已。
地方行政区方面,州级政区多称“州”,有刺史,少数称“郡”,有郡守。县有县令。县级政区以下按照乡里制设乡与里。百户人家为一里,由里正管辖;四家为一邻,由邻长管辖,五邻为一保,由保长管辖,五保为一里,由里正管辖,五里为一乡,由耆老管辖。一自然村为一村,设村正。在城市聚居区域以坊代替村,设坊正,和村正同级。在边疆、京畿、军事要塞等重要地区设立都督府,由武官都督兼管多个州郡的军事和民政。

登州,秦琼落魄时卖马的地方;并州,武则天的出生地。

741年各道治所
京畿道,治西京(首都)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
关内道,治西京(首都)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
都畿道,治东都(陪都)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
河南道,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
河东道,治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西);
河北道,治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
山南西道,治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
山南东道,治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市);
淮南道,治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江南东道,治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
江南西道,治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
黔中道,治黔州(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陇右道,治鄯州(今青海省乐都县);
剑南道,治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岭南道,治广州(今广东省广州市)。
唐朝各州地名古今对照(741年,郡制地名以742年以准)
京畿道 辖1府4州
今属陕西省
京兆府京兆郡 西安市
华州华阴郡 渭南市华县
同州冯翊郡 渭南市大荔县
歧州扶凤郡 宝鸡市凤翔县
邠州新平郡 咸阳市彬县

关内道 辖18州2都护府
今属陕西省
陇州汧阳郡 宝鸡市陇县
鄜州洛交郡 延安市富县
坊州中部郡 延安市黄陵县
丹州咸宁郡 延安市宜川县
延州延安郡 延安市
盐州五原郡 榆林市定边县
夏州朔方郡 榆林市靖边县
绥州上郡 榆林市绥德县
银州银川郡 榆林市横山县党岔镇
今属甘肃省
泾州安定郡 平凉市泾川县北
庆州安化郡 庆阳市
宁州彭原郡 庆阳市宁县
会州会宁郡 白银市靖远县
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
原州平凉郡 固原市
灵州灵武郡 银川市灵武市
今属内蒙古自治区
宥州宁朔郡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
胜州榆林郡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西南
丰州九原郡 包头市五原县南
单于都护府(治所在云中故城)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北
安北都护府(治所在中受降城) 包头市西南
都畿道 辖1府4州
今属河南省
河南府河南郡 洛阳市
汝州临汝郡 平顶山市汝州市
陕州陕郡 三门峡市陕县
怀州河内郡 焦作市沁阳县
郑州荥阳郡 郑州市

河南道 辖23州
今属河南省
滑州灵昌郡 安阳市滑县城关镇
汴州陈留郡 开封市
宋州睢阳郡 商丘市睢阳区古宋镇
许州颍川郡 许昌市
陈州淮阳郡 周口市淮阳县
豫州汝南郡 驻马店市汝南县
今属山东省
濮州濮阳郡 荷泽市鄄城县旧城镇
曹州济阴郡 荷泽市定陶县马集镇
郓州东平郡 泰安市东平县州城镇
济州济阳郡 聊城市茌平县曹集镇
兖州鲁郡 济宁市兖州市
齐州临淄郡 济南市
淄州淄川郡 淄博市淄川区
青州北海郡 潍坊市青州市
密州高密郡 潍坊市诸城市
沂州琅邪郡 临沂市
莱州东莱郡 烟台市莱州市
登州东牟郡 烟台市蓬莱市
今属安徽省
亳州谯郡 亳州市
颍州汝阴郡 阜阳市
今属江苏省
徐州彭城郡 徐州市
泗州临淮郡 淮安市盱眙县
海州东海郡 连云港市海州区
河东道 辖1府18州
今属山西省
云州云中郡 大同市
蔚州安边郡 大同市灵丘县
朔州马邑郡 朔州市
代州雁门郡 忻州市代县
忻州定襄郡 忻州市
岚州楼烦郡 吕梁市岚县北
石州昌化郡 吕梁市
汾州西河郡 吕梁市汾阳市
太原府太原郡 太原市
仪州乐平郡 晋中市左权县
隰州大宁郡 临汾市隰县
慈州文城郡 临汾市吉县
晋州平阳郡 临汾市
沁州阳城郡 长治市沁源县
潞州上党郡 长治市
泽州高平郡 晋城市
绛州绛郡 运城市新绛县
蒲州河东郡 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
今属河南省
虢州弘农郡 三门峡市灵宝市

河北道 辖24州1都护府
今属河北省
妫州妫川郡 张家口市怀来县狼山乡
平州北平郡 秦皇岛市卢龙县
定州博陵郡 保定市定州市
易州上谷郡 保定市易县
莫州文安郡 沧州市任丘市鄚州镇
瀛州河间郡 沧州市河间市
沧州景城郡 沧州市沧县旧州镇
冀州信都郡 衡水市冀州市
深州饶阳郡 衡水市深州市旧州镇
恒州常山郡 石家庄市正定县
赵州赵郡 石家庄市赵县
邢州钜鹿郡 刑台市
贝州清河郡 刑台市清河县西
洺州广平郡 邯郸市永年县旧永年镇
魏州魏郡 邯郸市大名县东北
安东都护府(驻平州) 秦皇岛市卢龙县
今属北京市、天津市、辽河省
幽州范阳郡 北京市
檀州密云郡 北京市密云县
蓟州渔阳郡 天津市蓟县
营州柳城郡 辽宁省朝阳市
今属河南省
卫州汲郡 新乡市卫辉市
相州邺郡 安阳市
今属山东省
博州博平郡 聊城市
德州平原郡 德州市陵县
棣州乐安郡 滨州市惠民县辛店镇

山南东道 辖16州
今属陕西省
商州上洛郡 商洛市
金州汉阴郡 安康市
今属河南省
邓州南阳郡 南阳市邓州市
唐州淮安郡 驻马店市泌阳县
今属湖北省
均州武当郡 十堰市丹江口市均县镇
房州房陵郡 十堰市房县
襄州襄阳郡 襄阳市
隋州汉东郡 随州市
归州巴东郡 宜昌市秭归县归州镇
峡州夷陵郡 宜昌市
荆州江陵郡 荆州市
郢州富水郡 荆门市京山县
复州竟陵郡 仙桃市沔城镇
今属重庆市
夔州云安郡 奉节县
万州南浦郡 万州区
忠州南宾郡 忠县

山南西道 辖17州
今属陕西省
凤州河池郡 宝鸡市凤县凤州镇
兴州顺政郡 汉中市略阳县
梁州汉中郡 汉中市
洋州洋川郡 汉中市西乡县
今属四川省
利州益昌郡 广元市
集州符阳郡 巴中市南江县
壁州始宁郡 巴中市通江县
巴州清化郡 巴中市
阆州阆中郡 南充市阆中市
蓬州蓬山郡 南充市仪陇县大寅镇
果州南充郡 南充市
通州通川郡 达州市
渠州潾山郡 达州市渠县
今属重庆市
开州盛山郡 开县
涪州涪陵郡 涪陵区
渝州南平郡 重庆市
合州巴川郡 合川区
陇右道 辖20州2都护府
今属甘肃省
秦州天水郡 天水市
武州武都郡 陇南市
成州同谷郡 陇南市礼县南
渭州陇西郡 定西市陇西县
岷州和政郡 定西市岷县
河州安昌郡 临夏州临夏市
洮州临洮郡 甘南州临潭县
叠州合川郡 甘南州迭部县
宕州怀道郡 甘南州舟曲县
兰州金城郡 兰州市
凉州武威郡 武威市
甘州张掖郡 张掖市
肃州酒泉郡 酒泉市
沙州敦煌郡 酒泉市敦煌市
瓜州晋昌郡 酒泉市瓜州县东南
今属青海省
鄯州西平郡 海东地区乐都县
廓州宁塞郡 海南州尖扎县
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伊州伊吾郡 哈密市
西州交河郡 吐鲁番市
庭州金满郡 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庭州镇
北庭都护府(治所在庭州) 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庭州镇
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镇) 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淮南道 辖14州
今属江苏省
扬州广陵郡 扬州市
楚州淮阴郡 淮安市淮安区
今属安徽省
滁州永阳郡 滁州市
濠州钟离郡 滁州市凤阳县
和州历阳郡 马鞍山市和县
寿州寿春郡 六安市寿县
庐州庐江郡 合肥市
舒州同安郡 安庆市潜山县
今属河南省
光州弋阳郡 信阳市潢川县
申州义阳郡 信阳市
今属湖北省
蕲州蕲春郡 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
安州安陆郡 孝感市安陆市
黄州齐安郡 武汉市新洲区
沔州汉阳郡 武汉市汉阳
江南东道辖19州

今属江苏省
润州丹杨郡 镇江市
常州晋陵郡 常州市
苏州吴郡 苏州市
今属安徽省
歙州新安郡 黄山市歙县
今属浙江省
湖州吴兴郡 湖州市
杭州余杭郡 杭州市
睦州新定郡 杭州市建德市梅城镇
越州会稽郡 绍兴市
明州余姚郡 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
衢州信安郡 衢州市
括州缙云郡 丽水市
婺州东阳郡 金华市
温州永嘉郡 温州市
台州临海郡 台州市临海市
今属福建省
福州长乐郡 福州市
建州建安郡 南平市建瓯市
泉州清源郡 泉州市
汀州临汀郡 龙岩市长汀市
漳州漳浦郡 漳州市漳浦县

江南西道 19州
今属安徽省
宣州宣城郡 宣城市
今属湖北省
鄂州江夏郡 武汉市武昌
今属江西省
洪州豫章郡 南昌市
江州浔阳郡 九江市
饶州鄱阳郡 上饶市鄱阳县
虔州南康郡 赣州市
吉州庐陵郡 吉安市
袁州宜春郡 宜春市
抚州临川郡 抚州市
今属湖南省
岳州巴陵郡 岳阳市
澧州澧阳郡 常德市津市市
朗州武陵郡 常德市
潭州长沙郡 长沙市
衡州衡阳郡 衡阳市
永州零陵郡 永州市零陵区
道州江华郡 永州市道县清塘镇
郴州桂阳郡 郴州市
邵州邵阳郡 邵阳市
今属广东省
连州连山郡 清远市连州市

黔中道 辖15州
今属湖北省
施州清化郡 恩施州恩施市
今属湖南省
辰州卢溪郡 怀化市沅陵县
锦州卢阳郡 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锦和镇
巫州潭阳郡 怀化市洪江市
业州龙溪郡 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西
溪州灵溪郡 湘西州永顺县东
今属贵州省
夷州义泉郡 遵义市凤冈县
播州播川郡 遵义市
珍州夜郎郡 遵义市桐梓县夜郎乡
思州宁夷郡 铜仁地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费州涪川郡 铜仁地区思南县
充州平蛮郡 铜仁地区石阡县
今属重庆市
黔州黔中郡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南州南川郡 綦江区
溱州溱溪郡 綦江区狮溪镇
剑南道 辖35州
今属甘肃省
文州阴平郡 陇南市文县
今属四川省
扶州同昌郡 阿坝州九寨沟县
松州交川郡 阿坝州松潘县
当州江源郡 阿坝州黑水县
柘州蓬山郡 阿坝州黑水县南
悉州归诚郡 阿坝州汶川县西
茂州通化郡 阿坝州茂县
翼州临翼郡 阿坝州茂县维城乡
静州静川郡 阿坝州茂县西北
维州维川郡 阿坝州理县薛城镇
奉州云山郡 阿坝州理县北
恭州恭化郡 阿坝州马尔康县
巂州越巂郡 凉山州西昌市
龙州江油郡 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
绵州巴西郡 绵阳市
梓州梓潼郡 绵阳市三台县
剑州普安郡 广元市剑阁县普安镇
遂州遂宁郡 遂宁市
汉州德阳郡 德阳市广汉市
益州蜀郡 成都市
彭州蒙阳郡 成都市彭州市
蜀州唐安郡 成都市崇州市
邛州临邛郡 成都市邛崃市
雅州卢山郡 雅安市
黎州洪源郡 雅安市汉源县清溪镇
嘉州犍为郡 乐山市
眉州通义郡 眉山市
陵州仁寿郡 眉山市仁寿县
简州阳安郡 资阳市简阳市
普州安岳郡 资阳市安岳县
资州资阳郡 内江市资中县
荣州和义郡 自贡市荣县
戎州南溪郡 宜宾市
泸州泸川郡 泸州市
今属云南省
姚州云南郡 楚雄州姚安县光禄镇

岭南道 辖73州1都护府
今属广东省
广州南海郡 广州市
韶州始兴郡 韶关市
循州海丰郡 惠州市
潮州潮阳郡 潮州市
封州临封郡 肇庆市封开县封川镇
康州晋康郡 肇庆市德庆县
端州高要郡 肇庆市
新州新兴郡 云浮市新兴县
勤州云浮郡 云浮市云安县富林镇
春州南陵郡 阳江市阳春市
恩州恩平郡 江门市恩平市
冈州义宁郡 江门市新会区
泷州开阳郡 茂名市信宜市思贺镇
窦州怀德郡 茂名市信宜市镇隆镇
高州高凉郡 茂名市高州市东北
潘州南潘郡 茂名市高州市
辩州陵水郡 茂名市化州市
罗州招义郡 湛江市廉江市河唇镇
雷州海康郡 湛江市雷州市
今属海南省
崖州珠崖郡 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
琼州琼山郡 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
振州延德郡 三亚市崖城镇
儋州昌化郡 儋州市新州镇
万安州万安郡 陵水黎族自治县
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
环州整平郡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宜州龙水郡 河池市宜州市
融州融水郡 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
柳州龙城郡 柳州市
桂州始安郡 桂林市
昭州平乐郡 桂林市平乐县
贺州临贺郡 贺州市贺街镇
富州开江郡 贺州市昭平县
梧州苍梧郡 梧州市
蒙州蒙山郡 梧州市蒙山县夏宜瑶族乡
藤州感义郡 梧州市藤县
义州连城郡 梧州市岑溪市东南
郁林州郁林郡 玉林市兴业县
平琴州平琴郡 玉林市兴业县大平山镇
党州宁仁郡 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
牢州定川郡 玉林市
容州普宁郡 玉林市北流县
禺州温水郡 玉林市北流市东南
白州南昌郡 玉林市博白县
贵州怀泽郡 贵港市
浔州浔江郡 贵港市贵平市
龚州临江郡 贵港市平南县
绣州常林郡 贵港市桂平市罗播乡
严州循德郡 来宾市
象州象郡 来宾市象州县罗秀镇
芝州忻城郡 来宾市忻城县
澄州贺水郡 南宁市上林县
宾州安城郡 南宁市宾阳县
横州宁浦郡 南宁市横县
淳州永定郡 南宁市横县峦城镇
邕州朗宁郡 南宁市
田州横山郡 百色市田东县祥周镇
钦州宁越郡 钦州市久隆镇
陆州玉山郡 钦州市犀牛脚镇
廉州合浦郡 钦州市浦北县旧州村
瀼州临潭郡 防城港市上思县西南
笼州扶南郡 崇左市扶绥县
山州龙池郡 玉林市博白县龙潭镇
岩州安乐郡 贵港市港南区木梓镇
今属越南
峰州承化郡 福寿省越池
福禄州唐林郡 清化省清化市西北
武峨州武峨郡 太原省太原东北
汤州汤泉郡 谅山省谅山东南
古州乐古郡 谅山省谅山东北
交州交趾郡 河内市
武安州武曲郡 海防市西
长州文杨郡 南定省南定
爱州九真郡 清化省清化市
驩州日南郡 义安省荣市
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交州) 河内市
各州升府情况:
雍州 713年为京兆府
洛州 713年为河南府
并州 723年为太原府
益州 757年为成都府
歧州 757年为凤翔府
蒲州 760年为河中府
荆州 760年为江陵府
梁州 784年为兴元府

各州更名情况:
巫州 692年改为沅州,725年复为巫州,770年为叙州
业州 704年置舞州,725年改为鹤州,732年为业州,770年为奖州
粤州 668年前后改为宜州
南和州 691年改为静州
福州 711年泉州改为闽州(武荣州改为泉州),725年改为福州
泉州 711年武荣州改为泉州
箕州 712年为仪州,883年为辽州
始州 713年改为剑州
隆州 713年改为阆州
豳州 725年改为邠州
奉州 758年改为保州
豫州 762年改为蔡州
括州 779年改为处州
淳州 805年改为峦州
恒州 820年改为镇州
武州 892年改为阶州
唐州 906年改为泌州

单于都护府 845年改为安北都护府(原安北都护府784年废)
安北都护府 663年燕然都护府改为瀚海都护府,669年为安北都护府,757年改为镇北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756年改为镇西都护府,767年复为安西都护府
安南都护府 757年改为镇南都护府,760年复为安南都护府
741以后增置各州古今地名对照
霸州静戎郡(742年置)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西北
麟州新秦郡(742年置)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北
临州狄道郡(744年置)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
真州昭德郡(746年置)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西北
演州演水郡(643年废,764年复置) 越南荣市
保宁都护府(749年置) 四川省阿坝州境内
升州江宁郡(757年置,761年废,887年复置) 南京市
信州(758年置) 江西省上饶市
昌州(759年置) 重庆市荣昌县
池州(765年置) 安徽省池州市
磁州(765年置)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
乾州(768年置,后废) 四川省茂县西
涿州(769年置) 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
澶州(772年置)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
顺州(773年置)广西玉林市陆川县
思唐州(初为羁麽州,780年为正州)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
景州(787年置)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交河镇
蔺州(806年置)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
宿州(809年置) 安徽省宿州市
孟州(843年置)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
宪州(889年置)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祁州(892年置)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
乾州(895年置)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

乾州(895年置)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

如有帮助,请快速采纳。

唐朝地名有哪些?~

1、关内:大致相当于今陕西中、北部,甘肃陇东以及内蒙古河套等地。
2、河南:大致相当于今河南、山东二省黄河以南与河南、江苏、安徽三省淮河以北的地区。
3、河东:大致相当于今山西全省与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的地区。
4、河北:大致相当于今河北长城以南.河南及山东二省的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5、山南:大致相当于今四川东部,陕西、甘肃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西部的地区。
6、陇右:大致相当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的地区。
7、淮南:大致相当于今安徽、江苏、河南三省淮水以南、以及湖北东部长江以北的地区。
8、江南:大致相当于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省,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南、湖北、四川江南的一部分及贵州东北部的地区。
9、剑南:大致相当于今四川中部和云南北端。
10、岭南:大致相当于今广东、广西二省和越南东北部的地区。

扩展资料:
1、江南东道:今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苏长江以南地区。
2、江南西道:今江西、湖南二省,安徽南部,湖北东部长江以南地区。
3、黔中道:今贵州全部及其与四川、湖南、广西接壤之地,湖北西南端。
4、山南东道:将原山南道以四川与陕西两省东境作为分界线划分,以东为山南东道。
5、山南西道:将原山南道以四川与陕西两省东境作为分界线划分,以西为山南西道。
6、京畿道:分关内道长安附近诸州增设京畿道。
7、都畿道:河南道洛阳附近诸州增设都畿道。
在唐代的行政区划中,不但有唐太宗新开的“道”,还有唐玄宗新开的“府”。最早设府是在713年(开元元年),玄宗升国都雍州为京兆府,升陪都洛州为河南府。以后,设置和改置的府增多,成为唐朝行政区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单位。综观唐代诸府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诸京都(包括陆续新建的陪都)和皇帝驻跸之地改置为府,以示不同于常州,如并州改置为太原府,荆州改置为江陵府。
终唐之世,此类府有10个:京兆府(原雍州)、兴德府(原华州)、凤翔府(原歧州)、河南府(原洛州)、兴唐府(原陕州)、河中府(原蒲州)、兴元府(原梁州)、成都府(原益州)、太原府(原并州)、江陵府(原荆州)。
二、在内地重要地区置都督府。都督制起自曹魏,当初专理军事,不涉民政;晋始兼任刺史;北周时改都督为总管;627年(唐武德七年)改称都督,兼理军民,都督府始成行政区划之一级。
如扬州都督府、益州都督府。710年(景云初年),唐有都督府24,分辖国内各州,惟畿内诸州不隶。但不久即以权重而废。
三、边地置都护府。都护之名起自西汉,当时在西域设有都护。唐太宗平定高昌后,始设安西都护府,其后渐次增置,至唐中宗时共有6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唐代长安城的前世今生 你家在唐长安啥地方?

古代唐朝曾经在长安、洛阳两个地方建立都城。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为隋炀帝表兄弟,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
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
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共历经21位皇帝(若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扩展资料
唐朝重大历史事件:
1、贞观之治: 李世民经"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他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它的统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2、永徽之治:指的是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盛世。永徽(649-655)是高宗在位的第一个年号。 唐高宗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的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使得天下大治,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3、武则天称帝: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宣布改唐为周,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肆杀唐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颇多弊政。
4、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李显复位,恢复了大唐国号,李旦被立为相王。
5、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6、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7、鉴真东渡:唐朝赴日本最有名的是鉴真和尚,他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那时他已双目失明。
他在日本弘扬佛法,还把唐朝的医学、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奈良创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人民视为艺术明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唐朝时期的东海指什么地方
答:三言诗刻为祖无择撰文,苏唐卿书篆,王君章镌刻,各取三人文、笔、刀之长,史称三绝名碑。清吴玉扌晋 广收古今墨拓,将三言诗刻编入古今篆刻之次,载于《金石存》。明、清两代皆收入地方志书。建国后,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编印的《各种书体源流浅说》里,在介绍宋人小篆时,特别推崇三言诗刻,“宋...

唐朝行政区域以及长官称号?
答:随着时间的发展,唐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府与道的出现。唐代把京都和曾作为陪都的州,为显示其地位的重要而称为府。府的设官与州相同,仅名称稍有变化,如其长官改称尹,副长官改称少尹等。此外,在边疆地区还设置都护府,以管辖广大边境区域,都护府的设官也与州相同,仅其...

谁可以告诉我唐朝皇宫所有的宫殿名字?
答:1958年在遗址范围内进行过发掘,其中有一座门址,面阔五间,长26.5米,进深三间,宽19米,进深的中间一间除明间处开门道外,西侧为夯土台,土台外侧接南面宫墙。这遗址曾被认为是勤政务本楼遗址。但也有人认为,与文献所载的位置、规模都不相合。 曲江池 中国唐代著名的风景区,在唐长安城东南隅,因水流曲折得名。

唐朝蕲州是现在什么地方?
答:治蕲春,仍领5县。同年,并蕲水于蕲春,同时析蕲春县东分置永宁县。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蕲州为“蕲春郡”,改永宁县为广济县,蕲春郡领蕲春,蕲水、广济、黄梅4县。[6]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复“蕲州”名,上隶淮南道。唐朝时蕲州的辖境约今湖北省长江以北、巴河以东地区。

唐朝宫殿名称有哪些?
答:3、兴庆宫:宫内建有兴庆殿、南熏殿、大同殿、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和沉香亭等建筑物。宫殿:基本解释:Palace 帝王处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筑物,宫殿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形象壮丽,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突现王权的尊严。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巩固人间秩序,与西方和伊斯兰建筑以宗教...

蓟北在唐朝指什么地方?
答: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出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

唐朝在地方设置道,置道是什么?请详解
答:不是置道,就是道。“设置”是一个词,“道”是一个词。道是唐朝的形成区划,跟现在的“省”是一个意思。整个唐朝设置了十五个道:陇右道、河北道、河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剑南道、黔中道、关内道、河东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岭南道、京畿道、淮南道、都畿道,其中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

唐朝宋朝元朝的皇宫分别在哪里 唐朝宋朝元朝的皇宫分别在什么地方
答:1、唐朝的皇宫在西安,洛阳是陪都,有行宫。唐朝:618年至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2、宋朝,北宋皇宫在开封,南宋的都城在杭州,都城也在杭州。宋朝是中国古代上启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

唐朝的有哪些酒楼的名称
答:3、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黄鹤楼》,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

中国每个朝代的国土面积大概是多少?
答:首先必须明白,“中国”被正式当作我们国家的名称是从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才开始的。在这以前,“中国”的概念是不确定的,一般来说是不断扩大,从仅指中原地区扩大到泛指整个国家。但即使在清朝后期,“中国”有时是大清国的代名词,包括清朝的全部疆域,有时却只指“内地十八省”,而不包括东北、内外蒙古、西藏、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