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的有关资料 天宫一号资料

作者&投稿:徭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2011年10月10日,天宫一号腾讯微博发出第一张自拍照。

目录

飞行器简介
背景
早期方案与命名
历程
结构资源舱
实验舱
生命保障系统
主要任务
社会关注国家方面
国际方面
设备
其它搭载物
技术特点
发射任务
最新进程对接介绍
对接过程
航天员选拔
空间实验室
完成总装
完成系统性能实验
使用寿限
太空试验实验任务
实验条件
卫星模型
首次变轨
生命保障系统自主运行
微博自拍飞行器简介
背景
早期方案与命名
历程
结构 资源舱
实验舱
生命保障系统
主要任务
社会关注 国家方面
国际方面
设备
其它搭载物技术特点发射任务最新进程
对接介绍 对接过程 航天员选拔 空间实验室 完成总装 完成系统性能实验 使用寿限太空试验
实验任务 实验条件卫星模型首次变轨生命保障系统自主运行微博自拍展开

简介
  天宫一号[1](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 1)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2],属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高10.4米、重8.5吨[3]。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4],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 2011年4月CAST会展中心展示的天宫一号模型
[5]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6]。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3]。   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叫“目标飞行器”(Target Spacecraft[2],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也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7]。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8](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9]。   2011年11月,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10],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8]。   据相关专家透露,天宫一号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11]。
编辑本段早期方案与命名
  天宫一号的任务方案早在1992年国家制订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时就已确定。2002年,在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审查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整个任务方案得到通过。但天宫一号还尚未定名,只是称为“目标飞行器”,缩写:MB。2006年,天宫一号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并命名为“天宫一号”,缩写:TG[12]。命名可能根据以下几点:   第一,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13]。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 王菡   第二,具有中国特色,与“神舟”、“嫦娥”相呼应,有一种真正的空间站雏形[14]的概念[1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 白明生
编辑本段历程
  对外披露阶段(2008年9月28号—2011年7月23日)
2008年9月28日 中国首次披露“天宫一号”发射计划[15]。
2009年1月26日 天宫一号模型在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16]。
天宫一号模型亮相春晚
[17]
2009年2月27日 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中首次出现了中国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实体画面,此前天宫一号仅有电脑效果图和模型对外公开。
此时天宫一号初样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18]。
2010年8月中旬 天宫一号完成总装,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19]。
2011年3月3日 全国政协委员、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20]。
2011年6月29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通过出厂评审,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任务实施前最后阶段的测试工作[21]。
2011年7月23日 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23日上午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至此,执行天宫一号飞行任务的各大系统参试人员和飞行产品,已集结载人航天发射场[22]。
发射调整及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28日)
2011年8月18日 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由于发射天宫一号的运载火箭于发射失利的长征二号丙火箭属同一类型,后出于安全考虑,原定8月底发射天宫一号的原计划被取消[23]。
2011年9月10日 发射场区测试工作重新启动,进展顺利[23]。
2011年9月20日 天宫一号和运载火箭组合体运载至发射塔架[24]。
2011年9月25日 包括发射场地及飞行航区在内的全区测控通讯系统进行合练并取得成功[25]。
2011年9月26日 考虑到27日及28日发射场将出现的大风降温天气,原定于27日至30日之间的发射计划更正为在29或30日择机发射。
同日上午,天宫一号飞行任务进行了火箭推进剂加注前全系统质量评审。天宫一号具备执行发射任务的条件。
当日下午,发射场组织进行了火箭加注设备、加注软管和信号电缆连接等工作[25]。
2011年9月28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了天宫一号的发射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在窗口前沿发射”。
当日上午进行了第二次全区测控通讯系统合练。并组织了火箭推进剂加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加注量计算、加注系统信号联调等。
13时起,先后实施了燃烧剂和氧化剂加注。
至18时,约450吨的推进剂全部加注完毕[26]。
发射当天(2011年9月29日)
2011年9月29日 13时16分,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型火箭进入8小时倒计时发射程序,调度点名,收集8小时准备情况,进入临射前准备[27]。
14时16分,载人航天各系统功能检查,地面设备开机自检[28]。
约18时,火箭系统开始进行全箭状态检查[29]。
发射前半个小时,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撤离[30]。
21时16分3秒,搭载着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点火发射[4]。
21时19分,天宫一号火箭助推器分离[31](助推器残骸于10时25分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的一块空地上找到[32])。
21时19分,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31]。
21时19分,整流罩分离[31]。
21时25分45秒,天宫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4]。
21时29分,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31]。
21时35分左右,入轨运行[31]。
21时38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圆满成功[4]。
运行阶段(2011年9月30日—)
2011年9月30日 1时58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4圈时,实施了第一次轨道控制,将远地点高度由346公里抬高到355公里。
16时9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13圈时,实施了第2次轨道控制,近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升至约362公里,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为后续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奠定了基础[33]。
天宫一号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也已启动,转入自主运行状态[34]。
2011年10月6日 18时,天宫一号已在轨飞行109圈,先后进行了遥控指令、控制开关、图像发音设备、舱内温度湿度、交会对接设备等在轨测试[11]。
2011年10月10日 首次公布了由天宫一号自带相机拍摄的太空图片。
此时,目标飞行器的在轨测试阶段已基本结束[35]。 天宫一号拍摄的首张外太空图片
[36]
2011年10月14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进入交会对接的准备阶段[37]。
2011年11月3日 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首次交会对接[10]。
2011年11月4日 11时37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的组合体第一次轨道维持[38]。
2011年11月14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第一次分离,约半小时后,进行了第二次对接[39]。
2011年11月15日 12时4分,组合体完成了第二次轨道维持,开始了神舟八号返回前的轨道精化调整[40]。
16时59分,组合体进行了姿态调整,从第二次对接的状态转体180度进入正常飞行姿态,为神舟八号返回做准备[41]。
2011年11月16日 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42]。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17日19时30分左右在内蒙古预定区域着陆[43]。
目前运行中。神舟九号计划于2012年6月至8月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此次飞行将搭载三名航天员[44]。

编辑本段发射背景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921工程”,在“921工程”设计之初,便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天地往返,航天员上天并返回地面; 第二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和太空行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等多项任务,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空间站。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初步实现了第一步的航天器天地往返。此后,中国又先后发射神舟系列的4艘飞船,并在神舟五号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后,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   2005年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相继发射,拉开了“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序幕,并完成了前半部分,而天宫一号则将完成第二步后半部分的任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建立空间实验室[45]。
编辑本段结构
  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舱体的最大直径达3.35米。与之前的载人航天器相比,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的可活动空间大大拓展,达15立方米,能够同时满足3名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实验舱前端装有被动式对接结构,可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3]。
资源舱
  (资源舱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一号的飞行提供能源保障,并控制飞行姿态)   天宫一号的电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太阳能电池翼)都在资源舱内,并包括了为飞行器提供能量的燃料。天宫一号的导航与制导系统中6个控制力矩陀螺也在资源舱内。导航与制导系统的用途是在天宫一号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之际负责寻找目标,而控制力矩陀螺则会对天宫一号进行精确的姿态控制[46]。
实验舱
  (实验舱主要负责航天员工作、训练及生活)   实验舱是全密封的环境,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舱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生活活动、睡眠等也都在这里进行。内设睡眠区(包括航天员睡眠所用的睡袋)以及使航天员保持骨骼强健的健身区[47]。
编辑本段主要任务
  第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的目标,与神舟八号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模拟图: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左)对接
[48]  第二,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生活和工作,保证航天员安全。   第三,开展空间应用(包括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等)、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战技术实验。   第四,初步建立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实验平台,为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49]。
编辑本段后续计划
  天宫系列飞行器共有3个,除了天宫一号外,中国还将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建立空间实验室。计划时间大致在2015年之前。它们在设计上较天宫一号基本相同,主要目的是为建立空间站积累更多经验[49]。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州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州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的资料(50字左右 )~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属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
高10.4米、重8.5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扩展资料:
“天宫一号”实际上就是一个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它的重量和神舟七号一样,用它来完成和飞船的交会对接。“天宫一号”主体为短粗的圆柱型,直径比神舟飞船更大,前后各有一个对接口。
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由密封的前锥段、柱段和后锥段组成,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英文名称: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2011年11月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按照计划,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目录

  简介
  早期方案与命名
  历程
  发射背景
  结构资源舱
  实验舱
  主要任务
  后续计划简介
  早期方案与命名
  历程
  发射背景
  结构 资源舱
  实验舱
  主要任务
  后续计划
  展开编辑本段简介
  天宫一号[1](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 1)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2],属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高10.4米、重8.5吨[3]。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4],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 2011年4月CAST会展中心展示的天宫一号模型
  [5]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6]。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3]。   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叫“目标飞行器”(Target Spacecraft[2],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即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也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7]。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8](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9]。   2011年11月,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10],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8]。   据相关专家透露,天宫一号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11]。
  编辑本段早期方案与命名
  天宫一号的任务方案早在1992年国家制订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时就已确定。2002年,在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审查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整个任务方案得到通过。但天宫一号还尚未定名,只是称为“目标飞行器”,缩写:MB。2006年,天宫一号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并命名为“天宫一号”,缩写:TG[12]。命名可能根据以下几点:   第一,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13]。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 王菡   第二,具有中国特色,与“神舟”、“嫦娥”相呼应,有一种真正的空间站雏形[14]的概念[1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 白明生
  编辑本段历程
  对外披露阶段(2008年9月28号—2011年7月23日)
  2008年9月28日 中国首次披露“天宫一号”发射计划[15]。
  2009年1月26日 天宫一号模型在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16]。
  天宫一号模型亮相春晚
  [17]
  2009年2月27日 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中首次出现了中国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实体画面,此前天宫一号仅有电脑效果图和模型对外公开。
  此时天宫一号初样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18]。
  2010年8月中旬 天宫一号完成总装,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19]。
  2011年3月3日 全国政协委员、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20]。
  2011年6月29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通过出厂评审,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任务实施前最后阶段的测试工作[21]。
  2011年7月23日 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23日上午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至此,执行天宫一号飞行任务的各大系统参试人员和飞行产品,已集结载人航天发射场[22]。
  发射调整及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28日)
  2011年8月18日 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由于发射天宫一号的运载火箭于发射失利的长征二号丙火箭属同一类型,后出于安全考虑,原定8月底发射天宫一号的原计划被取消[23]。
  2011年9月10日 发射场区测试工作重新启动,进展顺利[23]。
  2011年9月20日 天宫一号和运载火箭组合体运载至发射塔架[24]。
  2011年9月25日 包括发射场地及飞行航区在内的全区测控通讯系统进行合练并取得成功[25]。
  2011年9月26日 考虑到27日及28日发射场将出现的大风降温天气,原定于27日至30日之间的发射计划更正为在29或30日择机发射。
  同日上午,天宫一号飞行任务进行了火箭推进剂加注前全系统质量评审。天宫一号具备执行发射任务的条件。
  当日下午,发射场组织进行了火箭加注设备、加注软管和信号电缆连接等工作[25]。
  2011年9月28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了天宫一号的发射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在窗口前沿发射”。
  当日上午进行了第二次全区测控通讯系统合练。并组织了火箭推进剂加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加注量计算、加注系统信号联调等。
  13时起,先后实施了燃烧剂和氧化剂加注。
  至18时,约450吨的推进剂全部加注完毕[26]。
  发射当天(2011年9月29日)
  2011年9月29日 13时16分,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型火箭进入8小时倒计时发射程序,调度点名,收集8小时准备情况,进入临射前准备[27]。
  14时16分,载人航天各系统功能检查,地面设备开机自检[28]。
  约18时,火箭系统开始进行全箭状态检查[29]。
  发射前半个小时,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撤离[30]。
  21时16分3秒,搭载着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点火发射[4]。
  21时19分,天宫一号火箭助推器分离[31](助推器残骸于10时25分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的一块空地上找到[32])。
  21时19分,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31]。
  21时19分,整流罩分离[31]。
  21时25分45秒,天宫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4]。
  21时29分,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31]。
  21时35分左右,入轨运行[31]。
  21时38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圆满成功[4]。
  运行阶段(2011年9月30日—)
  2011年9月30日 1时58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4圈时,实施了第一次轨道控制,将远地点高度由346公里抬高到355公里。
  16时9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13圈时,实施了第2次轨道控制,近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升至约362公里,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为后续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奠定了基础[33]。
  天宫一号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也已启动,转入自主运行状态[34]。
  2011年10月6日 18时,天宫一号已在轨飞行109圈,先后进行了遥控指令、控制开关、图像发音设备、舱内温度湿度、交会对接设备等在轨测试[11]。
  2011年10月10日 首次公布了由天宫一号自带相机拍摄的太空图片。
  此时,目标飞行器的在轨测试阶段已基本结束[35]。 天宫一号拍摄的首张外太空图片
  [36]
  2011年10月14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进入交会对接的准备阶段[37]。
  2011年11月3日 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首次交会对接[10]。
  2011年11月4日 11时37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的组合体第一次轨道维持[38]。
  2011年11月14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第一次分离,约半小时后,进行了第二次对接[39]。
  2011年11月15日 12时4分,组合体完成了第二次轨道维持,开始了神舟八号返回前的轨道精化调整[40]。
  16时59分,组合体进行了姿态调整,从第二次对接的状态转体180度进入正常飞行姿态,为神舟八号返回做准备[41]。
  2011年11月16日 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42]。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17日19时30分左右在内蒙古预定区域着陆[43]。
  目前运行中。神舟九号计划于2012年6月至8月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此次飞行将搭载三名航天员[44]。

  编辑本段发射背景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921工程”,在“921工程”设计之初,便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天地往返,航天员上天并返回地面; 第二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和太空行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等多项任务,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空间站。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初步实现了第一步的航天器天地往返。此后,中国又先后发射神舟系列的4艘飞船,并在神舟五号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后,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   2005年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相继发射,拉开了“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序幕,并完成了前半部分,而天宫一号则将完成第二步后半部分的任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建立空间实验室[45]。
  编辑本段结构
  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舱体的最大直径达3.35米。与之前的载人航天器相比,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的可活动空间大大拓展,达15立方米,能够同时满足3名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实验舱前端装有被动式对接结构,可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3]。
  资源舱
  (资源舱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一号的飞行提供能源保障,并控制飞行姿态)   天宫一号的电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太阳能电池翼)都在资源舱内,并包括了为飞行器提供能量的燃料。天宫一号的导航与制导系统中6个控制力矩陀螺也在资源舱内。导航与制导系统的用途是在天宫一号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之际负责寻找目标,而控制力矩陀螺则会对天宫一号进行精确的姿态控制[46]。
  实验舱
  (实验舱主要负责航天员工作、训练及生活)   实验舱是全密封的环境,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舱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生活活动、睡眠等也都在这里进行。内设睡眠区(包括航天员睡眠所用的睡袋)以及使航天员保持骨骼强健的健身区[47]。

有关于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的资料
答:天宫一号的学名叫“目标飞行器”,因为,其后发射的几艘神舟飞船将与它进行对接,完善航空器交汇对接技术。用专业人士的话说,“天宫一号”既是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又是一个简易的空间实验室,中国准备利用这个平台,要进行空间实验室的有关技术试验。“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长征二号...

天宫一号的周期、运行速度、轨道半径、。。
答:在与飞船交会对接时,它会飞得低一些,大约距离大气层340公里;无人期间则会飞得高一些,约370公里,设计在轨寿命两年。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891510.htm

关于天宫一号发射的资料 有哪些重要的时间 重要时间都在干嘛 最好是...
答:既要稳定协调,又要维持基本运转,不过,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者,一定会把这件事办好!建立空间实验室,代表我们能从太空上做实验,在微重力,高辐射,无空气的环境下,能完成许多在地面上所不能完成的实验,因此,天宫一号的发射,在中国航天史上,将记下浓重的一笔!

天宫一号主要完成什么任务
答:“完成上述任务后,我们将就开始第三步任务,争取在2020年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张建启说,此后,“天宫一号”就将升级改造成货运飞船。货运飞船既具有交会对接功能,也具备燃料补充功能,可以对空间站在空间进行燃料补充。货运飞船的第一次发射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张建启透露,在“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有关知识
答:“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编辑本段太空试验 实验任务 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 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因此,以神七为起点的空间站建设,将为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30]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神舟一号至九号的资料
答: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中文名: 神舟三号飞船 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返回时间: 2002年4月1日 返回地点: 内蒙古...

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的成就有哪些 简?
答:自2011年9月29日发射入轨以来,天宫一号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和十号飞船圆满完成6次自动和航天员手控空间交会对接,完成了航天器组合体控制与管理、航天员在轨驻留保障、航天员在轨维修操作等一系列技术试验验证,开展了对地遥感应用、空间物理与环境探测和空间材料实验,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和应用...

天宫一号资料 50字
答: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

中国航天资料简介中国航天资料大全
答:关于中国航天资料简介,中国航天资料大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今日将发射升空。2、据了解,"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后,中国还将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

请问天宫一号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答: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2011年11月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2012年6月18日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按照计划神舟十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