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且阻长;...

作者&投稿:谈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秦风.蒹葭》汉注唐疏
  《蒹葭》小序(诗小序,皆子夏所作)云:蒹葭,刺襄公也(秦襄公)。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东汉郑玄笺云: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云:蒹葭,上,古恬反;下,音加。被,皮寄反。
  唐孔颖达疏云:蒹葭三章章八句至国焉○正义曰:作蒹葭诗者,刺襄公也。襄公新得周地,其民被周之德教日久,今襄公未能用周礼以教之。礼者,为国之本,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故刺之也。经三章皆言治国须礼之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西汉毛苌传云:兴也。蒹,薕葭,芦也。苍苍,盛也。白露凝戾为霜(戾,至也,鲁颂泮水:鲁侯戾止,在泮饮酒),然後岁事成;国家待礼,然後兴。
  郑玄笺云:蒹葭在众草之中,苍苍然彊盛。至白露凝戾为霜,则成而黄。兴者,喻众民之不从襄公政令者,得周礼以教之,则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西汉毛苌传云:伊,维也(尔雅释诂郭璞注云:发语辞)。一方,难至矣。
  笺云:伊当作繄(音伊),繄犹是也。所谓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逆流而上曰遡洄。逆礼,则莫能以至也。
  笺云:此言不以敬顺往求之,则不能得见。
  经典释文云:遡,蘇路反。洄音回。上,时掌反。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毛苌传云:顺流而涉曰遡游,顺礼求济,道来迎之。
  笺云:宛,坐见貌。以敬顺求之,则近耳,易得见也。
  ①本诗选自《诗经·秦风》(朱熹《诗集传》卷六)。秦风,秦地(在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民歌。蒹葭(jiān jiā),蒹:荻,葭:芦,芦苇。
  ②苍苍:深青色,此译为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③伊人:那人,指意中人。
  ④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为,凝结成。
  ⑤所谓:所说、所念,这里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或这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意中人。
  ⑥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一方,那一边,即水的彼岸。方,边。
  ⑦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之:追寻他。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险阻,道路难走。
  ⑧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溯游,顺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⑨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仿佛,好像,。
  ⑩萋萋:茂盛的样子。与下文“采采”义同。
  ⑾晞(xī):晒干。
  ⑿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⒀跻(jī):登,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
  ⒁坻(chí):水中的小洲、高地、小岛。
  ⒂未已:未止,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已:完毕。
  ⒃涘(sì):水边。
  ⒄右:迂回曲折,意思是道路弯曲。
  ⒅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

  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时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她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时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她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这个有什么问题?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后四句解释: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原文: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扩展资料:
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的小说。海鸥乔纳森从不愿像自己的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为了练习飞翔,他的翅膀被折断受伤,依然不改初衷。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的追求,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乔纳森想达到的,是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尽善尽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冲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去上下求索,不断追求。对于真正的求索者来说,目标是一种指向。
达到目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过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同样,追求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于过程之中。如果忽视过程,实际上也是忽视了追求本身。尽善尽美的境界,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上说,都是不可能达到的。
换句话说,尽善尽美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心灵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向前渡过,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针一样,让我们不断地前行,追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蒹葭

意思是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出自《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节选)如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译文如下: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扩展资料: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
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秦风·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