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学习的方法 名人的读书方法有哪些

作者&投稿:离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毛泽东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笃志嗜学,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他做读书笔记,坚持不辍,内容广泛而精要,形式活泼而多样,是人们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楷模。

2、鲁迅

少年鲁迅曾为自己做了个书签,上写“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鲁迅把它夹在要背诵的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等到把书签上的10个小楷字盖完,也就把书全背下来了。

3、钱伟长

钱传长在提到学习方法时提出了两条原则:第一条是对所有知识不要背,而是要分析它的中心思想和结论,记住主要内容;第二是在学习中学会抓全局、抓重点。学习中要懂得跨越困难,大踏步地前进。他一辈子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方法,坚持下来,收到了他自己满意的效果。

4、苏步青

苏步青说,对于学习,有些人了解得快一点,有些人了解的慢一点。我读的教学书、参考书也好,其他书也好,起码要读三遍,读到这本书优点在什么地方,缺点在什么地方—一清楚,我才把它抛了,算是成功了。比人家花的功夫要多,好处当然也比较多,一生用不完。

5、朱熹

我国宋代理学家朱熹一生勤奋好学,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八要”读书方法:要立志、要循序渐进、要熟读精思、要虚心静虑、要切身体验、要做迟钝工夫、要节节是疑、要钻进书本。对现在的学习者来说,仍然有借鉴作用。



名人学习方法简介  

 

一、毛泽东读书笔记“六式”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笃志嗜学,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他常说读书要注重“四多”,即
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里说的“多写”是指多做读书笔记。他做读书笔记,坚持不辍,内
容广泛而精要,形式活泼而多样,确实是人们特别是中学生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楷模。
1.摘录式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听老师讲课就认真地写课堂笔记,称为“讲堂录”;在自修时也写读书
笔记,称为“读书录”,包括抄录全篇文章和摘录精彩内容等。这类笔记本共有好几网篮,可
增大都散失了,现存的只有一本,其中一半是抄屈原的《离骚》《九歌》,一半是“讲堂录”。长
期来毛泽东一直保持着写这种读书笔记的习惯。他边抄边研究,把读书、抄录和探讨密切地
结合起来。例如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哲学家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摘录了3000字左右。
他特地写信给艾思奇说:“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
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其中有一些疑点(不是基本的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
2,符号式
毛泽东读书常常用各种符号画在书上,以标明自己的褒贬见解。他在读德国鲍尔生著、
蔡元培译的《伦理学原理》时,逐字逐句用毛笔标上圈、点、单杠、双杠、叉等符号。在读《共产
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列宁选集》《国家与革命》、《列宁关于辩证法的笔记》
等重要著作时,不少段落、章节都作了圈点、勾划等标记。他很长时期一直在阅读的一套线
装二十四史,850册每册都有他留点、勾划的标记。这些符合同样是他读书的心得体会。 3.批注式
毛泽东在读10万多字的《论理学原理》一书时,用工整的小楷写在页边、行间的批语就
有12100多字。他在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两个版本时,写在书眉和空白处的批语达
13000字,既有对原著的扼要概括,又有赞同的评语,更有联系中国革命实际对某些观点
的引申、发挥,都是精辟之论。他读了《旧唐书》,在“李义府传”“杨再恩传”“刘幽求传”的
页边写道:“李义府笑里藏刀,杨再恩是佞人,刘幽求能伸不能屈”。真是言简意赅,鞭辟入
显。
4.日记式
1937年毛泽东反复精读了李达的会关系《社会学大纲》,很高兴,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
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他在“读书日记”的第一篇写道“20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
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看李达的《社会学大纲》,1月7日至昨天看完第一
篇,‘唯物辩证法’,从l—385页。今天开始看第二篇,‘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387-
416”。从此以后,他每日认真记了读书进度。
5.纠谬式
毛泽东对书中的谬误,包括错误的观点或引用不当的材料等也用笔记形式改正。例如
《新唐书·徐有功传》说“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毛泽东指出这种说法不恰当,认为历史上的志
士仁人“以身殉志,不亦伟乎”!《南史·孔靖传》说“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毛泽东指
出此说不对,十岁为盗,长大不一定为盗,可惜这种形而上学的推论,“今天也还有之”。在
《辨证唯物论教程》旁批中,他用“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等指出了其中的不正确处。毛泽东读
书非常认真、仔细,即使对错误的字和标点,也决不放过,而是—一纠正。如《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基础》一书中把“四分五裂”错排为“四分五烈”,他就予以改正。这些都说明他治学的严
谨和攻读的刻苦。
6.评荐式
毛泽东每读到具有现实意义的精彩篇章,总是热心向全党或党的领导干部介绍推荐,有
时还写了书评。例如;50年代,他读了《三国志》“张鲁传”“郭嘉传”,就向党内推荐。为”张
鲁传”写了400多字的书评,深刻地指出,同全世界一样,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阶段斗争
史。在推荐“郭嘉传”时,他希望领导干部读后得到启迪,讲话。办事一定要“多思”“多谋”,
不要草率武断。1965年,他读了《后汉书》中的“黄琼传”、“李因传”,觉得很值得一读,批了
“送刘、周、邓、彭一阅”、“送陈毅同志一阅”。有关同志都及时地认真阅读了。这对全党的读
书风气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鲁迅记忆“六法”
1.心到、眼到、口到
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有“读书三到,心到、眼
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然后鲁迅把它夹在要背诵的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
一个字。等到把书签上的10个小楷字盖完,也就把书全背下来了。他说:“朗习一字,当识
形音义三,口育耳闻其言,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
2.读读、写写、记记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鲁迅先生为了认识、记忆这部字典中的生僻字,他从
《康熙字典》上摘抄生僻宇订成一小本,为自己经常查阅,运用这些字提供了方便。
3。博采众家之长
鲁迅先生年轻的时候,除了读规定的功课之外,有关天文地理、花鸟虫鱼的书,无一不
读。他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集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来蜜来;倘若停在一处,所得就
非常有限、枯燥了”。另外,他还主张:“书在千里,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是看
一下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博览群书应是;①不专看一家之书,而博采众家之
长;②不但看本专业的书,也要看本专业以外的书;③不只看自己愿意看的书,也要看自己不
愿意看的书,包括论战对手的书;④不专看本国书,也看外国书,以便得到更多的启发。
4先容易后困难
鲁迅先生说:读书“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看多久都不会懂的。所
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的”。也就是说,读书要“先易后难”,才不
至于钻进死胡同。书读多了,知识面扩大了,理解力自然就提高了,以前碰到的疑问也就迎
刃而解了。
5.边读边思边问
鲁迅先生拿到一本书,总是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结构和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和书的内容实际给自己提出很多问题,如:书上写些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自
已对这个题目又该怎样写?等等。这样,边读边思边问,逐渐深入,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6.剪贴批注积累
鲁迅先生非常重视积累资料,他的剪报册贴得整整齐齐,分类严明,而且每页上都有他
简要的批注。鲁迅在1928年到1933年的剪报,多数是有关国民党反动派摧残进步文化的
消息报告和他本人的文章。鲁迅曾运用这些剪报,写过不少犀利的文章。鲁迅的《肖伯纳在
上海》一书从封面到内容,都是用剪报编选和剪报图案画拼成的。
三、钱伟长教授的学习原则。
人的一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怎样用最少的时间把新知识学到手?上海工业大学校
长钱伟长教授谈了他长期坚持的两条学习原则:第一条原则是:对所有知识不要背,除了外
文之外,什么也不要背。下课后只想一想今天讲了一个什么题目,一个题目分哪几个内容,
每个问题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的结论是什么。大考前从头到尾回想一下,把次要的东西删
掉,留下你认为主要的东西。
第二原则是:在学习中学会抓全局、抓重点。学习中要懂得跨越困难,大踏步地前进。
从全面来了解局部的困难是很容易解决的。
钱伟长教授说,他一辈子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方法,坚持下来,收到了他自己满意的效果。
四、苏步青教授谈学习
苏步青教授是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数学家,北师大名誉教授。85岁高龄的苏教授
曾为北师大数学系师生做了近两个小时的精彩报告。在谈到学习时,他这样说道:
“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提高,是同投入的时间、精
力密切相关的,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人特别聪明,没有天才这个东西,只是
有些差别。有些人了解得快一点,有些人了解的慢一点,我属于后面一种。但是,我对这个
慢不怕,我读的教学书、参考书也好,其他书也好,起码要读三遍,读到这本书优点在什么地
方,缺点在什么地方—一清楚,我才把它抛了。算是成功了。比人家花的功夫要多,好处当
然也比较多,一生用不完。我顶讨厌人家讲不大懂,不懂就是不懂。不大懂,好几个不大懂
以后,变成完全不懂了。所以读书要认真”。
五、华东师大教授李嘉音谈学生的学习利自学方法
1 .明确目的,掌握重点。学习者要明确学习目的,抓任重点和关键,不耍钻牛角尖。
2.学要有疑。学习要善于思考,善于联想,提出疑问。
3.做到提纲挈领。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做到“由厚到薄”。
4.要博览群书,使知识迁移和渗透,扩大知识面。精读和粗读兼顾,便于合理安排,做到
辩证统一。
5.学员持之以恒。孟子曾指出“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学而时习之。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重点地反复学过的知识,以求不断强化,及时得到反
馈和桥正。
7循序渐进。学习要程序化,要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此及彼的学习规律。
8.善于运用演绎法和归纳法,尤要重视归纳法,以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
9.勤于总结。每读一本书或学完一单元教材,应及时总结,并对学习方法进行检查,加
以调整,以致完善。
六、杨振宁教授谈学习
(一)读书是手段
杨教授说:中国的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院的教育一直都在把学生变成念死书的人,
“以分数论学生”对特殊天才的压抑就更可怕。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这些伟人,他们根本就不
可能通过中学一级的考试。在中国,这样的学生就不能被当作优秀生送去受高等教育。因
此,这种体制就失去了我们的爱因斯坦。
(二)辩论中的求知
美国的教师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向最了不起的权威提出怀疑。美国的学生在学习中热
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热衷于辩论,从而获得迅速的进步。而中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
全盘的接受,他们的老师就不喜欢学生的想法与自己有稍稍相悖之处,学生们习惯于接受而
不习惯于怀疑和考证,他们以拥有丰富的知识而自豪。因此,杨教授主张,美国的学生应该
学一点中国的传统,中国的学生应该学习美国学生那种敢于怀疑,敢于创新,以兼收并蓄为
主的学习方式,应该勤于辩论,把辩论放在与学习同等地位上去。
七、陈念贻单打一学习法
“单打一”本是中国的一句俗话,意思是说做事情一次只专门做一件,不旁及其他的问
题。有人用“单打一”的方法读书、学习,竟有特殊的功效。
著名科学家陈念贻就是这样学习的。他年轻时为了报考大学,决定突击自修英文。这
个主攻目标确定之后,他就将房间里的其它书籍封存起来,只剩下英文书一种。整天手不释
卷,捧着英文书背读,使自己完全进入英文的“境界”中,不受其他任何书的干扰。第一天,他
只记住了8个单词,到第二天早晨,复习时发现已忘掉了3个。第二天仍然没有记住几个。
但陈念贻毫不气馁,继续埋头苦学,坚持了一个星期之后,开始掌握了英文记忆的规律,一天
能记住20多个单词。一个月后每天能记住50余个;两个月以后,就已掌握了四、五千个单
词,基本能阅读英文版的《读者文摘》了。
陈志贻不仅只是单打一地读英文书,而且“单打一”中还有小“单打一”呢!在掌握一定
数据的单词后,他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专攻英文语法和英文写作练习。接着,又专门用了
一段时间强行背诵了500句英语范文。结果;他总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把英文攻
下来了,并能用英文写出很漂亮的文章。
此后,陈念贻又用这种“单打一”的方法,攻下了德、法、日、俄四门外文,还攻克了代数
关、三角关和解析几何关。真可谓:单刀直入锐不可挡,过关斩将连夺城池。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每当他做完必要的准备工作后,一进入
实验室就不再分白天和黑夜、星期日和工作日了。一项实验总是一气做完,这里他不仅仅是
考虑现代科学研究本身的实际需要,他对此是有深刻体会的。丁肇中教授曾说:一事件已经
在脑子中占据了位置,应利用连续性的优势,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效率,而且也最经济,再去争
取下一个胜利。如果此时改做其它,待重新开始工作时,又得再做思想准备,造成时间和精
力的浪费。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
力去凿许多浅并,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利用单打一学习法对弥补能力缺陷,攻下志弱科大有好处。
八、孔子“四个结台”学习法
孔子提倡的“四个结合’学习法是;
(-)学与思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见足税: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
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更加糊涂。只有把学与思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知灼见。
(二)学与问相结合
孔子提出欲学必须“切问”。他自己学习时就是“每事问”的。由于学无止说,要想真正
学到知识,除了刻苦之外,还应有“每事问”的精神。不懂的就要虚心向别入请教,切不可不
懂装懂,羞于问人,否则将贻误自己。
(三)学与习相结合
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就是要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以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只有做
到“学而时习之”,才能很好地巩固。运用知识,也才能“温故而知新”。
(四)学与行相结合
孔子提倡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即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果断敏捷。换句话说,就是要
做到学和用结合;努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九、朱熹读书“六到”、”八要”法
我国宋代理学家朱熹一生勤奋好学,他在长期的求知过程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
“三到”、“八要”读书方法,现在看来,仍然有借鉴作用。只是后人将他的“三到”发
展成为“六到”。
1.心到
读书要多用心,这是求知的根本方法。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心到”
要求读书时应深钻精思,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求得对字义或文义有较深刻的理解。
2.眼到
除了要把书上的字句—一看清楚;还应要求在许多方面尽量增加感性知识。现代由于
书籍、报刊、资料等信息量剧增,必须加强“眼到”的训练,力求提高阅读率。为此应提倡学点
速读法,进行有意识地自我训练,为“眼到”创造条件。
3.口到
朗读背诵即为口到。读书时若不口到,只是一味地抠字义词义、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
特点,就无法品味到作品的深刻内涵,丰富的神采的音韵,难于真正透彻地理解作品。
4耳到
除专心读书外,还应大量与人讨论,大量采纳别人的意见,有效利用广播媒介,从各种讲
座、报告中吸取知识,弥补不足。
5.手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许多学有成就的人认为,动手抄写是读书的关键之一。手到,除了练
习与实践外,还有助于思考。实际上,不动手读书就难以奏效。因为不写不抄不加批语,就
等于不记载自己的思想语言,不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事实上,手到有助于所读内容的理解
和记忆,有助于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能够培养文字
表达能力。
6.足到
古人说:设万卷书,行万里路。只埋头读书有时仍无法明白事理,还应该到实地看看。
足到应该是有目的性的,并要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
八要:
1 .要立志;2.要循序渐进;3.要熟读精思;4.要虚心静虑;5.要切身体验;6.要做迟钝工
夫;7.要节节是疑;8.要钻进书本。
附:
学生治学15戒
l。作为学生,第一位的和最基本的就是善于在听课过程中节约并积累时间。
要学会记笔记,第一项记上简要的讲课内容;第二项记上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2.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要天天读书,你所谈的一切,就是你用以治
学的底子。底子越厚,学习也就越容易。每天读的东西越多,你的时间后备就越充
足。
3.要从早晨六点钟左右开始你的工作日。清晨起来,这是黄金般的时间,建议
你用一个半小时去从事最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4.要善于确立自己的脑力劳动制度,主要的事情要善于安排主要时间去做,不
要把它挤到次要的地位上。
5.要善于给自己创造内在的动因。最感兴趣的工作,总要放在工作快结束时
来做。
6.必须很严格地选择你要阅读的书刊。要善于限定阅读范围,超越这个范围,
那就是破坏劳动定额。
7.要善于提醒自己,娱乐和休息都是需要的。但是不能忘记主要的:你是个劳
动者。
8.不要虚度时光,我指的是空谈。妥善于把时间和同学的谈话变成充实自己
精神世界的源泉。
9.要学会减轻自己今后的脑力劳动。这里指的是善于建立未来的时间后备。
为此,必须养成系统地记笔记的习惯。
10.对于每一件工作,都要寻找最有效的脑力劳动的方法,避免公式化和老
套子。要不惜花费时间去深刻地思考那些同你有关的事实、现象和规律的实质,你
对问题思考得越深刻,记忆就越牢固。没有理解之前,就不要费心去记忆,这样做
是白费时间。一看就懂的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下就行了。但是切忌走马观花地
去游览那些费解的东西。任何“走马观花”、“不求甚解”,都会迫使你对某些事实、
现象和规律不得不回头来去多次重新认识。
11.在集中精力从事脑力劳动时,每个人必须完全独立地进行工作。
12.脑力劳动要求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交替进行。
13.要改掉某些习惯。比如,开始工作以前闲坐20分钟;睡醒了,在被窝里再
躺15分钟等等。
14.“明天”,是勤劳最危险的敌人。任何时候都不要把今天该做的事搁置到
明天。
15.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止脑力劳动,一天也不要停。

1、高效的学习要懂得给自己定定目标(大、小、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一个方向;学习后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去攻克、落实。

2、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速读记忆的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注意力、思维、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一些名人的学习方法~

1.培根的读书方法
培根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与此同时,他还告诫人们读书时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第一,读书不宜太慢。
培根认为“读书太慢会弛惰”,因此,他希望人们读书应思想敏锐,注意力集中,不要过慢,这样容易生效。
第二,不要装模作样。
培根认为“为装潢而读书是欺人”。
第三,不要照搬书本。
培根认为“只按照书本办事是呆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书呆子”,他们最明显的特点是书上怎么说便怎么办,一点也不知变通或灵活使用。
既然如此,培根又提倡什么样的读书方法?究竟如何读书才算合理的呢?归纳起来,大约有三点。
第一,对于不同的书,可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他认为“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
第二,对不同的书可作不同的选择。
由于古今中外的书浩如烟海,它们的类别和内容各不相同,在此情况下,培根认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知识结构加以适当选择。在他看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第三,光读书求学问还不行,还得运用和实践。
培根是个非常聪明智慧得人,不单纯是个学者,还涉足政坛,参与政治,曾任英国女王得掌玺大臣,因此,他一直注意并强调书本知识得运用和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得结合。他说:“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
为了使人进一步理解他所说的意思,他又将几种人的情况加以比较说:“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
2.歌德的读书方法
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
他认为真理是应该通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
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一定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己的看法,他提出了自己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用。
歌德不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而且一向注意运用,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己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己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只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实践和运用不仅能加强记忆,而且也能增强我们的判断能力。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
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但是他还是希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并不因自己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但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总之,歌德是个好学不倦的人。正由于他的勤奋读书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伟大,才使他集文学创作与科学研究于一身,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3. 列夫·托尔斯泰的读书方法

第一,善于总结和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并加以归纳。
1891年,六十余岁的托尔斯泰曾在给一位友人的一封信中开了一份书单,题为《对我产生了印象的书籍》。在这份书单中他把过去各个年龄阶段所阅读的书籍分成“印象深”、“印象很深”、“印象极深”这样三个层次,这说明他还是很善于总结和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的,这可以视为托尔斯泰第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读书方法。
第二,托尔斯泰认为读文学作品,一定要注意作者的性格。
他在1853年的日记中写道:“读书,尤其读纯文学的书——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该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性格上。”既关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更关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性格”,这可以视为托尔斯泰第二个值得引起重视的读书方法。
第三,托尔斯泰喜欢朗读文学作品,并在诵读中感受或评判一篇文学作品的好坏。
托尔斯泰在休息、闲暇或与友人聊天的时候,经常会动情地朗读起他所喜欢的一些文学作品,并经常因朗读而感动地掉下眼泪。有时候,他在朗读之后,还会加以评说。象托尔斯泰这样喜欢朗读别人的作品,然后再加以评说的情况,在其他著名作家的身上并不多见,但这对于加深一篇文学作品情愫和内涵的理解,却有极大的好处,这不妨可视为托尔斯泰第三个值得引起重视的读书方法。
除了以上三点以外,托尔斯泰还有一些读书方法也应值得注意。例如,他在阅读书籍之外,还经常喜欢与人谈论,交流思想和读书心得等等。
4. 列宁批注阅读法
列宁酷爱读书,在紧张的革命斗争生活中,甚至在被捕、流放中仍然手不释卷。他读书时很喜欢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论、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一旦读到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还在书的扉页上或封面上写下书目索引,特别注明书中的好见解、好素材及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论断的所在页码。列宁把做批注视为一种创造性劳动,非常认真地加以对待,从不马虎草率。他一般使用铅笔批注,很少用钢笔。他写批注的过程,可以说是与书的作者探讨甚至激烈争论的过程。每当读到精辟处,他就批上“非常重要”、“机智灵活”、“妙不可言”等,读到谬误处,就批上“废话!”、“莫名其妙!”等等,有的地方则干脆写上“哦,哦!”、“嗯,是吗?!”、“哈哈!”、“原来如此!”等等。其读书入神之态,跃然纸上。更有价值的是,列宁的重要著作《哲学笔记》就是在读哲学书籍时写的批注和笔记汇编而成的。它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认真写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认真钻研,把握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督促自己动手笔录,记下某些感受、某个思想火花。将来重温此书,还可进行比较,看看当初的认识是否正确,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
那么,列宁又是怎样提高阅读速度的呢?
列宁读书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异常惊人。有一次,一位老布尔什维克见列宁捧着—本很厚的外文书在快速翻阅,便问他要把一首诗背下来需要读多少遍,列宁回答说:只要读两遍就可以了。
列宁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的记忆力,是与他读书过程中的专心致志分不开的。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未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这个故事说明,要想把书读透、记牢,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古人早就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
5.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信,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好。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6. 马克思的读书方法
第一,读书喜做摘要和笔记。
马克思读书,很有系统性,经常是带着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
第二,坚持有规律性的读书生活。
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在法国等许多国家流浪或暂寓,但他的读书生活一直没有间断。自从1849年夏迁居伦敦后,马克思的经济陷入困境,家庭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坚持读书和科研工作,并在其中找到了“无穷的安慰”。他当时每天早上9时准时来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图书,直到晚上7时回家。不管风吹雨打,春夏秋冬,每天都是如此。连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知道他的专座。由于多年从不间断的阅读,以致他的座位底下出现了他双脚踩出的印痕。
第三,紧张的阅读和轻松的阅读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要从事的是政治经济、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因而阅读任务也相当繁重和紧张。由于马克思早年爱好文学,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并曾做过当诗人的梦。因而,每当他工作疲倦,在理性的书籍里徜徉过久而需要休息时,他便捧起一本诗集,或者是一部小说,走进另一世界,并以此来调剂和舒缓自己疲劳而又绷紧的大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明确和妥善认识书籍阅读和自身创造之间的关系。
对于书籍,由于对个人的帮助不一样,所以每个人也都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和评价。如有些人把书视为自己的朋友,有的视为老师,有的视为精神食粮,有的视为智慧或快乐的来源,有的视为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有的人把他作为自己的装饰品,附庸风雅。但马克思却不一样。虽然他早年也得到过书的启示,读过难以计数的书,可他却指着案桌上的书,对他的朋友说:“他们是我的奴隶,必须按我的意志为我服务。”
这些话在有些人看来,或者会以为马克思有点狂傲,但在这里,至少可以说明三点:第一,马克思读书,既钻得进,又拔得出;第二,马克思把欧洲当时的所有经典著作大致上都读通了,他没有拜服其下,而是站在这些经典之上,又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审视的眼光加以俯瞰,所以站得高,看得远;第三,马克思读书,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否则是说不出这种话,难有这样的体会的。
当然,除了方法以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高峰,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是与他终身刻苦勤奋的攻读以及勇于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密不可分的。他曾说:“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在崎岖攀登的小路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7. 伍尔芙夫人的读书法
第一步是尽量敞开胸怀,来容纳作者给自己带来的无数印象;第二步是比较与判断。第二步比第一步复杂得多、困难得多,必须经过广泛的阅读,有充分的理解力和很好的记忆力,才有可能进行生动有力的比较。更难的是对作品作出确切的评价,指出它的失败与成功,哪一部分是它的优点,哪一部分是它的缺陷。对这两个步骤,伍尔芙夫人形象地比喻为当“朋友”与当“法官”。当“朋友”是为了解书的内容,获得印象。但这仅仅完成了阅读过程的一半,就此止步是不行的。要想从阅读中得到充分的收获,还必须作进一步思考和判断。初步的印象有时并不可靠。当人们拿一本书与别的书比较时,意味着态度已经有了变化,从前是作者的朋友,现在则想当一名法官。我们同样也不能太严厉。但有些读物是例外。对那些伪书、劣书、坏书,对它们的审判必须严厉。在评价一本书时,最好把它与同类著作中的最佳作品作比较,不仅能使之优劣分明,还能使那些优秀作品相得益彰,给我们留下更深的印象。

8.田中角荣的“撕书”读书法
曾任过日本总理大臣的田中角荣,早年由于家境贫寒,上完高小以后就失去了系统学习的机会。在半工半读的学习中,他十分注意读书方法。为了锻炼自己的记忆力,他一页页地背诵《简明英和词典》、日文辞典《广辞林》,采用的办法就是一次撕下一页,记熟了就扔了。这锻炼出他非凡的记忆力。

9. 高尔基读书法
第一、坏书、好书都要读,在从阅读中区分好与坏。
高尔基由于早年生活困顿,四处流浪,总是拿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包括人们人为不宜读的书。通过对好书、坏书和各种书籍的广泛阅读,他感到“正派的书固然好,坏的魔道书也好,念得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书都念过,才能找到好书。”书是通过比较才能分出好坏的。而且通过好、坏各种书籍的阅读,才能分辨出生活中的好与坏。
第二、读书要虚心,要抱着想他人学习的态度来读书。
他认为读书不能光凭自己的爱好,来追求某一流派和类别,而要对各种文学流派和思想学派都加以阅读和观察,本着学习的态度,吸取其中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读书态度要认真、虚心。
第三、读过书再回复到生活中去检验。
他提倡一边重视读书,一边也要重视生活,并主张对读过的书最好再回复到生活中去检验一下,看看哪些是正确和有用的,哪些是错误和无用的。这样读书,对书本知识或生活认识,都是大有益处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0.爱因斯坦的读书方法
第一,勤奋刻苦的自学精神和自学习惯。
爱因斯坦后来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的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这两件事,对他以后得发展道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他还阅读其他人的著作,并对哲学发生兴趣,13岁就开始读康德的书。后来,他在《自述片段》中曾说:“我的那一点零散的有关知识主要是靠自学得来的。”
第二,读书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目标追求而有所舍弃。
爱因斯坦对自己曾有所描画,其中有一句说:“我是一个执意的而又有自知之明的年轻人。”
他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不求面面俱到、全面发展,而是毅然地舍弃和“刷掉了”学校里的许多课程,把精力和热忱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不出所料,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事实证明:爱因斯坦的这一胆大舍弃和合理调整,以及所做的选择,完全是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
第三,读书学习之外,常与同学讨论。
早在爱因斯坦上中学的时候,他就与两个青年朋友经常在晚上一起学习和讨论各家哲学著作,谈论哲学和科学的各种问题。即使到了大学读书,他仍有这个习惯,在苏黎世工业大学读书时,他与马尔塞耳·格罗斯曼建立了真正的友谊,这种友谊与它们共同的学习与志趣是分不开的。
后来,他的这位同学成为著名的大学数学教授和数学家,最后又帮他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因为广义相对论中不仅有物理学的论断和解释,还牵涉到一些数学问题,这方面他解决不了,才请格罗斯曼来帮忙的。由此可见,学习中的讨论交流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有时对双方都有好处。
第四,提倡深入理解,反对死记硬背。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古城乌耳姆一个犹太人的家庭。当时的德国学校,教育纪律十分严格,盛行的又是一些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爱因斯坦对此十分厌恶,他喜欢“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学习中喜欢采用深入理解的方法。
他在回忆自己要考大学的那段生活时曾说自己:热衷于深入理解,但很少去背诵。以后,即使到了大学读书,他仍坚持“深入理解”的学习方法,而决不去搞那些不必要的死记硬背。

一、诸葛亮的“观其大略”读书法
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其他三人
读书学习“务于精熟”。诸葛亮读书却与诸生不同,他他没有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
概,撷取精华。
二、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三、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
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里,介绍了他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他说:“书富如入海,百货
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为书籍
丰富地如同在海洋中遨游。人的精力,不能够全部收取看尽。只要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书就行。
四、郑板桥的“精当”读书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
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五、钱钟书的笔记读书法
钱钟书先生渊博、古文功底之深厚、著述中引用之广博。常人所不知的是,钱钟书的博学,不仅与
他的天才有关,更与他的勤奋有关。据钱钟书夫人杨绛回忆,钱钟书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
书馆读书时养成的,历时十余年的时间。

扩展资料:
阅读方法是理解读物内容,从中接受信息所采用的手段或途径。有不同类别和层次。
1. 综合类,有朗读法、默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
2. 分项类,有解词、释句法,文章结构分析法,文章中心思想归纳法等;
3. 与思维方法结合,有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和演绎阅读法等;
4. 阅读笔记方法,有划重点、写标题,编写读书提纲,写读后感及读书心得等方法;
5. 按文体阅读,有散文阅读法、小说阅读法、诗歌阅读法、剧本阅读法、科技文阅读法等。

学习方法分享
答:本文将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多看课外书籍多看课外书籍(这是对你现代文与作文的训练)。燐多做奥数题多做奥数题(训练你解题的速度与运算能力)。多练字最重要的一点要多练字(俗话说的好,见字如见人,字可是很重要的)。英语每天读20分钟趁着暑假,英语每天读20分钟(一定...

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答:4、听讲学习法。“听”是人们获得信息,取得知识的又一重要来源。研究表明,我们中间仅有10%的人能正确地听讲,多数人不知怎样或高明地听讲。怎样通过正确地听讲,学得更多的知识,同样有方法可言。5、拆卸学习法 “拆卸”只是一个比喻,比如科学家要研制一种新的机器,就必须对原有的机器,包括类似...

学习方法:如何学好
答:学习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挑战,但很多人常常因为缺乏方法而感到困惑。如果你想学好,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并下定决心去实现它。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更好地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前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并下定决心去实现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远离电脑和电视学习时要远离...

学习方法分享
答:学习要主动,想方设法使自己对学习产生兴趣。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在兴趣的陪伴下,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且还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基础不好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如有不懂的问题,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保证充足...

学习方法和心得分享
答:当涉及到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时,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偏好和适应方式。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的目标、时间安排和具体的学习内容。将学习计划分解成小的任务,逐步完成,这样可以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进度。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有...

如何有效地学习 5种方法来有效地学习
答:本文将介绍一些能改进你学习效率(训练你大脑的运作模式)的方法。方法1:了解你自己的学习类型1、了解自己的学习类型。要达到有效学习之前,你必须先了解自己的学习模式。有三种学习类型,绝大多数人都是其中的一种。即使你是两种学习类型的混合体,至少知道哪种学习模式对自己无效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视觉学习者主要通过读...

学习方法分享
答:未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个未知数,不要过多的担心将来的事情,而应该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以下是一些学习方法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考试前做好知识准备考试前做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有备无患。勞采取“极限...

学习方法分享
答:其实学习有很多方法,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方法。我现在是大二学生,下面介绍下我常用的方法:预习预习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哪些是重难点。有哪些内容是自己不懂得,一定要做出标记,上课的时候要重点听。预习可以让你了解老师的教学计划,为提高成绩打基础。认真听讲老师说的内容往往都会解决你正在学习中的问题。尤...

学习方法分享
答:学习方法很重要,本文将分享课堂笔记和自学计划两个方面的经验。课堂笔记上课认真听讲,别忘了做笔记。课堂笔记不是要你一味的记,而是记重点以及你不懂的,书本上有的,标注一下就可以了,没有的简单的记录下来,课后再系统的整理,不要为了做笔记而影响听课。自学计划老师讲授的知识是面对所有学生的,每个人的...

古人学习的十五种方法?
答: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